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一、金针菇(一)概述金针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冬菇的子实体,原产于我国北方针叶林地的一种野生食用、药用菌类。我国在唐代就开始了人工栽培,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其菌盖小巧细腻,黄褐色或淡黄色,干部形似金针,故名金针菇。金针菇含有18种氨基酸,每100g鲜菇中含氨基酸总量达20.9mg,其中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4%~50%,都高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是灵芝、北冬虫夏草、香菇、金针菇等大型真菌的总称。我国有食用菌种类达900多种,目前已形成规模化栽培的约60种。据统计,2008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1600万吨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众所周知,食用菌具有强身健体等多种功效,如能降低血脂、胆固醇、清除血管壁的粥样血脂沉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罗信昌(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有多种药理功能,具有抗癌活性物质。我国是发现和在医药上应用冬虫夏草最早的国家,随后,欧洲及世界其他各国才开始对这类真菌标本的采集...  相似文献   

4.
饶火火 《食用菌》2010,32(1):63-63
通过对在龙岩市星火微生物研究所金针菇示范场的金针菇工厂化(设施化)生产螨害发生情况多年观察,分析阐述了工厂化金针菇发生螨害的一般性规律,总结摸索简便而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玉都 《食用菌》2000,22(5):23-24
我区栽培金针菇培养料是以棉子壳与杂木屑混合为主,主栽黄色金针菇。由于市场变化,白色金针菇走俏。栽培白色金针菇用黄色金针菇栽培配方,产量偏低,质量次。为了提高白色金针菇产量,增加菇农效益,筛选最合理的栽培材料,是我们研究主攻方向。现将我们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  料 菌种为白色金针菇F2 1(引自浙江省江山农科所)。培养主料为棉壳,棉渣,杂木屑,麦秸(来源本地)。1 2 试验方法 按常规方法制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试验设计:①棉壳 65%,杂木屑 2 0 %,麸皮 1 0 %,磷酸二氢钾 1 %,尿素 0 5%,…  相似文献   

6.
<正>夏天,很多人都会选择将金针菇放入冰箱里储藏。然而,有些消费者发现,从超市买回的金针菇放进冰箱里还能"生长"?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据专家介绍,金针菇的生长环境与一般的绿叶蔬菜不同。金针菇是一种真菌,而且是一种耐冷型真菌,尤其喜欢阴暗湿冷的环境,正常的生长温度在6℃~8℃,而冰箱冷藏室一不小心便成了金针菇生长的"温室"了。当然,金针菇要  相似文献   

7.
虫生真菌在柑桔主要害虫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叶琪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杭州310021)陈卫民,陈道茂(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黄岩317400)众所周知,一些重要的柑桔害虫易受微生物,尤其是某些虫生真菌的侵袭。世界上用虫生真菌防治柑桔害虫有许多成功事...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秀法  李德兴 《食用菌》2006,28(4):34-34
我县金针菇规模化生产已有二十余年,年栽培量8000万袋以上,外出菇品遍布23省(市),并在80多个大中城市占居相当市场份额。现将经多年研究推广应用的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本规程规定了金针菇的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适用于金针菇大棚或室内袋装栽培。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原生质体优良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针菇原生质体优良菌株的选育(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微生物室北京100094)周宗俊,吕和平,武艳霞,张学敏实验以本组辐射及再生后的金针菇(Fla-mmulinauelutipes)原生质体菌株为材料,根据各菌株子实体外观差异,设计了菌柄颜色浅淡,菌盖...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营养丰富,口味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金针菇鲜品常温下只能存放2~3d,为了延长金针菇市场供应时间,进行简易深加工技术研究有重要的经济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原料:以新鲜嫩金针菇(采下2h之内使用)作为加工原料,整理剪去根须,漂洗干净,沥去水后...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针菇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在国际市场上是仅次于蘑菇,香菇,居第三位的主要食用菌,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开发金针菇新品种的概况;金针菇优良菌株的野生驯化育种,担孢子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技术;笔者通过野生驯化育出的我国第一个自选的定型的金针菇优良菌株“三明1号”及采用担孢子杂交法育出的生物学效率达100%以上,优质,抗病性强,栽培性能稳定的金针菇优良菌株“杂交19号”的品种特性,栽培特点和管理技术,以及金针菇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诚  陈庆隆  陈柳萌  谢晟  魏云辉  胡中娥  姚健 《园艺学报》2013,40(11):2329-2330
 以金针菇品种‘江山白F21’为试验材料,将其菌丝体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搭载,经过 多年栽培试验,从7 个变异菌株中筛选获得金针菇新品种‘航金1 号’。与对照相比,该品种具有菇形 好,早熟,产量高,耐高温,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新品种菌株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江山白菇(F21)为育种亲本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白色金针菇新品种—江山白菇(F21-2),菌丝生长温度3℃~33℃,原基分化温度4℃~24℃,子实体正常生长温度5℃~22℃,比同类品种高2℃。新菌株平均单产0.51 kg.袋-1,生物学效率136%,种性稳定,现已成为浙江省金针菇常规栽培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4.
在PDA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赖氨酸结构类似物S(2-氨基乙基)-2’半胱氨酸(AEC),观察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及其粉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AEC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不同。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对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为56.4%;金白1号双核菌丝对AEC较敏感,AEC浓度为62.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基本培养基中AEC浓度为1200mg/L时,对IM02单核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率可达82.5%;而当培养基中AEC浓度为37.5mg/L时,金白1号双核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当PDA培养基中AEC浓度为2000mg/L时,10d内未见金针菇IM02单核菌丝和金白1号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萌发。本试验为金针菇高赖氨酸良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活性成分丰富,作用广泛。对近年来国内外金针菇中活性物质的主要结构及其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金针菇现阶段活性物质研究情况,展望了金针菇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地区普遍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平菇和金针菇,由于金针菇生产周期短,其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也比平菇弱,生产结束,其培养基中仍有大量未被利用的有机成分,容易滋生害虫,不便于还田作有机肥,造成金针菇废料堆积闲置。为找出一条合理利用金针菇废料的途径,特设置用金针菇废料栽培平菇的试验。平菇菌丝在金针菇废料含量不同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且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与金针菇废料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以金针菇废料与棉籽壳的配比为3∶7的培养基中,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表现为最好,超过了不含金针菇废料的对照组,所以,含适当比例金针菇废料的培养基可以用来栽培平菇,即降低平菇栽培的成本以产生经济效益,又由于平菇分解培养基比较彻底,废料可直接还田以产生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金针菇为材料,从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分分析及农残、重金属元素含量等方面,研究了5种生长调节物质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生长调节物质可使金针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提高8.33%,氨基酸总量提高61.48%,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62.39%;铅、汞、砷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六六六、滴滴涕农残物质未检出,符合国家食用菌卫生标准。因此,在金针菇栽培中使用生长调节物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光质对金针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以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的黄色品系为材料,对即将出菇的栽培装分别进行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照光处理,另分设黑暗和室内散射光照射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照先处理(50Lx)均可诱导金针菇子实体原基的提早形成,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增产幅度为46.41%~70.24%,其中以黄光,绿光、紫光、青光照射增产效果最佳。散射光照射不利于金针菇产量与品质的提高;完全黑暗环境子实体现营迟,生长不整齐,且产量大幅度下降。从产量与品质的综合因素考虑,以黄色、红色光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菌柄、菌盖、畸形菇等下脚料,多数未经处理而直接丢弃,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以金针菇下脚料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进行了金针菇酶解工艺研究,然后利用活性炭对酶解液进行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金针菇加工副产物酶解液氨基酸含量达到30.08mg/100mL,酶解液脱色率为26.34%。  相似文献   

20.
金针菇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植酸酶基因区域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7个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产植酸酶菌株.根据GenBank中植酸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金针菇菌丝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一条长约790bp的片段.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长度为788bp,采用Blas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该片段与平田头菇(Agrocybe pediades)的植酸酶基因phy(GenBankAccession:CAC48160)编码的氨基酸具有64%的序列同源性.该片段含有2个内含子,含有植酸酶基因的活性位点高度保守序列(Active-site sequence)-RHGXRXP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