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棉盲蝽又叫棉花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其种类很多,我国棉区已发现17种,主要的有绿盲蝽、苜蓿盲  相似文献   

2.
赵震杰 《河南农业》2009,(11):21-21
一、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一)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为害棉花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阳市范围内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  相似文献   

3.
棉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山东省绿盲蝽年发生3~5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1危害症状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的汁液。棉花幼苗期生长点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  相似文献   

4.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棉盲蝽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发生绿盲蝽、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3种棉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要发生种,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种群为1.54∶1,绿盲蝽为优势种,但具体在各棉苗床上这些盲蝽虫口发生优势差别与附近杂草群落种类有关。棉盲蝽在苗床上虫口增长与附近杂草花期消退、除草剂使用、棉苗移栽晚苗龄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晓明  刘国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99-11501,11511
叶盲蝽族(Phylini)隶属于盲蝽科(Miridae)叶盲蝽亚科(Phylinae),是种类较多的类群。世界已知226属近2000种,主要分布于古北区、东洋区、新北区和埃塞俄比亚区等。回顾了叶盲蝽族的研究历史,分析了叶盲蝽族(Phylini)分类系统的建立过程,总结了我国叶盲蝽族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采自中国内蒙古的2种柳盲蝽属(Salicarus Kerzhner)昆虫:黄角柳盲蝽(Salicarus fulvicornis Jakovlev)和黄毛柳盲蝽(Salicarus roseri Herrich-Schaeffer),其中黄毛柳盲蝽为中国新记录种。标本保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近年,棉盲蝽已成为安阳县棉田的常发性主要害虫,主要种类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其中,绿盲蝽为优势种,特别是2004、2005年发生严重,给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005年,在安阳县,棉盲蝽于6月上旬迁入棉花田危害,至9月中旬,危害期达110d,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植株汁液,造成破头破叶、枝叶丛生,蕾铃大量脱落,棉花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8.
棉盲蝽优势种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5~2006年将本地种植的转B t基因抗虫杂交棉主栽品种与常规棉进行同比,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盲蝽象群落的发生与危害、种类与分布比例、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龄期分布与发育进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 t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盲蝽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发生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棉盲蝽优势种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其中中黑盲蝽的种群比例大于绿盲蝽;棉盲蝽在两类棉田的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基本同步,B t棉田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及棉盲蝽混合种群的总虫量高于常规棉田,其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两种棉盲蝽种群的龄期分布在两类棉田基本相近,发育进度在常规棉田略有提前,但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尽管今年棉花苗情发育进展推迟,但由于近期阴雨频繁,空气湿度较大,加之棉田间作其它作物较多,非常有利于诱发盲蝽象。盲蝽象的种类很多,为害棉花的主要是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和苜蓿盲蝽等,它们在棉花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为害。但盛发期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造成枝叶丛生,叶片千疮百孔,蕾铃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10.
记述采自中国甘肃省肃南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叶盲蝽亚科(Phylinae)顶窝盲蝽属(Monosynamma)中国1新记录种--鲍氏顶窝盲蝽(Monosynamma bohemani Fallen,1829).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抗虫棉田内不同种植管理方式插种向日葵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日葵对绿盲蝽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向日葵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其对绿盲蝽的诱集能力;棉田插种向日葵能减少棉田绿盲蝽的发生危害;棉田插种向日葵、施氮肥并防治其上绿盲蝽能大大强化棉田仅插种向日葵减少棉田绿盲蝽发生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东部盲蝽科昆虫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甘肃省东部地区盲蝽科中盲蝽亚科(Mirinae)、合垫盲蝽亚科(Orthotylinae)、齿爪盲蝽亚科(Deracocorinae)和叶盲蝽亚科(Phylinae)昆虫共计26属、57种。其中5属32种为甘肃新纪录属种。  相似文献   

13.
八种盲蝽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分析了盲蝽科的绿丽盲蝽[Lygocoris (Apolygus) lucorum(Meyer-Dur)]、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taeniphorus Rruter)、黑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stus Fall)、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oelestialium Kirkaldy)、中黑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甘薯跳盲蝽(Halticus minutus Reuter)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成虫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发现8种盲蝽的同工酶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具有各自的特征酶谱.最后,探讨了酯酶同工酶电泳法鉴别盲蝽科昆虫种类及其在昆虫种属鉴定、遗传变异、系统发育等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3种豆科植物对棉田盲蝽蟓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绿豆、饭豇豆和豇豆对棉田盲蝽蟓诱集效果的差异,在田间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3种豆科植物的诱集带,并对棉田和诱集带盲蝽蟓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豆对绿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饭豇豆对中黑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而豇豆的诱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形态特征 棉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在我区主要以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危害棉花为主。苜蓿盲蝽为黄绿色,牧草盲蝽为棕褐色,成虫体长5.5-7.5毫米。盲蝽象前翅革质部绿色,膜质部暗灰色,飞翔力强,行动活泼。卵长口袋型,长约1毫米,宽0.26毫米,黄绿色。若虫梨型,初孵化时绿色,分5龄,5龄若虫鲜绿色。  相似文献   

16.
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又叫棉花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属半翅目盲蝽科,其种类很多,我国棉区已发现17种,山东记载有11种,主要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和中黑盲蝽等4种.一般6月份迁入棉田,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棉花嫩头、嫩叶、花蕾和幼铃,白天躲在杂草上或土缝中,傍晚取食为害,不易被人发现.近年来棉盲蝽在各地呈多发趋势,受害后棉花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盲蝽卵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Ⅰ)(半翅目:盲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植食性盲蝽:肉桂泡盾盲蝽Pseudodoniella chinenisis Zheng、八角泡盾盲蝽Pseudodoniella typica(China&;amp;Carvalho)、苜蓿盲蝽Adephocoris lineolatus(Geoze)及淡缘厚盲蝽Furystylus costalis St14种卵的形态、细微结构及生物学记录。利用扫描电镜对上述种类卵进行了观察、比较。首次揭示出这4种卵的卵壳表面细微结构,卵前极呼吸角形态特征及细微构造。  相似文献   

18.
害虫解毒代谢增强是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为此,本研究建立了Bt棉田重要害虫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成虫多功能氧化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3种解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DCNB(1,2二氯4硝基苯)为底物,不能检测到棉盲蝽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棉盲蝽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也不宜选用动力学法进行测定。同时2种棉盲蝽成虫的日龄对解毒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对由不同日龄成虫组成的棉盲蝽田间种群可以直接进行解毒酶活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李玉林 《农技服务》2009,26(8):89-90
将常见的几种棉盲蝽(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进行了识别,并总结了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盲蝽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对蔬菜也有较大的危害。本研究利用黑光灯对蔬菜地刺吸式害虫进行调查,共发现刺吸式害虫6个科17种,其中以中黑盲蝽(Apolygus suturalis Jakovlev)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为主要害虫。同时研究了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数量和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和绿盲蝽在孝感市云梦县1年发生4~5代,中黑盲蝽发生高峰期为6~8月,绿盲蝽发生高峰期为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