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兰  黄卓  覃卫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27-19429,19456
[目的]研究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逐年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低温阴雨结束期,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气候变暖对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和结束期的影响。[结果]1961~2010年广西各地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多年平均值在3.5~23.2 d,其地域分布特点是东北多、西南少,山区多、河谷少;结束期的地域分布特点是东北部晚、西南部早,山区晚、河谷早。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呈略减少趋势,低温阴雨结束期呈略偏早趋势;低温阴雨日数和结束期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较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低温阴雨日数明显偏多、结束期明显偏迟,90年代末以后低温阴雨日数明显偏少、结束期明显偏早;低温阴雨日数存在4、6、8、10~14年的周期振荡信号,结束期存在6、12~14年周期振荡信号。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结束期与2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显著,气候变暖使低温阴雨日数趋于减少,结束期趋于提前。[结论]该研究为当地进一步了解低温阴雨的发生规律、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60-2009年福建省顺昌县50年春播期(3月上旬-4月上旬)出现持续3 d以上日平均气温≤12℃低温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表明,顺昌地区春播期日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近10年春播期气温回暖明显。利用500 hpa大气环流分型配合顺昌观测站温、压气象要素特征,可作出春播期低温天气过程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3.
北碚地区冬季低温冷害分析及其对花木的影响与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重庆北碚地区花木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北碚地区1960~2009年的极端最低温度资料及2005~2007年三角花、黄桷兰的侯生长状况与物候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冬季低温冷害的温度幅度范围、冷害影响时间及其对当地花木生长的影响。[结果]影响北碚地区花木生长的冬季低温冷害时间主要为12月下旬~2月上旬,其中影响较严重的时间为1月份,低温冷害的温度范围主要为-2~5℃;重庆北碚地区花木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2~28℃,高于或低于该温度范围均影响花木正常越冬、开花和生长等;冬季任意一侯中有3d极端最低温度小于6℃时,即出现低温冷害并对花木造成较大影响。[结论]根据冬季低温冷害的特点,结合趋势预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小冷害对花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重庆北碚地区花木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北碚地区1960~2009年的极端最低温度资料及2005~2007年三角花黄桷兰的侯生长状况与物候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冬季低温冷害的温度幅度范围冷害影响时间及其对当地花木生长的影响。[结果]影响北碚地区花木生长的冬季低温冷害时间主要为12月下旬~2月上旬,其中影响较严重的时间为1月份,低温冷害的温度范围主要为-2~5℃;重庆北碚地区花木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2~28℃,高于或低于该温度范围均影响花木正常越冬开花和生长等;冬季任意一侯中有3d极端最低温度小于6℃时,即出现低温冷害并对花木造成较大影响。[结论]根据冬季低温冷害的特点,结合趋势预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小冷害对花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湘鄂双季稻低温冷害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湘鄂两省气象代表站1961~2008年气象资料,采用30年滑动累积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湘鄂双季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初步分析表明,近50年来,湘鄂轻度春播期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中度春播期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但湖南南部呈上升趋势;湘鄂重度春播期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上升趋势。湘鄂轻度5月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北中南部中度5月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上升趋势;湖南北部、湖南南部呈下降趋势;湖南西部变化不显著;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湖南西部重度5月低温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南南部呈上升趋势。湘鄂轻度寒露风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和西部中度寒露风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南南部呈上升趋势;湖北中南部重度寒露风30年滑动累积日数呈下降趋势;湖南北部和南部未出现,湖南西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运用吴忠和青铜峡国家气象站1981—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吴忠引黄灌区保墒旱直播水稻适宜播种期和苗期不同低温天气条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吴忠引黄灌区5 cm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年际变化主要呈波动性提前趋势,初日出现的日期为4月1日。1981—2018年苗期日最低气温低于5℃和2℃的天数和最长持续天数均呈波动减少的趋势。近10年低于5℃和2℃平均天数分别为10 d和5 d,平均最长持续天数分别为5 d和2 d。保证率80%以上日最低气温不低于5℃和2℃初日分别在5月上旬和4月中下旬,低于5℃终日普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于2℃的终日在4月中下旬的年份较多。综合分析,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秧苗在4月份尤其是在4月上旬遭遇低温冷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安庆地区省沽油物候期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探究,为省沽油在沿江丘陵地区推广种植、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对移栽4年生40株省沽油的物侯期、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安庆地区省沽油2月下旬~3月上旬萌动;3月上旬~4月中旬展叶、现蕾;4月初~5月初进入开花期;4月底~6月上旬结果;8月上旬~9月下旬果实成熟;8月中旬~10月初蒴果脱落;10月下旬~11月下旬叶片变色、脱落;随后冬季枝干进入休眠期,到第2年2月上旬。以4年树龄省沽油为例,平均株高148 cm,最高株高1.7m,平均地径2.0 cm,每株平均主干枝6根,每根主干枝平均着生8根果枝,当年生长量为40~80 cm。圆锥花序顶生直立,形似珍珠,蒴果膀胱状,种子椭圆形而扁。[结论]省沽油在沿江丘陵坡地可栽培。  相似文献   

8.
闽楠人工林物候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42-6743
[目的]研究闽楠人工林年枝梢生长量、开花结实时间、种子发芽率。[方法]采用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进行闽楠开花结实等物候学观测比较。[结果]闽楠一年抽3次梢,秋梢生长量最大,其次为夏梢,春梢最小。闽楠花芽形成在4月下旬~5月上旬,开花在4月下旬~5月中旬,幼果形成在5月中旬~5月下旬,果子成熟在12月中旬~12月下旬。闽楠林果实的千粒重为487~503 g,平均496g;种子千粒重为265~275 g,平均269 g;种子室内发芽率为84.8%~88.5%,平均86.5%;田间发芽率为68.4%~72.6%,平均70.4%。[结论]为提供闽楠人工造林基础性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闽楠人工林年枝梢生长量、开花结实时间、种子发芽率。[方法]采用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进行闽楠开花结实等物候学观测比较。[结果]闽楠一年抽3次梢,秋梢生长量最大,其次为夏梢,春梢最小。闽楠花芽形成在4月下旬~5月上旬,开花在4月下旬~5月中旬,幼果形成在5月中旬~5月下旬,果子成熟在12月中旬~12月下旬。闽楠林果实的千粒重为487~503 g,平均496 g;种子千粒重为265~275 g,平均269 g;种子室内发芽率为84.8%~88.5%,平均86.5%;田间发芽率为68.4%~72.6%,平均70.4%。[结论]为提供闽楠人工造林基础性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9,(9):89-90
为刺梨产业布局、刺梨规模化和专业生产提供参考,利用1961-2018年六盘水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全市春季持续低温阴雨的分布特征,分析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及降温天气过程对刺梨开花坐果影响。结果表明:六盘水春季持续低温阴雨主要出现在3月份,自2000年以后,持续低温阴雨呈逐年减少趋势;刺梨花期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持续1个月左右;4月中下旬进入坐果期,5月下旬基本结束,花期和坐果期如果未受持续低温阴雨的影响,偶然降温对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种植大豆的适宜播期及适宜播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10个大豆品种,在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对不同播期和不同播深开展研究,分析播期和播深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吉林省东部高寒区种植大豆,4月末5月初采取3cm播深产量较高。[结论]在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应选择抗寒性强品种,适宜播期为4月末5月初,控制播深3cm。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候倾向率、春旱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建昌春播期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19602009年)建昌春播期热量资源在增加,平均气温趋势升高1.25℃;19902009年较19611980年平均气温升高1.00℃;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变化稳定;终霜日期趋势提前4 d结束,变化幅度由31 d缩短至19 d,趋于稳定。降水量存在增加趋势,降水量变率过大对春播及苗期生长不利;春旱频率较大影响春季播种;重旱、偏旱年有30年,占60%;近20年(19902009年)重春旱频率较之前略有增加。适宜播种期在4月15-20日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期对大千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大千生的最佳播种时间。[方法]以吉林省吉林市左家地区大千生种子为材料,分别在不同播种期(4月29日、5月9日、5月19日和5月29日)进行播种,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其各种生理指标和种子指标。[结果]播种期不同,大千生的生育时期不同,其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形态指标、生理指标还是种子指标方面均以5月19日播种的种子生长比较旺盛,产量较高。因此,认为在吉林省吉林市左家地区大千生的最佳播种期为5月19日左右,即每年5月中旬。[结论]该研究为大千生生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宁夏中卫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宁夏中卫市中心气象站1961~2010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该地区降水变化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长期降水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五点滑动平均法、趋势系数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中卫市1961~2010年的降水资料。[结果]1961~2010年宁夏中卫市年降水序列有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季降水序列中春季降水与年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夏季降水在1978年以前呈微弱下降趋势,1978年以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秋季降水变化趋势在1978年以前呈下降趋势,197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变化趋势在1978年以前呈明显上升趋势,197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降水和季降水序列均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宁夏中卫市年降水序列变化总体趋势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未来水情预报提供可靠依据,为中长期降水变化趋势估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78-10779
根据锦州地区1960~2007年4月下旬~5月上旬日降水资料,应用马尔可夫概型分析方法,建立春季10mm以上有利春播降水预测模型,通过对4月下旬、5月上旬日降水资料将降水分为有和无2种状态,计算各状态转移概率并对未来时刻的降水状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1997~2008年预测效果检验来看,其正确率达58%。马尔可夫概型分析应用在春季10mm降水预测中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梅桦  雷东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93+16098
[目的]研究和探讨两系超级杂交早稻(Oryza sativa L.)陆两优996亲本陆18S和R996的生育期感温特性,尤其对双亲播种至始穗历期与积温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合理安排其父母本播差期和早期花期预测与调控。[方法]陆18S分5期(3月26日、4月14日、5月21日、6月7日、6月21日)播种,R996也分5期(3月26日、4月20日、5月27日、6月12日、6月29日)播种,分别记载父母本早季低温和晚季高温两播期播种至抽穗期的日期,观察生育动态,并对亲本生育期各阶段有效积温的稳定性以及有效积温与播始历期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R996感温级别为Ⅵ级,属于中等感温类型;陆18S感温级别为Ⅶ级,属于强感温类型,双亲的感温特性略有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解决陆18S与R996组合制种父母本花期不遇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程晓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55-11656,11696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孜州主要青稞品种康青3号、康青6号、康青7号、康青8号、康青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秋播和春播两个处理,研究最适合甘孜州高山峡谷区的青稞品种及播种时期.[结果]在干旱河谷地带,相同的管理措施下,康青8号比较适合秋播,具体时间视前后作物而定,影响不大;康青9号适合春播,播期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结论]该研究可为甘孜州高山峡谷区粮菜轮作及青稞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迟熟中粳新品种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技术。[方法]以宁粳7号为材料,从不同播期试验、机插秧不同播量试验、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播量和密度交互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宁粳7号6月份播种,产量降低显著,机插秧播种量75、100 g/盘时产量较高;宁粳7号机插秧中播种量100 g/盘,配合移栽株距11 cm时产量最高。[结论]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机插秧移栽行距固定为30 cm时,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移栽株距11 cm。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临沂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确定合理播期和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利用2001—2021年临沂市气象资料和农业农村部门苗情调查数据,同时参考1962—2000年临沂市历史天气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性预测对小麦生育期温度、积温以及主要生育期日期和持续时间进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和各生育期均对气候变化发生了不同的响应,适播期为10月8—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11—14日;分蘖期出现反复降温频率变高,促进了小麦冬前抗寒锻炼,利于形成壮苗;冬前积温增多和越冬期延迟,间接推迟了适播期,为上一季玉米晚收创造了条件;返青大幅提前和返青后积温显著增加,大幅缩短了小麦停止生长和越冬时间,增加了冬小麦实际生长时间,有利于冬小麦苗情转化;拔节期大幅提前,使小麦更容易遭受晚霜冻(冷)害和倒春寒;4月和5月温度下降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提供了更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5月温度下降既减少了干热风的发生机率又利于小麦后期灌浆。确定了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为小麦全生育期田间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