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阔叶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狭叶型.群体栀子苷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但部分狭叶中果和狭叶小果型低于药典标准.
Abstract:
Gardenoside contents in different varieties,fruit types and leaf types of ovate-fruited gardenia(Gardenias jasminoides Eills)in Chongqing were determin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ardenoside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various types of the species,being the highest in the broad-leaved big-fruit types and the lowest in the narrow-leaved small-fruit types.Gardenoside content of the big-fruit type of G.jasminoid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iddle-and small-fruit type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broad-leaved type than in the narrow-leaved type.Gardenoside content of the population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stipulat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standard,but some samples of middle-and small-fruit types with narrow leaves were lower than Chinese Pharmacopoeia standard.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0.05,栀子苷含量实际分布次数与由正态分布的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围绕约4%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分光度法、HPLC法对3个栀子品种混-1、B13-1、C13-1果实、果仁、果皮中的栀子黄色价、栀子苷含量、总皂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B13-1、C13-1果实的栀子黄色价较高且数值相当,混-1果实的色价相对较低;C13-1果实中的栀子苷含量最高(3.86%),B13-1次之(3.14%),混-1最低(2.84%);3个品种的栀子黄色价、栀子苷及总皂苷的含量均以果仁中最高;3个栀子品种中,品种B13-1任何部位的栀子黄色价都是最高的;C13-1果实中栀子苷、总皂苷含量较其他品种高,B13-1果仁中栀子苷含量较其他品种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蒙古黄芪3种变异类型一年生、二年生的主要性状及品质。结果表明。高个大叶型和中间型的地上茎、叶性状及生长势均较矮个小叶型蒙古黄芪有较大的优势,矮个小叶型有一定的抗倒伏性优势。3种蒙古黄芪的甲苷含量均表现为二年生显著高于一年生,且均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其中二年生矮个小叶型的甲苷含量最高,为1.74 g/kg,是药典标准的4.35倍。综合分析,高个大叶型和矮个小叶型可在选育黄芪优良品种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ODS-2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栀子不同炮制品中栀子苷的含量不同,其排序为生栀子(3.60%)〉炒炭品(3.36%)〉炒焦品(3.22%)〉炒焦品(轻,3.02%)〉炒黄品(2.77%)。[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调查栀子果实成熟度与果实大小、栀子苷含量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样品百果重呈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的变化,栀子苷含量积累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药用栀子果实适宜的采摘时期为果实1/2~3/4变红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明北京西山山区辽东栎天然群体结实性状的自然变异,筛选出在果实丰产、优质等方面表现优良的类型。[方法]对12块标准地中134株辽东栎植株结实性状(果长、果宽、平均果径、果长/果宽、单果重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辽东栎果实表型性状果长、果宽、平均果径、果长/果宽、单果重个体间变异幅度均高于个体内,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辽东栎天然群体被划分为散生小果型、散生中果型、散生大果型、簇生小果型、簇生中果型和簇生大果型6种类型;簇生中果型和簇生大果型植株单位面积结实量分别为32.86和34.65 g/m2,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散生大果型和簇生大果型平均果径分别为16.37、15.56 cm,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结论]辽东栎天然群体内果实表型性状存在着丰富变异,簇生中果型、散生大果型和簇生大果型可作为丰产、易收集优良种质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果实的质量,对6个产地的栀子果实的鲜重、长度、直径进行测定,对果实中的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进行测定,构建了栀子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对栀子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浙江温州的栀子的果实质量最大,直径最长,农艺性状显著区别于其他产地,且其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6个产地栀子的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有效区分了不同产地的栀子药材,将6个产地的栀子分为4大类。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浙江温州所产的栀子综合性状最优,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生态因子对栀子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推动栀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种植,采用HPLC法测定了10个试验点渝栀1号无性系果实中栀子苷、西红花苷的含量,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回归(OPLS)模型,分析了生态因子对栀子主要活性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中,栀子果实中的栀子苷、西红花苷含量差异极显著。有机质、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栀子苷积累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机质、年平均相对湿度与栀子苷含量呈正相关,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与栀子苷含量呈负相关。钾、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是影响西红花苷积累的主要因素,西红花苷的含量与活动积温呈正相关,与钾、年日照时数呈负相关。说明生态环境的差异,会造成栀子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而影响药材的质量。在栀子栽培立地过程中,可将有机质、7月平均温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钾、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这7个因子作为选择优质产区的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栀子属植物是重要的观赏、药用、色素和油用资源植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以及长期的人工栽培和选育,使其习性、叶的形状、花的形态、果实的形状及大小等发生诸多变异,使得栀子栽培群体的变异类型丰富,并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品种类型.开展栀子栽培品种和近缘种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2(nrDNA ITS2)序列变异程度、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研究,为栀子属植物品种鉴定、遗传育种及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保存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中药资源圃内的栀子18个栽培品种和3个近缘种共38个样品为试验材料,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样品进行ITS2片段扩增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6.0.1软件拼接后,采用Lasergene Edit Seq 11.1软件进行平均碱基组成百分比统计,用MEGA7.0软件进行分析比对,获得序列长度、GC含量以及变异位点,基于K2P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序列变异程度分析显示,狭叶栀子和栀子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347 bp,GC含量为66.86%,大黄栀子序列长度为355 bp,GC含量为67.61%,栀子栽培品种序列长度除'燃叶'、'金福水栀'为348 bp外,其他品种序列长度和栀子一致,均为347 bp,栀子栽培品种与近缘种间的平均GC含量相差不明显,GC含量为66.28%~67.15%,其中'白蟾'GC含量最低,'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GC含量最高.所有样本ITS2序列比对共产生12个变异位点,10个碱基插入,其中8个碱基插入是大黄栀子所独有的,且存在5个特异的变异位点,一部分表型特征有共性的品种之间有共同的变异位点,如植株矮小、叶片小而窄长的品种'雀舌栀子'和'银边雀舌'在50 bp处,果实相对较大的品种'分关1号'、'金福水栀'和'金元'在84 bp处等.一些品种具有特异的变异位点,如'白蟾'(133 bp处)、'小白蟾'(229 bp处)等.序列遗传距离分析显示,栀子属种间遗传距离普遍小于近缘种和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栀子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所有样本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5,大黄栀子和'白蟾'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20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栀子属乔木树种大黄栀子单独成一支,与栀子属其它种和栀子栽培品种亲缘关系最远,狭叶栀子和野生栀子所有个体总体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分析结果表明,3种栀子属植物在ITS2序列长度和GC含量上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研究发现的部分品种共同变异位点以及部分品种特异变异位点将对栀子品种鉴定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部分聚类结果和以表型数据为基础的数量分类结果类似,但并没有像数量分类结果那样以花重瓣、大果、小果等性状形成明显的系统分枝,研究结果对栀子品种起源、资源保护和种质创新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大果型、枣刺退化型、早熟型和普通型4种不同类型灵武长枣完熟期果实多糖中单糖成分的差异,经水提醇沉法提取、采用DEAE-cellulose52和HW-55S分离纯化,利用GC-MS等分别对果实进行多糖的单糖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果实粗多糖得率分别为:普通型1.795%,大果型1.504%,早熟型0.999%,枣刺退化型0.956%,粗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普通型早熟型大果型枣刺退化型。2)不同类型果实粗多糖经DEAE-52柱层析,均得到1个中性级分(Ju-0)和3个酸性级分(Ju-1、Ju-2、Ju-3),其中Ju-2含量均为最高,表明果实多糖的主要形式为酸性多糖,但4个多糖级分的质量和得率差异显著。3)不同类型果实精制多糖含量因级分不同而差异较大,Ju-0和Ju-3级分均为普通型中最高,Ju-1级分在大果型中最高,Ju-2级分在早熟型中最高。4)不同类型果实精制多糖均以阿拉伯糖、半乳糖和鼠李糖含量较高,葡萄糖含量次之,甘露糖和木糖含量较低,均不含有果糖;NIST谱库显示,果实精制多糖中还含有核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因此,不同类型灵武长枣果实多糖中单糖成分相似,但其成分和含量因级分不同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源甜菜碱(GB)对花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Flame)及络石[T.jasminoides(Lindl.)Lem.]耐寒性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花叶络石及络石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0、0.5、1.0、1.5、2.0、2.5、3.0 mmol/L)外源甜菜碱预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叶络石及络石耐寒性的影响。[结果]在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B均能显著降低花叶络石及络石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且花叶络石MDA含量下降百分比高于络石。在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GB均能提高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花叶络石各保护酶活性提高百分比均高于络石。在所设的6种GB浓度中,以2.5 mmol/L处理花叶络石效果最佳,以1.5 mmol/L处理络石效果最佳。[结论]一定浓度GB预处理均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花叶络石及络石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并且花叶络石的耐寒性提高程度高于络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方式,设置150 mmol/L Na Cl和不同质量浓度(0、25、50、100和200 mg/L)ALA溶液进行组合处理栀子幼苗,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下栀子叶片的光合色素、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量以及保护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150 mmol/L Na Cl溶液处理下的栀子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以及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经过一定质量浓度ALA的处理,各生理指标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且ALA在25~50 mg/L处理下数值达到最大;同时在一定质量浓度ALA处理下,降低了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且脯氨酸、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提高栀子幼苗渗透调节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盐胁迫显著抑制栀子幼苗生长,ALA在25~50 mg/L时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栀子幼苗造成的生理伤害,提高其抗盐性,而ALA在100~200 mg/L处理则有可能加剧盐胁迫。  相似文献   

14.
山栀子幼苗表型可塑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荫设置5个光照强度(100%、52%、33%、15%和6%),研究不同光环境下山栀子幼苗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以及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响应。结果表明,随遮荫程度增加,叶长、叶宽和叶长/叶宽变化幅度较小,单株总叶面积显著减少,比叶面积则随光照有效性降低逐渐增大;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遮荫处理(除33%相对光照处理)中显著增加,但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在不同光环境中没有显著差异;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也随光照有效性降低显著减小。山栀子叶、枝、干、根及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并不随光环境的变化发生显著改变。总体上,山栀子叶性状(叶面积和光合参数)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而结构性状(生物量分配)可塑性较低。适度遮荫(52%相对光照)不会显著影响山栀子幼苗的生长,这对今后山栀子的复合经营和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花栀子非组培微体快繁时基质与激素浓度对外殖体生根的影响,以及生根后外殖体叶片生物学反应。[方法]选择带一叶一芽的1年生大花栀子短枝作外殖体,采用珍珠岩与蛭石2种不同基质,用NAA5种浓度(0、300、500、800、1000mg/L)处理外植体,在外植体展叶后测定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结果]基质类型对大花栀子外植体生根无显著影响;NAA的5种浓度中,500、800和1000mg/L3种浓度对外植体生根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以800mg/L对外植体生根影响显著。展叶后20d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初展叶片差别不大,但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初展叶片。[结论]大花栀子外植体生根率与培养基质种类关系不大,但与激素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扦插生根的最佳促根剂配方.[方法]以栀子的嫩枝为插穗,用珍珠岩+蛭石+泥炭(1∶1∶1)作为扦插基质,用5种不同配方促根剂处理插稳基部,通过测定插穗的根长、根粗、根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各项指标,研究不同配方促根剂对栀子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不同配方促根剂对插穗生根存在着不同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在各处理中,以500mg/L吲哚乙酸(IAA)+ 500 mg/L a-萘乙酸(NAA)+2%蔗糖对栀子促根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栀子扦插生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质对络石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基质对扦插络石生根的影响。设计6种不同的扦插基质配方对络石进行扦插生根实验培养,测定了不同基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在不同基质条件下插穗的根长、根粗、根重、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等数据。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珍珠岩+泥炭+蛭石(1∶1∶1)的扦插基质对络石生根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pplication levels and species of phosphatic fertilizer on Eleocharis dulci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stage of Eleocharis dulcis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levels of phosphat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ith phosphorus level in 195-375 kg/hm~2. With increasing of the phosphorus level, starch and total soluble sugar accumulated, but the yield was not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showed that the best phosphorus level was 195 kg/hm~2. The growth stage and yield of Eleocharis dulcis were not considerably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calcium-magnesia phosphate fertilizer and 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With increasing of 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big-fruit rate of Eleocharis dulcis kept growing, but the accumulations of starch and total soluble sugar were decreasing.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春夏两季,在南京东郊紫金山采集健康的络石植株用于植物内生真菌的生态分布调查,春季分离得到977株,夏季分离得到624株,共计l601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分属于40个类群。统计表明络石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季节差异、空间差异、组织部位与年龄差异:春夏两季分离的内生真菌在种类上大体一致,但分离频率不同;优势菌群的组成与数量随采样地点、分离组织部位的不同而变化;作为一种藤本植物,络石的茎与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在种类与数量上较为丰富;春夏两季的实验结果均表明幼嫩组织内生真菌感染率显著低于老的组织。  相似文献   

20.
不同保鲜剂对栀子花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筛选适用于栀子花保鲜的保鲜剂。[方法]以白色的大花栀子为材料,分别用100、150、200、300 mg/L的8-HQ和1.0%、1.5%、3.0%、5.0%的蔗糖及15.0%、30.0%、45.0%、60.0%的蛇床子配制保鲜液,测定栀子花的鲜重,研究不同保鲜剂对栀子花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200 mg/L 8-HQ处理的栀子花的重量变化比其他浓度的8-HQ处理都小,说明其采后衰老较慢。1.0%蔗糖处理的栀子花的重量变化比其他浓度的蔗糖处理都小,说明其对栀子花的保鲜效果较好。15.0%蛇床子处理的栀子花的重量变化较小,说明其采后衰老较慢。蛇床子对栀子花的保鲜效果没有8-HQ和蔗糖对栀子花的保鲜效果好。[结论]200 mg/L 8-HQ、1.0%蔗糖、15.0%蛇床子3个处理对栀子花的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