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明温度对广西蔗区甘蔗螟虫优势寄生性天敌等腹黑卵蜂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该天敌的室内人工饲养繁殖、田间保护及其对蔗螟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了等腹黑卵蜂在17、20、23、26、29和32℃6个恒温条件下的世代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利用线性回归、S曲线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温度与等腹黑卵蜂发育速率之间的关系,并用直接回归法和直接最优法2种方法比较了等腹黑卵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等腹黑卵蜂在17~32℃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Logistic模型更能拟合等腹黑卵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其回归方程为V=0.1755/(1+e~(4.0166-0.1529T))。经Logistic模型计算出,等腹黑卵蜂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6.27℃,相应发育历期为11.40 d。利用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出等腹黑卵蜂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25℃和172.31 d·℃。【结论】温度是影响等腹黑卵蜂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等腹黑卵蜂的保护和甘蔗螟虫的天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点委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在我国属于耕作制度变革后新发生的害虫,为了便于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了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15~30℃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其发育速率明显加快。二点委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均与温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其卵、幼虫、蛹和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2、10.80、9.63和10.04℃,有效积温分别为71.47、248.89、134.00和552.95 d.℃。利用本研究结果,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可准确预测出该虫在当地的发育代数。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斑缘豆粉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自然温度和恒定温度梯度下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幼虫期营养积累情况均有一定影响。在20,25,30℃条件下,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35℃时斑缘豆粉蝶高龄幼虫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20~30℃,蛹质量与温度呈正相关;斑缘豆粉蝶完成个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积温为381.29(d.℃)。其中,卵发育的有效积温为36.57(d.℃),幼虫发育的有效积温为249.44(d.℃),蛹发育的有效积温为95.28(d.℃)。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微小花蝽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微小花蝽的发育速率加快,成虫寿命缩短,在25℃下的世代存活率最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虫的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3.6℃,有效积温为1=55.15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8.0℃,有效积温为270.1日.度。组建了25℃和30℃两种温度下的该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人工饲养六斑月瓢虫的最适温度,研究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32℃下,六斑月瓢虫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2℃以上的高温区,其发育速率有所减慢,发育历期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延长。用直线回归法求得六斑月瓢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29℃和294.12日度;而用直接最优法求得六斑月瓢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36℃和288.80日度。采用线性日度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期、各龄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各虫期的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6.
十一星瓢虫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结果表明:在16~32℃时,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得到了十一星瓢虫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得出各虫态(龄)的发育速度与温度的10个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柑桔白轮蚧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该蚧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得到了柑桔白轮蚧各虫态及雌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合雅安地区气象资料推算出该蚧年发生代数为4-5代。  相似文献   

8.
甜瓜苗期单叶光合模型建立、参数估算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单叶叶片光合速率变化规律。将甜瓜幼苗叶片按照有效积温分为膨大期、壮龄期和衰老期3个时期.通过田间与室内试验,对以Monsi—Seaki模型理论为基础的单叶光合模型在叶片不同生育期的模型参数进行了估算,并分别分析建立了温度和CO2浓度对光合速率影响参数函数式。结果表明:同一叶片不同生长时期光合速率模型参数不同,温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函数式为正弦函数曲线,CO:浓度对净光合速率影响与浓度差戍函数关系。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按照叶片不同生长期估算参数建立的光合速率模型及温度与二氧化碳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的模型可以较准确模拟单叶叶片光合速率,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机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思茅松毛虫发生期预测预报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绘制了思茅松毛虫化蛹及成虫羽化的发育进度“S”形曲线,统计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和各主要虫态间的期距及其标准差。测定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提出了思茅松毛虫发生期初步预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切割潜蝇茧蜂发育、生殖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5~35℃范围内的5个温度下测定了温度对切割潜蝇茧蜂的个体发育和种群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切割潜蝇茧蜂的发育历期均有显著影响,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模型与线型日度方程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该蜂发育的进度,但Logistic曲线方程模型优于线型日度方程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估算,求得切割潜蝇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126℃,有效积温为379.12(度.日);同时,寄生率(Y)和温度(x)呈抛物线曲线关系,每雌平均寄生率在25℃左右达最大值21.5%;在适温区内,成蜂种群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结合不同繁蜂温度条件下的性比情况,建议室内繁蜂以25℃为宜。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昆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一个新模型——正弦模型.这个模型适用性强,拟合精度高,计算方便,且能估计发育起点温度.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省高要市活道镇马尾松林地,于晴天就地选取马尾松针叶,每隔1 h1 次用快速称重法测定其从上午8 时到下午5 时的蒸腾强度;与此同时,测定立地光照强度、气温、叶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等小气候因子的日变化- 研究表明:马尾松针叶蒸腾强度日变化符合正弦波动,与气压相关性不显著,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光照强度、风速、叶面温度、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在15~30℃范围内,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3℃时各龄历期均延长。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13、4.89、6.77和6.82℃,世代有效积温为488.60日度,世代最大发育速率温度为30.56℃,27℃时叶甲孵化率、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为最大;24~27℃为其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优化生长假设利用极端温度计算日积温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温是评估区域热量资源和测算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的重要指标,准确计算日积温是作物模型中有效模拟和预测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科学调控田间水肥管理的基础.本研究以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反应的优化假设为前提,对比分析基于日极端温度通过日均温估算日积温的2种方法、温度日变化正弦模拟得到小时温度并以时积温改进日积温模型的方法,与温度日变化曲线和三基点温度围成的真实有效的日积温的差异.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日均温法可能导致真正的日积温被高估或低估和日极值法可能高估日积温,然后以实例分析和论证了3种日积温模型与真实有效的日积温间的差异,得出时积温方法计算日积温误差相对最小的结论.为准确估算日积温,建议基于优化假设和日极端温度计算日积温时采用时积温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性生长假设利用极端温度计算日积温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积温是评估区域热量资源和测算生长发育进程的重要指标,准确计算日积温是作物模型中有效模拟和预测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和科学调控田间水肥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生物生长发育速率对温度的线性假设和日极端温度论述了目前流行的2种日积温模型的利弊,并在正弦模拟温度日变化计算小时温度的前提下,引进以时积温改进日积温模型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日均温法可能导致真正的日积温被高估或低估和日极值法可能高估日积温,然后以实例分析和论证了3种日积温模型与真正的日积温间的差异,得出时积温方法计算日积温误差相对最小的结论.为准确估算日积温,建议基于线性假设和日极端温度计算日积温时采用这种时积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牛肉欧姆加热解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已有资料自行设计和组装了多波形可变频率欧姆加热试验系统及加热容器。试验选用了3种不同波形,即锯齿波、矩形波、正弦波的交流电流,并分别在不同频率下,试验研究了冷冻牛肉在其作用下解冻过程中交流电频率对其电导率σ-温度Τ图形以及加热速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在3种波形中,矩齿波加热速率最快,解冻的时间最短,其次为正弦波,最后为矩形波;对于频率来说,频率越高,解冻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7.
Predicting crop developmental events is fundamental to simulation models and crop management decisions. Many approaches to predict developmental ev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however, most only simulate the mean time for reaching a developmental event. An exponential sine equation developed by Malo [Malo, J.E., 2002. Modelling unimodal flowering phenology with exponential sine equation. Funct. Ecol. 16, 413–418] to predict flower number over time was modified to incorporate the response of crop development rate to temperature. The revised model (ExpSine model) uses the base, optimum, and maximum cardinal temperatures specific to a crop or genotype. Most model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four of the five model parameters hav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Model evaluation for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was based on two controlled environment studies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two field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and the Tibet Plateau (TPC). The r2 for the modified temperature response function was 0.74 and 0.91 for two different experiments and compared very well (identical mean r2's) to an existing function (Beta model) [Yin, X., Kropff, M.J., McLaren, G., Visperas, R.M., 1995. A nonlinear model for crop development rate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gric. Forest Meteorol. 77, 1–16]. Differences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flowering dates ranged from −2 to 3 days in the NCP and from −7 to 4 days on the TPC, with the mean percent error in both sites less than 1% and no apparent bias observed in the model. This modification of Malo's exponential sine equation expanded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original equation to simulate phenology across a broader range of environments. The ExpSine model developed can be used as a phenological module in various crop or ecological simulation models.  相似文献   

18.
对谐波与无功电流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提出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与无功电流检测方法适合农村电网,对其中3种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农村电网电压发生畸变时,p-q检测法得到的基波电流畸变最为厉害,ip-iq法较为接近标准正弦波,但检测精度不高。d-q法得到的基波电流为标准正弦波形式,不仅可检测出谐波电流,还能得到准确的基波有功电流,且不受电源电压畸变的影响。该方法能够准确、实时的跟踪电网谐波电流变化,其检测精确度和准确度都符合农村电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桃品质并确定最佳采收期,以‘久保’为供试材料,分析果实的单果重、果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果实品质与关键气象因子的综合模型。结果表明:桃果实单果重和果径生长发育动态呈现“慢—快—慢”阶段性特征,且均符合Logister曲线,单果重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91 d,纵径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66 d,横径增长极大值出现时间比纵径推迟5 d;随着果实的成熟,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逐渐加快,可滴定酸含量先小范围波动后迅速下降。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可判定,果实品质主要受≥18℃积温、≥24℃积温、日均气温和累计日照时数的共同影响。在≥18℃积温≥1170.21℃、≥24℃积温≥769.23℃、日均气温≥27.00℃、累计日照时数≥318.89 h条件下,果实品质达到最佳成熟度。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个小功率正弦波脉冲可调信号发生器。STC89C52RC单片机控制DDS芯片产生正弦信号,且对正弦信号变换后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通过传输门控制正弦信号通过,将斩波后正弦信号进行甲乙类互补功率放大,波形变换。实验表明该脉冲功率发生器易于实现,可应用于小功率脉冲信号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