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研究猪感染旋毛虫后机体内抗体出现的时间和治疗后抗体消失情况,对研究猪旋毛虫病的免疫有很大帮助。一、试验动物由郑州市郊区购买的仔猪,体重10~20公斤,经一段时间观察,注射猪瘟疫苗,用SPA—ELISA检查,证明无旋毛虫,方进行人工感染旋毛虫和药物治疗。然后在不同时间内采血用SPA—ELISA检测,并用酶标仪测定OD值,以检查抗体在机体内的出现时间和消失情况。  相似文献   

2.
猪转移因子-新必妥是从猪体免疫器官中提取的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低分子肽-核苷酸复合物,它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是较好的免疫增强剂.我们进行了新必妥增强猪瘟免疫效果的试验,分别选取16头21日龄仔猪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注射猪瘟疫苗免疫2头份/头和猪用转移因子新必妥3ml;对照组只注射猪瘟疫苗免疫2头份/头.在免疫后的7、14、21、28天采血检测抗体,研究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7~28 d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猪转移因子-新必妥对仔猪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进行检测,研究其消长规律,并用准确的试验数据来确定仔猪的首免日龄,使仔猪能在最佳时期进行免疫。试验结论表明,仔猪出生后的3~10d内猪瘟母源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护值是OD450nm值0.93;第20d时的抗体水平比第10d明显降低;到第25d时,抗体水平下降到更低,保护值降到OD450nm值0.41。此保护值常常是最低保护的临界值,鉴于该猪场仔猪猪瘟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来看,在不进行超前免疫时,20~25日龄是较佳的首免日期。  相似文献   

4.
1.猪瘟生长猪实行两次免疫,15~20日龄首免,隔30~40天二免,每头接种1~1.5头份;母猪在配种前1~10天接种疫苗一次,或在春、秋接种;种公猪于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在疫区可实施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未吮乳前立即肌肉注射2头份猪瘟细胞苗,等2.5~3小时后让仔猪吃初乳,二免于断奶后1周或60日龄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哺乳仔猪断奶后1~2周内,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多维,对缓解断奶仔猪应激造成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抗病力减弱等不良反应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必需氨基酸不足时会导致猪只免疫功能下降,一定量的氨基酸能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与多种维生素联合使用可提高猪的生长性能。阿梅诺富含18种氨基酸和12种维生素,为了了解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特进行本次试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免疫后攻毒的方法研究了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E/SA)免疫后对不同免疫组仔猪机体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后各免疫组仔猪的IL-2、IL-4、IFN-γ含量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E/SA组IL-2、IL-4和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含量分别由免疫前的105.05、105.33、67.50pg.mL-1升高到免疫后的194.03、342.50、296.50pg.mL-1;TNF-α水平变化不显著.试验证实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疫苗能够促进仔猪IL-2、IL-4、IFN-γ的分泌,并引起宿主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采用MCAT法对产前50天注射猪瘟弱毒疫苗的母猪后代进行母源抗体测定,发现仔猪21日龄时母源抗体含量已接近免疫临界线(1:17.13)。通过8组免疫程序试验证实,仔猪生后25~30天初免,60~65天再免是较为理想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通过对2个不同的猪群,采取不同的猪流行性腹泻免疫方案,随后统计生产中实际出生仔猪腹泻率数据,母猪抗体检测数据,腹泻仔猪抗原检测数据,评价不同免疫方案的实施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新免疫方案的二区哺乳仔猪腹泻率为3.6%,比一区旧免疫方案的腹泻率8.2%低;一区、二区母猪经过不同疫苗、不同免疫方式免疫,一区、二区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3%、 97.5%;一区、二区仔猪猪流行性腹泻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9.4%、 0.0%。可见,采用新免疫方案达到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仔猪白痢一般以10~20天的哺乳仔猪发病最多。采用0.1%亚硒酸钠注射液两次注射的方法防效很好。第1次在生后3~7天的仔猪每头注射2毫升;第2次在生后10~15天每头注射3毫升。均用颈肌注射,深1厘米。药液配制必须无菌操作,当天用当天配,注射刺量准确,防止超量中毒。摘自《辽宁畜牧兽医》198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0.
猪转移因子 -新必妥是从猪体免疫器官中提取的能够转移免疫致敏信息的低分子肽-核苷酸复合物,它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是较好的免疫增强剂。我们进行了新必妥增强猪瘟免疫效果的试验,分别选取16头21日龄仔猪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注射猪瘟疫苗免疫2头份/头和猪用转移因子新必妥3ml;对照组只注射猪瘟疫苗免疫2头份/头。在免疫后的7、14、21、28天采血检测抗体,研究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7- 28d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猪转移因子一新必妥对仔猪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仔猪黄痢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对周龄内仔猪危害严重。1987年,我们在1985年大肠杆菌多价苗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研制出了新的大肠杆菌多价苗,1988年进行了现场免疫试验。 供试疫苗为自制大肠杆菌多价苗,每头份2ml,内含K_(88ab),K_(88ac)各8IU,LT免疫溶血效价1:300,灭活菌体80×10~8个。供试猪为怀孕后期母猪,在产前约45天和10天肌肉或皮下注射各1次,每次注射2ml。  相似文献   

12.
乳猪教槽料的配制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槽料是给出生7~10天到断奶后7~10天阶段仔猪饲喂的高营养、高免疫因子的专用饲料。最初使用教槽料,是为克服因母乳不足或母乳质量差,导致乳猪生长发育缓慢,体重下降的问题。随着育种、养殖和饲料配制技术迅速发展,仔猪断奶日龄缩短(21~28日),教槽料的意义不仅是给乳猪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断奶体重,更重要的是使乳猪在哺乳期就学会采食饲料,  相似文献   

13.
1、猪种公猪每年接种3次,后备母猪配种4周前接种,怀孕母猪分娩1.5个月前接种;非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在断奶时首免,20~30天加强免疫1次,100日龄或外调前4周再接种1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45~50日龄首免,80日龄二免(外调则在出场前4周加强免疫1次)。外购仔猪进场后隔离48小时后接种,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产实践,养好仔猪的关键性时期有三个:即仔猪出生后5~7天,是第一个关键时期(初生关);从生后第10天到断乳前,是第二个关键时期(补料关);在断乳后20天内,仔猪开始独立生活,这是养好仔猪的第三个关键性时期(断乳关)。  相似文献   

15.
将猪瘟病毒弱毒C株ST细胞苗以不同剂量(106 TCID50和105 TCID50)免疫28日龄仔猪,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抗体检测、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抗原检测等方法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仔猪后无任何临床症状,无病毒血症,无排毒现象;不同剂量免疫组,在2免后10 d左右猪瘟特异性抗体阳转,抗体水平于2免后20 d左右达到峰值。以上结果表明,猪瘟弱毒疫苗毒株C株的ST细胞传代疫苗对仔猪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初生仔猪处于13~24℃的环境中,生活1小时体温下降1.7℃以上。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抗寒能力低。为此,冬季必须做好仔猪保温工作。目前,仔猪保温的措施一般有以下5种:1.加厚垫料。加厚垫料属传统保温方式,多在家庭养猪中使用。方法是:第一天铺10厘米厚的垫草,第二天再添加10~20厘米垫草,使垫草厚度达30~40厘米,外侧钉挡  相似文献   

17.
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很快,一般来说仔猪的体重在生后10天比初生时增长2.1倍,一月龄时增大4.3倍,2月龄时增大10~11倍.这种高速度的增重就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消化道的发育在这个阶段也很快,初生时其胃容积只有25毫升,到断奶时就增大50倍左右.仔猪生后,生活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若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死亡.仔猪年龄愈小愈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死亡,因此养好仔猪有三个关键时期:第一关键时期,在生后3~5天内;第二个关键时期,在生后10~25天,由于母猪泌乳量一般在分娩的21天左右达到高峰,此时仔猪迅速生长发育,如不及时补料容易造成仔猪瘦弱和患病死亡;第三个关键时期,在断奶后20天内仔猪开始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养好仔猪要把好三关:初生关、补料关和断奶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RRSV-GXA毒株对断奶仔猪的致病性。[方法]将12头PRRSV/PCV2抗体和抗原阴性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感染组(9头)和对照组(3头),感染组通过口服和肌肉注射方式接种PRRSV-GXA株细胞毒(4ml/头),对照组接种无病毒的细胞培养液(4ml/头)。感染后第11、14和21天分别剖杀感染组3头和对照组1头,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病毒核酸等判断其致病性。[结果]仔猪感染PRRSV后第6~10天体温稍微升高,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早期出现短暂的精神沉郁,轻度厌食但没有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剖检的病理变化仅见于感染后第21天,有2头感染仔猪肺膈叶前缘出现小的局灶性间质性肺炎,镜检肺泡壁间质增宽,有多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在感染后第9天检测到PRRSV特异性抗体,并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感染后第21天达到较高值。在4头感染仔猪的肺脏及肺门淋巴结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1头仔猪扁桃体也检测到病毒核酸。[结论]PRRSV-GXA毒株对仔猪的毒力较弱,但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9.
一、预防:1.做好疫苗免疫注射工作。母猪配种前要做好猪瘟疫苗的免疫工作,每次产后20天可随未做超免的仔猪按4个剂量的免化猪瘟弱毒疫苗加强免疫1次;仔猪在猪瘟流行期间可做超免,未做超免的出生20天按2个剂量免疫注射,55~60天按4个剂量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20.
一、消化不良性下痢 1、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如投喂蛋白饲料过多、母猪乳汁过浓等. 2、症状.仔猪粪便呈黄色油状,粪恶臭,呈糊状粘着在肛门周围.腹围增大,发生于3~10日龄全窝仔猪. 3、治疗.给母猪投喂小苏打20~30片/次,母仔安1包/次,一天二次,连用2~3天. 二、感冒性下痢 1、原因.主要原因是天气骤变,时冷时热,阴冷受凉,舍温下降,垫草潮湿,贼风侵袭.特别是冬春季节,仔猪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变化而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