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0.5、2.0 mmol/L 的水杨酸(SA)处理水稻幼苗后第3 天用稻白叶枯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对未处理叶(第3叶,进行SA处理时用塑料袋套住)挑战接种,2周后调查病情,发现病斑长比对照分别下降了10.2%和18.2%,说明SA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系统抗性。酶活性测定表明,两种浓度的SA能明显降低水稻幼苗未处理叶中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而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影响。两种浓度的SA对未处理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0.5 mmol/L 的SA处理下,SOD无明显变化,但20 mmol/L 的SA对SOD活性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SA处理后1~4 d,未处理叶H2O2含量比对照上升了23.6%~72.8%(0.5 mmol/L)和31.2%~122.6%(2.0 mmol/L)。H2O2水平的显著提高可能是H2O2产生加快和降解减慢的共同结果(2.0 mmol/L的SA下),或单纯的降解减慢所致(0.5 mmol/L的SA下)。同时,SA对未处理叶PAL活性有促进作用。提示在水稻中,SA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系统诱导作用可能与H2O2积累和PAL活性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钕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稀土元素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Nd^2+对小麦生长、白粉病发生情况、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生物量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喷清水处理高5.53%和19.87%,细胞膜透性、PAL、POD、PPO活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0.28%、9.95%、7.57%、4.50%和19.76%。在接种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相对防效达33.3%,小麦生物量、木质素含量、POD、PPO活性分别比接种病原菌处理(E.g.)高20.05%、3.21%、12.88%、19.65%,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7.31%和37.29%。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提高了PPO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3.
花生种子人工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侵染的生化测试结果表明,接种前后花生种子的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等均发生显著变化。接种前POX活性与侵染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接种后POX活性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增加,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POX活性增幅大。接种后1-3d抗病品种PPO和PAL活性达峰值,而感病品种3-6d达峰值,接种后第7d木质素含量与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7406),木质素含量的变化与POX活性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拮抗菌剂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扩展能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叶片接种后,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均可较好的抑制菌核病病斑的进一步扩展;盆栽试验中,黄绿木霉菌处理对大豆根、第1复叶、第3复叶的PAL、PPO、POD活性均有明显增强作用,而解磷钾菌或拮抗细菌处理对PAL、PPO、POD活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化肥处理则降低PAL、PPO、POD活性;有机肥处理对PAL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对PPO、POD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一株拮抗茶炭疽病菌的木霉菌发酵液对茶树幼苗的促生作用,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稀释倍数木霉菌发酵液对茶树幼苗株高、根长、根重,叶绿素总量,MDA摩尔质量浓度以及PPO、POD、PAL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稀释50倍的木霉菌发酵液对茶树幼苗进行灌根处理20 d,茶树幼苗株高、根长、根重增长明显,增幅分别为12.57%、40.40%和61.70%(P<0.05);叶绿素总量明显增加,增幅为14.71%(P<0.05);MDA摩尔质量浓度明显降低,降幅为27.93%(P<0.05);PPO、POD、PAL酶活性增高,增幅分别为31.47%(P<0.05)、10.64%(P<0.05)和4.21%.稀释50倍的木霉菌发酵液,除了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同时也显著增加了茶树幼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PPO同工酶及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小麦籽粒PPO同工酶与其活性的关系,以PPO活性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检测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籽粒、成熟籽粒以及浸润籽粒的PPO同工酶谱带及其活性.结果表明:花后10~20d,小麦籽粒PPO同工酶在高、低PPO活性品种间差异不明显.而花后20~30 d,高PPO活性小麦品种的中、低分子量PPO同工酶谱带明显强于低PPO活性品种.总体来说,PPO同工酶谱带强度随着籽粒成熟而降低,而PPO活性在花后30 d达到最大值.在成熟籽粒中,PPO同工酶的强弱与其活性的高低有着较好的一致性.随着籽粒的萌动,其PPO同工酶谱带逐渐增强,尔后降低;PPO活性亦有类似变化.与低PPO活性小麦品种相比,高PPO活性品种在浸润期间有着较强的同工酶谱带和较高的PPO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自然界筛选到的抗稻瘟病几丁质酶产生菌H3发酵液处理水稻幼苗后,检测水稻幼苗质量及其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以期探讨发酵液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H3菌株产酶发酵液处理2种水稻幼苗后,培两优288苗高和百苗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分别增加58.9%、35.4%,旱干127苗高和百苗干物重比对照分别增加66.8%、26.2%,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H3菌株发酵液能诱导水稻幼苗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使其朝有利于水稻幼苗生长和抵抗病害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稻瘟病抗性中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分析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导水稻对稻瘟病抗性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酶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TH诱导处理亲和性水稻品种第3叶后提高了处理叶及其上位第4叶中CAD、LOX和β-1,3-葡聚糖酶等的活性;经BTH处理的幼苗接种稻瘟菌后,处理叶和其上位叶中CAD、POD、LOX和β-1,3-葡聚糖酶等活性快速增加,且增长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几丁酶活性在受稻瘟菌侵染后升高,但BTH诱导处理并不能促进其增加;PAL活性在BTH处理及稻瘟菌接种后均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说明,BTH处理能诱导CAD、POD、LOX和β-1,3-葡聚糖酶等活性的增加,而且这些酶活性的升高可能与BTH诱发系统获得抗性的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幼根为材料,研究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毒素对不同大豆抗性品种PAL、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幼根用尖孢镰孢菌毒素处理后,抗病和感病品种的PAL、POD和PPO活性增加,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抗病品种出现酶峰时间晚,且活性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p3s处理橡胶苗,研究其对橡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对抗性相关酶的活性调节,并通过接菌试验检验p3s对橡胶苗抗病性的作用。结果显示,p3s显著优化了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叶蓬距等生长指标,用6.0 mg/L p3s喷药,效果最佳。对药剂处理过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与对照相比,4.5 mg/L p3s处理的POD活性显著提高;6.0 mg/L p3s处理的PPO和PAL活性显著提高;最优浓度6.0 mg/L p3s处理后,叶片POD、PPO和PAL活性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且6.0 mg/L p3s处理显著提高了橡胶苗对炭疽病的抗病能力。表明p3s能促进橡胶苗的生长发育,并有效提高其抗逆性和抗病性,且药效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省玉米早熟、中早熟区种植的4个玉米品种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3种防御酶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防御酶PAL、POD和PPO与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关系非常密切,玉米植株受大斑病菌侵染后,防御酶活性比对照明显增高。防御酶的作用受品种遗传背景的影响,不同品种中不同防御酶对其大斑病抗性的贡献有差异。受大斑病菌侵染后,抗病性强的品种,PAL和PPO或PAL和POD酶活性发生协同增强,且从抽丝期到灌浆期酶活性协同增强的防御酶不发生酶活性衰减或衰减微弱;感病的品种,从抽丝期到灌浆期存在2种或3种防御酶活性同时衰减现象。  相似文献   

12.
苯并噻二唑诱发水稻对白叶枯病的系统获得抗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 BTH)(0.5 mmol/L)、水杨酸(1 mmol/L)、硝酸镍(0.5 mmol/L)、多效唑(300 mg/L)和烯效唑(40 mg/L)处理4叶1心期稻苗后接种白叶枯病菌,病斑长度明显降低。BTH对白叶枯病病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BTH诱发稻苗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最佳浓度为0.5~1 mmol/L;在诱发处理和接种之间至少需要2 d才能诱导抗性,间隔7 d的诱导抗性效果最好,诱导抗性的持久期至少15 d。BTH处理稻苗第2叶,可使未处理的第3和第4叶上也表现出诱导抗性,但处理后至少需要24~36 h上部叶片才表现出诱导抗性。结果表明,BTH诱导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是一种系统获得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外源水杨酸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水稻幼苗感染白叶枯病菌后,其叶片中SOD和POX活性明显增强,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提高。经过一定浓度水杨酸(SA)浸种或3叶期幼苗根际预处理,SOD和POX活性呈增长趋势,而膜脂过氧化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叶期幼苗施用SA比浸种处理效果好。感病组合汕优63的变化幅度大于抗病组合威优6号。可认为SA对杂交稻幼苗抗白叶枯病有一定效应。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镍处理下水稻叶片中总酚、酚酸、酚多聚物积累和细胞壁结合态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镍处理导致总酚含量显著上升,检测到10种可溶性酚酸和7种结合态酚酸。镍处理下可溶性绿原酸和水杨酸含量明显上升,而它们的结合态含量变化不明显;镍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和结合态阿魏酸的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丁香酸和对 香豆酸的含量,却诱导其结合态含量增加。镍处理后酚多聚物明显积累,以阿魏酸和丁香醛为底物的细胞壁结合态POD的活性显著升高。这些结果结合以前的研究提示,酚酸和酚多聚物积累参与了镍诱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体细胞突变体HX-3在细胞水平上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抗白叶枯病体细胞突变体HX-3及其感病供体明恢63在细胞水平上与白叶枯病菌的互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浙173后,明恢63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急剧大幅升高,O[sub]2[/sub]产生速率升高,而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小,蛋白质含量下降。HX-3愈伤组织接菌后SOD、POD活性和O[sub]2[/sub]产生速率与未接菌愈伤组织相似,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小不明显。说明HX-3与明恢63的细胞水平抗性存在较大差别,HX-3细胞水平抗性与植株水平抗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ice host and its pathogen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 at cellular level was studied by using a resistant somaclonal mutant HX-3 and its susceptable donor Minghui 63. After inoculation with Xoo strain Zhe 173 (Chinese pathotype |\ ).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eroxidase (POD) in the callus of Minghui 63 w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the active oxygen(O2^-) was produced at a higher rate; Meanwhile, the callus grew slowly with the reduction of protein content. Compared to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POD. the production rate of O2^- and the fresh weight in HX-3 callus varied little after the inoculation. It could be proposed that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sistance of HX-3 and Mighui 63 at cellular level.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detected concerning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leaf blight in HX-3 between the plant and the callus.  相似文献   

17.
3种氧化酶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氧化酶(AsA-POD)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叶组织内PPO,POD,AsA-POD活性在受蚜虫侵害后均明显提高,但高抗和抗蚜品种较高感和感蚜品种反应更灵敏,在接虫初期其POD,PPO和AsA-POD活性即上升到一个很高水平,活性增强远远高于高感和感蚜品种,且在受蚜虫侵害后保持稳定的高活性水平;高抗和抗蚜品种叶组织内的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在受蚜虫侵害前后均保持稳定不变,没有新谱带的出现,而高感和感蚜品种在受蚜虫侵害后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均有变化,蚜虫侵害前其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均与高抗和抗蚜品种相同,但受蚜虫侵害后分别减少2条和3条。相关分析表明,辣椒受蚜虫侵害后,叶组织内POD,PPO和AsA-POD活性的增强及POD和PPO同工酶谱的稳定性与辣椒抗蚜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