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在国内珍禽养殖品种越来越多,其中鹌鹑、肉鸽、雉鸡、火鸡、乌鸡、珍珠鸡、野鸭、鹧鸪、孔雀和鸵鸟等经济禽类的饲养数量和规模也日趋扩大。据统计,目前我国珍禽存栏总量已超过亿只,国内珍禽  相似文献   

2.
珍禽是区别于鸡、鸭等传统家禽的特种经济禽类,以食用性、滋补药用性、观赏性、家养或野生半驯化为特点。奉贤是上海珍禽养殖大区,珍禽养殖量占全市80%以上,目前有乌骨鸡、肉鸽、七彩山鸡、绿头野鸭、鹌鹑、鹧鸪、黑天鹅、蓝孔雀、锦鸡、白鹇、鸳鸯等近20多个品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奉贤的珍禽业逐渐形成气候,  相似文献   

3.
蓝孔雀俗称凤凰,又称百鸟之王,是野味浓郁的内用珍禽。药圣李时珍对孔雀的评价甚高,从《本草纲目》记载:“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药毒。”发展孔雀养殖,搞好孵化是关键。现将青神县养殖技术研究所珍禽研究室采用仿生孵禽温箱孵化蓝孔雀种蛋的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蓝孔雀种蛋的结构特点:蛋重90克、椭圆形、呈淡褐色、蛋壳厚、光滑而坚硬、不易破碎、气孔封得严、相对表面积较小,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量传导和啄壳出雏。因此,常规的孵化条件使胚雏不易破壳。二.种蛋的保存和放置:种蛋保存时间长短与温度关系密…  相似文献   

4.
孔雀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珍禽中,孔雀的外形最为美观,最惹人喜爱,在艺术上孔雀常被作为美丽、善良的象征。孔雀属鸡形目雉科,野生孔雀分为绿孔雀(Pavo muticus)和蓝孔雀(Pavo cristatus),绿孔雀分布在我国云南南部及国外的孟加拉、缅甸、泰国等地。而蓝孔雀则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一带。人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对绿孔雀和蓝孔雀进行驯化、饲养、杂交培育,育出了艮灯孔雀和白孔雀。作为高档的珍馐美食,受到国内外嘉宾的赞赏。  相似文献   

5.
<正>孔雀,俗称凤凰,是百鸟之王,是世界上集观赏、食用、药用价格极高的现代珍禽之一,孔雀有蓝孔雀和绿孔雀之分,孔雀是吉祥鸟,它和人类有着历史渊源,从古到今,孔雀在艺术、传说、文学和宗教上久负  相似文献   

6.
孔雀 (Pauo)属鸡形目雉鸡科。古称孔爵、孔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珍禽之一。我国现有两种孔雀 :印度孔雀 (亦称蓝孔雀 )和爪哇孔雀 (亦称绿孔雀 )。绿孔雀在我国云南省西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有分布 ,但野外数量稀少 ,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不是我国原产动物 ,但最近十多年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并已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养殖行业。我国大部分省、区都已放开了蓝孔雀的经营限制 ,从而促进了蓝孔雀养殖业以及围绕着孔雀的饮食业的迅速发展。国内蓝孔雀的养殖业方兴未艾 ,但系统介绍蓝孔雀饲养、繁殖、育雏及疾病预防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李平 《山东家禽》2012,(9):23-24
蓝孔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被视为“百鸟之王”,是集观赏、食用、保健于一身的珍禽,为历代文人墨客所争相吟诵。蓝孔雀肉营养种类齐全,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氨基酸配比接近国际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模式,是优质蛋白质,其脂肪、胆固醇、热量指标均优于普通家禽、家畜和淡水鱼,具有解毒、抗疲劳等诸多功效,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档珍馐佳肴。蓝孔雀的繁殖和培育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发展蓝孔雀养殖已成为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正蓝孔雀是极具观赏性的珍禽,因其羽毛颜色丰富、美丽多彩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蓝孔雀肉风味独特、胆固醇含量低,是有名的美味佳品;蓝孔雀产肉量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左右,肉质细嫩,蛋白质、氨基酸和钙含量高于一般禽类,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蓝孔雀的食谱广、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较快,出壳后的雏雀养殖7~8个月即可成年,成年母孔雀体重一般3~4千克,  相似文献   

9.
素有“百鸟之王”的孔雀家族中有绿孔雀、蓝孔雀和杂交变异种——白孔雀。绿孔雀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扑杀。蓝孔雀属于非保护动物,近年来已有人工饲养和对其产品加工利用。 蓝孔雀本身可供人们观赏,其羽毛工艺品价值昂贵。由于孔雀每年自动更换羽毛,从而提供了丰富的羽毛来源。 蓝孔雀不仅产肉率高,而且还  相似文献   

10.
蓝孔雀又称印度孔雀,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等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以前多为野生,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野生蓝孔雀越来越少。近几年,经过国外科学家的人工驯化饲养,蓝孔雀的人工繁育已获成功。蓝孔雀的羽色艳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蓝孔雀肉作为野味珍禽又被人们推上了餐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蓝孔雀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来,我国南方从国外引种饲养成功后,我国已悄然兴起了饲养蓝孔雀的热潮。笔者曾接触过不少小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专业户。虽然他们饲养热情很高,但缺乏饲养经验,且种苗价格昂贵,一旦饲养失败,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故笔者把近几年我场饲养蓝孔雀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蓝孔雀养殖方兴未艾,国内外对蓝孔雀养殖技术资料报道较少,参考有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简要介绍了蓝孔雀外形、习性、饲养繁殖、孵化技术、疫病防治等。  相似文献   

12.
1肉用孔雀的开发孔雀分三种,白孔雀是杂交变异种;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人工饲养的蓝孔雀及其杂交改良种属非保护动物,可以饲养食用。近年来,江苏省沛县风恰达珍禽场用绿孔雀和蓝孔雀杂交育成的一种肉用孔雀,其体重要比普通蓝孔雀多1~1.skg。孔雀饲养成本低、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孔雀集观赏、美食、保健于一体,通身是宝,其肉是低胆固醇的野味珍品,俗有“水中老鳖。禽中孔雀”之说,深受中外宾客青睐。孔雀也是很好的医药原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作过如此评价:“孔雀辟邪恶,能解大毒…  相似文献   

13.
孔雀俗称凤凰,又称百鸟之王。我们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从1987年开始引种,经过7年的保护、选配、扩群等饲养探索,总结出孔雀人工饲养的一套经验。 蓝孔雀是野味浓郁的肉用珍禽。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孔雀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8%,脂  相似文献   

14.
珍禽由于具有高蛋白、高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具有特殊的滋补药用价值。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变,人们对珍禽的需求与日俱增。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蓝屋村落榜青年蓝招宝,养殖珍禽从2 000元起家,现发展为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年产珍禽50万只的全国最具影响的珍禽养殖基地,每年都带出一大批养殖万元户,证明了珍禽养殖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1野鸡:外观如孔雀美丽。其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它以山珍野味特有的优势长期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前景看好。因为它是野生动物,生命力、抗病力特强,成活率高,投资…  相似文献   

15.
孔雀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雀(Pavomuticrs)是吉祥的观赏鸟类,自1987年广州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对孔雀养殖成功以来,孔雀养殖已迅速发展到广州,珠海,从化,深圳,上海及云南等地.目前,仅广东省人工养殖孔雀存栏就达8000多只.生物学特性与经济意义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有南亚沿海地区一属非保护动物_其体型大生长快可人工养殖利用。蓝孔雀雌雄外观有明显区别。难孔雀的羽毛鲜艳美丽脸部黄白卜I.5m长的尾屏上有具金属光泽*与大眼状斑、雌鸟体羽以灰褐色为主没有延长的尾阶。v二寸匕霞巨T四。巳一厂对u拔20()0。1以一下的开阔稀树草原或灌木丛、竹丛地带,多是…  相似文献   

16.
马任骝  王瑞琦 《中国家禽》2003,25(20):36-36
1禁食野生珍禽,保护禽种资源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食用、经营野生动物的现象有所蔓延,一些地方滥捕、滥食野生动物正在形成一种风气,十分令人担忧。据调查,共发现吃食野生动物的种类有53种之多,其中鸟类就有21种,占39.62%。除鸵鸟、蓝孔雀、环颈雉  相似文献   

17.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属,孔雀属的两个种分别是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蓝孔雀和分布于缅甸到爪畦的绿孔雀,蓝孔雀有两个突变形态,即白孔雀和黑孔雀。目前人工养殖的主要是蓝孔雀,也是许多动物园的主要展出品种。  相似文献   

18.
孔雀俗称凤凰,又称百鸟之王。我们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从1987年开始引种,经过7年的保种、选配、繁殖、扩群等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孔雀人工饲养的一套经验。 蓝孔雀是野味浓郁的肉用珍禽。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孔雀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8%,脂肪约为1%,富含十多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9.
日前,安徽省肥西县一家大型饭店的老板专程来到江苏省沛县农家女孟敏家,购买了4只栩栩如生的“凤凰”标本用来装饰店面。今年以来,她已制作孔雀、锦鸡、天鹅等珍禽标本100余只,销往济南、青岛、南京等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8万元。养殖、标本制作一条龙,农家女孟敏开创了特种养殖新局面。今年48岁的孟敏,是沛县胡寨镇辛庄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1994年她从报刊上看到了饲养孔雀的信息,脑子灵活的她,目光便瞄准了孔雀养殖上。孔雀,俗称“凤凰”,有绿孔雀、蓝孔雀和杂交异种白孔雀3种。绿孔雀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蓝孔雀是百鸟…  相似文献   

20.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我国饲养的孔雀有蓝孔雀、绿孔雀和变种的白孔雀,其中蓝孔雀数量最多,白孔雀次之,绿孔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养殖数量最少,国家禁止捕杀。中国人工饲养的蓝孔雀,肉可供食用,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因此,饲养蓝孔雀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