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少数民族农户参与发展的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推动农村农户参与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186份实际调研数据,采用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农户参与农村发展的行为.[结果]劳动力人数对农户参与行为有极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P<0.01),农户行政职务、组织化程度、参加产业培训情况、对村发展了解程度、对参与行为的认识和对参与式发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户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呈正相关关系(P<0.05),农户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兼业情况、家庭总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参与态度对农户参与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该县农户参与发展的程度尚不高.应采取加大教育力度,增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素质;创新多种参与形式,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和组织作用;扩大非农就业,实现农户多元增收等措施,促进当地农民参与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信贷排斥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村地区,农户家庭主事者的性别、年龄对其家庭能否获得贷款用于生产性投资影响显著;家庭成员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缓解家庭受信贷排斥的作用就越大;同样,家庭耕地规模越大和家庭年总收入越高的农户可以避免信贷排斥,而家庭负债越高的农户则面临着严重的信贷排斥。居住在自有住房里的农户和居住在商业中心周边的农户顺利获得贷款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流域为例,利用实地调研的农户数据,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研究农户个人及家庭禀赋的差异对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认知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户的性别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流域补偿政策的了解度以及认可度;(2)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显著正向影响于农户对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认可度;(3)农户的家庭年均总收入越高越认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更有意义;(4)越信任亲戚、邻居和村干部的农户认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更有意义。建议增强财政支农的力度,实施针对低收入农户家庭的相关政策和加大对农村女性的教育与宣传、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促进土地流转,可以使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效地联合起来,这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农户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模式意愿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为研究背景,以农户是否愿意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为出发点,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寻出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意愿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家庭年总收入水平、户主受教育程度、土地是否流转、农产品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当地市场该农产品波动价格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高效流转。  相似文献   

5.
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非木质林产品生产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式,更是发展林区经济,促进山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和杨梅Myrica rubra为例,利用200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仙居县下属的6个行政村抽取的15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2种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相关变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木质林产品产量对农户家庭总收入有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非木质林产品投产面积以及家庭成员有无参加相关培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均有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成员投入到非木质林产品生产的时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一般显著,但表现为负面影响。可见,农户非木质林产品的收入主要依赖其产量,应通过发挥各个组织的作用,在增加产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非木质林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及产后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增加农户家庭收入。表5参8  相似文献   

6.
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全样本回归模型中,家庭总收入、学历、家用生产设备、非金融资产、家庭消费支出对农户借贷需求为正向影响,家庭金融资产对农户借贷需求为负向影响.进一步对农户收入进行分组回归,不同收入组农户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中低收入组中,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借贷需求没有显著影响,而在高收入组中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借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武汉、鄂州2市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政府主导下的农地流转对不同兼业程度转出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流转会降低纯农户与Ⅰ兼农户的农业收入,提高Ⅱ兼农户的农业收入;流转还会提高Ⅱ兼农户的非农收入,而对纯农户与Ⅰ兼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影响不明显;最终政府主导下的流转使得纯农户和Ⅰ兼农户家庭总收入下降,Ⅱ兼农户家庭总收入上升。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户收入的新举措。本文以陕西省眉县为例,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PSM-DID模型,分析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和对不同生产效率农户收入影响的差异性,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增收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集体土地经营模式以内股外租为主,规模经营效果显著,股份分红比例达45.45%。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初显成效,对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影响效果不一,但对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有效提高农户家庭总收入1.729万元。同时,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产生股份激励效应、产业带动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形成对农户增收的稳定传递机制。此外,基于不同作用机制下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对不同生产效率农户的家庭收入具有差异性影响,对生产高效率农户的经营性收入提升更明显,对生产低效率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增加更显著。因此,建议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差异化土地股份合作制技术手段,健全土地股份改革的相关管理和服务等,以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农户借贷满足对增加农户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至关重要。基于山西省高平市520个样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户是否借贷及影响借贷规模的因素。根据借贷渠道的不同,将农户借贷分为正规借贷和民间借贷,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对农户是否借贷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和家庭耕地面积对农户是否借贷显著负向影响;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借贷规模显著负向影响,对借贷政策的认知度和家庭总收入对农户借贷规模显著正向影响。从不同渠道来看,不同变量对农户是否借贷和借贷规模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析出给作物-家畜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而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作物系统,较少研究对牲畜的影响.以重庆市酉阳、武隆和巫山县的12个典型村为例进行农户调研,以牲畜作为研究对象,在农户尺度方面,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劳动力析出对山区农户牲畜养殖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农户牲畜养殖数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总收入、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外出劳动力、年均工资等.其中家庭总收入和实际经营耕地面积对农户牲畜养殖数量有正向影响,外出劳动力个数和年均工资对其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制度提供参考,基于对陕西杨凌地区479名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解析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结果表明:农户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市场风险损失情况、市场风险认知情况和自行承担的保费水平对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意愿具有影响。其中,保费自行承担水平是影响农户购买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意愿的表层直接因素,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市场风险认知情况是中间过渡层因素,受教育程度和市场风险损失情况是次基础层因素,性别是深层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修改后的C-D函数分析陕西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对农户人均总收入的影响。其中运用SPSS13.0版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模型的检验结果发现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可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增长,农民总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丽水市3县807户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茶青价格是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为从事茶叶生产人数种茶收入家庭总收入采茶工时雇工金额茶青价格。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5个主要因素(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和茶青价格)与种茶收入均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田兢娜  李录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33-10135,10146
采用蒲城和户县4个村24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双层次Logit模型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功采纳新技术概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是否为户主、受教育程度、职业、农业贷款、家庭劳动力数量、信息传播渠道与采纳技术的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非农就业比例、是否为村干部与其采纳新技术的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农户成功采纳新技术概率的模型中,职业、农业贷款、农户种植面积、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成功采纳新技术呈正相关关系;年龄、非农就业比例与成功采纳新技术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通过影响家庭劳动力的数量、非农就业比例、受教育程度、性别、是否为村干部等因素对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产生消极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农户采纳新技术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福建省顺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了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影响因素,得出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及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完善森林保险体系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3个行政村150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的8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各个变量的最终贡献率.结果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非农收入比重和宅基地与县城距离等4个因素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P0.1);农户家庭人口数和户主年龄对农户是否进行宅基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P<0.1).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浙江省义乌市142户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流转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宅基地流转能促进农户家庭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总收入的增加,但会使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减少。总体来看,宅基地流转有助于农民福利水平的提升。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宅基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扶持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推进水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访谈农户调研获得210份调查问卷,分析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特征,并从农户家庭因素、农业经济因素、环境意识和政策认知因素中选取变量,分别构建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特征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人数减少、投入农业生产时间缩短、生产资金投入增加。农户学历、农作物总产量、农业收入、土地流转状况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呈负相关关系;农业劳动时间和耕地质量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呈正相关关系,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及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均呈正相关关系。农户土地种植行为特征表现为种植规模有限、种植作物种类以粮食作物为主、土地利用强度大。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粮食作物有正影响;户主学历、农业劳动力数量、油料作物产量、农业是否污染水环境对农户选择种植油料作物有负影响;蔬果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蔬果作物有正影响。【结论】在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数量有限、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现实条件下,农业经济因素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户家庭因素,环境意识因素影响较小,政策认知因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3个行政村150户农户进行实地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的8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各个变量的最终贡献率.结果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非农收入比重和宅基地与县城距离等4个因素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P0.1);农户家庭人口数和户主年龄对农户是否进行宅基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P<0.1).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山西省沿黄地区5个县539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山西沿黄地区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1%的农户在调研区内进行了土地转出活动,但土地转出积极性较低;(2)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比重、农业补贴比重、户主年龄、经营耕地面积、耕地质量、所在地区等7个因素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极显著,其中,与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比重、农业补贴比重呈负相关,与户主年龄、经营耕地面积、耕地质量、所在地区呈正相关;(3)农户是否缴纳医疗保险、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对农户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了应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强化农业补贴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生态保护的农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