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1.0和2.0mmol/L的硝酸镍处理水稻幼苗2d后,再用稻白叶枯细菌(Xanthomonns oryzae pw.oryzae)挑战接种,14d后调查病情,发现病斑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1%和48.0%,说明硝酸镍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生理指标测定及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硝酸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POD同工酶带和4条PPO同工酶带增强,提示硝酸镍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诱导效应可能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子人工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侵染的生化测试结果表明,接种前后花生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等均发生显著变化。接种前POX活性与侵染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接种后POX活性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增加,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POX活性增幅大。接种后1-3d抗病品种PPO和PAL活性达峰值,而感病品种3-6d达峰值,接种后第7d木质素含量与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7406),木质素含量的变化与POX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拮抗菌剂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扩展能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叶片接种后,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均可较好的抑制菌核病病斑的进一步扩展;盆栽试验中,黄绿木霉菌处理对大豆根、第1复叶、第3复叶的PAL、PPO、POD活性均有明显增强作用,而解磷钾菌或拮抗细菌处理对PAL、PPO、POD活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化肥处理则降低PAL、PPO、POD活性;有机肥处理对PAL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对PPO、POD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污水处理对小麦生理的影响,给农田灌溉中污水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用不同浓度的污水分别对小麦幼苗进行培养,测定和分析了其根系活力、叶片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污水浓度的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不断降低,叶片细胞膜透性不断升高, SOD、CAT及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MDA的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污水处理会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产生影响,低浓度污水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的污水分别对小麦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污水对小麦生理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水处理浓度的提高,根系活力不断降低,细胞膜透性不断升高, SOD、CAT及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MDA的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两个高抗SMV3号株系种质哈91R3-184、哈91R3-301,两个感病品种合丰25、黑农16于真叶期分别接种SMV3号株系,在R1、R3、R5期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结果表明:1、抗感病品种未接种健株POD、PPO酶谱构型没有差异,只是活性高低有别,说明抗性与POD、PPO活性有关。2、接种SMV后感病品种POD、SOD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健株和抗病品种,其POD、PPO部分酶带加宽色深,部分酶带缺失,3、各生育阶段抗感品种PPO、POD、SOD酶活性动态的变化,可作为抗感病品种的生化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依据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MAP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及附着胞发育、HT-毒素的产生和活性以及致病性都有着较显著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U0126处理玉米大斑病菌菌株,研究该抑制剂对病菌细胞膜透性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0126对病菌菌丝电导率和PAL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但对POD及PPO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U0126对POD活性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即低浓度U0126可提高POD活性,高浓度U0126抑制POD活性;U0126对PPO活性的影响具有菌株特异性,且对菌株01-27的PPO活性的影响与对POD活性的影响相似,都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U0126浓度增加菌株01-19的PPO活性反而显著下降。U0126对玉米大斑病菌细胞膜透性和苯丙氨酸代谢没有显著影响,但与过氧化物代谢和多酚代谢密切相关;U0126对过氧化物代谢和多酚代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菌株特异性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新途径,采用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BOS)(0.5~20.0 g/L)溶液处理小麦幼苗,分析其感染白粉病菌后病情指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BOS溶液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的病情指数越来越低,对白粉病的抗性越来越强,在BOS浓度达到10.0 g/L时,抗性最好.BOS处理后的小麦幼苗叶片PAL、P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酶活性随着BO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AL的活性在BOS处理浓度为5.0 g/L时达到最大,而POD和CAT活性在10.0 g/L时出现峰值.说明适宜浓度的牛蒡寡糖诱导可以提高小麦幼苗内部相关防御酶的活性,进而增强其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菌株的活性物质喷施辣椒果后0、24、48、72 h接种辣椒疫霉病菌进行防治辣椒疫病试验,结果表明,TB2菌株的活性物质对辣椒果疫病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活性物质处理间隔24 h后再接种病菌,其防病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生化机制研究表明,TB2的活性物质处理可使辣椒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发生显著变化。病菌处理的辣椒果,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及POD、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氨解酶(PAL)活性均会显著升高,且其最大值高于活性物质处理果的相应最大值。活性物质和病菌共同处理的辣椒果,POD和PAL的活性可上升到高于病菌单独处理的峰值,但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及SOD和CAT活性均较低,与对照的接近,表现出相对稳定状态。由此推断,TB2的活性物质诱导辣椒果抗疫病与POD、PAL等酶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Rhizoctoniasolani-玉米为互作体系,对病害发生不同阶段玉米组织病理学变化及防卫反应有关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种R.solani后20 h在侵染点周围有明显的胼胝质和木质素的沉积。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PAL、POD和PR-1基因的表达动态分析发现,PAL活性在接种后的72 h内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72 h时出现第一个峰值,随之活性降低,在144 h又呈升高趋势;木质素含量变化趋势与PAL活性变化呈正相关。PAL、POD和PR-1等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玉米和纹枯病菌亲和互作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