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蔗生育期长,容易吸引大量昆虫和感染各种病害。在甘蔗品种选育程序中,甘蔗对这些生物胁迫的耐性或抗性成为首要考虑因素。要了解甘蔗生物抗性来源,需要熟悉甘蔗的分类,而各种甘蔗野生品种因具有生物抗性特征,亟待开发利用。现今种间杂交是许多甘蔗抗病育种程序的基础。文章试图简要探讨甘蔗育种的历史和今后甘蔗品种生物抗性培育的策略,详细讨论了世界大范围内出现的甘蔗病害如宿根矮化病、锈病、黑穗病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指出了分子标记的应用范围,基因识别的困难以及对一些抗病抗虫性状遗传转化试验取得的进展,还讨论了一些可作为目前甘蔗系谱选育方法的有效补充方法,例如先进的计算机化杂交设计方法和群体选育等,这些方法在今后甘蔗抗性品种选育中将具有很大的利用前景,可保正蔗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八五"以来,云南省甘蔗研究所育出几个甘蔗新品种系,简介为下: 1.云蔗64/24 采用印度419×东瓜哇2878杂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3.
甘蔗生育期长,容易吸引大量昆虫和感染各种病害。在甘蔗品种选育程序中,甘蔗对这些生物胁迫的耐性或抗性成为首要考虑因素。要了解甘蔗生物抗性来源,需要熟悉甘蔗的分类,而各种甘蔗野生品种因具有生物抗性特征,亟待开发利用。现今种间杂交是许多甘蔗抗病育种程序的基础。文章试图简要探讨甘蔗育种的历史和今后甘蔗品种生物抗性培育的策略,详细讨论了世界大范围内出现的甘蔗病害如宿根矮化病、锈病、黑穗病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指出了分子标记的应用范围,基因识别的困难以及对一些抗病抗虫性状遗传转化试验取得的进展,还讨论了一些可作为目前甘蔗系谱选育方法的有效补充方法,例如先进的计算机化杂交设计方法和群体选育等,这些方法在今后甘蔗抗性品种选育中将具有很大的利用前景,可保正蔗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甘蔗研究中心育种团队杨本鹏研究员等自主选育的甘蔗高抗黑穗病新品种"中糖2号"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该品种获准登记,对广西、广东、海南等蔗区甘蔗全程机械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中糖2号"是以热引1号为母本、新台糖22号(ROC2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获得的高抗  相似文献   

5.
粤糖79/177种性及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冯奕玺(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局524100)粤糖79/177是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湛江甘蔗试验站用华南56/12与崖城73/226杂交选育而成的。1990年通过国家鉴定为中早熟高产高糖甘蔗良种。1987年引入我...  相似文献   

6.
 斑茅是甘蔗杂交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甘蔗杂交品种所包含的“种”的血缘数越多,异质性越大,其抗性和单位面积产量也随之增强和提高.研究杂交亲本的抗病性,为杂交育种提供抗病材料、选育优良品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蔗种质资源杂交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道了云南甘蔗研究所1998-2002年甘蔗种质资源杂交利用研究进展状况。经过几年的研究,了解掌握了不同亲本材料诱导开花所需的株龄和甘蔗种质资源的光周期诱导技术,不仅使热带种开花率逐年提高,还促使开花迟的F1花期提早,难开花的F1、BC1能够开花,且提高了花粉发育率。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杂交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了花穗杂交有效率,并从热带种、地方种、常用亲本与野生种的杂交组合中选育出一批含热带种和野生种血源的F1、BC1优异创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广西自育甘蔗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台糖134为对照,以广西1957~2006年期间杂交选育并通过国家审定(鉴定)或广西审定的22个桂糖甘蔗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甘蔗的株高、节数、节间长度变化不大;丛有效茎数、茎径、单茎重明显增加;产量大幅度提高,产量性状遗传改进明显;甘蔗早期(11月)锤度、成熟期(12月~3月)平均锤度前30年平稳上升,后20年上升幅度变小。株高、丛有效茎数、茎径对提高产量贡献最大,是广西甘蔗品种性状选择的主要内容;蔗糖分含量和早熟性取得明显改进,但要选育更早熟、更高糖甘蔗品种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9.
甘蔗优良品种桂糖23号的选育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吉森  韦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03-10605
[目的]介绍广西甘蔗优良品种桂糖23号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为甘蔗杂交育种和推广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广西甘蔗研究所以早熟、高糖、高产品种"新台糖1号"(ROC1)为母本,以宿根性好、抗病性强、含野生种质的"崖城71-374"为父本,进行系统杂交选育而成了一个甘蔗优良品种。对该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及国家级新品种区域试验,并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生产试验。[结果]桂糖23号具有中熟、高产、高糖、稳产、宿根性好、高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抗寒、抗旱、适应性广等特性。[结论]桂糖23号性状优良,2005年3月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是值得推广的甘蔗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粤农出73—204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粤糖57—423为母本、CP49—50为父本,筛选的优良育种亲本材料。具有大茎、高产、抗逆性强的农艺性状,在海南甘蔗育种场易开花.花粉量大,活力强.易于杂交。它是我国大陆甘蔗杂交育种中的高频应用亲本。也是为数不多既可作为父本也可做母本使用的杂交亲本之一。其中作为杂交母本应用较多,后代性状表现非常突出,已经选育出包括粤糖93—159、粤糖00-236和粤农89-759等优良甘蔗品种10多个。它是我国甘蔗育种中自主创新的重要亲本,也是甘蔗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宜我国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高产优质饲用牧草蔗新品种.[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为母本,以美国甘蔗CP65-375为父本,通过杂交方式选育出分蘖能力强、耐旱、耐寒和再生能力的牧草蔗新品种,并在福建省漳州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2009~2011年牧草新品种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闽牧101和闽牧42;农艺性状方面,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生长速度快,干物质含量和单丛分蘖数均高于对照闽牧42和闽牧101;越冬越夏能力方面,5个品种均可以顺利越冬和越夏,其中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在福建省漳州地区均可以开花,而对照品种不开花.[结论]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牧草新品系均适宜在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将难开花的果蔗(热带种)和甘蔗栽培品种置于12.25小时光照处理下,每天以蓝光和远红光于上午6:00-8:00和下午4:00-6:15,在光周期室作补助光照,以代替露天的阳光。1991年7月1日至12月20日进行此种处理,结果首次在地处亚热带的福建省漳州市(北纬24°30',东经117°39')诱导福建地方优良果蔗──同安果蔗以及甘蔗栽培品种(CP65-357、赣蔗65-542、闽糖81-235和粤糖65-906等分别于12月上中旬开花。1992年6月23日至1993年1月9日,又用此种方法,并经适当改进,进行处理,结果又诱导福建省另一优良地方果蔗品种──马鞍果蔗开花,同安果蔗也再次被诱导开花,福建省大面积的栽培品种闽糖70-611、闽糖703、闽糖76-2和闽糖81-335等首次被诱导开花。  相似文献   

13.
饲用甘蔗品种闽牧42在贵州南部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该品种耐热、抗旱能力强,较耐寒、耐瘠,在贵州南部地区能安全越冬,生长天数250d左右。闽牧42的分蘖能力较强,单株分蘖一般15-25个,生长速度快;株高60-100cm时开始刈割,年刈割4-5次,全年鲜草产量可达150t·hm-2。鲜草品质佳,饲用效果好。其中脂肪含量3.73%,蛋白质含量9.58%,粗纤维含量40.73%,粗灰分含量7.63%,Ca含量0.82%,P含量0.36%,无N浸出物含量31.7%。该品种是贵州南部地区值得推广种植的一种优质高产饲料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4.
饲用杂交甘蔗闽牧101产草量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2006年对自育的饲用杂交甘蔗闽牧101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闽牧101在抗寒、抗旱方面表现优于象草(CK2),长势方面与闽牧42(CK1)和象草相当,其年鲜草产量达187.5 t/hm^2,粗蛋白产量为2.87 t/hm^2,均高于两个对照;闽牧101适口性及冬季营养品质好。闽牧101是一种优质高产禾本科牧草,可在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甘蔗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2 64个国内外栽培甘蔗品种及福建省内野生甘蔗“割手密”的特征特性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割手密”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有 2n =72、80、84、88、92、96、1 0 2等 7种类型 ,酯酶同工酶有 1 9种类型 ;印度培育的甘蔗品种产量高 ,澳大利亚培育的甘蔗品种锤度高 ;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中筛选出 3个生长特快的高产品种 (“C1 55-76”、“My5462”和“My5770”)和 2个高纤维含量的高产品种 (“FCP86-2 61”和“FCP86-2 63”)。对上述甘蔗种质资源进行了创新利用 ,已初步选育出特高糖品种“闽糖 91 -2 2 1”及高生物量品系“闽糖 92 -1 1 7”和“闽糖 92 -2 2 5”等  相似文献   

16.
以饲用杂交甘蔗闽牧101、闽牧42和稻草作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闽牧101和闽牧42牧草蔗品种作原料栽培的草菇比用稻草栽培的增产显著,闽牧101和闽牧42作原料栽培的草菇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牧草蔗闽牧101和闽牧42均可代替稻草作为栽培草菇的原料。  相似文献   

17.
‘闽牧6号’狼尾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杂交狼尾草高效再生体系,以‘闽牧6号’狼尾草为材料,研究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等对‘闽牧6号’狼尾草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侧芽作为适宜外植体;诱导培养基采用NB+2,4-D(2mg·L~(-1)),诱导率最高,为89.9%;继代培养基采用NB+2,4-D(2mg·L~(-1))+KT(1mg·L~(-1)),愈伤组织形态最好;分化培养基采用NB+KT(1mg·L~(-1))+6-BA(2mg·L~(-1))+NAA(0.5mg·L~(-1)),分化率最高,为75%;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培养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牧草蔗闽牧42的植物学特征、营养品质和抗性特点,种植密度、留茬高度和施肥技术等栽培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种植者和养殖户更加直观、全面地认识该品种,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从而推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he energy productivity potential of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 resources as energy plant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Method]The energy productivity potential of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 resources collected from the wild was asse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ellulose,semicellulose,lignin and crude ash contents and caloric value.[Result]The total content of cellulose and semicellulose ranged from 41.75%to 69.13%,the lignin content ranged from 2.16%to 11.75%,the crude ash content ranged from 4.79%to 9.34%and the caloric value ranged from 16.00 to 17.69 MJ/kg among the 30 Saccharum spontaneum L.germplasms.Compared to other plants,Saccharum spontaneum L.had higher contents of cellulose and semicellulose,a higher caloric value but lower contents of lignin and crude ash.[Conclu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ing fuel ethanol with lignocellulose,Saccharum spontaneum L.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s an energy plant.  相似文献   

20.
通过沼液浇灌人工草地定位试验,以‘闽牧6号’狼尾草P.americanum×P.purpureum CV.Minmu6为供试植物,研究不同沼液浇灌量(N1~N5)对狼尾草株高、产量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脲酶、蛋白酶、谷氨酰胺酶和天冬酰胺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N1)相比,施沼液可显著提高狼尾草株高,但N2~N5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施沼液还能显著提高狼尾草产量(P0.05),全年最高可增产119.0%,增产量为174 754kg·hm-2。施沼液对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沼液浇灌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0~20cm土层,N4和N5处理较N1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T1时期,施沼液对脲酶、蛋白酶、谷氨酰胺酶和天冬酰胺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施沼量与株高在各个时期都达到显著性相关(P0.05),与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产量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T1时期,与4种酶活性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