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荞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荞麦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更好地开发荞麦的保健功能。[方法]分别考察荞麦皮、荞麦粉和荞麦粒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结果]三者乙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最高的为荞麦皮,最小的为荞麦粉,荞麦粒介于两者之间;三者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50%的样品浓度比较,荞麦皮浓度最低,荞麦粉最高,荞麦粒浓度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是荞麦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荞麦芦丁含量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荞麦芦丁含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合荞麦地理分布信息,筛选出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荞麦芦丁含量进行生态区划,并进行评述。结果表明,品种和生态区域对芦丁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而温度、降水、日照时数是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生态因子。芦丁含量与8月上旬均温、7月大于30℃天数具有负相关性,与8月降水量、生育期日照时数具有正相关性。利用GIS对芦丁含量进行区划,将晋中市分为3个区,即高、中、低芦丁含量荞麦种植区,与实际状况基本符合。研究结果可为高芦丁含量荞麦生产基地的确定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萌发对荞麦籽粒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萌发对荞麦籽粒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以及荞麦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外对荞麦的营养成分和工艺探索越来越关注,荞麦中富含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综述了荞麦主要功能性成分和加工制品,以期为荞麦酒和荞麦醋等荞麦加工制品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不同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和槲皮素对产脲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生长的影响,观察到芦丁和槲皮素对产脲酶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着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也说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脲酶抑制剂.利用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银杏叶粉与尿素等制成复合肥,施于土壤中, 定期检测其含氮量, 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其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银杏叶粉的尿素复合肥,其氮素的流失明显减缓.因此,通过添加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达到提高尿素肥料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富硒对荞麦苗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硒酸钠溶液作为富硒原料,对甜、苦2种荞麦苗进行富硒处理。荞麦苗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富硒后能有效提高甜荞麦、苦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GSH-Px活性,其中苦荞苗富硒后的效果优于甜荞苗;正交设计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富硒方案为生长16 d、亚硒酸钠溶液培养浓度为40 mg/L、荞麦品种为苦荞、亚硒酸钠溶液20 mg/L浸种处理。  相似文献   

7.
荞麦芦丁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荞麦是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用的药粮两用作物,其有效成分芦丁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症具有一定疗效。介绍了荞麦中芦丁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提出采用萌发食用其芽菜的手段解决。同时提出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力以增加荞麦中芦丁的合成量,进一步指出,采取添加诱导剂的方式提高芦丁在荞麦芽菜中的含量并对选择诱导剂的种类、剂量以及添加时间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 荞麦芽菜营养丰富,具有特殊的芳香,荞麦的茎叶含有丰富的芦丁,芦丁对人体血管具有扩张及强化作用,为高血压病人带来了福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品种的选择。一般选用籽粒中等大小的芦丁荞麦。选择发芽率在95%以上,纯净度高、籽粒饱满、无污染的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许多生物活性.近年来有关其在抗炎、调节免疫、抗衰老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抗自由基或抗氧化有关.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各种药理保健功能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金花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色谱法和波谱法对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花茶中分离出3种化合物,分别为芦丁、Apigenin 6,8-di-C-β-glucopyranoside、肌醇。其中芦丁和Apigenin 6,8-di-C-β-glucopyranoside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多酚类化合物 ,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 ,如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血小板聚集等。近来的研究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是几种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转化有关激酶的抑制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的多种生物学作用 ,是由于它们抑制了这些关键酶从而能够选择性地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因此 ,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治疗肿瘤的潜在化合物。但是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不溶于水 ,这极大地限制了其生物利用度和给药途径。理论上 ,在力求保持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结构的情况下 ,将其改造成水溶性衍生物可望开发出一种抗肿瘤或抗血小板聚…  相似文献   

12.
黄菊  史小琴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327-5331
为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浸提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中芦丁的工艺条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荞麦芦丁提取工艺,以芦丁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探讨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23 min、超声温度79℃、液料比30∶1(m L∶g)、乙醇体积分数90%。交互作用影响显著的因素为超声时间与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与乙醇体积分数。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荞麦芦丁的提取量为0.416 1 mg/g,与模型预测值0.428 8 mg/g基本相符。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荞麦芦丁的提取量,响应面法对荞麦芦丁提取条件参数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疲劳、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和生理活性。文章阐述了疲劳产生的机制,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其抗疲劳作用机理,并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研发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及其保健品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4.
概括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病毒、降血脂、抗辐射等药理作用,为其深度开发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芦丁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营养成分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蒸、煮、烙、油炸和发酵等加工方式所得传统荞麦制品中的芦丁、槲皮素含量,对其制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荞麦面粉加水调制成面团时,芦丁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槲皮素;传统荞麦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远高于芦丁含量;不同加工方式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发酵对荞麦中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大(苦荞面粉中的芦丁含量为6869.1 mg/kg,槲皮素未捡出;而苦荞醋中的芦丁含量为19.8 mg/kg,槲皮素含量为29.2 mg/kg),油炸次之,煮制对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小;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苦荞制品的甲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发酵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油炸制品最弱。此结果提示人们在加工荞麦制品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加热温度较高的烙制和油炸,可多采用煮制加工,以减少对荞麦制品品质的影响,同时应重视苦荞醋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发现新的药理作用,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且多为正品黄芩,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明确的前提下.为生产无公害“绿色畜禽产品”应进行其在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研究,推动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大孔吸附树脂提取荞麦芦丁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热水浸提荞麦茎叶,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制备芦丁的新工艺,制得芦丁纯度达95%以上,提取率达85%以上,采用本方法分离制备芦丁,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安全,试剂无毒,成本低廉的特点。对于充分开发利用荞麦资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长期荞麦苗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同生长期的盘播荞麦苗,经预处理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中总黄酮的含量,以获得不同生长期养麦苗中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养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亦逐渐增高,直至生长到第17 d时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达到最高值为10.56 mg/g。此后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荞麦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逐渐下降,但降幅较小。  相似文献   

19.
黄酮类化合物如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元等,是虫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等.重点评述虫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以及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该类资源在深度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展望,以期进一步扩大虫草黄酮类化合物在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20.
黄酮化合物对金黄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筛选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其对金黄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活性影响。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对耐药金黄葡萄球菌MIC值;利用K-B纸片法筛选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反复冻融法提取β-内酰胺酶,并用酶标仪测定β-内酰胺酶活性。结果表明,芦丁、姜黄素和槲皮素分别作用于耐药金黄葡萄球菌后,其β-内酰胺酶活性分别为2.36,2.78和3.05 U.mg-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黄酮类化合物能降低金黄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活性,能逆转金黄葡萄球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