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于2017—2018年在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进行,共设3种灌溉方式(沟灌、分根交替灌溉、膜下滴灌),分别在分枝期、开花期、薯块结块期、膨大期和成熟期5个生育阶段研究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效益。结果表明,薯块结块期内,马铃薯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沟灌和分根交替灌溉,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2017,2018年,马铃薯在膜下滴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3.16,8.58 kg/mm,比沟灌和分根交替灌溉分别高出55.37%,38.53%和36.84%,31.80%;在不施用化肥条件下,3种灌溉方式在经济效益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整个生育期间,2017年沟灌、分根交替灌溉、膜下滴灌分别灌水285,225,120 mm,2018年沟灌、分根交替灌溉、膜下滴灌分别灌水240,240,127.5 mm,膜下滴灌处理下节水效果更明显。总体来看,同其他2种灌溉模式相比,膜下滴灌是当地生产马铃薯中效果最好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确定马铃薯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目标,通过不同灌水处理试验,对马铃薯高垄滴灌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降水量为102.9mm时,与试验田相同地力和施肥条件,灌溉定额达到212.6m3/667m2,马铃薯产量达到峰值;马铃薯合理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当灌溉定额为120m3/667m2时,马铃薯生育期最佳灌水次数为8~10次。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泽普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7千米2左右。根据核桃间作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需水情况,采用常规灌溉、滴灌方式对马铃薯进行灌水试验,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株高、块茎等的影响,尝试缓解泽普县农林间作模式下不同作物灌溉用水矛盾。一、试验时间试验于2013年11月~2014年6月,在泽普县波斯喀木乡13村核桃间作马铃薯田进行,核桃行距12米,种植年限14年。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节水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节水灌溉有效模式,研究了沟灌、滴灌、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水量和高水量喷灌的产量和商品率最高,滴灌节水效果最好,隔行膜下沟灌、交替隔行沟灌虽与常规沟灌相比有一定的节水效果,但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明显下降。总体比较,在中原二季作地区,喷灌在保证马铃薯高产、高商品率的情况下,还能达到明显的节水效果,是较理想的高效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5.
滕州市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中原二季作马铃薯种植基地。根据马铃薯生长需水规律合理灌溉,对指导马铃薯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通过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进行限量补灌,使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30%、40%、50%、60%、70%、80%,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滕州马铃薯膜下滴灌不同生育时期适宜的目标相对含水量,为滕州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播种至苗期50%、团棵期60%、开花期以后70%,马铃薯的出苗率、生物产量、块茎产量及产值最佳,此处理下全生育期2年平均灌水量比传统漫灌节水31.5%。  相似文献   

6.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探讨了马铃薯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土层水分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水分亏缺会相对降低土壤含水量,调亏程度越大,降低越多。块茎形成期进行水分调亏(常规灌水量×60%)时薯块产量最高,为33 459.25 kg/hm2,较不进行水分调亏处理增产9.02%,说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进行水分调亏既有较高的产量,又可以有效降低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量对大棚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灌水量下马铃薯生长状况,提高节水灌溉效率。试验以"泰山5号"马铃薯为试材,设置不同膜下滴灌量,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以T5处理最高,为54.93 cm,分枝数为2.67~4.0个。产量以T4处理为最高,为38 559.10 kg·hm~(-2),较CK增产50.48%。商品薯率以T3处理为最大,为87.66%。维生素C含量为16.96~23.11 mg·100 g~(-1)FW。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T4处理为最高,达4.17 g·kg~(-1),较CK增加41.84%。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商品薯率等,T4处理为最佳灌水处理。研究为设施马铃薯合理灌溉和增产节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分析了番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灌水定额及土壤水分胁迫对其产量的影响.对番茄滴灌与沟灌2种不同的灌水方式、灌溉定额进行了量化比较.滴灌的节水效果明显高于沟灌.筛选出了番茄滴灌最佳的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攀西地区石榴进行灌溉试验,探讨适宜的石榴节水灌溉制度。[方法]通过3种不同灌溉方式和3个水平灌水量的对比试验,测定各处理下石榴的果实品质性状及产量,确定石榴的最佳灌水量。[结果]适宜石榴滴灌的最佳灌水量为225 m~3/hm~2,微喷灌的最佳灌水量为300 m~3/hm~2,滴灌和微喷灌试验处理的产量相近,均高于对照人工浇灌的收获产量。[结论]攀西地区石榴节水灌溉持续时间为48~77 d,适宜的灌水次数为3~4次,平均灌水周期为15~30 d,滴灌适宜的灌溉定额为675~900 m~3/hm~2,微喷灌适宜的灌溉定额为900~1 200 m~3/hm~2。  相似文献   

10.
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工业番茄滴灌节水制度以及2009年焉耆盆地工业番茄膜下滴灌的增产优势。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工业番茄滴灌的节水作用明显,增产效果显著,各滴灌处理平均产量达150t/hm2以上;不同的灌溉定额和滴灌次数显著影响产量,滴灌次数增加,产量也增加,但当灌溉定额增加至4500m3/hm2时,产量呈降低的趋势;焉耆盆地工业番茄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滴灌最佳灌溉方案为滴灌次数14次、灌水定额为3300m3/hm2。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番茄滴灌节水效果及灌溉制度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分析了番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灌水定额及土壤水分胁迫对其疸的影响,对番茄滴灌与沟灌2种不同的灌水方式,灌溉定额进行了量化比较。滴灌的节水效果明显高于沟灌。筛选出了番茄滴灌最佳的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在陕西榆林北部风沙区设置沟灌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N-P-K施用量为150-90-180 kg/hm~2、180-105-225 kg/hm~2、210-120-270 kg/hm~2三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法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滴灌用水量只有常规沟灌的44.83%,节水效果显著;滴灌施肥方式马铃薯的株高、单株块茎数(重)量、商品率和产量都高于沟灌施肥,且在同一灌溉方式下,株高、单株块茎数(重)量和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采用滴灌方式和增施肥料能够增加马铃薯干物质和蛋白质含量,但对维生素C、还原糖、淀粉含量影响不大。在榆林北部风沙区,采用滴灌方式,N-P-K施用量180-105-225 kg/hm~2时产量、效益最高,宜在生产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分根交替(PRD)滴灌技术是很有节水潜力的灌水技术.利用再生水,采用分根交替滴灌技术对马铃薯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及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内,以植株为中心,呈放射状沿不同方向减小.通过研究所建马铃薯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函数能较好地反映根系的三维分布趋势.PRD灌溉可以刺激马铃薯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9%.进行PRD灌溉时应重点考虑滴头位置处及垄坡上的水盐变化,最好能起到节水控盐的双重作用.再生水PRD地下滴灌是对传统地表滴灌的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冀北地区白菜生产上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常规滴灌(白菜全生育期滴灌8次)为对照(CK),在白菜主要生育期设置不同的灌水次数,试验设白菜全生育期内灌水4、5、6和7次4个节水灌溉处理,灌水量均为240 m3/(hm2·次),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条件下白菜地上地下生长质量、产量和耗水量的变化,以筛选与CK地上地下生长质量和产量均基本相当条件下的最省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白菜全生育期滴灌5次(苗期1次,团棵期1次,结球期3次)效果较好。该处理的灌水定额仅为CK的62.5%,但白菜根鲜重、叶球紧实度和产量与CK差异不大,且耗水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赵俊晔  赵亮  张峭 《农业展望》2014,(11):52-56
西甜瓜节水是北京市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通过定点监测和问卷调研发现,北京市西甜瓜种植一半以上采用漫灌或沟灌等传统灌溉方式,而按户计约5.04%、按面积计约10.8%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方式;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水量存在差异,采用漫灌和沟灌、膜上灌、膜下灌、滴灌和微喷的平均灌水量依次为2 967 m3/hm2、2 178 m3/hm2、2 070 m3/hm2和1 589 m3/hm2。北京市西甜瓜年总灌水量估计为1 521.4万m3,如全部采用滴灌或微灌,总灌水量可降至985万m3。同时,北京市西甜瓜节水灌溉在工程建设、技术储备方面已有较好基础,但生产者节水意识普遍缺乏,节水技术和设备在田间应用环节还有待改进,建议从设施、农艺、管理等方面推进节水灌溉方式改进,挖掘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节水省工,研究了智能化精准灌溉的节水效果,为温室番茄节水灌溉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以传统滴灌为对照,基于番茄不同生育期水分需求规律设置了土壤水分的灌溉上限和灌溉下限,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控制灌溉,以无线水表测定灌溉量,研究了精准灌溉(PI)和传统滴灌(CDI)对番茄生长、品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灌溉处理下精准灌溉与传统滴灌的植株株高差异显著,精准灌溉的植株茎秆较为粗壮,叶片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精准灌溉处理为作物创造了一个适度的土壤干湿交替条件,番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传统滴灌处理,Vc含量两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3)与传统滴灌相比,精准灌溉模式下番茄产量与传统滴灌处理相差不大,但灌水量显著减少19.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8%,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榆林是陕西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但生产中存在灌溉不合理、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为集成榆林北部合理的马铃薯灌溉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6年5-10月在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现代农业园区内进行,设置了3个灌溉频率处理:处理1(4 d一灌)、处理2(8 d一灌)、处理3(12 d一灌),研究了总灌水量为195 mm条件下,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植株株高(153.3 cm)、单株块茎重(2.11 kg)、平均产量(60 15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160.66kg·mm~(-1))最高,虽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但与处理3差异显著。充分考虑到增产、节水、省工及效益提高等综合因素,中度灌溉频率处理(8 d一灌)是适合于榆林及毛乌素沙地的最佳灌溉频率。  相似文献   

18.
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在果树栽培及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是缓解城市生态用水量与水资源供给不足问题,保障城市绿地生态效益正常发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于2016年生长季对比研究滴灌、痕量灌溉2种不同灌溉方式灌水定额相等以及痕量灌溉2个不同灌水定额情况下对矮化密植桃树不同阶段的光合生理活性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痕量灌溉对于桃树根系分布层土壤水分的补给十分有效;灌水定额相等情况下,痕量灌溉处理下桃树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滴灌;矮化密植桃树痕量灌溉灌水定额因生长季节而异,旺盛生长季应以每株12 L为宜,其他季节可调减少20%,降低至每株10 L。  相似文献   

19.
以灌水量、灌水次数、灌水时间为变量因素,通过测产测墒的方式,对盐池县玉米水肥一体化灌水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沙质土壤、降水量为282.8 mm、灌水次数为10次的条件下,3 750 m~3/hm~2灌水量为当地最佳灌溉量;在同为3 000 m~3/hm~2灌水量的条件下,灌水12次为最佳灌溉次数;膜下滴灌为最佳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陕西榆林设置3种灌水量:W_1(1 650 m~3/hm~2)、W_2(1 950 m~3/hm~2)、W_3(2 250 m~3/hm~2),4个施肥水平:F_1(90-60-135 kg/hm~2)、F_2(135-82.5-180 kg/hm~2)、F_3(180-105-225 kg/hm~2)、F_4(225-127.5-270 kg/hm~2),研究不同水分和氮磷钾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毛乌素沙地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氮磷钾与水分的合理指标。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用氮磷钾均能影响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商品率,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以及产量最高的是高水较高肥处理(W_3F_3),其次是中水较高肥处理(W_2F_3);商品率最高的是W_2F_3,其次是W_1F_3处理。因此,在增加产量和节水节肥的目标条件下,W_2F_3处理(灌水量1 950 m~3/hm~2,N-P-K施用量180-105-225 kg/hm~2)可作为该试验条件下较合理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