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和大白菜品种秋喜十三号为试验材料,设置马铃薯5个播种期地膜覆盖栽培和大白菜3个播种期露地栽培为试验因子,研究贵州省高寒山区威宁县早春马铃薯最早适宜播种期和夏大白菜的的适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省高寒山区威宁县,早春马铃薯播种期可以提早到2月上旬,大白菜6~7月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贵州省2013~2014年马铃薯主产区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的类型、组成及分布,为贵州省有针对性地选育、引进和推广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一套含有11个主效基因的鉴别寄主,对2013~2014年从贵州省13个马铃薯主产县(市、区)采集得到的2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从2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中共鉴定获得16个生理小种,其中2.5.6.8.9.1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发生频率为26.5%,主要分布在威宁县、黔西县、赫章县、大方县、七星关区、盘县、安顺市和遵义县;其次是2.5.6.8号小种,发生频率为20.8%,主要分布在遵义县、安顺市、黔西县和大方县.2013~2014年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中,复合型毒力基因生理小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1.2.4.5.6.8.9.11号小种含有的毒力基因数目最多.安顺市、遵义县、道真县和荔波县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较复杂,生理小种数在4~6种;而黔西县和雷山县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较简单,仅有2个生理小种.[结论]2013~2014年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16种类型,优势小种为2.5.6.8.9.11号,次优势种群为2.5.6.8号.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已呈多样性和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马铃薯品种类型,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大西洋作母本、米拉作父本进行杂交,于2014年育成马铃薯新品种毕薯6号(黔审薯2014001-1),该品种在贵州省2012—2013年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038.41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45.65%;2013年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15.25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35.65%。适宜贵州省海拔495~2 450m地区及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种薯个体大小与后代产量和产值有着密切的关系[2].种薯个体较大、用种量增加、成本加大,而采用切块作种,可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探索马铃薯不同芽位切块作种对产量及地上、下部性状的影响,以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系9907-16未脱毒常规种薯为试验材料,共设整薯种块、顶芽种块、纵切种块、中芽种块和基芽种块5个处理(整薯、切决种块大小均在40 g左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芽位切块作种,整薯和带有顶部芽的顶芽种块、纵切种块作种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从出苗开始就表现出苗快而整齐,长势强,茎叶增重快,地下部葡匐茎、块茎形成早,块茎增重快、大中薯率高,产量较中芽种块和基芽种块作种极显著增产.这说明马铃薯块茎的生理及遗传势在顶端最强.因此,在生产中尽量采用整薯作种,如果种薯过大需要切块时,选用带有顶芽的切块作种即可获得最理想的产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聂绍科 《湖南农机》2012,39(3):142-143,145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主要发源地,全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威宁和百里杜鹃共七县一区一市。毕节也是喀斯特地貌尤为突出的典型岩溶农业山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章试就毕节山区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结构改革与发展方向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马铃薯新品种毕薯6号春播适期,以贵州省毕节市农科所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毕薯6号种薯一代良种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7年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该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马铃薯产量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立春(38 864.55 kg/hm~2)>雨水(36 990.83 kg/hm~2)>惊蛰(32 410.58 kg/hm~2)>大寒(27 315.98 kg/hm~2)>小寒(26 238.53 kg/hm~2)>冬至(22 172.40 kg/hm~2),由此表明,在毕节市自然条件下,毕薯6号春播的最适播期为立春前后。  相似文献   
7.
为了制定毕薯5号高产栽培技术,以毕薯5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实施不同种植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影响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影响马铃薯单株产量的顺序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单株结薯数的顺序为密度钾肥磷肥氮肥,影响马铃薯商品薯率的顺序为磷肥氮肥钾肥密度。当密度为54 485.40株·hm-2,施氮肥459.34kg·hm-2、磷肥590.09kg·hm-2、钾肥454.08kg·hm-2时,可获得最高单株产量为718g;当密度为34 434.60株·hm-2,施氮肥432.18kg·hm-2、磷肥735.08kg·hm-2、钾肥286.98kg·hm-2时,可获得最多单株结薯数为14.8个;当密度为58 527.90株·hm-2,施氮肥1 011.48kg·hm-2、磷肥2 614.89kg·hm-2、钾肥437.60kg·hm-2时,可获得最高商品薯率为71.18%。  相似文献   
8.
龙国  王锦  梅艳  张绍荣  曹曦  聂绍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41-13544
[目的]探索马铃薯整薯播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产量成因,为马铃薯生产选用种薯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育成的B9907—16、B9910-9为试验材料,设整薯播种防病、防退化增产试验,不同重量的整薯播种增产效果试验,整薯播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整薯播1年,当年环腐病的发病率由20.0%降为4.0%,退化株率由16.0%降为8.0%,净增产率达42.8%以上;连续整播2年以上,环腐病发病率可由21.0%降为1.0%,退化株率可由18.0%降为6.0%,净增产率达52.0%以上。通过第1年整播,第2年切块播种,其留种效果也很明显,退化株率和环腐病发病率都有明显地降低,表现在产量上较常规切块留种的方式单产提高35.0%;采用150.0g的大薯到20.0g以下的小薯进行整薯播种,均较常规切块播种有一定的防病、防退增产效果,其净增产率达11.6%~77.4%。[结论]采用50.0~75.0g的整薯播种,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马铃薯环腐病和退化,而且是一项协调马铃薯个体与群体矛盾,达到合理密植的丰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马铃薯产量与种植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马铃薯产量与各因子间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各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钾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模型的交互效应分析表明,只有合理密植并结合氮肥的适量施用,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通过对模型模拟优化,得到马铃薯产量≥1 700 kg/667 m2的农艺措施:种植密度5 209~5 422株/667 m2;尿素(N含量≥46.4%)28.16~32.18 kg/667 m2;过磷酸钙(P2O5含量≥12.0%)61.10~66.67 kg/667 m2;硫酸钾(K2O含量≥51.0%)28.75~33.99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3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于2009年6月12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薯块经济性状好、商品薯率高.历年品种鉴选共26点次试验,总平均产量为2094.9kg/667m2,比对照米拉(1 611.3kg/667m2)增产483.6 kg/667m2,增产率为30.0%.区试、生产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适宜贵州省海拔高度在750~2530 m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