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驱油剂、破乳剂的注入引起含水原油介电常数的较大变化,难以实现原油含水率的精确测量.基于现场仪表测量值和手工分析值,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在线预测原油含水率,采用硬件在线调整和软件实时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原油含水率测量精度,对原油生产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管输原油含气时,其气体以分散相散布在液体中,使混合介质的介电常数减少,导致仪表输出电压变小。在给出含气率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标定试验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解释了含气率对在线测量含水率的影响,即当含气率小于25%,含水率小于5%时,每1%含气率变化将引起0.1%含水率在线测量结果的变化,两者变化的符号相反。  相似文献   

3.
管输原油3含气率对含水率在线实时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正华 《油气储运》2000,19(7):46-48
当管输原油含气时,其气体以分散相散布在液体中,使混合介质的介电常数减少,导致仪表输出电压变小。在给出含气率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标定试验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解释了含气率对在线测量含水率的影响,即当含气率小于25%,含水率小于5%时,每1%含气率变化将引起0.1%含水率在线测量结果的变化,两者变化的符号相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采用电磁波复谐振技术测量液体相对介电常数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了水的矿化度和有机物含量对水溶液相对介电常数的影响以及对电容传感器测量原油含水率结果的影响,当含水率低时,可以不考虑水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对电容传感器测量原油含水率结果的影响,但在高含水率时期,必须考虑水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所产生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5.
BZ28-2S混合稠油及其乳状液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BZ28-2S稠油海底混输管道混合稠油的掺水乳化问题,测试了BZ28-2S混合原油及其不同含水率乳状液的流变性,评价了W/O型乳状液的乳化反相特性,提出乳状液反相点是一个条件性参数,分析了W/O型乳状液发生反相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混合稠油的掺水输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压力对含水原油析蜡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高温高压流变仪,以渤海油田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测量了不同压力、不同含水率下的原油粘度,探讨了压力对油水混合物析蜡过程和析蜡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压力下油水混合物的粘温特性曲线符合指数规律,同时原油粘度与压力亦呈指数关系。当压力从0.1MPa增至12.0MPa时,析蜡点随压力线性升高,平均升幅约0.1℃/MPa;在相同的压力下,不同含水率原油的析蜡点平均偏差0.2℃,说明含水率对渤海含蜡原油的析蜡点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黑莓为对象,利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并研究了频率(1~3 000 MHz)、黑莓含水率(20%~80%)和温度(20~100 ℃)对相对介电常数ε′和介质损耗因数ε″的影响;计算了微波穿透深度,并分析频率、含水率和温度对其的影响;建立了部分频率下黑莓介电参数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检验了基于介电参数预测含水率的精度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1~3 000 MHz频率段内,黑莓的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因子ε″都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ε′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加,但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ε″随含水率的增大而下降,但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加;能量穿透深度随温度、频率的升高而降低,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加。可用二元二次方程描述介电参数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且各模型的决定系数皆大于0.96。所构建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黑莓的介电参数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说明基于介电参数和温度预测黑莓的含水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主搭建的电场参数(尤其是波形)可调的原油乳化液电场破乳脱水实验系统,对3种含水率的W/O型原油乳化液试样进行了静态电场破乳脱水实验,以脱水率和Turbiscan稳定性指数为评价标准,系统探讨了电场波形、电场频率、电压和含水率对原油乳化液破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流方波的破乳脱水效果优于正弦波、三角形波以及脉冲直流波形。对于高频/高压交流方波电场而言,最优频率和最优电压则根据含水率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含水率为30%时原油乳化液在最优电场参数下的脱水率可达98.7%。开发原油脱水电源应该结合高频/高压交流方波电场形式,且无需追求过高的电场频率调节上限,同时可将Turbiscan稳定性指数作为评价合理电场破乳参数的可靠量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SH—E型射频原油含水分析仪的在线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油交接点的含水测定,目前大部分沿用手工法和蒸馏法,2h采样,4h人工化验,采样不具有代表性,化验方法带有人为干扰。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了SH-E型射频原油含水分析仪,实现了原油含水量在线连续测定,瞬时显示,2h取平均值打印,基本上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测出的原油含水率具有代表性。射频原油含水分析仪由射频法含水率测量传感器和以Z80单板机为核心的信号分析仪组成。射频法测量原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波热修复技术快速修复原油污染的土壤.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灰漠土为供试土壤,将添加生物黑炭介质与微波技术相结合,达到修复土壤中石油污染的目的.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 Box-Behnken 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法,以生物黑炭作为外源吸波介质,对微波辐射时间、土壤含水率等因素对石油污染土壤微波热修复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800 W,微波辐射时间10 min,土壤含水率10.3%,生物黑炭添加量6.9%,为石油浓度20 g/kg 时土壤最佳修复条件,此时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达到95.76%.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与土壤中生物黑炭的含量在微波热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牛蒡菊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牛蒡中提取菊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料液质量比、微波提取功率和提取时间、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法对微波辅助提取牛蒡菊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35、微波提取280 s、95℃热水提取15 m in,提取率可达93.6%.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提高末水坛紫菜资源的利用率,以末水坛紫菜为原料,考察热水法和微波法提取坛紫菜多糖的多种影响因素.利用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多糖含量,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适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热水法制备紫菜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浸提温度,其次为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热水法制备末水紫菜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温度55℃、料液比1∶32 (g∶ mL)、浸提时间90 min;影响微波法制备紫菜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和微波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料液比为1∶43 (g∶ mL)、微波时间60s.说明,热水法和微波法均可用于末水坛紫菜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以去离子水为溶剂提取金樱子中多糖成分,并以多糖成分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来探讨和优化金樱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得到金樱子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3.5 min,微波功率438W,料液比为1∶27(g∶m L),浸提1次。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金樱子多糖实际提取率可达52.0%。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栽培菌糠为材料,研究微波辅助提取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等对香菇菌糠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60min和微波功率700W,在此条件下,香菇菌糠多糖的提取率为5.92%,提取时间较传统水提法缩短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蓝草紫色素微波加热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紫色素的耐氧化性能。【方法】以水为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紫蓝草紫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以空白紫色素溶液为对照,配制0.4%和1.0%的H2O2紫色素溶液,在不同时间段测定其吸光值,考察紫色素的耐氧化性。【结果】紫蓝草紫色素提取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20 W、微波时间80 s、料液比1∶20。紫色素加入H2O2放置72 h,吸光度变小,颜色变浅。【结论】微波水提技术提取紫蓝草紫色素的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少,是提取紫蓝草紫色素的有效方法;紫色素有一定的耐氧化性。  相似文献   

16.
苜蓿叶绿素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为原料,采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苜蓿中的叶绿素,以苜蓿草粉目数、乙醇浓度、辐照时间、复水时间、物料比、微波功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分析确定了单因素的最佳试验条件.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苜蓿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含量70%、辐照时间20 s、复水时间1 h、物料比1/20为最优工艺条件,苜蓿叶绿素的提取率可达2.038 mg/g.  相似文献   

17.
介电特性在农产品微波热加工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提出一种基于无校准同轴传输反射法和修正通用有效介质公式(modified general effective medium,MGEM)的农产品介电特性测量方案,以颗粒状农产品为对象,实验测量获得微波频率段内17种菜籽颗粒、杂粮颗粒和草籽颗粒的介电特性数据,对相关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案可用于测量和分析高频波段下颗粒状农产品的介电特性;室温下颗粒状农产品的介电特性与微波频率、含水(油)率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且满足相应的关系方程;在民用微波频率2.45 GHz和含水率M∈(2%,25%)条件下,不同种类颗粒状农产品的介电常数介于3.5~9.0之间,损耗因子介于0.1~2.0之间。相关研究为颗粒状农产品的介电特性测量提供参考,实验数据为农产品的微波干燥和无损检测装置设计提供依据,技术方法适用于小颗粒物质的介电特性测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义崇宽  蒋红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85-21786
[目的]确定微波提取红蓝草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的吸光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微波功率320 W,提取时间75 s、料液比(W/V)1∶20。[结论]微波技术用于天然色素浸提,耗时少、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孟祥忍  王恒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021-13023,13037
[目的]对比选择适合芦笋的热烫介质并优化热烫工艺.[方法]以新鲜绿芦笋为原料,对水、油、水油3种常见的热烫介质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最佳热烫介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分别以芦笋的抗氧化活性、干物质溶出率及感官性状为指标,通过k(34)正交设计优化芦笋热烫的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水油为芦笋的最佳热烫介质,且芦笋热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油比12∶1 ml/ml,料液比1∶3 g/ml,在100℃下烫制2min.在此条件下,芦笋的抗氧化活性最高,色泽最好,且食用品质达到最佳水平,干物质溶出率为1.28%.[结论]以水油为热烫介质的芦笋适宜于加工各种菜肴,且研究可为指导人们合理烹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贾宗贤 《油气储运》2003,22(7):55-55,61
介绍了一种储油罐加热盘管泄漏锅炉回水检测技术,给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特定工艺规程。检测方法为利用油、水的物性差异,在储罐原有的加热盘管回水管道系统中增设观察玻璃管和分离凹槽,对加热盘管的泄漏及回水带油现象进行检测,该项技术也同样适用于不相容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及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