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高产菌株的紫外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线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诱变处理,以期获得高产乳酸的突变菌株。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稀释10-8,紫外灯照射60 s,照射距离26.5 cm时为最佳的诱变条件;筛选到的突变菌株,在培养36 h时,产酸量最大值为16.1 g.L-1,此后乳酸含量几乎不变,因此其最佳发酵时间不应超过36 h。在培养12 h时,突变菌株的产酸量为13.0 g.L-1,此时诱变菌株的产酸量比出发菌株(4.7 g.L-1)提高了56.6%;经检测突变菌株能够保持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中和剂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洋  丁涓  李静  张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885-4886
[目的]比较氨水、碳酸钙、及其混合物调控pH值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方法]以拟干酪乳杆菌为供试菌,通过测定发酵液中的菌体浓度和L-乳酸含量比较研究了氨水、碳酸钙及它们的混合物对其发酵生产L-乳酸的影响。[结果]随着碳酸钙添加量的增大,发酵液的OD620 nm逐渐增大,产酸量不断增加,当碳酸钙添加量达0.7 mol/L时,发酵48 h后的OD620 nm为3.54,产酸量为108 g/L,其产酸量是对照组的5倍左右。添加25%氨水,发酵48 h后的OD620 nm为3.08,产酸量为98 g/L。随着发酵前期碳酸钙添加量的增加,发酵后期定期添加氨水调控pH值为6.0,发酵液的OD620 nm增大,产酸量增加,当碳酸钙添加量为0.4 mol/L时,OD620 nm达5.80,产酸量达121 g/L,其产酸量是对照组的6倍左右。[结论]该研究为利用不同中和剂调控L-乳酸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产醋酸菌的筛选及其形态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天然发酵醋醅中分离得到了32株醋酸菌,经初筛、复筛产酸试验,筛选出了J4和J82株醋酸菌.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始发J4菌株,经分离筛选获得产醋酸能力高的醋酸菌J4-1和J4-4,产酸量分别为85.44 g/L和87.56 g/L,J4-4产酸量比菌株J4(84.19 g/L)提高了4%,并对J4-4菌株的形态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菊糖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inulinu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的诱变处理,采用碳酸钙平板初筛及摇瓶复筛得到1株高产D-乳酸的正向突变株D11。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D11菌株发酵产D-乳酸的条件。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37℃,初始p H 6.5,转速160 r/min,接种量5%,装液量50m L/250 m L,发酵68 h,该菌株D-乳酸产量达到56.18 g/L,比出发菌种提高49.53%。  相似文献   

5.
刘焕民  葛向阳  张伟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18-13919,13922
[目的]筛选L-缬氨酸高产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条件。[方法]以黄色短杆菌(Brebvibacterium flavum)突变株ZGH6128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3种诱变剂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摇瓶培养筛选出L-缬氨酸高产突变菌株。[结果]经过UV、DES和NTG 3种诱变剂处理菌株ZGH6128,逐步获得菌株JVHK597,并具有Leu营养缺陷、Ile营养缺陷、Met营养缺陷、α-AB抗性、2-TA抗性5种遗传标记。在未优化的条件下,菌株JVHK597摇瓶发酵72 h的产酸量达41.2 g/L。8次传代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VHK597的产酸能力稳定,经鉴定,菌株JVHK597的基因型为(Leu-,Ile-,Met-,α-ABr,2-TAr),遗传标记具有稳定性。发酵培养基中硫酸镁(MgSO4.7H2O)和磷酸二氢钾的含量分别为0.6和1.4 g/L时,最有利于菌株生产L-缬氨酸。[结论]试验筛选出了L-缬氨酸高产菌株JVHK597,并为其发酵培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6.
理化诱变提高鼠李糖乳杆菌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再用溴甲酚紫平板及摇瓶复筛得到一株高产L-乳酸的正向突变株L3,平均发酵产量为58.65 g/L,比原菌株产量提高60.77%。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产纤维素酶酶活力高的菌株应用于秸秆饲料发酵,利用紫外线诱变对1株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菌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纤维素酶产酶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ZJUV18,其 发酵72h纤维素酶滤纸酶活达68.07 U/g,较原始菌株提高4.45倍.  相似文献   

8.
以黄色短杆菌FY-18为出发菌株,利用摇瓶发酵生产L-亮氨酸,并利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分别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基本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从而优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参数。结果表明,L-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适配比为:葡萄糖160 g/L、豆粕水解液20 g/L、玉米浆20 g/L、毛发粉15 g/L、硫酸铵70 g/L;其发酵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 H 7.2,培养温度32℃,发酵接种量为10%。在上述最佳条件下摇瓶中发酵的产酸量为22.5 g/L。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工程菌利用甘蔗糖蜜发酵产L-乳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HBUT-L来源于HBUT-D,因此具有快速利用蔗糖的特性。对HBUT-L利用蔗糖及甘蔗糖蜜发酵产L-乳酸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96 h的发酵过程中,可将100 g/L的蔗糖转化生成60.0 g/L乳酸,转化率达到74.0%,杂酸产量少,具有工业化开发潜力。在玉米浆培养基中可以直接添加未经处理的甘蔗糖蜜,发酵周期持续224 h,发酵液所得乳酸产量为87.0 g/L,发酵液残糖为28.6 g/L,但乳酸产率极低,仅为0.389 g/(L·h),后续将对甘蔗糖蜜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乳酸发酵速度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验证TiCl3法筛选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的可行性。[方法]将34株米根霉诱变株及出发株(CK)分别接种到含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96 h,发酵液经稀释后加入TiCl3,根据沉淀发生情况,筛选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结果]当发酵液稀释40倍时,有4株诱变株发酵液产生沉淀,而出发株发酵液未产生沉淀。据此筛选出4株发生显著正突变的诱变株,其L-苹果酸产量约为16~20g/L。其发酵液经HPLC测定分析,表明4株突变株发酵液中L-苹果酸的产量为15.88~18.26 g/L,而出发株L-苹果酸产量为11.76 g/L,突变株L-苹果酸产量增幅达35%~55%。[结论]TiCl3法可有效应用于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1.
徐俭  石贵阳  张梁  丁重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29-13231
[目的]把陶瓷超滤膜工艺应用在乳酸提取中。[方法]研究了影响乳酸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其限制性浓度,并对陶瓷膜透析液的理化指标与原工艺絮凝后相对比。[结果]聚合级乳酸中的残糖含量在不高于0.1g/L时,5种氨基酸浓度要低于0.05g/L,蛋白质浓度低于O.20g/L,铁浓度低于0.005g/L。陶瓷膜透析液品质基本优于原工艺絮凝脱色液的品质。[结论]陶瓷膜工艺可行,可以替代碱化与絮凝工艺。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和控制初始发酵条件,比较产物L-乳酸、D-乳酸组成变化,得出提高L-乳酸光学纯度的米根霉发酵生产条件:在pH6.0、温度34℃、初始葡萄糖浓度100g/L、NH。NO3 2g/L、添加1.5g/L L-乳酸的适合条件下,米根霉HZS6能够发酵生产光学纯度99%以上的L-乳酸,其转化率达到80%,终浓度为81.3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干酪乳杆菌6028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干酪乳杆菌6028为试验菌种,经斜面培养基、筛选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培养后进行液体发酵,研究碳源、氮源、硫酸镁、磷酸氢二钾、乙酸钠、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干酪乳杆菌6028 L-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氮源、无水乙酸钠、MgSO4.7H2O含量分别为14%、3.75%、0.5%、0.02%,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96 h时,L-乳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L-乳酸的产量达到97.03 g/L。[结论]干酪乳杆菌6028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无水乙酸钠、MgSO4.7H2O、MnSO4.7H2O、碳酸钙分别为140、15、15、7.5、5、0.2、0.05、100 g/L、吐温-80 1 ml、pH值6.8。最佳发酵时间和温度分别为96 h、34℃。  相似文献   

14.
利用组成型表达载体pMG36e电转化乳酸乳球菌ML23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乳酸菌电转化的最适条件,提高电转化效率,本试验以大肠杆菌-乳酸菌穿梭型质粒pMG36e为载体,以乳酸乳球菌ML23为受体,利用电转化方法研究了受体菌株的生长状态与细胞壁处理方式、质粒浓度、电场强度、复苏培养基组成与复苏培养时间、受体菌株的限制修饰作用对电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2%甘氨酸和0.5 mol/L蔗糖的MRS培养基培养至对数生长中期的细胞,在电场强度11.0 kV/cm、电阻200Ω、电容25μF下电击转化,转化后细胞在SMRS培养基中培养2 h,获得了较高的电转化效率。采用受体菌株修饰的质粒进行电转化,转化效率又提高了15倍以上,达1.05×105CFU/μg D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筛选得到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芽孢杆菌菌株,并进行鉴定,最后优化其产芽孢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拮抗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因子,最后利用响应面法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组合浓度。[结果]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7±3)mm,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其最佳产芽孢发酵条件为玉米粉14.69 g/L,豆粕粉9.54 g/L,Ca Cl22.00 g/L,Na Cl 5.00 g/L,Mg SO41.00 g/L,装液量50/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H 7.5,温度38℃,接种量1.0%,最高芽孢产量为3.6×109cfu/m 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05倍。[结论]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很强抗性,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其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b6s对水稻生长的生理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0、0.3×10-4、0.9×10-4、2.7×10-4、8.1×10-4、24.3×10-4、72.9×10-4、218.7×10-4、656.1×10-4g/L)的b6s浸泡水稻种子,将处理种子置于人工气候培养箱内保湿培养,于苗期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b6s对水稻生理的影响。[结果]b6s对水稻的影响具有浓度效应,用浓度为2.7×10-4g/L的b6s浸种能显著提高水稻的发芽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结论]b6s作为一种浸种剂其开发利用的前景很好,合适浓度的b6s能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荧光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阿魏酸的相对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在3.0×10^-7到5.0×10^6 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起一种荧光法测定阿魏酸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9×10^9 mol/L,同时测定1.0×10^-6 mol/L阿魏酸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1%.该法操作简便,灵敏,迅速,用于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盆栽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杂交鹅掌楸幼苗寻求最佳的施肥配方,为科学造林和指导生产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鹅掌楸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杂交鹅掌楸苗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具有相关性,不同处理间的杂交鹅掌楸的生物量有显著差异,苗期生长较好的杂交鹅掌楸的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比例为1∶0.2∶4。[结论]其最佳的施肥配方是每株施用氮(N)2.64 g、磷(P2O5)1.08 g和钾(K2O)3.55 g,即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09∶1.345,在该条件下,苗高为59.22 cm。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龙岩蛋鸭原种场选择7个蛋鸭品种(品系)S1、S2、S3、J、P、F、K,组建5组不同的三系杂交配套组合:J♂×(F♂×S1♀)、P♂×(F♂×S3♀)、F♂×(P♂×S2♀)、F♂×(K♂×S2♀)、F♂×(P♂×S3♀).5个配套系商品代经500日饲养试验测定,筛选出生产性能最优的2个配套系为青壳蛋系J♂×(F♂×S1♀)、白壳蛋系F♂×(P♂×S3♀).青壳蛋系的产蛋率达50%时,平均日龄(118±2.45)d,平均体重(1595.6±22.5)g,500日龄的产蛋数、总蛋重、蛋重、料蛋比分别为(330.6±4.29)枚、(22.69±0.21)kg、(72.50±0.20)g、(2.86±0.03)∶1;白壳蛋系的产蛋率达50%时,平均日龄(114.7±1.25)d,平均体重(1526.6±12.31)g,500日龄的产蛋数、总蛋重、蛋重、料蛋比分别为(335.29±1.8)枚、(23.22±0.17)kg、(71.36±0.05)g、(2.77±0.01)∶1.可见,2个配套系的生产性能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