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优势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荫蔽栽培模式对小粒咖啡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概念出发,对云南小粒咖啡荫蔽栽培模式优势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德宏州旱地分布和气候特点,采取咖啡/乔木作物/农作物三元复合栽培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咖啡/乔木作物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存在的成本回收期长、咖啡幼树成活率低、长势弱、虫害严重等问题。二元复合栽培模式的综合效益超过了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和橡胶、咖啡、柠檬、茶叶等单一栽培模式的,充分展示了咖啡产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德宏州旱地分布和气候特点,采取咖啡/乔木作物/农作物三元复合栽培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咖啡/乔木作物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存在的成本回收期长、咖啡幼树成活率低、长势弱、虫害严重等问题。二元复合栽培模式的综合效益超过了二元复合栽培模式和橡胶、咖啡、柠檬、茶叶等单一栽培模式的,充分展示了咖啡产业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海南咖啡生产适宜的栽培模式。分析比较了咖啡单作和咖啡香蕉间作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的生长量、产量、光合特性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生长量、产量、净光合速率差异均不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比咖啡单作模式下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模式下4年单位面积总投入比咖啡单作高58.5%,总收益率比咖啡单作高60.7%。咖啡香蕉间作模式在缩短投资回收期、提高产值、增加收益方面显著高于咖啡单作。  相似文献   

5.
对保山潞江镇百花村知青农场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胡椒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胡椒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胡椒与咖啡套种栽培模式及胡椒与包谷套种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表现较胡椒纯种模式好,胡椒与咖啡套种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6.
草莓的立体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草莓的各种立体栽培模式,包括管道化栽培、立柱式栽培、基质袋栽培等栽培模式,以及营养液在栽培过程中的EC、PH的控制和草莓立体栽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咖啡间套作的意义以及小粒咖啡在云南的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以期为今后咖啡科研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设施草莓土地利用率,设计一种新型设施草莓立体栽培模式("新H型":即"H型"架下土壤栽培一层草莓,形成双层立体栽培模式),以‘红颜’草莓为试验材料,分析对比在"新H型"和传统栽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光照条件、植株营养生长、果实产量与品质、经济效益等指标,并综合评价了"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实际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土地上,"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比传统栽培模式种植株数多20%,投入增加44.455%,产量增加20.240%,总收入增加35.269%,纯利润增加25.876%。初步证实,"新H型"立体栽培模式整体表现优于传统栽培,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咖啡立体套种具有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与效益,进一步提高咖啡套种的产量、品质和效益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德宏咖啡立体套种优势分析,提出了咖啡—橡胶、咖啡—澳洲坚果立体栽培技术,旨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栽培及间作模式下玉米(Zea may L.)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差异.[方法]两种栽培模式分别为: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二比空栽培模式与矮秆作物大豆间作相结合的一种立体通透栽培技术)和常规玉米栽培模式(CK).[结果]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可改善玉米的通风透光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叶向值、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充分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和干物质积累,从而使玉米产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分别比单作玉米模式提高16.3%和24.1%.[结论]该研究揭示玉米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的高产机制,可为玉米高产栽培及生理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6~2007年在岳西县进行了为期2年的生姜立体栽培科技扶贫试验分析,立体栽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小气候条件,产量显著提高,为当地姜农提高生姜的产量和产值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The role of coffee in the land usepatterns and decisions of eastern Chiapas looms as akey ingredient in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relationsof this conflicted area. Data from the municipios of Ocosingo, Altamirano, and Las Margaritas – threedistrict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January 1994uprising – reveal 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differences in land use patterns involving coffee. The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coffee, as well as themarket and production changes related to this export-oriented sector can be linked to the colonists whosettled this remote region over the past severaldecades. The dynamics between grassrootscampesino producer organizations and the state'snow-defunct National Coffee Institute (INMECAFE)helped set the stage for the economic challenges thatfell full force upon the residents in the area in 1994and beyond.  相似文献   

13.
小粒种咖啡的主要成分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咖啡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人们对咖啡的主要成分及功能的认识不足,以小粒种咖啡生豆、咖啡烘焙豆、可溶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功能进行分析,并总结对人体的主要功能,有助于咖啡生产者及消费者了解咖啡饮品,同时也为咖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梅  张毅  万媛媛  普雁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61-11964
近年来,云南本土咖啡企业大胆创新、积极实践,采取了一些新举措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形成不同形式的咖啡产业发展模式.该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速溶咖啡+贴牌加工+超市”的大众路线模式、普洱爱伲咖啡有限公司“项级咖啡+咖啡庄园+咖啡馆”的精品路线模式、云南咖啡产业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等7种最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进行阐述,总结出各模式的亮点和创新点以及云南咖啡企业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其他咖啡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推动云南咖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小粒咖啡生豆为试材,采用传统浸泡法探讨水温、料液比、焙炒度对咖啡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提取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当水温超过90℃时,咖啡提取率升高趋势不明显;咖啡提取率和咖啡因含量均随料液比增加而升高,当料液比为1:14~1:15时,二者趋近饱和;咖啡提取率随焙炒度加深而升高,但杯品口感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得出试验最佳工艺参数:水温95~100℃,料液比1:14~1:15,焙炒度中度。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保山、德宏、普洱等地咖啡病虫害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 Berk et Br.)、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ffeanum Noack)、褐斑病(Cercospora coffeicola Berk.et Cooke)、幼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旋皮天牛(Acalolepta cervina Hope)、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和根粉蚧(Planococus lilacinus Cockrell)是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其危害较重。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相应防治方法,为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用4份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对S1-S100共100个RAPD引物进行筛选,选出多态性好的引物10个。利用这10个RAPD引物对28份咖啡资源进行扩增,共获得86条带,平均每个RAPD引物扩增出8.6条带,多态性谱带7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0%。结果表明:供试咖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10个多态性好的RAPD引物中S8的鉴别效率最高,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通过整合软件录入如所属种类、种质名称、采样地点、引物、RAPD-PCR扩增数据以及电泳图片等相关信息,形成指纹图谱二维编码,构成咖啡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为咖啡种质资源品种权益保护及分子身份证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总结2010年以来云南河口民族地区小粒种咖啡技术创新亮点,分析认为:近年研究制定的《河口小粒咖啡综合技术规范》(DG5325/T 5.1-5.6—2013)标准,规范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试验筛选出的高抗锈良种CIF7963(6),加快了本地区良种化进程;"水压自动补偿"灌溉系统,解决了本地区传统灌溉问题;对传统湿法加工实施背压式热风穿透风干燥技术(设备)改造,改变了传统上利用水泥晒场自然晾晒咖啡豆。这些创新亮点促进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产业的可持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咖啡壳在咖啡园复合栽培彩云菇研究与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利用咖啡副产品和提高咖啡园的综合效益,2011~2013年在咖啡园利用咖啡生产的副产品——咖啡壳混合其它原料进行复合栽培彩云菇的试验,并对其综合效益及咖啡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株行距1 m×2 m、树龄4~6 a的小粒种咖啡园内采用一床双垄浅坑式栽培模式,彩云菇的生物学效率可达到36.5%,鲜菇产量为5.84 kg/m2,复合栽培后,每667 m2平均收益3 180元/a,是单纯种植咖啡纯收益的1.6~2.1倍;栽培后的菌糠又为咖啡提供优质有机肥料,能显著稳定咖啡的产量,并且对咖啡的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