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段惠芹  孟召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076-10077
对萧县耕地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硫(S)、硼(B)、铜(Cu)、铁(Fe)、锰(Mn)和锌(Zn)含量及丰缺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萧县土壤有效铜含量丰富,有效铁含量较丰富,有效硫、有效硼、有效锰和的有效锌含量较低;约12.7%的土壤缺硫,16.8%的土壤缺硼。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昌图县典型耕地棕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制定适合辽宁省昌图县的施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室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辽宁省昌图县典型耕地棕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现状。[结果]该地区的有效铁、锰、铜和锌的含量变化较大,其中双井子镇的有效锌含量低至(0.29±0.24)mg/kg。该地区有效硼、铁、锰、铜和锌的含量分别为(0.73±0.35)、(28.00±11.90)、(33.96±8.58)、(1.46±0.42)和(1.21±0.59)mg/kg。该地区锌含量的变异度最高,其变异系数达48.81%,锰含量的变异度最低,其变异系数为25.28%。该地区土壤中有效硼和锰的含量较高,73.82%的地区有效硼含量达高量水平,94.55%的地区有效锰含量达高量水平 有效铁和铜的含量较适中 土壤中的有效锌较缺乏,89.93%的地区有效锌含量为缺乏,仅有0.31%的土壤中有效锌含量达高量水平。[结论]该地区土壤中有效锌缺乏严重,应多注意补充有效锌肥。  相似文献   

3.
陕南茶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南茶园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的含量与分布,为陕南茶园的培肥管理及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陕南茶园268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锌、有效铜的含量,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分析陕南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pH、有机质的相关关系。【结果】陕南茶园土壤有效铁含量普遍偏高,平均值79.98 mg/kg,远高于临界值(4.5 mg/kg);土壤有效锰含量变幅较大,且普遍严重缺乏,平均值53.31 mg/kg,远低于临界值(100 mg/kg);有效硼缺乏较为严重,平均值0.49 mg/kg,稍低于临界值(0.5 mg/kg)。从整体来看,陕南茶园土壤并不缺锌、铜,有效锌含量平均值2.71 mg/kg,高于临界值(1.5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值3.60 mg/kg,高于临界值(2.0 mg/kg)。陕南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表现有差异,其中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的排序为紫阳>平利>南郑>西乡,有效锰的排序为紫阳>西乡>南郑>平利,有效硼的排序为紫阳>南郑=平利>西乡,有效铜排序为平利>紫阳>南郑>西乡。5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pH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有效锰、有效硼与土壤有机质相关性不显著,但其余3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结论】陕南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各等级分布频率不同,表明陕南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是不均衡的,且不同地区的土壤间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应根据各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情况进行配方施肥,并且多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如皋市土壤中的铁元素总含量较为丰富,铜元素略低,锌、锰元素严重缺乏。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硼含量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部分土壤锰、锌缺乏原因是土壤中总量不足,而且两元素活化率较低。土壤理化性状及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来源于母质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土壤有机质的逐步提高和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的增长,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大幅度上升,含量小于临界值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壤pH值、有机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铁、有效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土壤锌、铜、锰、铁、硼的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淮安市清浦区土壤微量元素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浦区稻麦轮作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铁、锰、铜、锌、硼平均值都高于土壤养分含量临界值,但分布不均匀。有效态铁、有效态铜较丰富,基本不缺乏;有效态锰、有效态锌、有效态硼分别有21.25%、37.50%、15.00%的样品低于土壤养分含量临界值。文章在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的相关性,为科学施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洛阳市植烟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洛阳市不同类型烟田所取的377个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洛阳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适宜,氮素含量适中,磷、钾含量较高,钙、镁、硫中量元素丰富,微量元素铁、锰、铜不必补施,钼普遍缺乏,67.2%土壤有效锌和96.0%的土壤有效硼含量偏低,生产上需补施硼、锌。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新疆农田土壤中的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中的有效态锰下降了53.58%,有效态铁下降了33.41%,有效态铜下降47.51%,锌和硼的有效态含量略有提高;调查的7种土壤类型中锌的含量差异较小,铁、锰、硼和铜4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有效态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义乌市主要栽种作物的土壤样本中、微量元素养分的检测结果表明,交换性钙、有效硼严重缺乏,部分土壤缺有效锌、镁、锰,有效铁、铜几乎不缺。针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要重视钙、硼施用,锌、镁、锰补施不足部分,铜、铁不要求使用。  相似文献   

9.
贵州植烟土壤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植烟土壤的微量元素和阳离子交换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植烟土壤的微量元素中有效铁、锰、钼含量丰富;有效铜、锌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硼含量比较缺乏.因此,贵州省植烟在微肥施用和管理上应因地制宜,注重微量元素的控制和补给.  相似文献   

10.
大豆连作微量元素营养障碍与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与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物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与植株中微理元素的营养障碍及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大豆连作播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钼,硼的含量低于轮作大豆(正茬),锌,锰,铁,铜含量的变化在不同年限规律不一致;不同生育时期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钼,锌,锰 ,铁,铜的变化趋势和植株钼,锌,锰,铁,铜的积累特征一正茬相似,但土壤有效钼的含量低于正茬,土壤有效锌,锰,铁,铜的含量总体高于正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人工桉林的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含量变化影响因子,为华南红壤丘陵区桉树种植生产中土壤水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相同气候区内,按上中下不同坡位,采集表土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3个不同剖面发生层的土壤,测定人工桉林、天然林、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状况及影响因子。【结果】A、B、C三层的人工桉林、天然林与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45.9%和41.4%、55.3%,水分平均值分别为13.3%、13.4%和15.5%,这3种林分的土壤水分在剖面上和坡位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林分间的表层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水平方向上,总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层及草本、落叶层的总盖度是林分表层土壤水分变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根瘤菌接种厚荚相思幼苗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接种不同根瘤菌对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Ⅱ苗木生长以及对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3个根瘤菌菌株接种厚荚相思幼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能极显著提高厚荚相思苗木的苗高、地径、叶片含氮量、土壤全氮量、土壤有机质及土壤磷酸酶和果聚糖蔗糖酶活性,其中苗高生长量增加15.1%~27.4%.地径生长量增加7.7%-32.0%,叶片含氮量提高54.7%~84.6%,土壤全氮量提高21.4%~31.6%,土壤有机质提高31.0%~38.7%,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23.4%~34.7%,果聚糖蔗糖酶活性提高64.5%-178.0%;苗木的生物量也有显著增加,苗木单株总生物量增加22.6%~73.1%。综合分析表明,接种根瘤茵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表4参20  相似文献   

13.
采样分析位于黄渤海分界线的旅顺南端丘陵山地松树林、玉米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5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比重。结果表明: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松树林0~50cm土壤有机碳总含量(3.57%)高于玉米田(2.41%),松树林平均土壤比重(2.55g·cm^-3)低于玉米田(2.67g·cm^-3)。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富集系数显示,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表层(0~20cm)土壤,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比重则有相反规律。同时看出土壤比重越大,相应层次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就越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比重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R松树林^2=0.9297,R玉米田^2=0.9214),认为林地在增加碳储量和改善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β-葡萄糖苷酶是在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广泛应用的酶类,能够水解人参皂苷中的糖苷键.从人参种植土壤中分离纯化203种微生物,从中筛选出的53种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主要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22.6%)、伯克霍尔氏菌(20.75%)、黄色单胞菌属(15.1%)和链霉菌属(15.1%).  相似文献   

15.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北部,是辽宁省的产粮大县之一。通过对大田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昌图县耕地土壤酸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昌图县耕地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风沙土和草甸土。在3 750个3种类型土壤土样中,pH〈5.0(强酸性)和pH 5.0~6.5(酸性)的土样占总调查土样的75.68%。中性土样占16.56%;其中棕壤酸化程度最大,pH〈5.0(强酸性)和pH 5.0~6.5(酸性)的土样分别占总调查土样的1.17%、87.28%。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各乡镇土壤pH均有所下降,其下降值为0.16~1.43个单位。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土壤pH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探讨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共检测出33种PLFA标记物,总量为211.053μg/g;天然林与林场交界处(NPF)的PLFA种类最多,为26种;格氏栲马尾松天然混交林(NF2)次之,为23种;格氏栲人工林(CK)为19种,格氏栲木荷天然混交林(NF1)的PLFA为18种,种类最少。各林型的PLFA含量大小排序为NF2((72.71±14.76)μg/g)>CK((49.50±4.87)μg/g)>NF1((46.43±5.77)μg/g)>NPF((42.41±8.07)μg/g)。运用优势PLFA(含量大于1.9%)计算各林型的环境适应性指数,细菌/真菌(B/F)为4.942,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G+/G-)为1.865,土壤微生物压力指数(cy17∶0/16∶1ω7c)为0.287,表明格氏栲林对抗外界干扰能力强。主成分分析(PCA)解释了PLFA变异的87.43%。可见,格氏栲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强的区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江西红壤旱地黑芝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在红壤旱地适宜种植的优良黑芝麻品种,对10个黑芝麻品种(系)的生长势、抗逆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92011年的平均产量以赣芝7号最高,达1189.95 kg/hm2,其次为08-6,分别比对照金黄麻增产29.64%和22.17%,青3-3和赵公鞭最低,分别比对照减产6.52%和6.30%;生育期差别不大,最长的品种为青3-3,最短的为金黄麻;单株蒴果数以08-6最多,金黄麻最少;每蒴粒数以中芝9号最多,08-6最少;千粒重以赣芝7号最高,ZGBA最小;抗病(逆)性较强的有青3-3、金黄麻、赣芝7号,较差的为中芝9号、ZGBA、赵公鞭、油墩黑。初步认为适合在江西红壤旱地种植的黑芝麻品种(系)为赣芝7号、中芝9号、08-6、赣芝5号。  相似文献   

18.
集约经营措施对毛竹林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粗放经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和常绿阔叶林作为对照,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集约经营对毛竹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个生长季(4-10月),集约经营毛竹林、粗放经营毛竹林和常绿阔叶林之间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存在差异显著(P〈0.05),3种林分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分别为1.01,0.79和0.72 g.m-2.h-1。3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5月土壤呼吸速率相对较小,6月开始迅速升高,7月达到最大值,6-9月维持在较高值,10月开始大幅度下降。土壤呼吸与地下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P〈0.05),3种林分地下5 cm深处土壤温度分别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变化的63%,63%和59%。根据集约经营毛竹林、粗放经营毛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与地下5 cm土壤温度拟合的指数方程,计算出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2.46,4.81和2.05。图2表1参40  相似文献   

19.
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和土壤熏蒸(soil fumigation,SF)是缓解人参连作障碍的常用方法。为研究2种方法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强还原土壤灭菌加氯化苦熏蒸(RSD+SF)、强还原土壤灭菌加复合菌(RSD+F)、氯化苦熏蒸加复合菌(SF+F)3种方式改良的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SD+F组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均最高,SF+F组均最低,3组拥有相同细菌菌属431个。RSD+S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Gemmatimonas,其丰富度为9.17%;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norank_f_noranko_Gaiellales,其丰富度为8.72%;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Bacillus,其丰富度为9.16%;Bacillus为3种方式改良土壤前10种优势菌群中共有的优势菌群。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关系,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不同方式改良后的连作人参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3种土壤改良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有益细菌属的丰富度并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RSD+SF组和RSD+F组的有益细菌属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均高于SF+F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浙江省义乌市12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状况的评价。12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Cd 0.36 mg·kg-1;Zn 279.02 mg·kg-1;Cr 62.93 mg·kg-1;Cu 5.16 mg·kg-1;Hg 0.28 mg·kg-1;As 2.14 mg·kg-1;Pb 21.20 mg·kg-1。在供研究的7个重金属元素中,As和Hg的变异系数最大(110%);Cd,Zn,Cr和Cu的变异系数居中(60%~94%);Pb的变异系数最小(28%)。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i)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 (1.01)> Hg(0.81) ≈ Zn (0.80) > Cu (0.33)> Cr (0.29) > Pb≈As (0.10)。处于安全水平、警戒线和轻度污染的土壤样品数分别占总样品数的33.3%,25.0%和41.7%。总体来看,义乌市蔬菜基地部分土壤已经受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