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采用柱色谱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从茶叶中分离制备2种甲基化EGCG(EGCG 3"Me和EGCG 4"Me)。用含水的乙酸乙酯提取茶叶,粗提液浓缩后经HP-20柱色谱分离,再经制备液相色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得到2种甲基化EGCG。经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分析,进一步确定2种甲基化EGCG分别为EGCG3"Me和EGCG4"Me。所制备的2种甲基化EGCG的纯度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2.
茶叶中EGCG3″Me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制备HPLC系统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结合NMR、LC/MS进行结构鉴定,从茶叶中分离纯化出了EGCG3″Me;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茶叶中EGCG3″Me含量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EGCG3″Me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适用于常规定量分析,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48%,RSD为3.31%;采用蒸馏水在90℃的水浴浸提5min,茶汤中EGCG3"Me的浓度可以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茶树种质资源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吕海鹏  谭俊峰  林智 《茶叶科学》2006,26(4):310-314
采用HPLC分析技术对国内茶树种质资源的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份高多酚茶树种质中发现EGCG3"Me的含量大于1%的茶树种质有6个;茶梢中EGCG3"Me的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且秋季新梢高于夏季新梢;绿茶加工过程能有效保持鲜叶中EGCG3"Me含量,而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萎凋工序中茶叶中EGCG3"Me含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催化EGCG形成的EGCG甲基化衍生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EGCG3′′Me、EGCG4′′Me和EGCG3′Me在正离子模式下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催化EGCG形成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EGCG-O-甲基转移酶催化EGCG后反应体系中生成了10余种不同的EGCG甲基化衍生物,主要包括EGCG3′′Me、EGCG4′′Me、EGCG3′Me、EGCG5′Me、EGCG3′′,4′′-diMe、EGCG3′′,5′′-diMe、EGCG3′,5′-diMe、EGCG3′,5′′-diMe、EGCG3′,3′′,5′′-triMe,以及EGCG5′,3′′,5′′-triMe等。  相似文献   

5.
吕海鹏  谭俊峰  林智 《茶叶科学》2006,26(4):310-314
采用HPLC分析技术对国内茶树种质资源的EGCG3″Me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0份高多酚茶树种质中发现EGCG3″Me的含量大于1%的茶树种质有6个;茶梢中EGCG3″Me的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且秋季新梢高于夏季新梢;绿茶加工过程能有效保持鲜叶中EGCG3″Me含量,而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萎凋工序中茶叶中EGCG3″Me含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EGCG-O-甲基转移酶催化EGCG生成EGCG3′′Me、EGCG4′′Me和EGCG3′Me等3种主要的EGCG甲基化衍生物的生成量为主要指标,考察了EGCG甲基化衍生物酶促合成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EGCG甲基化衍生物的酶促合成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5℃,pH7.5,DTT和Mg2+的浓度为2mmol/L;在该反应条件下,反应体系中EGCG3′′Me、EGCG4′′Me以及EGCG3′Me的生成量分别可达到386.39μg/mL、23.40μg/mL和107.01μg/mL。  相似文献   

7.
一、甲基化EGCG的发现起源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科学家Sano等最早成功从台湾冻顶乌龙茶中分离鉴定出两种具有抗过敏功能的新型儿茶素衍生物,经过分离、纯化后鉴定其分子结构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4-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4″Me)。随着甲基化EGCG的出现,人们对甲基化EGCG的化学合成和EGCG在老鼠和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更多的甲基化EGCG。图1为EGCG和多种甲基化EGCG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8,(6):42-42
以日本Benifuji绿茶为原料,用50%乙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液经氯仿脱咖啡碱和色素、乙酸乙酯和HP-20大孔树脂富集儿茶素,得多酚含量高于80%的茶多酚粗品,再经Toyopear HW-40S柱层析分离纯化,得EGC、ECG、EGCG、EC及两种未知成分,经H-NMR、MS和HPLC等分析,两种未知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和(-)-3-O-甲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3’Me)。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5种按照一定的比列混合中药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用70%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三七,60%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苦参,蒸馏水回流提取白芨、白蔹,80%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白术,然后分别将每种提取液浓缩至膏状。用水将10mg的膏状物稀释为1mg/m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75nm波长下,对三七、白术、白及、白蔹、苦参5种药材混合液吸光度的测定,计算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三七化妆品的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价值。结果表明三七70%酒精的初提取物、白术80%酒精的初提取物、白芨水初提取物、白蔹水初提取物、苦参60%初提物混合液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率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5种按照一定的比列混合中药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用70%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三七,60%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苦参,蒸馏水回流提取白芨、白蔹,80%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白术,然后分别将每种提取液浓缩至膏状。用水将10mg的膏状物稀释为1mg/ml,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75nm波长下,对三七、白术、白及、白蔹、苦参5种药材混合液吸光度的测定,计算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三七化妆品的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价值。结果表明三七70%酒精的初提取物、白术80%酒精的初提取物、白芨水初提取物、白蔹水初提取物、苦参60%初提物混合液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率作用。  相似文献   

11.
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以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催化EGCG生成EGCG3"Me的产量为主要指标,探讨了重组大肠杆菌内EGCG-O-甲基转移酶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当诱导剂IPTG终浓度为0.05mmol/L,诱导时间为20h,培养基初始pH为7.0,以及诱导温度为20℃时,EOMT的表达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粗酯型儿茶素为原料,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结晶纯化儿茶素单体EGCG的制备工艺。通过比较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筛选出最优树脂AB-8,并考察乙醇梯度洗脱等特性,再经过结晶析出EGCG晶体。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通过10%乙醇洗脱,EGCG产品纯度从54.41%提高到了92.65%,得率达93.38%,结晶后得纯度达98%以上的EGCG单体。  相似文献   

13.
甲基化EGCG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GCG3"Me于1982年首次从绿茶中被分离出来,并发现它具有潜在的抗过敏活性。近年来,甲基化的EGCG不断从茶叶和体内代谢物中被发现。本文对国内外甲基化EGCG的分离方法、功效和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常见的甲基化EGCG分离方法包括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高速逆流色谱、Toyopearl HW-40S中压柱层析、制备型液相色谱(pHPLC)等方法;甲基化EGCG在抗过敏性、抗细胞毒素、抑制脂肪氧化酶、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保护肝细胞等方面都优于EGCG;甲基化EGCG的合成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大孔树脂对水仙茶饼多酚的纯化效果,试验以水仙茶饼多酚粗提液为原料,比较了9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水仙茶饼粗多酚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再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LX-28树脂纯化水仙饼茶粗多酚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纯化前后的水仙茶饼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纯化树脂LX-28,最佳吸附和解吸条件为1.5 mg/mL的质量浓度的水仙茶饼多酚粗提取液(pH4.0~5.0)以2.0 mL/min的流速上样95 mL,吸附平衡后去离子水冲洗至无色,再用70 mL,6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pH6.0)为洗脱剂,以3.0 mL/min流速洗脱,在此纯化条件下LX-28树脂对水仙茶饼多酚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3.587±0.379)%和(95.330±1.282)%,树脂可重复使用4次,纯度提高了约3.04倍;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从纯化前的1.279、3.682 mg/mL降低到0.295、1.525 mg/mL;对供试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米根霉和紫红曲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纯化后的水仙茶饼多酚的抑菌效果优于纯化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