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董金皋  韩建民  李竹 《玉米科学》1997,5(2):077-080
本文以土培盆栽玉米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玉米大斑病菌粗毒素和标准毒素(5—羟甲基—2—呋喃甲醛)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和叶片内Vc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12小时,玉米幼苗叶片内Vc氧化酶活性下降,PPO活性升高,而且升高和降低的程度与毒素浓度呈正相关;毒素处理24小时,两种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在恢复。试验结果还发现,HT—毒素处理玉米叶片后,细胞膜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省玉米早熟、中早熟区种植的4个玉米品种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3种防御酶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防御酶PAL、POD和PPO与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关系非常密切,玉米植株受大斑病菌侵染后,防御酶活性比对照明显增高。防御酶的作用受品种遗传背景的影响,不同品种中不同防御酶对其大斑病抗性的贡献有差异。受大斑病菌侵染后,抗病性强的品种,PAL和PPO或PAL和POD酶活性发生协同增强,且从抽丝期到灌浆期酶活性协同增强的防御酶不发生酶活性衰减或衰减微弱;感病的品种,从抽丝期到灌浆期存在2种或3种防御酶活性同时衰减现象。  相似文献   

3.
利用从自然界中分离纯化的156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中筛选得到的强毒菌株YC和弱毒菌株01-23T分别接种感病玉米叶片,测定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强毒菌株YC 1~2 d时,玉米叶片PAL活性显著降低;接种3~4 d时,PAL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接种5 d时,PAL活性又显著降低。接种弱毒菌株01-23T 1~2 d时,玉米叶片PAL活性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接种3~5 d时,PAL活性上升但差异仍不显著。PAL是玉米抵抗玉米大斑病的一种重要防御酶,在侵染初期,只有降低玉米叶片的PAL活性玉米大斑病菌才能达到成功定殖的目的,可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生化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运峰 《玉米科学》2017,25(4):144-149
通过比较野生型菌株Wt01-23与StSte12基因RNAi沉默突变体菌株StRNAi9-10和StRNAi3-6在H_2O_2胁迫下生长和发育方面的差异,分析转录因子基因StSte12对玉米大斑病菌氧化胁迫的调节能力。在不同浓度H_2O_2胁迫条件下,测定野生型菌株和突变体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形态、产孢量和菌丝萌发率。结果表明,随着H_2O_2浓度的增加,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和突变体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菌丝萌发率均显著降低,但突变体菌株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表明StSte12基因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氧化应激调节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光密度法对花生受网斑病菌侵染后,寄主体内相关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进一步认识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等酶与花生网斑病抗性的关系及特性。结果表明,接种网斑病菌后花生体内的防御酶活性普遍升高,本试验研究测定酶系在24~72h内均有最大值出现。但抗病品种一般比感病品种防御酶活性升高快,到达活性高峰早。  相似文献   

6.
一株抗香蕉枯萎病DSE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抗病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平皿和盆栽共生对抗法,筛选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防治作用的深色有隔内生真菌L-14,2种方法的防效分别达到72.4%和56.5%,接种该菌株可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鲜重。形态观察和28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裂壳菌(Schizothecium sp.)。使用该菌株浸根处理接种香蕉苗后,植株系列抗氧化保护酶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菌株L-14与香蕉枯萎病菌混合接种处理样品的PPO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单独接种处理,表明接种该生防菌能增强香蕉的抗氧化防护系统,提高其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木薯种质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是不同的。本研究选择2个抗病和2个感病木薯种质,接种病原菌后评价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后POD活性呈上升趋势,接种后6 d达最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且抗病种质显著高于感病种质;接种时,抗病种质PPO活性显著增高,随后下降,且抗性种质高于感病种质;CAT活性变化与抗病反应之间无相关性;抗感种质的SOD活性在病菌侵染后均表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由此表明,POD和抗病反应具有较强的相  相似文献   

8.
钕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稀土元素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Nd^2+对小麦生长、白粉病发生情况、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生物量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喷清水处理高5.53%和19.87%,细胞膜透性、PAL、POD、PPO活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0.28%、9.95%、7.57%、4.50%和19.76%。在接种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相对防效达33.3%,小麦生物量、木质素含量、POD、PPO活性分别比接种病原菌处理(E.g.)高20.05%、3.21%、12.88%、19.65%,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7.31%和37.29%。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提高了PPO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 DNA序列分析,对获得的具有生防潜力的芽孢杆菌21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p.)。利用显微观察法,研究枯草芽孢杆菌21对玉米圆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菌株不同浓度发酵液处理后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率出现下降趋势,萌发率最低为0;经发酵液处理后的玉米圆斑病菌芽管产生畸形,在发酵液浓度为90%时,芽管畸形最严重;处理后的玉米圆斑病菌菌丝出现畸形,菌丝中的内容物有外渗趋势。  相似文献   

10.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文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萌发进程推进,其SOD、POD、CAT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均呈逐步上升趋势,保护酶活性升高幅度表现为POD最大、CAT次之、SOD最小;不同胚乳裂纹类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龟裂文种子 <双裂纹种子 <单裂纹种子 <无裂纹种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其MDA含量呈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并表现为龟裂文种子中MDA含量最高,双裂纹的种子次之,无裂纹的种子最低。说明胚乳裂纹对种子萌发代谢具有不利影响,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黄顶菊对小麦的化感效应,研究了黄顶菊茎叶、根水浸提液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提取液质量分数的提高,小麦根系活力、SOD、POD及CAT活性逐渐降低,而叶片细胞膜透性、MDA的含量逐渐上升。从化感效应指数RI和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比较来看,黄顶菊茎叶对小麦的化感抑制效应大于根浸提液。  相似文献   

12.
Cd胁迫对枇杷叶片酶活性及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塑料袋营养土栽培试验方法,研究了Cd胁迫对枇杷苗叶片酶活性及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OD,POD的活性及MDA含量随着Cd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在浓度达300mg/L时达到最大值,而后下降;CAT与PP0的活性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上升,但其峰值出现在浓度100mg/L时:随着Cd浓度的增大,叶片细胞电解质渗出率增加,膜透性明显提高,说明Cd胁迫会造成枇杷叶片细胞膜透性的破坏,使细胞膜脂过氧化加剧.  相似文献   

13.
硅对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生长的影响,以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使野生大豆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SOD、CAT、POD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随着硅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野生大豆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逐渐增加;低浓度硅胁迫提高了SOD、CAT、POD活性,降低了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硅胁迫浓度的不断提高,SOD、CAT、POD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再升高。说明一定浓度的外源硅能有效促进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的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野生大豆幼苗的危害,提高野生大豆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剑麻斑马纹病高感品种H.11648为材料,分别在接种烟草疫霉0、24、36、48、72 h取样,用电镜观察H.11648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时分析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11648在接种24 h,可见大量休止孢,叶绿体结构被破坏,植物组织开始降解,随着时间延长,附着孢出现,吸器形成,植物组织解体更严重,接种72 h,可见大量菌丝。在整个接种过程中,CAT、PAL和PPO活性显著增强,72 h达到最高,分别为501.44、25.73、1 742.67 U/(g.min)。SOD和APX活性显著下降,72 h达到最低,分别为2 888.62 U/g和841.96 μmol/(g.min)。POD活性先下降72 h又上升,但均显著低于接种前POD活性。本研究从细胞学和生理水平为探讨剑麻与烟草疫霉互作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了管碟法和种子萌发法研究了实验室分离获得的桃色顶孢霉对茄病镰刀菌F. solani.的拮抗作用以及对大豆的促生作用,并采用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研究了顶孢霉发酵液对POD、CAT、SOD三种抗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顶孢霉发酵液对镰刀菌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菌丝变稀疏。大豆种子经不同浓度桃色顶孢霉发酵液处理后,萌发率及种子酶活性均产生变化。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种子萌发促进作用不同,当发酵液浓度为10%时,胚根长,胚芽长,胚根鲜重,胚芽鲜重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91cm,0.037g,4.07cm,0.1666g。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9.37%,63.24%,30.54%,45.80%。当处理种子的发酵液浓度为6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83.67%,与对照相比提高了23.90%;酶活性最强,POD、CAT和SOD分别为683U、160.67U和301U,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 73.50%,43.78%,76.73%。初步证实了桃色顶孢霉发酵液中含有能够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及抗逆酶活性升高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镁对大豆叶片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品种浙春2号、浙春3号和9703为材料,采用土培实验方法,设置不同的镁离子处理水平,研究五 叶期和盛花期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 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MP)和抗氧化酶( SOD、POD 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五叶期时与镁离子浓度成正相关,盛花期时与镁离子浓度 负相关;在缺镁(0. 00mg/kg)条件下,大豆叶片的脯氨酸含量、MDA含量、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 化物酶( POD)活性较其它处理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施镁则能显著降低大豆叶片的脯氨酸含量、MDA 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镁离子浓度60. 00mg/L的效果最好。3个大豆品种五叶期时脯氨酸和MDA含量较对照(0. 00mg/kg)降低1. 38%~22. 96%和12. 60%~44. 50% ,盛花期时则下降了11. 11% ~57. 90%和9. 87% ~71. 61%; 质膜透性五叶期时较对照下降了7. 19% ~38. 61% ,盛花期时则降低了21. 79%~46. 10%。SOD、POD和CAT对镁 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不同。大豆品种对镁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浙春3号对镁最为敏感,浙春2号次之, 9703对镁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7.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防治荔枝霜疫病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2(Bacillus subtilis)菌株对荔枝采后果实霜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体内活性氧代谢(SOD、POD、CAT、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和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BS-2菌株对荔枝霜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接种处理后6d,其防治效果为37.83%;经内生细菌处理的荔枝果皮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CAT和SOD酶活性均比病菌处理的高,而POD、PPO酶活性以及膜透性、MDA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却比病菌处理的低。当接种后6d,经内生细菌处理的荔枝果皮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和SOD酶活性分别比病菌处理的高70.73%、30.76%和297.43%;而POD、PPO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却分别比病菌处理的低15.11%、4.96%和28.95%。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铜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金进  叶亚新  李丹  韩乐 《玉米科学》2006,14(3):083-086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铜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其中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上升;POD活性表现为低浓度刺激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Samples of two apricot cultivars grown in central Hungary were picked at canning maturity and stored for ten days at 5°C and 85% relative humidity in normal atmosphere. The initial rate of enzymatic browning (BA),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ies as well as o-dihydroxy phenol (ODP) concentration of the fruit flesh were assayed at picking and after five and ten days of storage. During storage, BA decreased and POD activity increased. PPO activity and ODP concentration varied irregularly: the trends of the variations differed with cultivar but were similar for the two characteristics.(Cegled Research Station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ruits and Ornamental Plants, Budapest, Hungary), Cegled  相似文献   

20.
常温下荔枝贮藏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不同保贮条件下荔枝褐变相关生理指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透性和呼吸强度的变化,同时,也测定了保贮期相应的营养成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糖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吸收剂+SSC(1%NaCl+2%Na2So3+5%柠檬酸的溶液)浸果贮藏,糯米糍品种荔枝在常温条件下,可延长贮藏7-1d,保持色香味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