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大面积化学防控试验比较水稻绿色防控下的化学防效,结果表明,3个化学防控区域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其中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20%四唑虫酰胺悬浮剂等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好,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好,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纹枯病效果好,且3个防控区域天敌蜘蛛的种群数量与空白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在四(2)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年份,绿色防控的作用极其有限,不能完全取代化学防治,选择低毒高效长效的化学农药对农药减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7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灌根处理进行梧桐木虱的防治,旨在明确梧桐木虱在当地的发生与防治方法。观察显示,梧桐木虱发生为害的主要时间为5月上中旬,5月20日之后梧桐木虱的蜡质分泌物逐渐减少,飘落渐少,5月25日之后基本不再飘落。药剂试验表明,施用吡虫啉和啶虫脒灌根防治梧桐木虱效果均不佳,不建议直接灌根防治。施用吡虫啉和啶虫脒灌根防治梧桐木虱,还与梧桐树地表种植情况有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克隆了虫害诱导的水稻脂氧合酶基因OsRCI-1全编码序列,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结果表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a Walker取食能快速且持续地诱导OsRCI-1基因的表达。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获得了两株OsRCI-1基因的RNAi沉默突变体,突变体株系ir-rci-1和ir-rci-2中目的基因OsRCI-1的表达被明显的抑制,其表达水平分别仅为对照(秀水11)的47.73%和32.33%。生测结果表明OsRCI-1基因沉默导致水稻对二化螟抗性显著地降低,取食RNAi突变体株系的二化螟体重分别是取食秀水11的1.58倍和2.15倍。因此,水稻OsRCI-1基因正调控对二化螟的抗性,该基因介导的防御途径可能在水稻虫害诱导防御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是重要的迁飞性害虫。本文对浙江省桐乡市1979—1990年与2010—2017年的草把诱卵量及大小麦田幼虫发生量等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0年浙北地区黏虫迁入产卵的始盛期一般在3月中旬,高峰期在3月下旬,卵块孵化高峰期在4月中旬,3龄幼虫高峰期在4月下旬,年度间有差异;2010—2017年黏虫迁入产卵期均与1979—1990年一致,但大田黏虫发生期(3龄幼虫)略有提前。浙北地区2010—2017年的黏虫平均每草把诱卵量为1.29块,显著地少于1979—1990年的10.83块,同时2010—2017年大小麦上黏虫发生量也明显较1979—1990年减少。回归分析表明,大麦田、小麦田黏虫发生量与草把诱卵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_1=0.047 5x+0.216 2(R=0.719 5,P0.01)和y_2=0.071 2x+0.049 8(R=0.842 6,P0.01)。说明浙北地区黏虫迁入产卵量是影响幼虫发生量大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2019—2020年,对桐乡市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性信息素智能监测,比较黑光灯诱智能监测和传统监测效果。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监测过程中,黑光灯智能监测优于性信息素智能监测和白炽灯传统监测,与传统的人工赶蛾相比,趋势较一致,黑光灯智能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工赶蛾监测。同时我们发现四(2)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多,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少,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少,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多。2年对二化螟的监测中发现性诱和黑光灯监测均可以较好地监测到二化螟种群动态,二化螟种群动态年度间差异较大,但同一年份各区域二化螟种群动态基本一致,而诱捕数量差异较大。综上,黑光灯智能监测可以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二化螟性诱监测和黑光灯监测都可以较好地监测二化螟种群动态,两者互补可以很好地用于监测二化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