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进行25%氰烯菌酯(劲护)悬浮剂浸种对稻种安全性及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劲护)悬浮剂1 000~4 000倍液浸种72 h,对种子破胸露白率和发芽率没有表现抑制现象,对水稻安全。分蘖期和拔节期均未查到恶苗病,表明其对早稻恶苗病有良好的防效。从经济、有效的角度看,在生产上推荐3 000~4 000倍液浸种为宜。  相似文献   

2.
3种药剂浸种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3种水稻种子处理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浸种剂浓度较大时,对水稻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建议使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浸种,不仅对水稻萌发及成苗安全,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但需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恶苗病的抗性产生。  相似文献   

3.
水稻恶苗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选择6种药剂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并进行了新型药剂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的浸种试验,通过室内发芽率测定等试验评价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桶混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桶混浸种48 h对杂交稻芽和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出芽率无显著影响。药剂筛选试验发现,各处理2 a防治效果不稳定,但当前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不佳,0.3%四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0~8 000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0和1 000倍各小区均未查到恶苗病病株。0.3%四霉素水剂和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4.
4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 4 种药剂浸种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安全性较高;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00倍和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25%氰烯菌脂悬浮剂2 000倍+45%咪鲜胺乳油3 600倍混配液处理对水稻恶苗病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单独使用氰烯菌脂、咪鲜胺处理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氰烯菌酯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特开展了氰烯菌酯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500、1000和1500倍液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较好,但其安全性较差,在生产上不宜推广。25%氰烯菌酯SC3000、2000、1500、1000、500倍液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均为100%,但1000、500倍液的安全性较差,从成本、防效及安全性考虑,生产上宜推广25%氰烯菌酯SC3000倍液。  相似文献   

6.
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等5种药剂,分别在镇稻14、皖稻86、盐丰稻2号等3个感病品种上进行试验,探索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种子处理药剂和处理方式。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55%二硫氰基甲烷水剂5 000倍液浸种处理,15%多·福悬浮剂1∶25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均有好的防治作用,且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7.
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筛选出高效的水稻种子处理药剂,从而更好地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于2015年5月进行了不同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量的前提下,以25%劲护·氰烯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等4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预防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500倍液浸种或种子用4 mL·kg-1药剂包衣后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分别为100.0%和97.2%,效果好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2 mL·kg-1、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浸种,并且对水稻立枯病具有良好预防效果,防效达100%,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新型杀菌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有效防治恶苗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评价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5%氰烯菌酯悬浮剂0.25ml/kg种子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0.15 ml/kg种子与种衣剂混用对水稻安全且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较好,明显好于对照药剂咪鲜胺和单独使用种衣剂。[结论]建议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采用浸种处理的方式,在单季晚稻秧田开展了0.3%四霉素水剂、25%咪鲜胺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3种杀菌剂防治恶苗病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对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浸种处理后防效达94%以上。在实际生产中,四霉素可以作为咪鲜胺等的轮换药剂用于恶苗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徐伟  李秀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882-12883,12938
[目的]筛选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较好的种子处理剂。[方法]采用9种种子处理剂处理水稻种子,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9种种子处理剂中5.5%浸丰2号EC1:5000倍液、12.5%戊氟丹WP1:1000倍液、12.5%戊氟丹WP1:1200倍液、12.5%戊咯丹WP1:1000倍液、12.5%戊咯丹WP1:1200倍液对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秧田期达90%以上,且有提高水稻发芽率、成苗率、增加田间分蘖的作用。20%氰烯菌脂EC1:2000倍液、20%氰烯菌脂·杀螟丹WP1:1200倍液、16%咪丹WP1-400倍液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明显抑制水稻发芽、成苗和大田分蘖。[结论]5.5%浸丰2号EC1:5000倍液、12.5%戊氟丹WP1:1000倍液、12.5%戊氟丹WP1:1200倍液、12.5%戊咯丹WP1:1000倍液、12.5%戊咯丹WP1:1200倍液可以在生产上推广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  相似文献   

12.
采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水稻种子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267~400 g包衣处理对苗期立枯病平均防效为90.21%~98.49%,对秧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1.67%~96.88%,对本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6.88%~100.00%,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对水稻安全、无药害。推荐田间用量以每100 kg水稻种子用16%甲.福.咪悬浮种衣剂267~400 g于水稻浸种前拌种包衣为佳。  相似文献   

13.
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研究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已产生较严重的抗性,其抗性频率已达82.14%,大部分菌株抗性水平为中抗。在育苗移栽条件下,咪鲜胺常规浓度浸种已不能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田间小区试验证明,氰烯菌酯等可作为治理恶苗病菌对咪鲜胺抗性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大面积示范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20%氰烯·氯啶SC和33%多·酮WP可有效控制其危害,病指防效分别在93%和82%以上;50%多菌灵WP病指防效仅为74%左右;25%氰烯菌酯SC单剂使用效果不理想,病指防效为64%左右.[结论]20%氰烯·氯啶SC是小麦赤霉病的优秀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nit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nit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3个抗氰烯菌酯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菌株分别在含氯酸盐的MMC培养基上培养,共获得了50个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比较了抗性菌株的nit突变体与亲本在无性和有性阶段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抗性菌株的nit突变体与亲本在菌落生长速率、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某些突变体中,产孢量和产子囊壳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此外,禾谷镰刀菌对氯酸盐和氰烯菌酯之间没有交互抗药性,且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结论】可以将nit作为遗传标记来研究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遗传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方法和时间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生产上常用及目前新上市的几种药剂,采取不同方式、时间等进行试验,以明确最佳药剂及处理方式.[结果]咪氰烯菌脂及其复配剂防效优异,浸种方法、时间与效果无明显相关性.咪鲜·杀螟丹日浸夜露法优于连续浸种法;24~60 h浸种时间延长,秧田期防效有升高趋势,但分蘖和灌浆期不明显.亮盾、适乐时与锐胜混用拌种,前期防效较高,但灌浆期(后期)效果下降.杀螟·乙蒜素防效一般.[结论]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效果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 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多菌灵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1:1、1:2、1:3、1:4、1:5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25、0.367、0.409、0.503、0.531 mg/L;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52、1.55、1.51、1.29、1.27。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多菌灵,氰烯菌酯与多菌灵1:1,1:2和1:3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危害重,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产生明显抗性,防效下降,笔者从在小麦赤霉病已登记和尚未登记的杀菌剂品种中选择了6大类16 个农药品种,按推荐用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菌株高效的防治药剂,同时对最佳施药时期、用药次数、防治间隔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氯啶·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4 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替代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药种。戊唑·多菌灵、咪鲜·多菌灵、戊唑醇、申嗪霉素、氰烯菌酯5 个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在70%~80%,相当或略优于多菌灵处理,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交替使用的药种,其中申嗪霉素作为抗菌素类药剂,对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同时明确了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防治小麦赤霉病用药1 次的最佳施药期为小麦扬花初期,最佳用药次数为扬花初期、间隔5~7天用药2次,最佳防治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