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冬季节松针叶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含水量较低,故采集鲜松针叶的时间选择在秋冬时节。将采集收获的新鲜松针叶(马尾松、黑松、赤松、黄山松、云南松、油松、红松、樟树松等松树新鲜针叶均可)切碎后用干燥机快速干燥;若采取自然干燥法,须将松针叶均匀地摊放在通风处晾干,切忌日晒。  相似文献   

2.
秋冬季节松针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含水量则较低,故采集鲜松针叶的时间选择在秋冬时节。将采集收获的新鲜松针叶(马尾松、黑松、赤松.黄山松、云南松、油松、红松、樟树松等松树新鲜针叶均可1切碎后用干燥机快速干燥:若采取自然干燥法.则须将针叶均匀地摊放在通风处晾干,切忌日晒.否则鲜松针叶中80%以上的胡萝卜素会分解。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入侵对不同类型松林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马尾松和黑松纯林及混交林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分层情况、种类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及重要值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内陆型生境中,无论是马尾松纯林还是马尾松混交林群落,被松材线虫危害后,乔木层植物的种类及植物多样性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原有森林群落并未向灌丛方向退化,反而比危害前生物多样性指数有较大的增加.危害后的黑松混交林群落比纯林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大,种类丰富度及个体数量均增大.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马尾松林乔木层植物的种类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均大于黑松林,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4.
油松属于裸子植物,存在三个变种,又名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为松科针叶常绿乔木。高达三十米,胸径也可长到一米,花期为五月,球果成熟期为次年十月上中旬。为我国北方常见绿化造林类树种,产于东北、中原、西北西南等地区,喜光深根、喜干冷气候,在酸、中性钙质黄土中生长迅速。为了让油松进一步适应北方干旱寒冷的气候,提升幼苗营林的存活率,需要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突破传统育苗的局限性,创新科学高效的技术进行油松营林育苗。  相似文献   

5.
闻丽萍 《新农业》2014,(3):35-36
油松属松科松属常绿高大乔木树种,别名短叶马尾松、东北黑松,高达30米,胸径可达l米。油松树冠幼年为塔形或圆锥形,中年呈卵形或不整齐梯形,孤立老年树的树冠为平顶,扁圆形、伞形等。树皮灰棕色,呈鳞片状开裂,裂缝红褐色。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有丰富的松木资源,各地分布有马尾松、黄山松、赤松、黑松等。因国家经济建设和自然更新造林之需,每年均需采伐大量指标松树,但其主要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松材线虫虫株在致病性方面的差异,选用分离自日本和中国浙江的松材线虫虫株,分别接种雪松、黑松和马尾松,比较其感病情况,并在不同时期分离树体内的线虫,比较不同虫株在不同寄主体内的移动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个日本虫株和1个中国虫株都能使黑松和马尾松感病和枯死,3虫株对黑松和马尾松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日本松材线虫虫株能使雪松枯死,枯死率在50%左右;中国松材线虫虫株不能使雪松致病,但在其体内可以分离到松材线虫.不同时期分离各寄主体内线虫发现.接种72 h前线虫数量处于调整期,接种144 h后线虫数量开始上升或下降.日本虫株接种雪松后,线虫数量呈递增趋势:中国虫株接种雪松.线虫数量在接种144h后开始下降.我国雪松不感染松材线虫病是由于线虫虫株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8.
为从光合生理角度探究高山松是油松及云南松高世代杂交后代的证据,以油松、云南松、油松×云南松杂种子一代为材料,以天然高山松为对照,利用Li-6400光合仪对亲本、杂交后代和对照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它们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高山松以及油松×云南松杂种对光强的利用范围比油松、云南松更广;2)与亲本的最大净光合速率相比,油松×云南松表现出杂种优势;3)与亲本相比,高山松和油松×云南松的气孔导度均偏低,且下降相对缓慢;4)油松×云南松的蒸腾速率受父本遗传影响明显,且与高山松表现相似。5)油松×云南松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指标有一定幅度变异,但平均生长水平与云南松和高山松接近。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21,(17)
正广西松树种植面积比较广,随着数量的增加,可以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但是一些常见的病害将会侵害松树,若防治不及时,将可能导致病原变异,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病害,从而影响到松树林的整体效益。因此,研究松树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松烂皮病该病又被称之为松软皮病、松枯枝病、松垂枝病等,可危害短叶松、云南松、油松、黑松、赤松、红松等多个树种。  相似文献   

10.
5种松树针叶解剖结构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的分类地位迄今仍未明确,为了揭示巴山松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巴山松、油松、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5种亲缘关系相近松树的14个居群200多个个体的20项针叶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筛选、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松树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水平;巴山松和油松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和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运用数量分析法对群体间特定解剖特征量进行分析仍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研究结果更支持巴山松为独立分类单元。研究还发现,树脂道在松属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摸索出一套适合松属植物解剖结构研究的数量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以黑孢块菌纯菌种对马尾松、云南松、麻栎树根进行了接种侵染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云南松、麻栎树种树根能够感染黑孢块菌并形成外生菌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丰富的松木资源,适生马尾松、黄山松、赤松、黑松等.近年来,每年均需采伐大量松树,遗留了数以亿计的松树蔸、枝丫等.中药科研证实:松树砍伐后剩下的树蔸、枝丫等废材是培植中药材茯苓的良好材料,经济效益可观,是林区充分利用林木资源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云南松EST序列设计了32对SSR引物,从中随机选取7对引物,对不同群体云南松及细叶云南松、马尾松等近缘种进行了PCR,研究云南松EST-SSR引物在近缘物种中的通用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7对引物对云南松不同群体及其近缘种的扩增成功率均为100%;且7对引物在云南松不同群体的多态性比例均为100%,在细叶云南松、马尾松、高山松、油松和思茅松等近缘种中分别为71.43%、85.71%、85.71%、85.71%和100%;云南松EST-SSR引物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且这些引物可用于分析云南松及其近缘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冰雪灾后森林虫害调查后发现马尾松、细叶云南松、按树等主要林木出现的主要虫害发生了演化,影响了动物物种资源.文章提出清理折断木和研究桉树、秃杉、红豆杉的抗寒性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陕南南郑巴山松分类学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山巴山松作为对照,对陕西南郑巴山松及相邻分布的油松和马尾松的6个产地针叶、球果和种子12个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核酸含量7个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借助于多变量分析技术,研究了陕西南郑巴山松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南郑巴山松与对照巴山松差异较小,明显不同于油松和马尾松,将其作为油松或油松的一个变种是不合适的,应将其视为巴山松为宜。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黑松和花旗松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种栽培的奥地利黑松、花旗松和乡土树种油松的针叶进行冰冻后测定其电导率,比较三者间的抗寒性;并对3个树种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探讨其抗寒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的抗寒性与油松接近,而花旗松的抗寒性比二者稍强;花旗松的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和组织中K+含量非常高,奥地利黑松的可溶性糖和脱落酸(ABA)含量较高,油松则是K+和ABA含量较高。另外,油松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比值可能也对抗寒性有贡献。可见,3个树种虽然都是抗寒树种,但其抗寒机理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松材线虫不同受害阶段的马尾松群落中13个主要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研究.以群落组成类型: ①马尾松+NFDA4木+白栎,②黑松+马尾松+冬青+柃木,③马尾松+冬青+栀子+短柄NFDA5,④马尾松+篌竹+NFDA4木,⑤木荷+马尾松+苦槠+短柄NFDA5,⑥栓皮栎+冬青+杜虹花,及所建立的综合资源梯度指数(10~70)综合为一维资源位,调查6个资源位,定量测定不同受害阶段马尾松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并阐述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由于松材线虫的入侵,加之随后的人为伐除马尾松受害木,马尾松林正朝着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两个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与黑松种源核型和模糊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与黑松种间和种源间的核型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了这两种松树及它们种源的核型变异情况、进化途径,为马尾松与黑松的细胞学分类、遗传育种及系统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丰富的松木资源,适生马尾松、黄山松、赤松、黑松等。近年来,每年均需采伐大量松树,遗留了数以亿计的松树蔸、枝丫等。中药科研证实:松树砍伐后剩下的树蔸、枝丫等废材是培植中药材茯苓的良好材料,经济效益可观,是林区充分利用林木资源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是云南省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资源.为了解云南松和其变种地盘松(Pinus yunnanensis var.pygmaea)在云南省范围内的适生区分布特征,以358个云南松分布点、248个地盘松分布点和81个生态因子为数据源,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10.2平台对云南松和地盘松的适生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格局上,云南松和地盘松的高、中适生区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92%和34.08%,二者的主要适生区重叠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88%;垂直格局上,二者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为1000~4000 m,但在海拔2000~2500 m分布面积较大.影响云南松和地盘松分布的关键生态因子主要有旱季至雨季过渡期的降水量、最干季降水量、等温性、年均气温、最冷季平均气温、坡度、30~100 cm土壤砂砾比例和人类足迹等;地盘松与云南松各关键生态因子适宜值范围的差异表明地盘松生态位更狭窄.云南松在适生区内普遍退化的原因是优质种源丧失和不当的人为干扰,因此,优质种源培育及地带性植被恢复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