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广泛收集苜蓿种质、连续5年田间性状评价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首次编制了我国苜蓿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指南在主要形式与内容上,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苜蓿测试指南相协调,包括测试的总体技术要求、性状表、性状解释和技术问卷等4部分;在性状与标样品种确定上既参照了UPOV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测试指南,又考虑了我国苜蓿育种的特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苜蓿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广泛收集苜蓿种质、连续5年田间性状评价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首次编制了我国苜蓿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指南在主要形式与内容上,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的苜蓿测试指南相协调,包括测试的总体技术要求、性状表、性状解释和技术问卷等4部分;在性状与标样品种确定上既参照了UPOV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测试指南,又考虑了我国苜蓿育种的特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制定的植物新品种DUS(distinctness, uniformity and stability)测试指南总则(TG/1/3)、箭筈豌豆DUS测试指南(TG/32/7)等技术文件为指导,对箭筈豌豆DUS测试指南的核心技术内容:测试性状和参照品种等开展了研究。在国内外共收集到51个箭筈豌豆品种,并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观测。观测性状总计31个,包括UPOV箭筈豌豆DUS测试指南中的23个性状,以及本实验发现有特异性的8个新增性状。对每个测试性状的表达状态、观测时期、测定方法、观测数量等进行了分级和详尽描述。共筛选出32个参照品种(国际21个, 我国11个),确定了123个表达状态。并对UPOV 箭筈豌豆DUS测试指南中“外种皮底色”和“种子形状”表达状态的分级进行了补充。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箭筈豌豆新品种 DUS 测试指南的制定奠定技术基础,对促进我国箭筈豌豆品种保护、审定和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原产于北美草原的多年生暖季型牧草,自引种至我国后一直广泛栽植于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其种属资源丰富,育种潜力巨大,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 UPOV)及我国均无野牛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istinctness, uniformity, stability, DUS)测试指南。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野牛草种质资源,本研究依据UPOV以及我国相关文件规定标准,经过连续多年对8个进口商业品种、7个自主培育新品种、41个多年稳定品系共56份野牛草种质资源性状进行观测,系统性研究了野牛草表型性状的分布特点,确定了28个测试性状,包括雄花长度、种包千粒重等24个必测性状和枯黄期等4个辅助测试性状的判定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研制适应我国野牛草的DUS测试指南内容。本指南为我国野牛草性状测试、新品种的授权提供了测试技术的支撑,对今后野牛草新品种选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中的性状选择与标样品种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对DUS测试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制定我国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时的性状选择与标样品种确定等技术要点。建议在选择性状时,即应符合UPOV指南的基本原则和采纳UPOV建议的性状,又应体现我国的育种水平和方向,在确定标样品种时,应尽可能广泛收集现存已知品样及其信息,和在适宜田间条件下进行样品性状评价试验。以中国昔蓿DUS测试指南(试行稿)为例对上述各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在中国建立以作物种类为区别的区域性DUS测试中心。  相似文献   

6.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阐述了披碱草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方法、性状选择与确定、标准品种的选用和判定标准等内容。按照UPOV《TG/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及统一描述总则》、《中国饲用植物志》等资料,结合试验中披碱草属植物品种的生长特性,编写完成了《披碱草属DUS测试指南》。筛选出26个测试性状和10个标准品种;其中,质量性状2个、数量性状20个、假质量性状4个,为我国披碱草属植物新品种评价提供了DUS测试依据。  相似文献   

7.
鸭茅是世界著名的优质多年生牧草,为优化鸭茅DUS测试指南,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鸭茅DUS测试标准,根据UPOV鸭茅DUS测试指南相关内容,选取30个性状,对9个鸭茅品种(系) 连续两年DUS测试结果一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花序主轴基部分枝数外,其余6个质量性状一致性好;7个假质量性状在两个独立生长周期内,观测结果保持基本一致;在2年生长周期内3个数量性状:株高,倒二叶长,鲜重在9个品种(系)上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品种(系)在不同的数量性状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大,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变幅26.3%(‘01472’,2013年)~48.2%(‘瓦纳’,2014年)。总体来说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一致性要高于数量性状。‘宝兴’、‘古蔺’、‘楷模’3个国审鸭茅品种年际间性状相对稳定,且稳定的数量性状较多,综合考虑可以把它们用作测试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在草地早熟禾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具有诸多优良性状,是一种优质的冷季型草坪草,在城市绿化、运动场建设和高速公路绿化等方面广泛应用.从草地早熟禾再生体系、遗传转化两大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草地早熟禾转基因技术育种的研究状况和进展,结合我国实际,展望了转基因技术在我国草地早熟禾育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9份甘肃野生驯化草地早熟禾种质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发利用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驯化筛选乡土草地早熟禾优良材料,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域采集草地早熟禾种质,经栽培驯化,筛选了9份优良材料,以康乐野生小药早熟禾(Poa micandra cv.Kangle)、青海扁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var cv.Qinghai)为对照,在兰州进行了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均于3月初返青,返青率达92%,越冬表现好,其中天祝、安定、渭源和秦州草地早熟禾的生育期为69~82d,是早熟型材料,兴隆山、西和、夏河、清水和肃南草地早熟禾的生育期在90~98d,为晚熟型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兴隆山、夏河、安定草地早熟禾在分蘖数、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地上生物量干重及地下生物量干重5个性状的生态性能较好,是良好的生态型材料;清水、渭源、秦州草地早熟禾不仅以上5个性状表现好,且在叶茎比、粗蛋白及相对饲喂价值上也表现较好,是良好的生态兼牧草型材料。  相似文献   

10.
脱落酸与早熟禾的耐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小妮 《草地学报》2002,10(3):227-230
以26种(品种)早熟禾为材料,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各方面表现良好的8个种(品种),在室外低温协迫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其叶片脱落酸含量的变化,分析其耐塞性的强弱。结果表明:1早熟禾耐寒性的强弱依次为:大穗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天祝华藏寺)、扁杆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天祝金强河)、思托佩草地早熟禾、硬质早熟禾、冷地早熟禾、瓦巴斯草地早熟禾。2ABA的提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结缕草新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特异性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涵夫  齐晓  麦靖雯  张巨明 《草业科学》2018,35(5):1145-1153
DUS测试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技术基础和授权依据。本研究按照农业部发布的结缕草属(Zoysia)DUS测试指南,对包括两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和标准品种在内的10份结缕草材料进行了连续两个独立生长周期的DUS测试,并使用代码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两种方法对8个数量性状的特异性进行判定,旨在为结缕草申请品种DUS数量性状的特异性判定提供依据。两种方法判定结果比较发现,使用代码法判定有特异性的数量性状不一定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而判定为没有特异性的数量性状在统计学上却可能有显著差异。为了避免特异性误判,对代码法判定有特异性的数量性状进一步做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绿结缕草在匍匐茎节间长、叶长和种子千粒重3个数量性状上具备特异性;Z0413-1结缕草在匍匐茎节间长、叶宽和花序小穗数3个数量性状上具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苜蓿DUS测试标准品种SSR分子标记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在育种过程中,由于其异花授粉特性和骨干亲本的集中使用,导致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日益缩小,品种之间通过形态学鉴定愈加困难。通过构建苜蓿DUS测试标准品种DNA指纹图谱数据库,可以实现苜蓿品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利用筛选得到的10个SSR标记对33个苜蓿DUS测试标准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6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可产生6.9个等位基因;多态性比率(PPB)从25%到90%不等,平均值为56.7%;各SSR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56~0.87,平均值为0.75。利用不同引物间的组合能有效区分33个苜蓿 DUS标准品种,并为每份标准品种建立了唯一标识的指纹代码,为苜蓿品种的审定和保护以及遗传背景分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是兽药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为科学规范兽用化学药品生物等效性研究,保障兽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在已发布实施的《兽用化学药品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参考相关最新技术指导原则,结合国内兽药研究现状,修订发布了《兽用化学药品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本文针对该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试验设计的内容进行阐述,旨在加强研发单位或相关临床试验机构对此指导原则的理解,对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The Australian Veterinary Prescribing Guidelines for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for surgery on dogs and cats ar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veterinary practitioners. Validation of these guidelines is necessary to ensure quality and implementability. Two validated tools, used for medical guideline appraisal, were chosen to assess the guidelines. The terminology from the GuideLine Implementability Appraisal (GLIA) and th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version 2 (AGREE II) were adapted for use by veterinarians. A two‐phase evaluation approach was conducted.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valuation, the GLIA tool was used by two specialist veterinary surge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results of this phase were then used to modify the guidelines. In the second phase, the AGREE II tool was used by 6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6 specialists to appraise the guidelines. In phase 1, the specialist surgeons either agreed or strongly agreed that the guidelines were executable, decidable, valid and novel, and that the guidelines would fit within the process of care. The surgeons were neutral on flexibility and measurability. Additional clarity around one common surgical procedure was added to the guidelines, after which the surgeons agreed that the guidelines were sufficiently flexible. In phase 2, 12 veterinarians completed the assessment using the AGREE II tool. In all sections the scaled domain score was greater than 70%.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guidelines was given a global scaled score of 76%. This assessment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uidelines for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for companion animal surgery are valid and appear implementable.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