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几种阔叶树木材单板的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木材单板染色有利于改善木材视觉特性 ,可以实现模仿珍贵树种木材的色泽 ,提高装饰效果 .该研究选取毛白杨和泡桐等阔叶树种木材单板采用酸性染料进行染色实验 ,结果表明 :纺织工业用酸性染料可用于木材染色 ,也可以采用几种染料混合复合染色 ;木材染色前的不同处理方法影响木材的染色效果 ;染色单板的变形程度有较大差异 ,平整度与木材密度相关 ;染料浓度、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等对染色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树种单板应采用不同工艺  相似文献   

2.
泡桐单板染色工艺参数的遴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酸性大红染料对0.5mm刨切泡桐单板进行染色正交试验。以染液组成和染色工艺为试验因素,用正交方法,以木材上染率进行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NaCl最佳质量分数为1.5%;染料最佳质量分数是0.5%;适宜处理时间为4h;乙酸最佳分数为2%;渗透剂质量分数为0.1%;最佳染色温度是70℃。  相似文献   

3.
【目的】传统实木乐器音板的选材和用材都十分严格,然而当下我国优质木材资源紧缺,资源需求压力较大,开发可用作乐器音板的复合材料是缓解木材需求压力的有效途径。【方法】试验制备了双层、5层桦木单板分别与金属铜网复合的两种厚度复合材料。在分析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的基础上,利用双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仪测试其声学振动性能,研究桦木单板铺装方向、金属铜网添加位置与添加层数对声学振动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综合评分法比较了复合材料与西加云杉的声学性能。【结果】加入金属网后制备的双层、5层桦木单板复合材料的抗湿胀系数最高分别为80.00%与88.09%,胶合界面的增加提升了复合材料的抗湿胀系数。桦木单板铺装方向影响复合材料的EL/ER值,以单板纹理平行铺装的双层单板复合材料EL/ER值为29.09,以单板纹理交错铺装的双层单板复合材料EL/ER值为0.99。加入2层金属铜网的5层复合材料,具有接近西加云杉的振动效率品质和更为优秀的音色,其抗湿涨系数平均值达到87.61%、纵向...  相似文献   

4.
装饰单板染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染液的浓度、染色时间、温度和试件尺寸对福建省常用的两种单板染色工艺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单板染色的主导因子是温度,其次是浓度,接着是染色时间,而试件尺寸的影响最小.该研究结果为制备人造装饰单板(染色单板或组合薄木)饰面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热压温度,热压压力,热压时间及施胶量等对单板覆面的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优良复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制造的木质复合板各项性能大大高于普通刨花板,表面质量明显改善,特别是静曲强度是普通刨花板的2.0-2.5倍,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30%-35%,具有可观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T形无榫肩直通榫中榫头与榫眼的受力为依据,设计竹材增强速生杨木层积材的结构,并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材料制作T形无榫肩直通榫并应用在椅凳家具后腿与望板结合部位的尺寸。采用受力分析法设计材料结构,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与试验验证结合的方法,优化材料应用的榫卯结构尺寸。结果表明,竹材增强的速生杨单板层积材用作椅子后腿与望板结合部位时,其材料强度能够满足GB10357-201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3部分:椅凳类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试验验证的榫头破坏形式与仿真模拟基本相同,有限元优化后的径向与弦向的结构强度与试验验证结果误差分别为3.10%和3.76%;优化后T形无榫肩直通榫的尺寸为榫头榫眼宽度10mm,高度20mm,竖材截面宽度为径向25mm,弦向35mm,相同结构达到相同强度时,较未进行强化设计的速生杨木层积材能够减少径向截面宽度10mm材料用量,即在径向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并节省毛料体积28.6%。研究结果可为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复合材料的建模方法提供一定参考,为实现速生树种木材高效高质利用提供了借鉴技术。  相似文献   

7.
木材微观构造与拉伸断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结合微力学拉伸装置,对木材受微力学拉伸时的断裂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断裂影像和应力曲线的分析,得出了导管、纺锤形木射线、早晚材边界、木纤维、管胞、木射线、及细胞壁上的纹孔与木材拉伸断裂的关系。导管、纺锤形木射线和早晚材边界对裂纹扩展起到阻挡的作用,在轴向力作用下木射线的破坏主要是胞间层的撕裂,纹孔常常保持完整的形态,裂纹顺着纹孔边缘扩展。  相似文献   

8.
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旋切单板和刨切薄木进行室内装饰实验。经2年多的实践证明,使用含水率为10%~15%、厚度为0.2~0.4mm的薄木或单板,并选用合适的粘结剂装饰墙面和地面,可获得天然木材的装饰效果与美感。该方法简单,工艺易于实现。成本低,且可充分利用边角余料,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涂胶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实践中胶黏剂的利用率,通过对不同调胶工艺进行正交试验,对施胶效果进行施胶量的单因素试验,并利用胶黏剂扫描系统对单板施胶效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单板含水率越低,胶黏剂覆盖率越高;单板表面胶黏剂覆盖率随施胶量的增加而增加,胶滴尺寸基本恒定;加面粉后提高了胶黏剂在单板上的表面覆盖率;紧面涂胶胶黏剂覆盖率比松面高,松紧两面胶滴尺寸变化不明显;单板松紧两面施胶效果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
预处理对杨木单板染色和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木材的渗透性,对杨木单板进行了水热和Na OH溶液预处理,用酸性染料和BL-阻燃剂对处理后的单板进行染色和阻燃同步处理,考察预处理工艺对单板上染率、氧指数、耐日晒牢度和耐水洗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均提高了单板的渗透性,上染率和氧指数都增大;水热处理的单板耐日晒牢度和耐水洗牢度均提高;Na OH溶液处理的单板耐日晒牢度变差,单板表面局部甚至变黑;8 g·L-1Na OH处理40 min的单板耐水洗牢度最差,色差值最大为16.172NBS.综合分析得出的较优预处理工艺为80℃热水处理5 h.  相似文献   

11.
用酸性大红、黑、咖啡、嫩黄、金黄、果绿6种染料做试剂,以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浓度作为单板染色的3个因数,对杨木单板进行染色试验。结果表明:染色时间4h、浓度0.5%~0.9%、温度80℃较佳,得到的单板染透率好,内部染色均匀。  相似文献   

12.
强化杨木单板混合树脂液的配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次采用3种乙烯类单体混合的树脂液浸渍杨木单板,在引发剂和促进剂的条件下,低温加热,使不饱和混合树脂单体聚合成高分子固体,单体转化率达到了51.96%。同时由于3种单体在素材的细胞腔中乃至细胞壁上产生聚合,从而使杨木单板在材性方面取得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木质材料的表面劣化与木材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以枫桦(Betula costata Trautv)、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木材单板和凸版纸、新闻纸、条纹牛皮纸、书写纸、胶版纸和朴克原纸为试材,借助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和分析了经室内、外暴露和人造紫外光辐射期间各种木质材料表面化学和表面性状的变化;提出了抑制木材表面劣化,保护木材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监测木质材料的劣化过程。采用化学药剂处理和油漆涂饰处理均可抑制紫外光对木材表面的光化降解,其中用浓度为5%的三氧化铬溶液或三氯化铁溶液处理木材其保护作用显著,能够改善木材的耐候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金明敏  胡英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60-11765
利用一种简单的插入-胶合方法,以杨木单板层积材和桦木圆棒榫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木质基柱型点阵夹芯结构;采用正态测试方法和无损检测方法分别对圆棒榫和面板进行优选以降低木材变异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对由2种不同圆棒榫尺寸制备的夹芯结构的平压和弯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理论模型来预测该种夹芯结构的平压强度和平压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大于实测值;平压试验的主要失效模式是圆棒榫的剪切破坏,与此同时该种夹芯结构在平压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而这一性能对其在木结构中应用的安全性极为重要;该种夹芯结构的弯曲性能与相对密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桉木单板出材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桉木单板出材率,合理利用桉树木材,采用BQK1813C 型无卡轴旋切机对尾巨桉进行旋切试验、 BXQS1813A 型无卡轴旋切机对6 种桉木进行旋切试验。结果表明:桉木径级对单板综合出材率影响显著,树种和 加工设备对其影响不显著;设备旋切后剩余木芯的大小对单板出材率影响较大。尾巨桉径级较小(12 cm 以内)时, 综合出材率随径级增加缓慢增加;径级为12 cm 时,单板综合出材率最大,为77郾65%。其他5 种桉木单板综合出材 率随原木径级的增加而增加,在径级达到12 cm 后趋于稳定;柳桉的单板综合出材率稳定在(77郾98 依1郾44)%,巨桉 稳定在(81郾73 依2郾20)%,大花序桉稳定在(83郾75 依2郾03)%,邓恩桉稳定在(75郾01 依0郾45)%,粗皮桉稳定在 (72郾12 依0郾62)%。6 种桉木的A + B 等级单板的出材率占单板综合出材率的74郾91% 以上。因此,建议用于单板 旋切的桉树在径级为12 cm 左右时进行采伐,并采用旋切后木芯直径较小的旋切设备作业,这将会产生较好的经济 效益。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点弯曲的方法对杨木单板条层积材进行了30%和40% 2个应力水平的蠕变试验,并用四元件Burger模型对蠕变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四元件Burger模型很适合用于描述杨木单板条层积材的蠕变变形,且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加,PSL的瞬时弹性变形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氧水作为漂白主剂对桦木单板进行漂白正交试验,以各组成药剂质量分数和染色工艺作为试验因素,对漂白后单板白度的变化值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双氧水最佳质量分数为4%,最佳漂白温度为90℃,磷酸钠最佳质量分数是0.7%,最佳漂白时间为30min,适宜的浴比是10∶1。该结果对提高桦木单板的仿真染色效果及其附加值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浸渍温度对[Bmim]Cl改性杨木单板微纤丝角和结晶性能的影响,为后续基于[Bmim]Cl的木质制品制备机理研究和工艺优化奠定基础。【方法】用[Bmim]Cl对人工林杨木单板进行不同温度(90,110,130和150℃)浸渍处理,然后对浸渍试样进行热压-凝固浴-模压定型处理得到改性试样,以未经[Bmim]Cl浸渍的杨木单板为对照,用X射线衍射仪对各处理单板的微纤丝角和结晶性能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相比,[Bmim]Cl不同温度浸渍处理会使杨木单板的微纤丝角均有所提高,其中90℃浸渍处理对应的微纤丝角(27.09°)最大,130℃浸渍处理对应的微纤丝角(19.90°)最小;110℃处理组杨木单板的相对结晶度(53.54%)最小,130℃处理组最大(67.61%);110℃处理组木材结晶区宽度最小,为1.59nm,130℃处理组木材结晶区宽度增加到最大值,约为2.37nm。【结论】[Bmim]Cl不同浸渍温度对木材微纤丝角、相对结晶度和结晶区宽度均有影响,但[Bmim]Cl浸渍处理并未改变其纤维素晶型。  相似文献   

19.
评估原木制成的单板、单板层积材(LVL)制品的品质,为原木进行适时最佳分等提供方法,以提高其利用价值。采用应力波无损检测法测定意杨原木、及其单板和LVL制品的动态弹性模量(MOE)值,并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LVL进行抗弯力学性能试验,检测其静态MOE值,与其动态MOE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用应力波无损检测方法测定意杨原木的动态MOE值与其单板和LVL的动态MOE值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0),且LVL动、静态MOE之间呈显著相关(R>0.90)。  相似文献   

20.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板进行氢氧化钠碱液脱脂处理,借助电子自旋振动渡谱仪、扫描电镜和表面张力仪分析脱脂处理对马尾松单板表面特性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碱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的自由基峰强度降低,但是马尾松单板脱脂前后自由基浓度分别为17.6494和17.6728,几乎没有变化;脱脂前后马尾松单板表面形貌的变化发现,稀碱脱脂处理大大降低了木材的脂含量,但是会增大木材表面粗糙度;脱脂处理以后,马尾松单板表面接触角变小,表面自由能增加了8.63%。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