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井岗红糯”荔枝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井岗红糯”荔枝果肉共检测出香气化合物62种,主要包括醇、烯、醛、酯、酮、酸、烷烃及其他化合物。橙花醇、3-甲基-2-丁烯醛、β-蒎烯、α-衣兰油烯、(R)-(+)-β-香茅醇、3-甲基-2-丁烯醇、3-异丙基-6-亚甲基-1-环己烯、d-柠檬烯、萜品油烯、蘑菇醇、1-甲基-3,7-亚甲基-2,6-辛二烯等是“井岗红糯”荔枝果肉的关键香气组分。其中,橙花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为18.79%,橙花醇是香叶醇的异构体,有玫瑰香气,略有柠檬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特早熟与早熟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特征及差异,为荔枝栽培、育种、加工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EM)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系统地分析了6个特早熟与早熟荔枝种质成熟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比较了这两类种质挥发性组分的差异。【结果】共鉴定出103种挥发性组分,10种为共有的化合物、34种为各种质的特有化合物,以单萜类、醇类、醛酮类、酯类及倍半萜为主要成分,其中特早熟种质的挥发性物质种类以醇类、醛酮类及酯类为主,早熟种质挥发性物质则以萜类(单萜及倍半萜)及醇类为主。运用OPLS-DA方法获得上述特早熟-早熟组间的差异代谢物39个,其中下调的化合物包括异戊醇、正辛醇、异戊醛、反-2-辛烯醛、乙酸乙酯、3-甲基-3-丁烯醇乙酸酯、乙酸苄酯、戊酸苄酯、苯甲酸异戊酯、α-筚澄茄油烯、α-古巴烯、异戊酸、十四烷,上调的化合物包括α-蒎烯、月桂烯、α-松油烯、邻伞花烃、(+)-柠檬烯、罗勒烯、(E)-Β-罗勒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别罗勒烯、对-薄荷-1,5,8-三烯、芳樟醇、β-香茅醇甲醚、对伞花烃-8-醇、蒎烯-10-醇、α-松油醇...  相似文献   

3.
以5个新疆主栽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GC–MS法检测分析其香气物质,共检测到154种香气物质,其中58种含量较为丰富。成熟期对果实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有显著影响。随果实发育,芳樟醇、α–萜品醇、香叶醇、β–月桂烯、罗勒烯、2–己烯醇、苯乙醛和己醛的含量均迅速下降,而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γ–癸内酯、δ–癸内酯和γ–十二内酯的含量迅速增加。果实发育前期以积累醇类、醛类、萜类和萜烯类为主,果实成熟过程中以积累酮类和内酯为主。果皮中萜类、萜烯类、醇、醛和内酯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果肉中,而酮类物质的含量却显著低于果肉中。基于风味阈值法,共鉴别出新疆杏果实特征香气成分22种,其中芳樟醇、γ–癸内酯、δ–十二内酯、β–大马酮、顺,反–2,6–壬烯醛、苯乙醛、己醛、α–萜品醇、乙酸己酯、香叶醇和β–月桂烯等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4.
前言柑桔溃疡病是为害柑桔的一种细菌病害,在我国柑桔主要产区均有发生。此病传播迅速,难于彻底消灭,给柑桔生产带来很大损失,被列为国际国内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尤以甜橙、柚、柠檬等受害最重,温州蜜柑、蕉柑、椪柑、红桔等则抗病性很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找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无公害防治新途径,通过室内和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生产现场试验测定了8种植物精油单组成分化合物对平菇厉眼蕈蚊的驱避作用。结果表明:α-松油醇(0.0625%~2%)和芳樟醇(0.125%~2%)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具有驱避活性,驱避率均随施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芳樟醇还具有低浓度引诱的特性;香茅醛引诱效果不明显;而柠檬烯、柠檬醛、香叶醇、香叶烯和香茅醇均表现出明显的引诱活性。研究还表明,α-松油醇和芳樟醇对平菇厉眼蕈蚊各虫态无明显的毒杀作用。因此,α-松油醇和芳樟醇具有用于食用菌生产中防治平菇厉眼蕈蚊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早、中、晚熟高丛越橘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高丛越橘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高丛越橘挥发性物质以醇类、酯类、萜类物质为主。共检测出67种挥发性成分,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其中都克检测出16种,蓝乐17种,蓝丰27种,泽西13种,埃利奥特26种,达柔25种。都克特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大马酮、2-甲基丁酸乙酯、D-柠檬烯和2-丁酮。蓝乐特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乙酸丁酯。蓝丰特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E)-3-己烯酯、β-芳樟醇、丁酸乙酯、乙酸己酯、(E)-2-己烯醛和(Z)-3-己烯-1-醇。泽西特征香气成分为紫罗兰酮、2-甲基丁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埃利奥特特征香气成分为乙酸己酯、β-芳樟醇、D-柠檬烯和己醛。达柔特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乙酸己酯、D-柠檬烯和β-芳樟醇。这些特征香气物质相互作用构成了高丛越橘品种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香橙和宜昌橙果实不同发育时期香气成分变化及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香橙果皮和果肉分别含有60种和48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D-柠檬烯、γ-松油烯、香芹酚;宜昌橙果皮和果肉中分别检测出61种和51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D-柠檬烯、罗勒烯、γ-松油烯和月桂烯。随着香橙果实的成熟,果皮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占比从85.68%增加到90.72%;果肉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则略微下降,占比从93.94%下降到89.71%。  相似文献   

8.
早中熟鲜食葡萄5个品种及其亲本果实单萜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中熟鲜食葡萄品种‘瑞都香玉’、‘瑞都红玫’、‘瑞都早红’、‘瑞都红玉’、‘瑞都脆霞’及其亲本‘京秀’和‘香妃’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辅助自动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系统(AMDIS),测定果实游离态单萜化合物的含量,共检测到29种单萜类化合物,不同品种含量差异较大,父本‘香妃’中的含量高达2 153.63μg·L~(-1),约为母本‘京秀’的150倍,‘瑞都香玉’的含量高于1 000μg·L~(-1),‘瑞都红玉’、‘瑞都红玫’和‘瑞都早红’较为接近,‘瑞都脆霞’低于50μg·L~(-1)。‘香妃’和‘瑞都香玉’中单萜物质的香气值(OAVs)最大,而在‘瑞都脆霞’和‘京秀’中,所有单萜化合物的香气值都低于嗅觉阈值(OAVs1),这与多年对各个品种的感官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两种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79%,第一主成分代表变量有:(E,Z)–别罗勒烯和(Z)–别罗勒烯、里那醇、(E)–β–罗勒烯和(Z)–β–罗勒烯、柠檬烯、异松油烯、cis–氧化玫瑰和trans–氧化玫瑰、β–月桂烯;第二主成分代表变量有:香叶醇、香叶醛、γ–香叶醇、橙花醛、trans–呋喃型氧化里那醇。香气特征主要表现为花香和果香,花香的主要贡献者是里那醇、柠檬烯、cis–氧化玫瑰和trans–氧化玫瑰,果香的主要贡献者是里那醇、柠檬烯和香叶醇。  相似文献   

9.
柑桔溃疡病在台湾分布甚广,在台北、新竹、苗栗、台中、南抗、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宜兰、花莲、台东等地栽培的葡萄柚、甜橙、柠檬、蕉柑、椪柑、柚、桔柚、酸柚、温州蜜柑、酸橙、佛手柑、来檬、枳等皆有发生。嘉义农业试验分所柑桔园于1986年11月问调查了18种不  相似文献   

10.
钙剂对防止温州蜜柑果实浮皮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浮皮,是指包裹果肉的囊瓣膜(囊衣)与果皮分离后浮起,果皮与囊瓣膜之间产生空隙,它是一种生理障碍。主要发生在易剥皮的宽皮柑桔类成熟后期的果实中,如温州蜜柑、椪柑等特别容易发生;而皮硬、难剥的柑桔类,如甜橙、柠檬等则不易发生。浮皮的害处主要是:(1)浮皮导致果皮的物理性变弱。因此,果实易受伤,容易引起腐败。(2)影响果肉呼吸作用中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果肉进行无氧呼吸,所以糖度减少,发生异臭,果皮变黄,致使品  相似文献   

11.
温州蜜柑果实浮皮原因及防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浮皮,是指包裹果肉的囊瓣膜(囊衣)与果皮分离后浮起,果皮与囊瓣膜之间产生空隙,是-种生理障碍.主要发生在成熟后期的柑桔果实中,易剥皮的宽皮柑桔类,如温州蜜柑、椪柑等特别容易发生,而皮硬、难剥的柑桔类,如甜橙、柠檬等则不易发生.为了进一步探索柑桔果实浮皮发生的原因及制订预防措施,根据近几年的研究[1-9],并收集国外[10-15]和国内[16-18]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1年生脱毒无病苗木春梢上,通过人工喷雾接种采自田间经人工分离纯化的黑腐病菌孢子悬浮液,初步鉴定了14个柑桔品种对黑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贡柑和默科特桔高感,春甜桔和星路比葡萄柚中抗,十月桔高抗,南丰蜜桔、79-2椪柑、兴津温州蜜柑、日南1号温州蜜柑、纽荷尔脐橙、卡拉卡拉脐橙、福罗斯特夏橙、桂橙1号甜橙及沙田柚免疫.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影响茶叶香气品质的关键物质在鲜叶和花中的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以茶‘农抗早’[Camellia sinensis(L.)O. Kuntze‘Nongkangzao’]不同发育阶段鲜叶和花为试材,进行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叶片萜类化合物含量受叶片发育阶段影响,表现为幼叶中多、老叶中少;糖苷态多、游离态少。此外,对前期获得并初步注释的茶树转录组数据库进行挖掘,发现了编码10个萜类合成酶--芳樟醇合成酶(CsLIS)、香叶烯合成酶(CsMYS)、(E)–β–罗勒烯合成酶(CsOCS)、(R)–柠檬烯合成酶(CsLIM)、(–)–α–萜品醇合成酶(CsTES)、(+)–α–水芹烯合成酶(CsPHS)、大根香叶烯合成酶(CsGES)、(E,E)–α–法尼烯合成酶(CsFAS)、芳樟醇/橙花叔醇合成酶(CsLIS/NES)和橙花叔醇/香叶烯芳樟醇合成酶(CsNES/GLS)的基因序列(按照植物基因命名的基本原则对上述基因进行命名)。上述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茶树花中的转录水平与萜类香气物质丰度的时空变化有明显的正相关。此外,逆境信号物质茉莉酸甲酯能显著增强芳樟醇合成酶基因等6个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丽水市位于浙南山区,东径119°50′,北纬28°27′,年平均气温18.10℃,年极端最低气温-7.7℃,无霜期256天,年降雨量1392.8毫米。属柑桔生产适宜区的北缘,是近10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柑桔新区,现有柑桔面积6.6万亩,1990年产桔3.65万吨,以中熟温州密柑占主导地位。 近几年,在开发农业生产中,柑桔王国中的新秀——椪柑,被我市广大科技人员、桔农、消费者所认识,掀起了大力发展椪柑的高潮,至今全市已有椪柑1.25万亩(占总  相似文献   

15.
桂林地区桔小实蝇发生动态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在桂林市的灵川县、阳朔县及桂林市郊等柑桔产区进行了桔小实蝇为害情况调查,研究了桔小实蝇雄成虫的田间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性引诱剂和化学农药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受害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早熟柑桔品种(如特早、早熟温州蜜柑等)>中熟柑桔品种(如中熟温州蜜柑、南丰蜜桔、沙糖桔等)>迟熟柑桔品种(如椪柑、金柑、甜橙类等);在桂林市郊及郊县7-11月为桔小实蝇成虫盛发期,高峰期出现在8-9月;性引诱剂甲基丁香酚(诱蝇醚)结合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柑桔裂果是柑桔壮果期重要的生理病害之一 ,在全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 ,常能造成较大的减产 ,并影响果品质量。柑桔裂果主要发生在 8- 1 0月 ,高峰期一般出现在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较大降雨后。1 裂果主要原因1 1 雨水不匀 久旱大雨、水分由不足到过多 ,使果肉生长的速度超过果皮生长的速度 ,导致在果皮较薄的部位开裂是导致柑桔裂果的主要原因1 2 品种、树令、树势对柑桔裂果也有一定影响通常果皮薄 (或果皮厚薄不匀 )、成熟较早的种类和品种如锦橙、脐橙、南丰蜜桔、温州蜜柑、早桔等易出现裂果 ,柑、柠檬和葡萄柚裂果较少。 8龄以…  相似文献   

17.
已有报道,新型激素三十烷醇能提高柑桔座果率,一些地方也正在应用推广。为了验证其效果,我们予1981—1983年在重庆我所试验场用13—17年生锦橙、温州蜜柑、椪柑、克里迈丁桔进行了试验细裱∪∈魇啤⒒?先作花量调查)一致的植株,作单株对比排列,重复4次。1981年使用广西平乐  相似文献   

18.
以宽叶羌活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GC-MS、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不同产地羌活挥发油含量和成分,以期为宽叶羌活挥发油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11批样品分5类,第一主成分为绒盖乡家种羌活与热加乡野生羌活,二者累积贡献率达72.84%,不同产地羌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4种共有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萜品烯、萜品油烯,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萜品烯。  相似文献   

19.
玫瑰不同品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一栽培条件下的5个玫瑰品种盛开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并定量分析了不同玫瑰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差异。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萜烯、酚类、酮类、烷烃、酸类和醚类共9大类。其中,苯乙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及其乙酸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对第一、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是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玫瑰品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丰花玫瑰花瓣中香茅醇、香茅醛、乙酸香茅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单瓣白玫瑰和重瓣红玫瑰中橙花醇、香叶醇、橙花醛、香叶醛,以及β–蒎烯和顺式β–罗勒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5种玫瑰聚为两组,一组为紫枝玫瑰和日本四季玫瑰,另一组为重瓣红玫瑰、单瓣白玫瑰和丰花玫瑰。  相似文献   

20.
香气是评判石榴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不仅能客观地反映石榴的成熟度和风味特点,还能区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榴,对于石榴种质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四种石榴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32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烯类、酯类,其中醇类和醛类是石榴主要的香气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香气影响较大的成分为己醛、3-己烯-1-醇、庚醛、3-甲基-2-戊烯、(E)-2-庚烯醛、β-蒎烯、2-戊基呋喃、(Z)-2-壬烯醛、壬醛、癸醛、2,4-癸二烯醛、反式-2-癸烯醛、反式-β-金合欢烯、正己醇。利用香气值法计算石榴中每种香气成分对石榴风味的贡献,发现己醛对风味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