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动物保健》2006,(12):10-11
狂大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狂犬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2010~2014年上海市36个规模猪场的8215份母猪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检测,并对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母猪存栏量的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上海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场阳性率为75%,母猪个体阳性率为46.40%(95%置信区间:34.18%~59.43%),两者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不同区域看,感染抗体阳性率以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和奉贤区较高,大型规模猪场(母猪存栏量1000头)伪狂犬病的防控成效较为显著。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规模猪场母猪群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阳性率较高,通过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构筑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对伪狂犬病防控起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克隆的cDNA拯救狂犬病毒HEP-Flury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狂犬病毒基因的结构,将狂犬病毒HEP-Flury株全基因组cDNA与N、P、L、G4个基因的辅助质粒共转染BHK-21细胞,于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中培养6d,以狂犬病毒N蛋白荧光抗体染色。结果显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粒子,表明已建立了狂犬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诊断疑似牛狂犬病病例、分析其病原分子特征,本研究以疑似牛狂犬病脑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基氏小体染色观察、荧光抗体试验、特异性目的基因(N基因)RT-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病毒鉴定,使用DNAStar、Mega4.0软件分析N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内基氏小体检测、荧光抗体试验、乳鼠脑内接种试验和特异性目的基因扩增结果显示狂犬病毒阳性,建立了基于狂犬病毒N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树。结合临床症状确诊该病例为牛狂犬病,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研究鉴定的狂犬病毒和2006年及2007年国内狗源狂犬病毒(DQ666306、DQ866121)、猪源狂犬病毒(DQ496219)及人源狂犬病毒(EF556197)的遗传关系较近。本文为研究牛狂犬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7.
1流行特点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属,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25℃的垫料、食物、器具上最高可存活30天,在酸性、碱性环境中(pH4~9),病毒稳定。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1.1传染源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1.2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6):157-159
采用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沈阳某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的生猪养殖场进行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同时使用PCR方法对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进行筛查,对该场的疫苗免疫效果及病毒隐性感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场猪伪狂犬病毒隐性感染率为11.5%;疫苗免疫效果母猪最佳,哺乳仔猪次之,育肥猪再次。建议该场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免疫程序,并对隐性感染病猪及时进行淘汰、净化。  相似文献   

9.
利民 《山东饲料》2007,(12):38-38
人被狗、猫、狼等动物咬伤易感染狂犬病毒,狂犬病毒能在狗的唾液腺中繁殖,伤口残留唾液使人感染。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伪狂犬病毒gB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的抗原含量,并对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可达10~2 TCID_(50)/mL,只对猪伪狂犬病毒有特异性扩增曲线,其他4种对照病毒均为阴性;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样品,结果可以反映出疫苗样品中病毒抗原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8):92-94
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易感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近几年国内陆续有羊感染伪狂犬病毒的病例报告。2013年3月,青海省某养殖户饲养的青海山羊发生了以体温升高、厌食、精神沉郁、剧痒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以及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发病山羊由伪狂犬病毒感染所致。建议加强对山羊伪狂犬病毒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是南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人和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都有易感性,犬科、猫科动物最易感。发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这些动物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本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相似文献   

13.
《兽医导刊》2006,(11):16-17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4.
为快速检测犬狂犬病毒IgG抗体,应用狂犬病毒G蛋白作为捕获抗原,鼠抗狂犬病毒G蛋白单克隆抗体和羊抗犬IgG分别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和诊断抗体,羊抗鼠IgG作为质控线,制备胶体金免疫层析抗体检测试纸。该试纸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与快速荧光灶抑制实验检测值对比总符合率为82.1%。研究显示,本试纸卡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犬狂犬病毒IgG抗体,可为临床诊断和宠物犬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但犬类是本病的主要宿主.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狂犬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此外,还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动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用Ethiopian株或Mexican株狂犬病毒接种47只警犬,来研究狂犬病的发病机制。经过9~69天的潜伏期,有39只狂犬病狗死亡,其中82%出现狂犬病的典型症状,18%无任何明显病状。其余的8只狗,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观察,未检出狂犬病毒中和抗体,但改用大剂量的同株狂犬病毒接种后,检出的抗体滴度较高。在狂犬病症状出现之前,即从唾液和脑脊液内分离出病毒,但在发病前的血清与脑脊液内,却未检出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本研究发现狂犬病症状出现之前,活体皮肤标本内检不出病毒抗原,在尸检的39只狗中,大部份组织内检出了狂犬病毒。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实验室在病毒蚀斑研究中都应用普通琼脂糖作为覆盖物。应用琼脂不仅操作麻烦,而且蚀斑形成较为困难,尤其狂犬病毒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无明显细胞病变,蚀斑形成更难。本实验应用甲基纤维素(MC)取代琼脂,并对MC促进狂犬病毒形成的条件进行了改进。使蚀斑形成较易,而且操作简便。并应用半微量蚀斑法对狂犬病毒8202毒株的毒力进行了滴定,与本实验室建立的狂犬病毒微量滴定法滴定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狂犬病(rabies)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引起的以急性、进行性、致死性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病死率100%。  相似文献   

19.
在狂犬病流行区貌似正常犬咬伤而引发狂犬病的病例已见一些报道,提示部分犬可隐性感染狂犬病毒,并在一段时间通过唾液排毒,呈健康带毒状态。为查明犬感染狂犬病毒状况,于1989年10月—1990年5月,对狂犬病流行区与非流行区犬血清狂犬病毒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有人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和鼠有关。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