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蚕儿的生长发育,尤其在小蚕阶段特别明显,而桑叶的质量与桑叶的叶位有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如果1~2龄给予叶质差的桑叶,则蚕体虚弱,即使以后给予良桑也难以恢复健康;相反,如果1~2龄给予适熟叶,虽然以后各龄叶质稍差,对蚕儿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养蚕人员都十分重视小蚕用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养好小蚕才能确保蚕种丰产优质,小蚕用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保证叶质,建立小蚕专用桑园: 种茧育用桑叶质,不仅影响当代蚕儿强健度,直接影响蚕种品质,还影响到下一代的生命率。试验证明:1~5龄全部给予良桑,发病率为16.2%;1~5龄全部不良桑,发病率88.2%;1龄良桑,2~5龄不  相似文献   

3.
讲演者已报告过人工饲料育蚕的病毒感染性比桑叶育蚕高,这次报告是因为研究了关于蚕儿用人工饲料饲育的时期长短与病毒感染性的关系。对5龄起蚕用桑叶添食CPV,比较1~4龄人工饲料育、1~3龄人工饲料4龄桑叶育、1龄人工饲料2~4龄桑叶育、1~4龄桑叶育的蚕儿时,-log ED_(50)值分别为4.8、4.6、3.9、3.1,人工饲料育的时期越长病毒感染性越高。对4龄起蚕添食CPV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倾向。在与上述相同  相似文献   

4.
蚕的多回育(年5~6回饲育)从昭和40年(1965年)前开始在日本国推行,曾有“多回育养蚕不安全”之说,还确实为之恐怕不安过.笔者在当时,曾就蚕的多回育有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是:1—2龄共育,要求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养蚕室和上簇室分开,并确保室外病原不进入蚕室,养蚕工作没有不安全的.现在正在推行蚕的超多回育(年10~12回饲育),有关防治蚕病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不过,因超多回育的情形例如1—2龄共育与1—4龄共育(也有1—3龄共育的)、桑叶育与低成  相似文献   

5.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群”的简称 ,是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生产的高科技生物产品 ,无毒副作用 ,不含化学成份和合成激素。EM沤制农家肥给桑田施肥和用 EM叶面喷施 ,桑树发病少 ,桑叶肥厚油绿 ,桑叶增产 2 5 %以上。EM喷洒桑叶给蚕添食 ,蚕儿食桑快 ,吃叶干净 ,提高桑叶利用率。蚕病少 ,结茧率高 ,茧质好 ,提高产茧产量 10 %左右。每张蚕种只需投入 5元钱 ,回报的效益却是 6倍以上。用法 :(1) 2~ 4龄蚕第二餐叶各龄用 10 0~ 2 0 0倍 EM原露溶液喷叶添食 1次。 (2 ) 5龄起蚕开始 ,每天用 5 0倍的 EM溶液添食 1次。注意事项 :(1)添食抗菌药…  相似文献   

6.
基于稚蚕(1~3龄)的生理特点,对生活环境有其独特的要求.它与大蚕(4~5龄)的生活环境要求完全不同,小蚕对温度十分敏感,抗高温多湿的能力强.在80~82F°之下蚕儿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快,发育齐,体质强健.反之发育就不齐,减蚕率高,产茧量低.在多湿之下可保证桑叶新鲜,满足小蚕对营养和水分的要求.据调查蚁蚕食桑24小时后蚕体含水率从77%增加到85%.小蚕对空气的要求比壮蚕远远少得多,而对不良气体的抵抗力很弱.小蚕对桑叶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一龄蚕桑叶质量的优劣对蚕作安定和收成影响很大.小蚕对光线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光线的强弱,会使蚕儿趋向一  相似文献   

7.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3,40(2):56-57
1发病率高的原因1.1经过上半年多批次养蚕,饲养环境中,病源积累不断增多,病源密度大、新鲜、致病力强。如果饲养环境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病菌通过种种渠道侵入蚕体而致蚕发病。1.2这个季节气温较高,日平均气温大多在30℃以上,最高气温达36℃;台风频繁,台风到来之前高温闷热,有雨时出现高温多湿闷热,无雨时则出现高温干燥,是养蚕环境最恶劣季节。蚕长时间受30℃以上高温影响,体内生理代谢紊乱,营养消耗大,体质弱,抗病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发病。1.36~7月份,桑树生长快,桑叶含水率高,同时侧枝、侧芽多,总体上桑叶偏嫩,蚕儿经常吃这种桑,容易“…  相似文献   

8.
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对于推广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适应现代省力化养蚕发展的需要,2018年春蚕期以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为试验区,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和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为对照区,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小蚕采用人工饲料共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眠蚕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喂桑叶后,眠蚕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差距缩小,但菁松R×皓月1~3龄人工饲料育后改喂桑叶熟蚕的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公斤茧颗数和盒种产茧量均偏低,50 g鲜上茧的干壳量低于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但高于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菁松R×皓月茧丝长略长于优食一号,同时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对良蛹率、茧丝长等无明显影响,但茧丝纤度有变细的倾向。菁松R×皓月对1~2龄人工饲料共育适应性较好,但与优食一号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未来推广1~3龄人工饲料共育甚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菁松品种1~3龄乃至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作为确立小蚕期人工饲料无菌饲育、大蚕期条桑育这一饲育法的基础研究,在春蚕、夏蚕以及秋蚕各蚕期,研究了关于1~3龄及1~4龄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以后用桑叶饲育的蚕儿对各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病毒用了核多角体病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及软化病病毒3种,接种是把各种病毒按10种浓度稀释,然后对用各种饲育  相似文献   

10.
人工饲料育蚕与桑叶育蚕比较,对核多角体病病毒的经口接种抵抗力小的情况已有报告(松原、林屋;林屋等)。讲演者继续前报,研究了关于对用不同饲料饲育的蚕儿接种了NPV、CPV、FV的各种病毒时蚕儿的感染性等情况。首先,对1~2龄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的蚕在3龄起蚕时,分别经口接种了NPV、CPV及FV。其结果,经口接种NPV的,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之间的-log ED_(50)值相差最大,接种FV的  相似文献   

11.
海宁市家蚕饲养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宁市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家蚕饲养技术经验,但是部分农户在家蚕饲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到养蚕成绩。为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家蚕饲养常见问题作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1常见问题1.1遗失蚕多目前1张蚕种卵量为28000粒±500粒,但常有农户在饲养过程中由于技术应用不到位,发生较多遗失蚕而影响了产量。遗失蚕大多发生在小蚕期一二龄,主要是,一二龄蚕叶质过老,桑叶含水率偏低,小蚕口器嫩,蚕儿吃不到适熟桑叶,容易引起伏照蚕增加;春蚕期或晚秋蚕期的一二龄,如果饲育温度偏低,蚕不活泼,伏在骸子里偷吃残桑,也增加了遗失蚕;微量农药积累性中毒也是近年来遗失蚕增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06,34(2):37-37
1发病特征及危害血液型脓病俗称高节蚕,系感染细胞核多角体病毒所致,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及创伤传染,发病多在3龄~老熟,尤以5龄中后期最为严重。本病属亚急性传染病,小蚕感染后经3~4天发病死亡,大蚕经4~6天发病;外温高时病程加快。病症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表现为不眠蚕、起节蚕、高  相似文献   

13.
桑叶是蚕儿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桑叶质量与原蚕饲育乃至蚕种质量密切相关,而桑叶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桑品种。因此,原蚕用桑品种的选择历来受到蚕种场的重视。笔者曾长期在小和山原蚕种场工作,该场在七十年代初期的用桑品种搭配是:1、2龄用大  相似文献   

14.
蚕的一切生活活动,包括吃叶、排粪和呼吸都在同一个地方,但是我们在蚕的身上用红漆做一标志,就可发现,它活动的范围仍是很大的,因此,一头蚕生了病,它通过挑粪和流脓汁感染其他蚕的机会就多。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用6000头蚕,对各龄都做成非常狭长的蚕座,第一,在蚕座的一端放置污感着病毒的桑叶,让蚁蚕食下,这些吃了污染桑叶的蚕,不久就发病,病蚕向四周爬去,爬动的距离1龄远达28厘米,  相似文献   

15.
蚕座密度是指单位蚕座面积内饲养的蚕儿头数;或表示蚕儿在蚕座中的相对疏密程度。如果密度过大则蚕儿相互拥挤,造成食桑不足,发育不整齐,容易发病;密度过稀则蚕座中残桑多,浪费桑叶,蚕座多湿,而且蚕室蚕具、劳动力需用量多,大蚕期尤为突出。笔对蚕期(4~5龄蚕)采用不同的蚕座密度进行饲养试验,力求摸清蚕座密度与养蚕生产效益的关系,探讨较佳的蚕座面积标准,以达到既不影响蚕茧产质量,又能提高养蚕设备利用率,提高工效节约桑叶,增加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3):103-103
最近笔者接到宾阳等地蚕农电话,说当地有好几个村都同时发生5龄蚕大批死于脓病的现象,疑似蚕种有问题。笔者分析这现象与蚕种无关,因为脓病从感染到发病一般是小蚕期为2~3天,大蚕期为4~6天,如果是蚕种受脓病病毒污染,那么蚕在1~2龄时,早就发病死亡了,不会拖到5龄蚕才发病。为什么最近广西各地都普遍发生家蚕脓病呢?主要是入夏以来,  相似文献   

17.
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对桂蚕5号反交杂交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和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蚕5号1~3龄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不大,可在农村进行推广应用;全龄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显著,在生产实用性上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在一般消毒的情况下,高温(90—92℉)干燥(相对湿度60—65%)多湿(95~100%)焗蚕。对南农七乙品种1~5龄任何时期,受焗4~24小时,发病率3.18%±2.1%,不会引起暴发性蚕病。4~5龄连续以焗1—3—6日,则发病率随焗蚕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较严格消毒条件下,二化性蚕种受到高温焗热热亦不会发生蚕病。二、焗蚕、饥饿及不良桑叶等综合不良因子作用下,但蚕期发病率在1.50~5.16%,亦不会导致暴发性蚕病。但高温干燥焗蚕的发病率较高,可能是桑叶萎凋快,造成饥饿的结果。三、蚕儿对焗热的抵抗力因生理状况而异,稚蚕期大于壮蚕,四龄期大于五龄,盛食期大于起蚕。其中以四龄眠五龄蚕起抵抗力最弱。蚕儿受焗后茧层量减少2—7%,四~五龄连续受焗,则可减少26%以上。  相似文献   

19.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2,39(3):48-48
一头蚕一生要吃 1 5~ 1 7.5克桑叶 ,每生产 1公斤蚕茧需要桑叶 1 2~ 1 3公斤 ,饲养一张蚕种 ( 2 .5~ 3万头 )需桑叶 375~ 52 5公斤。其中 1~ 3龄期所需桑叶占 5% ,四龄期占 1 0 % ,五龄期食量最大 ,约占 85%左右。小蚕期 1~ 3龄用叶应采适熟、有光泽、叶肉厚、含蛋白质较高的新鲜桑叶。一般根据龄期不同选采叶的标准也不同 ,一龄可采选自顶芽向下数第 3~ 4片叶 ,叶色呈淡黄绿色 ;2龄可采选第 4~ 5张叶子 ;叶色嫩绿色 ;3龄采选深绿色的成熟叶。大蚕期 ( 4~5龄 )除嫩叶、枯黄叶、泥叶和虫害叶外 ,其余均可采用。若采用条桑育 ,最好提…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经常用草木灰作为干燥剂撒施蚕座,使蚕座保持干燥不利病菌繁殖。但是,笔者近几年发现在小蚕期用草木灰吸湿时,如果草木灰过度吸湿常会造成蚕儿中毒。2000年中秋小蚕期遇阴雨连绵,在院西新庄发生中毒蚕户,2002年中秋在许孟瓦窑沟,同样是因为草木灰过度吸水造成小蚕中毒。分析原因是,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 K_2CO_3,遇水呈碱性。碱性的液体穿破小蚕皮肤,造成灼烧,使蚕儿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最后致蚕死亡,笔者根据实验观察发现:1 1 龄蚕盛食期抗性较强,若草木灰盖过蚕体然后过度吸湿,部分蚕儿仍能生存,生存率高达80%;1龄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