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中国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产量和稻谷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激 《杂交水稻》2008,23(2):1-4
以2001—2002年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38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水稻和常规稻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稻谷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籼稻平均产量为7.720 t/hm^2,比常规籼稻高11.72%,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粳稻平均产量为8.991 t/hm^2,比常规粳稻高6.91%,达显著水平。籼、粳杂交稻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均高于常规稻,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籼、粳杂交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中杂交籼稻还应加强胶稠度的改良;垩白度、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为籼、粳常规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中常规籼稻还应注重直链淀粉含量的改良。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问通过审定54个水稻品种的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为0,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为88.9%,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为98.1%;提高出糙率有利于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有利于增加胶稠度长度,提高食味品质;影响食味品质第1主因子是垩白粒率,其次是直链淀粉含量,然后是整精米率、胶稠度。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4--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134个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福建省中、晚籼杂交稻品种的品质现状。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几年新育成并审定的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中,中、晚熟审定品种数量相当,品质相近。在主要品质性状中,有近97%的品种整精米率指标能够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但垩白度高仍然是导致福建省稻米优质米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物研究》2013,(3):F0002-F0002
农香18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最新育成的“超泰米”苗头新品种,是湖南省首次评选出来的一等优质品种,2010年4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1.米质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武汉)分析检测:糙米率79.7%,精米率70.7%,整精米率63.4%,精米长8.4'mm,长宽比达4.0,垩白粒率为10%,垩自度为0.3%。直链淀粉含量为17%,透明度1级。  相似文献   

5.
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1个宜香系列三系杂交稻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这11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91%,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长宽比平均为2.98,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垩白米率平均为23.84%,有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垩自度平均为4.68%,有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胶稠度平均为67.7mm,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7.08%,有4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1级标准。在11个组合中有4个组合品质达国颁优质稻谷三级标准,有1个组合达国颁优质稻谷二级标准。在各项品质指标中,整精米率与垩自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长宽比与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胶绸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如要进一步提升宜香1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直链淀份含量略高、垩白无或少、淀粉粒充实紧密、容重大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6.
对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3个川香29A所配三系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5%,其中有1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长宽比平均为2.8,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粒率平均为38.2%,有7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度平均为7.6%,有6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胶稠度平均为63mm,有1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2.4%,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在13个组合中只有3个组合的综合米质指标达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制约综合米质达标的主要因子是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各项品质指标中,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川香29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粒型细长、垩白粒率低和垩白度小的恢复系来进行配组。  相似文献   

7.
通95-74是由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梗稻新品种,于200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是吉林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作为优质稻米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等9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垩白率和直链淀粉含量2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依据农业部NY122-86《优质食用稻米》标准)。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提高通95-74稻米的安全性和品质,提高粳稻通95-74稻米的商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8.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9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辽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27、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22.2%,达到国家3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11.1%,未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占38.8%,垩白度和垩白率为影响目前辽粳系列品种米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宽比都在2.9以上;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这些组合优质达标率(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第三是整精米率,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长米粒型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质达标率均为16.67%,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0和14.29%,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10.00%和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长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建议在遗传改良中籼杂交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时可以从粒型着手,选择米粒粒型偏长、容重大、无裂纹、近圆柱形的材料和组合。  相似文献   

10.
广西常规稻与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09年通过广西审定的15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广西区试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稻平均产量为6.80 t/hm2,杂交稻为7.86 t/hm2,杂交稻比常规稻高15.59%,差异极显著;杂交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优质达标率高于常规稻,而常规稻整精米率、米粒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优质达标率均高于杂交稻。直链淀粉含量是常规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而米粒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是杂交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但机插株距对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明确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可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 以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江苏优质食味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行距固定为30 cm的情况下,研究了10、12、14、16和18 cm五种株距对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三个水稻品种的茎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粒重/叶面积)、抽穗后群体冠层净光合速率和抽穗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株距为12 cm时最大。上述水稻品种产量均随株距增加呈现先增加先减少的趋势,产量与株距呈二次曲线关系。依据曲线方程计算出两年中南粳9108、南粳5055和南粳46高产最适株距分别为11.6 cm,11.6~12.3 cm和10.8~11.4 cm。结论 机插秧行距固定为30 cm时,11~12 cm的株距有利于改善优质食味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并提高其产量,可作为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株距。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h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dens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in ric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plant spacing on grain yield and population quality of mechanically transplanted rice with good tasting have not been clearly understood. Clarifying the optimal plant spacing for good tasting rice could lay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high yielding and good quality in mechanical cultivation.【Method】In this experiment, three rice cultivars with good tasting quality (Nanjing 9108, Nanjing 5055 and Nanjing 46)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used as materials, and the effects of plant spacing (10 cm, 12 cm, 14 cm, 16 cm and 18 cm) on their grain yield and population quality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when the row spacing was fixed at 30 cm.【Result】Productive tillers rate, high efficient leaf area index, grain leaf ratio (grain weight/leaf area), canopy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fter heading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from heading to maturity were the highest under the plant spacing of 12 cm in above three rice cultivars. Grain yields tended to in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lant spac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quadric curve was found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plant spacing. The optimal plant spacing for grain yield in Nanjing 9108, Nanjing 5055 and Nanjing 46 ranged from 11.6 cm, 11.6-12.3 cm and 10.8-11.4 cm in two years according to the curve equatio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When the row spacing was fixed at 30 cm, the plant spacing of 11-12 cm wa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opulation quality and increase grain yield, and it could be used as the optimal plant spacing for the typical rice cultivars with good tasting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相似文献   

13.
介绍水稻品种云粳37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轻简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云粳37为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贵州省遵义市种植,全生育期为153 d,株高120 cm左右,穗长18.3 cm,有效穗数25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43.6粒,结实率88.7%,千粒重24.94 g,示范种植单产在6750~7500 kg/hm^2;具有耐寒、感光性强、抗病、米质好、香味重、食味好、高产、生育期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优质香稻不育系玉香A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玉香A是利用优质常规稻晚香10号与玉米稻杂交的F4中的优良单株与金23A杂交,经7代回交育成的一个新的优质香稻不育系,于2003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玉香A属中熟早籼类型,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鞘、稃尖均无色;不育性稳定,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9%,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25%;品质性状好,米粒香味纯正;开花习性好,易于繁殖制种;配合力强,利用该不育系已选配出农平302、农平202等优质高产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后中日粳稻品种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株型、产量和米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以中国东北地区典型的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与日本的优质米水稻秋田小町(弯曲穗型)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试材,在高氮和低氮两种施肥模式下,调查株型、产量及米质性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探讨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结果】氮肥减施后RIL群体齐穗期提前,株高降低,剑叶、倒2叶、倒3叶叶片变窄变短,剑叶基角变小,倒3叶基角变大,结实率、千粒重、经济系数增大,单株穗数减少,产量下降,糙米率和精米率提高,食味值提高。在两种施肥模式下,高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与低产低食味类型株系的显著区别是植株较高,叶片长,穗子长,一次枝梗结实率高,着粒密度较小;高产稳产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是剑叶较窄、剑叶基角较大;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类型株系的共同特征是剑叶和倒2叶较窄。【结论】株型特征可以用来间接选择高产、稳产、高食味值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优质早籼不育系803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803A系用L301B与地谷B的杂交后代与L301A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早籼不育系。其育性稳定,败育彻底,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米质优良,抗稻瘟病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杂交一代米质好,产量高,利用前景广阔。所配组合B优840生B优838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安丰优561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三系不育系安丰A与恢复系广恢5618组配的弱感光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型集散适中、米质优、抗稻瘟病、高产稳产、适应性较广等特点,适合在广东省的中南和西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2013年5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安丰优5618的特征特性和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粤标5号是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系谱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将稻瘟病广谱抗病基因Pi2导入粤丰占中,经多代选择育成的优质抗病常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高抗稻瘟病,对广东的优势菌群中B、中C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3.8%~100%、92.9%~100%,丰产性较好,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抗倒性强。2015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新育成的杂交水稻组合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对2001年参加四川省优质米组区试的25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主要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组合中没有一个组合的垩白率达到部颁优质米(NY/T83 1988)二级标准,胶稠度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比例很少;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产量与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千粒重可兼顾杂交稻的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徐优201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优201(徐9320A×徐恢201)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和生产试验,2 a区试平均比对照9优138增产6.4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3.94%。大面积种植产量在9.50 t/hm2左右。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该组合还表现株型优良,长势繁茂,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抗病抗倒性强,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