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摊放(萎凋)对名优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名优绿茶摊放(萎凋)的理论基础、摊放对绿茶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萎凋)工序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梁月荣  龚淑英 《茶叶》1999,25(4):202-204
探讨了利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生产名优绿茶-“巴仙银尖”的加工工艺,证明通过合理嫩有,适度摊放,高温杀青,中温慢烘的技术措施,能生产出名优绿茶。文中同时介绍了“巴仙银尖”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蔡远 《福建茶叶》2016,(2):18-19
本文主要阐述了鲜叶摊放(萎凋)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绿茶摊放(萎凋)的必要性和绿茶摊放(萎凋)技术的研究历史,展望鲜叶摊放(萎凋)摊放的发展趋势,为绿茶鲜叶摊放(萎凋)工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综述了绿茶加工的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对绿茶滋味品质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巴仙碧峰"茶的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利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生产名优绿茶-“巴仙碧峰”茶的加工工艺。证明通过合理嫩采、适度摊放 高温短时杀青、合理揉捻和中温干燥的技术措施,可以克服“色褐味涩”的缺点,生产出名优绿茶,文中同时介绍了“巴仙碧峰”茶的品质、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是目前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具有深远影响。针对目前名优绿茶生产中鲜叶摊放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难以控制;杀青工序中杀青叶不能快速彻底冷却,且无法及时回潮等问题,笔者研制了鲜叶摊放贮青机、茶叶快速冷却贮放机和茶叶摊凉贮叶槽等关键设备,为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加工生产线的研制提供基础。本文对上述三种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参数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半烘炒机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直匀整细长,色泽翠绿鲜润,香高味爽,清汤绿叶的特点,在江浙一带有较大的市场。与一般炒青绿茶相比,半烘炒机制绿茶在加工上讲究勤摊放,并突出烘与滚的火候掌握。现就半烘炒机制绿茶的加工工艺作一简单介绍。 一、鲜叶标准 鲜叶要求匀齐,大小基本一致,叶型以中小叶种为宜。就一级茶而盲,原料用一芽二叶。春茶开采时间,浙南地区在4月10日前后,浙北地区在4月18日前后。若采下的鲜叶标准不一,则需在杀青前用青叶筛分出大小,分别加工。 二、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一方面可以挥发部分水分,避免因水分含量过高而造成杀青困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茶叶的鲜爽度和香气,降低苦涩味。具体摊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型鲜叶摊青机在绿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采用摊青机摊放,鲜叶原料摊青保鲜时间可延长至12 h,甚至更长;鲜叶的失水条件和绿茶加工品质均优于传统自然摊放。此外,使用该设备与传统摊青方式相比,具有节省空间、摊青环境可控、自动上下鲜叶、便于连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论我省名优茶生产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省名优茶一般是旨以名茶、优质茶为主体的一类以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绿茶或黄茶。在茶类中附加值较高为提高我省名优茶品质,扩大生产规模必需改进名优茶生产的几个关键技术措施,一是充分认识良种在名优茶生产上的特殊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良种;二是以增产春茶为主攻目标,从修剪、施肥等方面入手,改进名估茶生产园的栽培管理技术;三是规范加工工艺,将鲜叶摊放、灰缸收藏列为名优茶加工不可减缺的工序。  相似文献   

11.
扁形名优茶 ,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 ,是闻名中外的名贵绿茶 ,产品供不应求。但采用传统工艺加工扁形名优茶工艺复杂 ,耗工耗时 ,产量低且价格昂贵 ,为积极推广茶叶生产机械化 ,探索较为合理的扁形名优茶机制技术 ,近年来 ,安农大茶业系进行了多次机械试验的研究 ,总结出一套较为合理的扁形名优茶机制工艺 ,现简述如下 :1 鲜叶采摘和摊放 :晴天采摘中小叶种茶树的幼稚新梢 ,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鲜叶进入后要分级验收 ,分别摊放。摊放厚度为 30cm ,摊入时间为 6— 10h ,鲜叶摊放至叶面萎缩 ,叶质由硬变软 ,叶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茶叶加工工艺认识和名优茶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鲜叶摊放已成为名优茶生产中的一个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工艺。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尹军峰研究员的研究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叶鲜叶中茶多酚和儿茶  相似文献   

13.
正摊放和萎凋是茶鲜叶品质调控处理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两者具有相同的操作工艺,仅在调控指标卜有所差异。为提高茶叶品质,相关学者分别对不同摊放时间、摊放程度和不同摊放处理以及风温对茶叶品质的作用效果进行试验分析,找到了改善茶叶色香味的途径。目前,摊放和萎凋丁序多数借助相应的设备来完成,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在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卷曲型高香绿茶"香罗汉"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的特点,从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烘干等几个加工工艺的细节方面加以阐述,并做出相应技术总结,为"香罗汉"加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尹军峰 《中国茶叶》2009,31(12):33-34
一、摊放的由来 鲜叶“摊放”一般是指名优绿茶加工过程的首个处理工序。名优绿茶鲜叶的“摊放”概念由来已久,且是在有所争议中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6.
绿茶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传统大宗绿茶加工一般都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为适应高档绿茶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改进绿茶加工工艺以提高其质量。经多次试验比对,确定以适度摊放和揉捻为主要工序制作的绿茶不但滋味醇爽,经久耐泡,且香气纯正浓郁又带有花香。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好评。该茶加工工序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理条-初烘-摊凉-复烘。  相似文献   

17.
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及扁形绿茶加工特点,选用鲜叶分级设备、摊青设备、理条杀青机、切断机、扁形茶炒茶机等多种国产茶机,初步构建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新模式,并对生产工艺中的鲜叶分级、理条杀青、切断和辉锅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一整套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年产绿茶9000吨左右,大多为半烘半炒型绿茶,主要投放省内市场。江苏绿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清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绿,尤其是外形“色绿、条紧、匀净”形成了它自身的特色,很受消费者喜爱。江苏炒青绿茶之所以有特色,原因除了有良好的采摘质量之外,还与其特有的加工技术有关。 一、严格鲜叶管理,确保原料匀净新鲜 为保证鲜叶的匀度和净度,他们对进厂的鲜叶都要依据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等因素先行评定等级,然后分别不同情况在贮青间内分开摊放,避免混杂,并将不同等级的鲜叶分开加工。贮青间内保持凉爽、通风透气、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鲜叶摊放厚度,高档原料10cm左右,低档原料20cm左右,摊放过程每相隔一段时间翻叶一次,以便通气散热和水分蒸发均匀。翻叶中做到动作要轻,并注意避免脚踩,有效地  相似文献   

19.
适度摊放对名优绿茶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名优绿茶以其香郁、味醇、色绿、形美四大优点而深受消费者的喜欢,也引起厂商的日益重视。名优绿茶在加工上与普通绿茶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一般均采用摊放工序,如西湖龙井茶,加工中一般都要将鲜叶摊放6~10小时,其目的是适度降低水分含量,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本文以龙井茶为例,分析了不同摊放程度的茶样中香气成分的变化,并比较了龙井茶、普通炒青绿茶及乌龙茶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香气成分含量,在此基础上探讨摊放对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茶树鲜叶摊放工艺参数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摊放是绿茶加工过程的第一道工序,可使鲜叶水分蒸发,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分解作用加强,可溶性物质增多;鲜叶的物理形态发生较大变化,叶态萎缩,叶质变软,叶色暗淡,青草气逐渐转化为清香气,有利于杀青和茶叶的造型。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绿茶杀青前进行适当摊放,对于改善茶叶特别是名优绿茶品质是有利的。目前对影响摊放效果的时间、温度、相对湿度等因素的研究不多,笔者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鲜叶摊放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