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目的]筛选吉他霉素高产菌株。[方法]以1株北里链霉菌Zn14-05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与NTG复合诱变处理,通过以脂肪酶活力为初筛指标和摇瓶复筛筛选吉他霉素高产菌株。[结果]摇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10%;传代试验结果表明其遗传性能稳定。[结论]以高脂肪酶活性为初筛指标选育吉他霉素高产突变株,缩短了选育周期,减少了初筛工作量,提高了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 myloliquefaciens)A-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以期筛选出高产低温淀粉酶量诱变菌株;经紫外线诱变、亚硝基胍诱变、紫外线一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所得突变菌株经淀粉酶平板水解圈初筛、再经摇瓶发酵复筛,得高产低温淀粉酶突变株UNA46,其最大产酶量62.13U/mL,是出发菌株A-4的1.96倍;将UNA4-6连续传代6次,低温淀粉酶活性仍可达到第一代的99.7%,试验表明遗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L-苏氨酸高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L-苏氨酸的高产菌,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 anicum)为出发菌,进行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选育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蛋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缺陷型菌株Y-1(Met-+Lys-+Iso-),经摇瓶发酵72 h后,L-苏氨酸积累可达4.14 g/L.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育普鲁兰多糖的高产菌株。[方法]以Aureobasidium pullulan NNG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结果]出发菌株A.pullulan NNG摇瓶发酵所得普鲁兰多糖产量为28.79 g/L,而突变菌株UV-1产糖量为46.96 g/L,是出发菌株的1.69倍。通过突变株UV-1与出发菌株NNG发酵期内形态的观察,发现在发酵的第7天突变株UV-1膨胀细胞数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产新农抗702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NTG-LiCl复合诱变链霉菌702菌株,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NTG处理90 min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1.56%,抗药性突变率高达19.46%,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13-18-52菌株,产抗新农抗702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 946 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1 416 μg/mL提高了37.43%.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NTG-LiCl复合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新农抗702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6.
透明质酸产生菌的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透明质酸产生菌兽疫链球菌的诱变筛选及摇瓶发酵条件.通过紫外线和NTG复合诱变处理得到溶血性弱的菌株,突变菌株比出发菌株透明质酸产量提高1倍以上.同时,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碳源及氮源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高产谷胱甘肽的酵母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运用推理育种技术获得抗乙硫氨酸突变株。[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GSH的菌株HSJB1,其摇瓶发酵生物量为3.87 g/L,GSH产量为91.87 mg/L。依据菌株的细胞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其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紫外线对出发菌株HSJB1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抗乙硫氨酸突变株YBS77,该突变株经摇瓶发酵,生物量达7.60 g/L,GSH产量为211.96 mg/L。[结论]通过选育获得的突变株生物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6.38%,GSH产量提高了130.72%,表明该育种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吸水链霉菌的高产农用抗生素菌株。[方法]从海南土壤中筛选出1株吸水链霉菌,以经过自然分离和2次紫外诱变的S6-7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光照射辅以链霉素抗性筛选后,再进行摇瓶发酵复筛。[结果]从62株随机挑选的单菌落中初筛出7株较好菌株,经斜面连续传代3次后复筛,发现5株菌株具有较好的正突变,正突变率可达8.06%,效价最高提高25.11%。[结论]将链霉素筛选法与传统紫外诱变法相结合,使菌株的产素能力有较大提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菌种正向突变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9.
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细菌活性物质为放线菌素X2,为了提高其发酵单位,试验采用了林可霉素对放线菌素X2产生菌———链霉菌702孢子致死标志的UV诱变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紫外作用20 s时链霉菌702林可霉素致死标志的突变率高达20.77%,抗药性突变菌株与产放线菌素X2高产菌株的正突变率达25%,效价提高20%以上达10%,从突变菌株中摇瓶筛选到42-3473菌株,摇瓶发酵生物效价达2 062μg/mL,比初始菌株生物效价提高了70%。  相似文献   

10.
以短小芽胞杆菌M-11为研究对象,选育碱性木聚糖酶高产优良短小芽胞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对短小芽胞杆菌M-11用紫外线(UV)诱变,用刚果红平板染色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及稳定性筛选,选育出高产碱性木聚糖酶突变菌株M-11-2,研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突变菌株M-11-2基础产酶活力500~600 IU·m L-1,是M-11酶活314.93 IU·m L-1的1.5倍;摇瓶发酵产酶活力811.28 IU·m L-1,是原始菌株M-11(613 IU·m L-1)1.3倍;发酵罐发酵产酶活力2 703.68 IU·m L-1,发酵液产酶能力1 600 000IU·L-1(以成品酶活计),发酵条件:发酵周期24 h,温度37℃,培养基:麸皮7.0%、氯化钠7.0 mmol·L-1、硫酸锌5.0 mmol·L-1、硫酸镁0.02%、酵母膏1.0%、氯化铵1.0%、磷酸氢二钾0.4%,p H调节至8.0。因此,采用紫外线诱变方法,成功选育出高产碱性木聚糖酶的短小芽胞杆菌菌株,稳定性良好,适宜发酵工程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菌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选育高纤维素酶活的绿色木霉菌株。[方法]以一株绿色木霉F1为出发菌株,以每一轮诱变处理筛选到的酶活最高的突变株作为下一轮诱变的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计录菌落数,计算致死率并测定CMCase的酶活。[结果]紫外线处理200 s时,孢子的致死率接近100%。U1突变株的相对酶活最高,为出发菌株F1的110.4%。NTG处理50 min时,孢子的致死率接近100%,N4诱变菌株的相对酶活最高,为出发菌株F1的128.9%。DES处理50 min时的诱变致死率接近100%,D8菌株的配对酶活最高,相对酶活为出发菌株F1的140.6%。[结论]得到了一株产酶量高且性状稳定的高产绿色木霉菌株D8,其CMCase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F1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化学诱变剂对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的选育。[方法]以1株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诱变处理,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经LiCl诱变后,得到1株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6,相对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5.7%。[结论]化学诱变是诱变微生物、筛选优良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纤维素酶黑曲霉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方法]以1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1)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生产菌。[结果]在适宜条件下,选育得到的菌株D3产CMC活力为出发菌株的145.5%。[结论]NTG、DES和紫外线作用机理不同,但都能对微生物细胞中的DNA造成突变,使其具有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王伯华  许杨  李燕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00-15502
[目的]筛选和鉴定橙色红曲菌pyrG缺陷株。[方法]以橙色红曲菌AS3.4384(Monascus aurantiacus)为出发菌株,运用紫外照射致基因突变,随后对尿嘧啶依赖型菌株的pyrG基因进行测序比对,筛选pyrG基因突变株,最后用含有米曲霉pyrG基因的pAOP互补质粒对其进行基因转化试验。[结果]经紫外诱变得到一株尿嘧啶依赖型的5-FOA抗性菌株UM28。扩增其pyrG基因并进行测序,发现UM28的pyrG基因在核苷酸序列+220bp的位置发生了突变,进而导致氨基酸水平上Pro→Ser的突变,造成了乳清苷-5’-磷酸脱羧酶的失活。UM28通过基因转化能够接受含有米曲霉pyrG基因的互补质粒恢复野生表型,且回复突变率低于10-8,能够用于红曲菌同源转化系统的构建。[结论]获得了一株红曲菌pyrG基因缺陷株UM28,它可被用作基因工程的受体菌。  相似文献   

15.
刘志友  姚玉飞  杜逸群  张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37-5039,5094
[目的]筛选出产酒能力高、发酵速度快的番茄酿酒酵母突变株。[方法]以从番茄表面分离筛选的产酒酵母HBF-2为出发菌株,分别利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通过测定吸光度和致死率绘制出发菌株的生长曲线与致死曲线,根据诱变后菌落形态特征对菌种初筛,根据发酵酒的酒精度、残糖和总酸检测对菌种进行复筛,并对目的菌株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出发菌株HBF-2生长周期为24 h,培养10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利用20 W紫外灯,在照射距离为40 cm条件下,照射时间为90 s,筛选出产酒能力比HBF-2提高了18.2%的突变株UV-8;UV-8连续传代5次,番茄发酵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研究可为番茄酒的酵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用亚硝基胍(NTG)对产可得然胶菌株进行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优化,为可得然胶产量提升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壤杆菌HS615(Agrobacterium sp.)为出发菌株,通过NTG诱变筛选高产菌株,再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提高得率。[结果]根据致死率确定了NTG的诱变条件为0.5 mg/mL,NTG处理30 min。其次根据菌落颜色和大小确定了初筛平板培养基为1.0%葡萄糖,0.2%酵母粉,0.05%苯胺蓝,初始pH为7.0。经过NTG诱变得到1株可得然胶得率比出发菌株高11.79%的高产菌株。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培养基成分为11.0%蔗糖,0.3%玉米浆,0.2%KH_2PO_4,0.2%K2HPO4,0.2%NH_4Cl,0.2%CaCO_3,0.1%MgSO_4·7H_2O,此时可得然胶得率为5.67%,比优化前提高了6.78%,比初始产量提高了19.37%。[结论]该研究可为可得然胶高产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获取高产的腈水合酶产生菌。[方法]以腈水合酶产生菌诺卡氏菌(Nocardia sp.)为出发菌株,采用加热、紫外线(UV)照射、硫酸二乙酯(DES)处理三重复合诱变,研究不同诱变剂量对致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选育腈水合酶高产菌株,并研究底物类似物乙腈对该菌株腈水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从中筛选出1株稳定、高活力的腈水合酶生产菌,所产腈水合酶最高活性提高到1 238万U。在一定浓度下,随着底物类似物乙腈浓度的增大,菌株正突变率和所产腈水合酶最高酶活增大,但超过一定浓度后正突变率和最高酶活反而下降。[结论]获得了1株稳定的腈水合酶高产菌株,所产腈水合酶活性高达1 238万U。底物类似物乙腈对该菌株的正突变率和所产腈水合酶最高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育B1a组分较高的阿维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氯化锂(LiCl)和紫外线-亚硝基胍(NTG)对阿维链霉菌N-5-6进行了复合诱变处理。[结果]以1.00 mol/L的LiCl和60s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以及以45 s的UV照射时间和0.8 mg/ml的NTG浓度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通过筛选得到13株总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以上的突变株,经HPLC检测,其中7株B1a组分含量较高,均在45%以上。菌株H02180的B1a含量达到了51.35%,比出发菌株N-5-6的B1a含量提高了65.1%;菌株H02108的B1a含量达到了51.26%,比出发菌株N-5-6的含量提高了64.8%。[结论]采用紫外线和氯化锂、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这2种复合诱变方法对于阿维链霉菌的高产菌株的选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周小楠  董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6-1577
[目的]选育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方法]从环链拟青霉、斜链拟青霉、中国拟青霉和蛹拟青霉中筛选出发菌株,对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酶活。[结果]选择环链拟青霉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紫外诱变环链拟青霉获得了一株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CM3,确定了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80S。通过优化其发酵条件,得出CM3发酵产酶最优条件为30℃,pH值6.0,接种量为10%。其最高酶活力为1.3360U/ml,比出发菌株(0.3369U/m1)提高了296.6%。[结论]通过紫外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反刍月形单胞菌乙酸生成的缺陷株并分析其发酵特性。[方法]应用转座子标签法,通过转座子供体菌E.coliS17-1/pZJ25∷Tn5对受体菌反刍月形单胞菌进行转座子诱变,采用含卡那霉素和氟乙酸纳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接合子。[结果]共筛选出稳定的对卡那霉素和氟乙酸具有抗性的转座工程菌7株。对反刍月形单胞菌的突变株进行16SrRNA鉴定和Tn5的PCR鉴定,及乙酸激酶(AK)和磷酸乙酰转移酶(PTA)酶比活力分析,确定突变株属于pta基因缺失型氟乙酸抗性菌株。[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反刍兽瘤胃微生物乙酸的细胞代谢网络和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