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鸡的血象和血液粘度的变化应用于鸡病临床是一个新的尝试,本项研究是为了了解目前常见的多种抗菌药物在联合应用时对雏鸡血象有无不良副作用和观察对血液粘度有何影响,通过检测证实,1.凡与氯霉素联用的红,白细胞数明显减少。2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会使血液的粘滞度降低,其中以三种药物联用时降低值最大,且偏重于低切变率,从而说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的数量抗菌药物的影响,因此,对雏鸡不宜使用氯霉素,喹诺  相似文献   

2.
黄华英 《当代畜牧》2013,(15):36-38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各种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加强。本试验主要研究庆大霉素与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采集鸡粪便分离培养大肠杆菌,自制药敏纸片并应用药敏纸片扩散实验法进行联合药敏检测。结果显示,联用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的效果(P<0.01),证明了庆大霉素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比单独使用庆大霉素或氟喹诺酮类药物更能有效抵抗大肠杆菌。本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7日龄艾维茵雏鸡投服缓释免疫增强剂,至30日龄时试验组成活率为92.9%,对照组为82.5%;30日龄时用4种强毒进行攻击,试验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用天然缓释免疫增强剂与氯霉素、呋喃唑酮防治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的试验结果显示,天然缓释免疫增强剂与1/3 ̄1/2常用剂量氯霉素或呋喃唑酮合用,其效果优于单用常量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中药有效成分与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筛选出具有协同抗菌效果的组合,试验采用棋盘稀释方法测定穿心莲内酯、黄芩苷、小檗碱及蒲公英提取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抑菌指数(FIC),分析它们之间的联合药理作用。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的联合抗菌效果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芩苷和小檗碱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的联合抗菌效果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蒲公英提取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鸡大肠杆菌的联合抗菌效果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说明穿心莲内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抗菌药物对耐药大肠杆菌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62年开始到现在,喹诺酮类兽药逐渐发展并不断有新的药物合成,是目前合成抗菌药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药物。按开发年代可将喹诺酮类的药物分为三类:1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系1962年至1969年开发,主要药物有:萘啶酸、恶喹酸、吡咯酸,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弱,且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因此: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2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开发,以吡哌酸为代表,该类药物在抗菌谱、抗菌作用、体内代谢等方面均优于第一代,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尿路及肠道感染。主要药物有:新恶酸、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3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后期以来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喹诺酮类衍生物。该类药物的抗菌谱明显比第一、二代扩大,抗菌活性也显著增  相似文献   

6.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使用这种药物时,药物的残留也会对动物以及食用该动物的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这种药物残留剂量的检测。笔者对动物食品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确保动物食品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由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养禽生产中使用药物防病治病极为普遍。积极的预防犹如一道防火墙,将疫病拒之门外,正确的诊治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在使用药品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重视疑病鸡送检确诊与药敏试验加强对鸡群的观察,发现疑病鸡应及时送兽医人员剖检、化验,最后确诊,并做药敏试验,选取临床使用效果好、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对因治疗。2.注意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如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利福平、氯霉素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属配伍禁忌。氧化性药物与还原性药物合用、碱性药物与酸性药物合用等都会使药效大打…  相似文献   

8.
饶刚 《动物保健》2009,(7):45-45,68
磺胺嘧啶钠属于磺胺类药物,治疗全身感染性的药物,能有效穿透血脑屏障,对脑膜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有很强的冶疗作用;恩诺沙星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但随着该药的大剂量使用和滥用,导致许多病原菌对该药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活性下降,临床效果越来越差。随着复方制剂在兽药中的广泛应用,有人报道将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联用,  相似文献   

9.
1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常用的有:磺胺嘧啶、增效磺胺、磺胺眯、磺胺氯吡嗪和敌菌净等。常用于防治鸡白痢、球虫病、盲肠肝炎和其它细菌性疾病。此类药物只能用于雏鸡和青年鸡,对于产蛋鸡则应禁止使用,因为会影响蛋鸡体内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使鸡产软壳蛋和导致产量下降。2呋喃类药物呋哺西林因毒性大已淘汰。呋喃唑酮又称痢特灵,却是防治鸡白痢、伤寒、副伤寒、球虫病等的常用药物,但此类药物有抑制产蛋的副作用,且使用不慎易发生中毒,产蛋鸡不宜用。3金霉毒是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用于防治鸡白痢、霍…  相似文献   

10.
动物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族化学台成的抗菌药物的总称。自20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痫的常用药物。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该类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复方磺恩注射液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刚 《兽医导刊》2009,(7):45-45,68
磺胺嘧啶钠属于磺胺类药物,治疗全身感染性的药物,能有效穿透血脑屏障,对脑膜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有很强的治疗作用;恩诺沙星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但随着该药的大剂量使用和滥用,导致许多病原菌对该药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活性下降,临床效果越来越差.随着复方制剂在兽药中的广泛应用,有人报道将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磺胺类药物联用,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与磺胺甲基异晤唑(SMZ)和磺胺-6-甲氧嘧啶(sMM)联用呈现拮抗作用,但是恩诺沙星与磺胺嘧啶钠联用还未见报道,于是笔者进行了本研究,为兽医临床上合理的联合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恩诺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畜禽疾病防治的高效抗菌药,其作用机理不同于其它抗菌药物,而是直接作用于细胞核,通过阻断DNA复制的“旋转酶”,从而抑制了细菌的代谢和增殖,迅速而有效地导致细菌死亡。现在,该药我国已经研制成功,而且价格较低,已经陆续被群众所使用,反应效果良好。(一)材料1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其它药敏试纸,都由上海医学化验所生产。2.动物:发病鸡群有育雏鸡、育成鸡和蛋鸡。3.诊断试剂:鸡败血霉浆体(霉形体)诊断抗原,鸡白痢杆菌、鸡伤寒多价抗原,鸡白痢杆菌阳性、阴性血清,均…  相似文献   

13.
有些养殖户在进行预防接种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炎等病毒性疫苗时,经常在稀释的疫苗内添加青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用以防止因接种疫苗引起鸡体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其实,在稀释疫苗时加入抗菌药物,尤其是大剂量添加时,这些抗菌药物会使疫苗稀释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发生改变而影响疫苗病毒的活性,无法有效地剌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最终影响免疫效果,甚至导致免疫失败。一般情况下,在接种疫苗前后1天内应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不宜应用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磺胺药物等,因其本身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喹诺酮类,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是一类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光毒性、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肝肾功损害及软骨损伤等。如果不能正确合理使用,将会大大降低其药效,影响临床应用,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为减少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予以安全用药提示。  相似文献   

15.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族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的总称。自20世纪80年代上市以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该类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简述了对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检测研究以及细菌耐药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为新型广谱喹诺酮类药物,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中抗菌活性较强的药物之一,抗菌活性强,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及支原体等均有杀灭作用。此外,环丙沙星还是兽医专用药物恩诺沙星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目前在国内环丙沙星已广泛应用于养殖业,用于预防和治疗家禽细菌和霉形体疾病。它作为一种人畜共用药,药物残留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新英格兰明尼苏达州的研究人员发现,人胃肠道疾病患者增加与给鸡和其它家禽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有很大关系。以明尼苏达州卫生署的Kirk.E.Smith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快速筛查与确证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药物,及时掌握畜禽养殖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建立了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与确证猪粪中23种常见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方法.建立了目标药物的质谱数据库,优化了猪粪中23种常见抗菌药物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前处理过程.23种目标药物在...  相似文献   

18.
喹诺酮类药物是兽医临床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一类常用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动物源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性也随之逐渐上升[1].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染色体介导的靶位改变、膜通透性改变和主动外排.近年来,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 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qnrA[2],qnrB[3]、qnrS[4]相继出现,aac(6’)-Ib-er和qepA这两种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也被证实[5-6].本试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09年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选择耐喹诺酮类药物的菌株,采用PCR方法检测PMQR基因,以了解不同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中PMQR基因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洛阳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现状以及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情况,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吡肟、氨曲南等药物对11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单独用药,氨苄西林抗菌活性最弱,其MIC值均不低于320ug/ml,头孢吡肟抗菌活性最强,其MIC值为1.25-2.5ug/ml。氨苄西林、头孢噻呋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后,联用MIC值比单药的MIC值降低了1/32-1/2,头孢噻呋与非B一内酰胺类药物联用后,联用MIC值比单药MIC值降低了1/120-1/16。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肠杆菌对许多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为了指导临床及生产用药,对大肠杆菌的敏感药物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杆菌是有极强的抗菌作用,可作为防治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氯霉素和强力霉素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作为防治大肠杆菌病的次选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亦可用于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