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确定马铃薯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目标,通过不同灌水处理试验,对马铃薯高垄滴灌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降水量为102.9mm时,与试验田相同地力和施肥条件,灌溉定额达到212.6m3/667m2,马铃薯产量达到峰值;马铃薯合理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当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时,马铃薯生育期最佳灌水次数为8~10次。  相似文献   

2.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对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至终花期增加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增产显著;在花期充分供水的基础上,终花至成熟期适度增加灌水,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大西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加工型马铃薯大西洋最适宜的水分管理模式为:现蕾至终花期灌水定额2 400 m3/hm2,灌水16次;终花至成熟期灌水定额900 m3/hm2,灌水6次,每次灌水量均为150 m3/hm2。在该水分管理模式下,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和块茎重也明显增加,较其余处理增产2.02%~16.91%,薯块商品性相对优化。  相似文献   

3.
对日光温室茄子膜下滴灌,选择灌水量、灌水周期、灌水次数作为试验因素,开展完全组合的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日光温室秋冬茬茄子全生育期持续225天~300天,适宜的灌水次数为28次~38次,平均灌水周期7天~8天,每次灌水量为280m^3/hm^2,全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7800m^3/hm^2~10650m^3/hm^2,茄子产量可达(19.5~21.0)×10^4kg/hm^2。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处理(240、280、340、390、440 m3/667 m2)和常规地面灌处理(CK,550 ~ 650 m3/667 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玉米产量指标的影响,为南疆地区膜下滴灌玉米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在一定灌溉定额下(240 ~ 390 m3/667 m2)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的灌溉定额(> 390 m3/667 m2) 对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无显著提高。因此,膜下滴灌条件下,南疆套播玉米灌溉定额为 340 ~ 390 m3/667 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设置不同灌溉定额处理(240、280、340、390、440 m3/667 m2)和常规地面灌处理(CK,550 ~ 650 m3/667 m2),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对玉米产量指标的影响,为南疆地区膜下滴灌玉米栽培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在一定灌溉定额下(240 ~ 390 m3/667 m2)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超过一定的灌溉定额(> 390 m3/667 m2) 对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无显著提高。因此,膜下滴灌条件下,南疆套播玉米灌溉定额为 340 ~ 390 m3/667 m2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通过马铃薯膜下滴灌试验结果分析,在多省辛水溶肥与齐华配方肥的多种组合中,667m^2产量最高的组合是:多省辛水溶肥30kg/667m^2,分4次追施,齐华配方肥50kg/667m^2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大薯率最高的组合是:多省辛水溶肥50kg/667m^2,分4次追施,齐华配方肥20kg/667m^2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相似文献   

7.
宁夏中部干旱风沙区马铃薯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盐池县对马铃薯克新1号进行6种不同滴灌节水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盐池县马铃薯不同滴灌节水处理以处理A5[灌溉定额220 m3/hm2、灌水次数2次(在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进行灌水)]灌溉模式最佳,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滴灌条件下侧柏的灌水次数、灌溉定额和氮磷质量分数比三因素组合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10月份,灌水次数6次/月、灌溉定额为12m^3/666.7m^2、m(N):m(P)=2.5时为最优组合方案,这为高速公路中分带侧柏滴灌节水节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氮耦合对北疆地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的滴灌定额和施氮量对北疆地区春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北疆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水氮耦合条件下春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拔节总茎数、抽穗数以及产量指标的相关研究来筛选最佳的灌水施氮模式.[结果]在春小麦的整个生育期,以灌水量500m3/667 m2,施氮量30 m3/667 m2(M3N1)处理的春小麦的Pn、Ci、Gs、Tr及拔节总茎数和抽穗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以灌水量400 m3/667m2,施氮量50 m3/667 m2(M2N3)处理的春小麦其千粒重、单株穗粒重和产量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千粒重和单株穗粒重分别为43.04和1.672 g,从节约水资源而言,以灌水量300m3/667 m2,施氮量30 m3/667m2(M1N1)、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40 m3/667 m2(M1N2)和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m2(M1N3)处理的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分别为2.166、2.257和2.255 kg/m3,但产量大大降低,相反,以灌水量4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 m2(M2N3)处理的小麦水分生产率为1.935 kg/m3,产量却高达8709.1 kg/hm2.[结论]在滴灌条件下,建议以灌水量4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 m2 (M2N3)处理为最佳.既提高了小麦产量,又节约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不同滴灌量对油莎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新疆地区油莎豆的滴灌栽培提供依据,进行不同滴灌量(150m3/667m2,200m3/667m2,250m3/667m2、300m3/667m2,350m3/667m2)的田间滴灌试验,研究其对油莎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器官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滴灌处理油莎豆各个器官干物质总重随生育期的推进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内叶片的干重大于茎,叶片干重较大的滴灌处理其产量也相应较高;不同滴灌处理叶片干重在结豆初期均达峰值。滴灌量为250m3/667m2的处理油莎豆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在块茎初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的干物质质量达显著水平,该处理既提高了油莎豆的产量,又节约了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青海省干旱区马铃薯发展的新途径,特开展了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的最佳灌水量为405.4m3/667m2,最高产量为3 100kg/667m2。(2)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吸收氮最多,其次为钾,磷最少。最佳追肥比例为苗期5%,团棵期21%,开花期54%。(3)示范区较农户地产量提高了50%;平均净收益提高了246.64%;平均用水量降低了49.33%。该研究可以为青海省干旱区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水分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马铃薯原种生产实际,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对马铃薯原种产量形成影响较大的主要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建立了种植密度及N、P2O5、K2O的施用量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模拟寻优提出马铃薯原种单产最佳优化栽培措施的定量化指标。结果表明:4因子对马铃薯原种产量的影响大小程度为:种植密度>K2O>N>P2O5;该试验条件下的高产栽培农艺组合方案为:种植密度6 879~7 133穴/667m2,施N量4.59~6.28 kg/667m2,施P2O5量10.96~14.05 kg/667m2,施K2O量29.95~32.81 kg/667m2。  相似文献   

13.
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以及2009年焉耆盆地工业番茄膜下滴灌的增产优势。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的节水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各滴灌处理平均产量达150t/hm2以上;不同的灌溉定额和滴灌次数显著影响产量,滴灌次数增加,产量也增加,但当灌溉定额增加至4500m3/hm2时,产量呈降低的趋势;焉耆盆地工业番茄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滴灌次数14次、灌水定额为3300m3/hm2。  相似文献   

14.
在二代玉米螟卵始见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放蜂量、放蜂次数、放蜂点以及长效蜂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4个防治处理的玉米螟卵寄生率和玉米植株各剖秆指标与对照田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3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效果最好;其次为3万头/667 m2分2次释放、每次分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第三为长效蜂卡,3万头/667 m2只释放1次、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2点/667 m2。以上5种放蜂方法均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攀枝花市早春大棚辣椒膜下滴灌与常规沟灌相比具有节水、省肥、增产、便于农事操作等优势。通过大棚辣椒膜下滴灌制度试验结果表明,攀枝花市早春大棚辣椒膜下滴灌定额154 m~3/667 m~2。定植水2 m~3/667 m~2;定植至始花期灌水定额6 m~3/667 m~2.次,灌水周期20~30 d,灌水2~3次;始花期至门椒成熟灌水定额10 m~3/667 m~2.次,灌水周期10 d,灌水3~4次;采收期灌水定额12 m~3/667 m~2.次,灌水周期10 d,灌水7~8次。大棚辣椒膜下滴灌较好的施肥方法是泵前施肥法。  相似文献   

16.
费乌瑞它马铃薯原种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费乌瑞它马铃薯的产量与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产量与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提出了费乌瑞它马铃薯原种产量150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即密度6992~7256株/667m2,施氮3.76~4.42kg/667m2,施五氧化二磷14.28~15.72kg/667m2,施氧化钾13.92~16.08kg/667m2。试验4因素对费乌瑞它马铃薯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密度>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  相似文献   

17.
选择灌水量、灌水周期、灌水次数作为试验因素,开展完全组合的日光温室菜豆膜下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春茬菜豆全生育期88~90天,适宜的灌水次数为15次,平均灌水周期为6天,次均灌水量为247m3/hm^2,全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3700m3/hm^2,产量可达2.4万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5月)控水的基础上,玉米一般需灌水3~4次。在有地下水补给(生育期地下水埋深150~200cm)和正常降水(生育期有效降水在150mm以上)的情况下,玉米在播种期(4月中下旬)、拔节期(6月中旬)和抽雄期(7月中旬)灌3次水即可。若遇干旱(降雨量减少1/3左右,生育期有效降水在100mm左右),可在灌浆期(8月中旬)补灌1水。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在有地下水补给(生育期地下水埋深150~200cm)的情况下,灌水定额以50~60m^3/667m^2比较适宜,灌溉定额为160-180m^3/667m^2;在无地下水补给的情况下,灌水定额为70~80m^3/667m^2,灌溉定额为280-300m^3/667m^2;若遇干旱(降雨量减少1/3左右的一般干旱年份),6、7、8月各次灌水应酌情提前,同时,各次灌水可增加15~20m^3/667m^2的灌水定额,使灌溉定额达到320~340m^3/667m^2。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Q优6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Q优6号具有产量高、米质好、适应性好等优点。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促进水稻高产的密度、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和氮肥次数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Q优6号稻谷产量以10.5t/hm2以上为目标,优化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为1.208 0~1.229 6万株/667m2,施氮肥(纯氮)9.862~10.138kg/667m2,分3次施用(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施磷肥(五氧化二磷)6.052 5~6.367 5kg/667m2,施钾肥(氧化钾)8.972~9.528kg/667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马铃薯产量与种植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马铃薯产量与各因子间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各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只有合理密植并结合氮肥的适量施用,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通过对模型模拟优化,得到马铃薯产量≥1 700 kg/667 m2的农艺措施:种植密度5 209~5 422株/667 m2;尿素(N含量≥46.4%)28.16~32.18 kg/667 m2;过磷酸钙(P2O5含量≥12.0%)61.10~66.67 kg/667 m2;硫酸钾(K2O含量≥51.0%)28.75~33.99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