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系列研究曾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初步拟出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探明安全蓄养再生稻的纬度、海拔临界线,作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本文对5年来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对福建省山区再生稻适宜种植地区进行初步区划,明确适宜种植的品种(组合)和宜栽时段。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起在福建山区的沙县西霞(26°30'N,117°35'E,海拔550米),武夷山市溪洲(27°39'N,118°08'E,海拔220米)和武夷山市黄村(27°40'N,117°58'E,海拔220米)进行。以汕优63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设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天优673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杂交稻新品种,作再生稻种植具有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抗病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天优673在建瓯市南雅镇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连年种植蔬菜造成的虫害爆发危害,建瓯市推广中稻—再生稻—花椰菜栽培技术,既有效减轻病虫害危害,解决了用地与养地的矛盾,又能增产增收,提高效益。介绍了建瓯市中稻—再生稻高产技术措施及冬种花椰菜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尤溪县自1988年开始种植再生稻,23?a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逐渐提高,2010年全县推广再生稻0.75万hm2,取得了全县平均单产896kg/667m2(头季稻597kg/667m2,再生季299kg/667m2)的好收成,介绍了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取得超高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北部山区的武夷山市黄村(27°39'N,118°08'E,海拔220米)从1989年开始发展再生稻,历经4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步提高,技术经验不断丰富(表1)。但是,在大致相同的土壤气候条件下,农户间再生稻产量仍然悬殊甚大。为明确再生稻高产特征,找出现实生产中限制高产的主要因素,建立水稻再生高产栽培综合技术,1992年对黄村不同产量水平的汕优63再生稻田,进行产量构成和栽培技术的追踪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是一种资源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种植模式,对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保障国家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机收再生稻模式在我国南方稻区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hm2,周年产量可达到15 t/hm2。但是再生稻头季机收环节造成的再生季产量和加工品质下降,限制了机收再生稻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了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形成特点,并总结了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机收再生稻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山区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马铃薯—再生稻耕作制既增产又增收。每667m2马铃薯产量达1 658 kg,再生稻两季产量达877.3 kg,产值达5 021.5元,纯收入达3 887.5元,比单季稻和单种再生稻效益显著提高。文章对其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新组合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生稻生产作为粮食增产主体措施之一,在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再生稻组合都以汕优63为主,由于汕优63种植多年,抗性、种性均已衰退,为此,将乐县农科所选用了3个生产上种植的新杂优组合与汕优63作再生稻种植对比试验,旨在从中能筛选出再生稻新的接班组合。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梅花井村、山垅田、肥力一般。12 试验组合 汕优669、汕优多系1号和汕优明86、以汕优63作对照。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湿润育秧,统一于3月13日播种、4月23日插秧,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头季稻在齐穗后15…  相似文献   

9.
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研究和推广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灾害性天气易造成当地再生稻生产的损失,挫伤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研究灾害性天气规律并提出抗灾避灾栽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信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1951—2018年)的气象资料,并统计分析了近10年(2010—2018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拟找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气象灾害规律,提出再生稻生产抗灾避灾应对之策,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防灾减灾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闽侯县1989年开始示范培植再生稻,至2006年累计培植成功再生稻1·42万hm2,总产3·1万t,推广培植再生稻已成为闽侯县中稻区增产粮食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闽侯县再生稻当家品种汕优63已种植多年,其丰产性,抗性退化,头季稻米质变劣,因此迫切需要筛选出优质、高产、再生力强、抗性强的品种(组合)替代汕优63。针对这一课题,闽侯县近几年陆续引进两优2186、特优航1号、D优6号等组合进行示范试种再生稻,其中以D优6号田间表现最佳。2006年在荆溪镇、关西村用D优6号组合示范种植再生稻6·67 hm2,经实割验收头季稻平均产量603·7 kg/667m2,再生…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在头季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具有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等优点。文章阐述了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发展状况,讨论了再生稻进一步发展待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预测不同区域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并为开花期耐低温冷害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制定相应的避(缓)高产稳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和2019年,以近几年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基于经度和海拔高度预测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的回归模型,F检验值为22.88**~65.11**,决定系数高达0.9196~0.9702。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两年在6个生态点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91~0.8638,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93%~1.2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再生稻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预测≤22℃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3.
以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在赣北地区开展了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都昌示范基地平均每667 m2头季稻产量达602.4 kg、再生季产量375.5 kg、纯收入1194.6元,投入产出比为1∶2.06;永修示范基地每667 m2头季稻产量为552.3 kg、再生季产量277.5 kg、纯收入685.6元,投入产出比为1∶1.62。  相似文献   

14.
机收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作物生产面临的两大挑战,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挑战的严峻性。构建机械化和轻简化的新型水稻集约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是转型期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再生稻模式作为一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品质优和增产增效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机收再生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历程,总结了机收再生稻技术在品种选育、肥水管理、留桩高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收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宝应县水稻持续增产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宝应县水稻大面积平衡发展及产量形势效益现状,介绍了宝应县水稻持续增产所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并从管理、培训、督查等方面总结了相应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环渤海地区较大面积发生水稻红苗病。对发病田的大量现场调查发现,大多数田块的发病症状属于根中毒型赤枯病,少数田块属于缺锌、缺钾型赤枯病,个别田块是由于稻水象甲危害造成。诱发赤枯病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低温缺氧造成的。其防治措施主要有改进耕作技术、改革水层管理和科学施肥等。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同时秸秆还田也会加重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生产上需综合考虑秸秆还田数量、年限、种植品种等因素,以达到增产同时不加重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稻品种遗传改进在增产中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建立水稻品种改良在增产中的科技贡献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科技进步、品种改良、化肥投入和经营管理等措施引起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1985~1994年的10年间,在科技进步对产量增产的平均贡献中,品种改良占29.2%,化肥投入占43.2%,经营管理水平占27.6%。在水稻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3种水稻增产科技要素组合类型,即以化肥为主的要素组合类型、以良种为主的要素组合类型和综合管理型要素组合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的合理途径。良种对增产的贡献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增产因素之一,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该领域的投资和研究,以维持并提高良种科技进步对增产的贡献份额。同时,应通过品种改良、肥料投入和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管理,提高水稻生长的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黑龙江省勃利县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依托科技,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大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品牌战略,推动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等寒地优质米水稻产业化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