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泾阳茯茶是陕西省泾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是利用最低等级的毛茶,在陕西泾阳经二次加工后,销往草原地区的一种黑茶,还有探讨的余地。笔者利用早年在泾阳地区调查的契机,通过询问当地老人关于泾阳茯茶的史迹,在梳理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的前提下,对泾阳茯茶产生的时间、制作的工艺和运输的路线进行了探析研究。为还原泾阳茯茶的发展史,弘扬陕西优秀文化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英德红条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英德红茶传统加工工艺设计研制出英德条形红茶连续化加工机械,并通过多次试产结合茶产品感官审评开展了英德红条茶连续化机械加工工艺研究,获得了英德红条茶连续化加工的基本工艺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杜仲叶毛茶和黑毛茶为原料,将其按照不同的质量分数进行拼配,随后汽蒸渥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加工成复合型茯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内含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综合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将杜仲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15∶85(即D-3)复配,含梗量w=10%,汽蒸15min,渥堆发酵16h,蒸茶20s,发花期(前12d)环境温湿度分别为25±1℃/70%RH,发花后进行干燥除湿,每天升温2℃~3℃,升温历时7d左右,一直升到45℃为止,直至达到出烘水分标准(≤14%)。依此方法可制成砖面平整,松紧适中,金花茂盛,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的杜仲茯茶。  相似文献   

4.
以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夏、秋季鲜叶在相同加工工艺下形成的红茶品质.结果表明,茅山茶区现有白化茶品种的夏、秋季鲜叶均可加工成适合当地消费者要求的柔性红茶;但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白化茶鲜叶加工的红茶在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夏茶优于秋茶,黄金芽品种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中槐茶、绿茶、红茶和茯茶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茶叶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因此饮茶可作为补充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途径之一.其中尤以绿茶中微量元素含量最为丰富,而中槐茶除铁以外含量比其他茶均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感官审评法评比以长兴不同茶树品种(系)夏秋茶紫笋红茶为原料制成的紫笋小红柑,以及不同配比的菊花、枸杞、紫笋茶混合制成的调味茶产品水玲珑。结果表明,鸠坑群体种制紫笋小红柑的品质较紫笋古茶树稍优,龙井43制绿茶具有显著的外形优势;3种配比方法所制的调味茶水玲珑各项因子评分趋势较一致,具有明显刺激性气味的菊花占比低的配方评分最高,这为长兴紫笋茶新产品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茶芽叶为原料,通过品质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探讨了用"紫娟"茶芽叶生产名优红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紫娟"茶芽叶中的简单儿茶素、咖啡碱含量较云抗10号芽叶高,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相近,氨基酸含量较低;用"紫娟"茶芽叶加工的"紫云红"茶其感官品质略优于用云抗10号芽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其滋味、汤色表现尤为显著。并阐述了新产品"紫云红"茶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8.
采用桃源大叶野生茶树原料制作“桃源野茶红”红茶,利用栽培、萎凋、揉捻、发酵等关键技术研 究,使“桃源野茶红”红茶内含物充分发挥,品质特征达到优异。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晒干加工而成的晒青毛茶及压制成的紧压茶,以及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后发酵加工成的各种散茶和紧压茶,都属于普洱茶。生茶即晒青绿茶,“日晒”气味特异,熟茶则褪去了毛茶原有的青涩、苦味和日晒气,色泽褐红,汤红明亮,陈香浓郁,滋味醇厚,滋味厚重绵长,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周坚  廖万有  丁勇  黄建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14-6915
主要研究了祁红超微茶在食品、饮料、冷制品及粮食制品等方面的应用开发。现已确定咖啡红茶、柠檬红茶、纯麦红茶、牛奶红茶等固体饮料配方;在月饼、面包、饼干、冰淇淋、蛋糕及面条等食品加工中,以适时、适量、适当方式添加祁红超微茶,使茶食品不仅具有"祁红"的营养与风味,而且还能防腐、抗氧化,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梁斯雅  黄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42-143,146
[目的]分析六堡茶的主要理化指标成分,并与其他茶类比较,探索六堡茶的品质特征和地方特色。[方法]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中的水分、总灰分、茶梗、水浸出物(干态)等理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茯砖茶、普洱茶(熟茶)国标中的技术要求限量等进行比较。[结果]采集茶样中的总灰分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的最高限量值接近,比六堡茶国标中的最高限量值低31.4%,水浸出物含量平均水平比国标中绿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18.4%,比红茶(大叶)和其他类别的紧压茶(花砖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出33.0%、93.7%,结合水分与茶梗的特点,得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工艺形成了六堡茶独特的滋味和风味。[结论]应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的特色特点,促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问号粉碎机:茶起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近几年安化茯茶凭借其独有的"金花"及保健功能异军突起,那茯茶里的"金花"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功效呢?与致癌的毒黄曲霉素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来大概了解一下茯茶。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的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茯茶作为黑茶中的"贵子",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具有的"金花"成分。所谓"金花",就是在原料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发花  相似文献   

13.
江山市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以生产春季绿茶为主,红茶生产主要为周边地区提供鲜叶原料和毛茶产品,无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合理利用夏秋茶原料开发高甜香型红茶,为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优势菌株产黄青霉的功能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产黄青霉在普洱茶渥堆发酵中的功能和安全性,利用普洱茶中分离、鉴定得到的产黄青霉,接种于潮水量35%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30℃发酵25 d制备得发酵样,进行感官、理化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样相比,发酵样香气甜浓、汤色棕红、滋味较醇和,茶多酚、可溶性糖、茶褐素、红度和黄度等变化较为深刻,且桔青霉素和展青霉素均低于国内外限量.说明产黄青霉适于普洱茶的渥堆发酵,且发酵样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以描述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整体特性。【方法】利用HPLC法分析26个泾渭茯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指认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的主要色谱峰。以乙腈-0.4%(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梯度洗脱系统,在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流速1mL/min条件下,建立泾渭茯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泾渭茯茶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获取各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26个不同类型和批次的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1~0.94,其中共有峰15个。经过HPLC-MS分析,主要的共有峰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可可碱、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普洱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槲皮素。【结论】26个批次的泾渭茯茶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桃源大叶野生茶树原料制作"桃源野茶红"红茶,利用栽培、萎凋、揉捻、发酵等关键技术研究,使"桃源野茶红"红茶内含物充分发挥,品质特征达到优异。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贵州省都是茶叶种植大省,正在向茶叶强省迈进。云南茶产品主要由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构成,以普洱茶为优势领跑全国黑茶产业;贵州近年凸显“三绿一红”品牌,目前发展生态黑茶为后起之秀。借2021年第四届贵州生态黑茶论坛平台,笔者通过分析云南普洱茶产业兴起,探讨黑茶产业发展趋势,增进云贵两地茶科技茶文化交流,并以期为黑茶产业发展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比较5、10、15年陈不同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老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咖啡碱、茶氨酸、茶黄素等成分的含量.检测发现,5年以上的陈年老茶中,白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总体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最低;咖啡碱、茶氨酸含量均表现为白茶最高,红茶次之,乌龙茶最低;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总体高于白茶、乌龙茶,且储藏时间越...  相似文献   

19.
以五指山茶园茶为对照,对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红茶、绿茶的主要生化品质成分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进行分析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五指山野生红茶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五指山茶园红茶,生化品质优异,且茶汤油亮、滋味甘甜浓醇、香气持久,有奶蜜香,具备优质红茶特性。五指山野生绿茶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高于五指山茶园茶;茶多糖质量分数低于茶园茶,但因茶氨酸质量分数较高,弥补了茶多糖质量分数低的不足;茶汤鲜爽、甘甜,带花香气且香气持久,具备优质绿茶特性。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的红茶和绿茶,感官审评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以同一级别、同期制作的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为原料,依据湖南茯砖茶加工工艺制作成茯砖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对3个茯砖茶样进行了感官审评比较。结果表明:分别从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压制的茯砖茶中分别检测出47、56、51种香气成分,均以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为主;陕西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具高火香的2-戊基-呋喃、四甲基吡嗪等杂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0.71%);湖南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对茯砖茶"菌花香"有重要贡献的不饱和萜烯醇、烯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为30.69%、13.98%;浙江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具花香、果香的萜烯酮及芳环酮类含量最高(23.4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3种茶样的香气均纯正,陕西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略带高火香,湖南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菌花香"显,浙江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略带青气;滋味均表现为基本纯正;汤色均呈橙黄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