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广东蚕区的“白口仔”蚕病系包括中肠型脓病及空头性软化病,它们均属于病毒病,蚕粪,病蚕尸体均带有病毒或多角体,具有传染性。二、接种多量病毒或多角体(10~8粒/ml或组织浸液)于蚁蚕,则二龄开始发病,三龄全部死亡。如接种少量病毒或多角体,则在整个龄期中断断续续出现病蚕,以五龄为多发病过程比较缓慢,接种微量病毒后,饲育环境正常,则不致发病。南农七乙品种的抵抗力较强。三、接种微量病毒或多角体后,如处于高温干燥,高温多湿或低温冲击等不良环境中,则发病率大为提高。尤以低温冲突为最,因此,认为不良环境可以削弱蚕儿体质,感染微量病毒即可以造成暴发性蚕病。  相似文献   

2.
“白口仔”是广东蚕区为害最严重的蚕病,尤以每年高溫的3~6造发生更为普遍,該病占同期各类蚕病比率50~70%,生产上損失約20~30%的蚕茧,是造成广东蚕造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过去,普遍認为“白口仔”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蚕儿受“焗”等不良环境的誘发,所以广东蚕农以防止焗热作为防除“白口仔”的主要技术措施,虽然如此,但該病仍然是普遍发生。为了摸清“白口仔”的发生規律及找出预防措施,自1960年以来在广东省农业厅的协助和支持下,对该病的病原、傳染規律,发病情况及預防措施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初步肯定病毒感染是“白口仔”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良环境条件,如焗热、變溫等只是造成蚕儿体質虛弱,促使該病的发生和发展。蚕儿受飢餓或体內水份积存过多时,則会显著地降低对病毒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3.
桑蚕中肠型脓病蚕排出的蚕粪,含有大量病毒及多角体,能污染桑叶传染于健蚕,是蚕座内传染的媒介。病原物是以游离的状况分布于蚕粪的表面。 蚁蚕及各龄起蚕添食多角体后,经48小时排出的蚕粪有致病力。稚蚕期感染后,3—4龄排出的蚕粪带病原最多,是蚕座内传染的成期。而3—4龄染病的蚕儿绝大多数在五龄发病,且蚕粪的病原物也很多。通过对蚕儿添食病毒或多角体,病蚕混育,病蚕粪混育及病蚕粪浸液添食等试验,均证明以上的规律。因此,加强稚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是预防中肠型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石灰为蚕座消毒剂,有能杀灭及隔离散布在桑叶及蚕粪表面的病原的作用,在三龄期以后各龄起蚕及盛食期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养好小蚕才能确保蚕种丰产优质,小蚕用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保证叶质,建立小蚕专用桑园: 种茧育用桑叶质,不仅影响当代蚕儿强健度,直接影响蚕种品质,还影响到下一代的生命率。试验证明:1~5龄全部给予良桑,发病率为16.2%;1~5龄全部不良桑,发病率88.2%;1龄良桑,2~5龄不  相似文献   

5.
当前多丝量品种在农村原蚕队饲养,由于设施差,饲养水平低,导致原蚕虫蛹健康性下降,繁殖系数低,卵质下降,带毒率高等。针对这些问题,设置不同环境条件饲养原蚕,对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1991年秋随机抽取我校蚕室内饲养的多丝量品种日_3和中_(5.6)的原蚕5龄起蚕,给两次桑叶后,定蚕头数,每区200头,分别设有自然温度饲养,5龄前期饥饿饲养,5龄后期饥饿饲养区,不良叶饲养区,以及目的温度饲养区(对照区)每区重复两次,每天给桑4次。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温度,5龄前期饥饿,5龄后期饥饿,不良叶等不同环境下饲养原蚕,组配的一代杂交种中_(5.6)×日_3,正反交的产卵量和卵质均低于目的温度的饲养区。目的温度饲养区的健蛹率、产卵量,良卵半分别为97.8%、660粒、99.5%。而自然的温度、饥饿、不良叶等饲养区则分别为88.5~90.08%、516~552粒、86.5~91.12%与目的温度区相比分别降低5.4~9%、15.6~23.3%,4.5~8.2%,因此,农村饲养原蚕在4、5龄期切忌低温多湿,保持目的温湿度,做好桑叶的采摘和贮藏,给以新鲜、成熟的桑叶饲养,防止蚕儿吊食受饥饿,以提高多丝量蚕品种的健蛹率,增加单蛾产卵,提高繁殖系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蜕皮激素在蚕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蚕儿变态和蜕皮,当5龄蚕进入中期以后,添食一定剂量的蜕皮激素,蚕儿就能提早老熟、缩短龄期,且老熟齐一.当前养蚕生产中,常因不良气候的袭击,使桑叶减产等原因,造成5龄缺叶,尤其是春期,因缺叶而饥饿上簇,甚至倒蚕的现象较为普遍,给蚕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浙农1号蚕品种幼虫五龄期间,对各种桑叶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和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向茧层和蚕卵的分配利用率。五龄期间蚕体对桑叶氨基酸总最的消化吸收率为80.19%(雌蚕)和79.86%(雄蚕),而且五龄前期大于后期。蚕体对各种桑叶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在86—72%之间。五龄蚕食下桑叶中的氨基酸总量向茧层的分配利用率为60.99%(雌蚕)和73.47%(雄蚕),向蚕卵的分配利用率为8.23%。  相似文献   

8.
秋期是蚕农一年中饲养次数最多,饲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农药中毒。为确保秋蚕稳产高产,必须切实把好“消毒防病关、桑叶质量关、饲育关”。1秋蚕期特点日夜温差大,高温闷热、干燥、低温阴雨天常见。晚秋期更明显,尤其是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长期低温易诱发蚕病。如遇干旱天气,桑树封顶嫩叶少,底层桑叶发黄老化;晚秋大蚕期秋风起桑叶老化。病原新鲜,繁殖快,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9.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3,40(2):56-57
1发病率高的原因1.1经过上半年多批次养蚕,饲养环境中,病源积累不断增多,病源密度大、新鲜、致病力强。如果饲养环境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病菌通过种种渠道侵入蚕体而致蚕发病。1.2这个季节气温较高,日平均气温大多在30℃以上,最高气温达36℃;台风频繁,台风到来之前高温闷热,有雨时出现高温多湿闷热,无雨时则出现高温干燥,是养蚕环境最恶劣季节。蚕长时间受30℃以上高温影响,体内生理代谢紊乱,营养消耗大,体质弱,抗病力下降,从而容易感染发病。1.36~7月份,桑树生长快,桑叶含水率高,同时侧枝、侧芽多,总体上桑叶偏嫩,蚕儿经常吃这种桑,容易“…  相似文献   

10.
<正>秋蚕期是蚕农一年中饲养次数最多,饲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秋蚕期,气温高,微粒子病毒繁殖快,而桑叶质量差蚕儿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微粒子病的爆发成为可能。为确保秋蚕稳产高产,控制微粒子病的爆发。必须切实做好把三关:"消毒防病关、桑叶病虫害控制关、饲育关"工作。1消毒防病关"一消":消毒。养蚕前(收蚁前10日)进行一次环境、蚕室、蚕具消毒。1环境消毒。清除原蚕户房前屋后等周围的杂草、垃圾和  相似文献   

11.
44.产生五眠蚕的原因是什么? 从四眠蚕中分离出现五眠蚕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秋期叶质较差,给桑量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我们在人工饲料育试验中也见到这种情况,即饲料组成中桑叶粉量过少喂给1~2龄吃或在2龄添食蜕皮激素就易发生五眠蚕,其他如催青中的高温、干燥、饲育中的低温(60°F)、干燥(40%)五眠蚕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地区,对蚕生命力危害最显著的不良叶质,主要是第三至六造的侧枝嫩叶与脚枝嫩叶,尤其是在第四、五造影响更为严重,诱发的病蚕率高达28.93—75.13%;其次是第一造冬根刈桑的下脚叶,对蚕生命力亦有较大的影响。除了叶位以外,叶质对蚕儿健康度的影响还与各造气候因素、栽培条件有关,处于高温雨季气候下生长的桑叶和肥丰水足密植条件下栽培的桑叶,其饲料品质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稚蚕(1~3龄)的生理特点,对生活环境有其独特的要求.它与大蚕(4~5龄)的生活环境要求完全不同,小蚕对温度十分敏感,抗高温多湿的能力强.在80~82F°之下蚕儿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快,发育齐,体质强健.反之发育就不齐,减蚕率高,产茧量低.在多湿之下可保证桑叶新鲜,满足小蚕对营养和水分的要求.据调查蚁蚕食桑24小时后蚕体含水率从77%增加到85%.小蚕对空气的要求比壮蚕远远少得多,而对不良气体的抵抗力很弱.小蚕对桑叶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一龄蚕桑叶质量的优劣对蚕作安定和收成影响很大.小蚕对光线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光线的强弱,会使蚕儿趋向一  相似文献   

14.
五龄蚕期用桑量占全蚕期用桑量的85%。因此,人们一般在稚蚕期给以足量桑叶,让蚕儿充分饱食、而适当控制五龄期用桑量,以提高担桑产值,增加栽桑养蚕的经济收益。担五龄蚕期是蚕儿长丝腺的时期,蚕儿饱食程度与蚕茧质暈及其经济收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新区有必要加以探讨,用事实向群众作宣传,以达到既提高茧质,又节约用  相似文献   

15.
用200—400倍防微灵喷布桑叶饲养原蚕,对蚕期经过、五龄蚕期生命力、死笼茧率均未发现不良影响,对全茧量、单蛾产卵量略有影响但视蚕品种而异,对东34、932影响较小,对7532、湘晖、芙蓉的影响稍大,在生产中使用防微灵防防除微粒子病的效果明显。原蚕种添食防微灵浓度以350—400倍为宜,从四龄蚕第二天开始使用,可降低其对原蚕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工饲料育蚕与桑叶育蚕比较,对核多角体病病毒的经口接种抵抗力小的情况已有报告(松原、林屋;林屋等)。讲演者继续前报,研究了关于对用不同饲料饲育的蚕儿接种了NPV、CPV、FV的各种病毒时蚕儿的感染性等情况。首先,对1~2龄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的蚕在3龄起蚕时,分别经口接种了NPV、CPV及FV。其结果,经口接种NPV的,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之间的-log ED_(50)值相差最大,接种FV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漂白粉浸渍桑叶消毒后采用不同时间的漂洗、浸渍消毒后不漂洗、桑叶不消毒直接饲养云蚕7、云蚕8原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浸渍消毒后不漂洗直接晾干后饲养云蚕7、云蚕8的原蚕,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单蛾产卵量、单蛾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等指标,都比桑叶浸渍消毒后漂洗不同的时间或不消毒直接喂蚕的处理区低;桑叶不消毒直接喂蚕的茧层率及病蛾率最高。从养蚕成绩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看,1~3龄蚕用含有效氯0.33%~0.35%、4~5龄蚕用含有效氯0.35%~0.38%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桑叶浸渍消毒5 min,滤去药液保持湿润15 min,再用清水漂洗10 min后脱水晾干喂蚕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习惯上称蚕的四、五龄期为大蚕期。大蚕期食桑量大,绢丝腺发达,呼吸量大,对高温多湿的抵抗力弱。因此,在饲养大蚕时要根据这些生理特点,改善其饲育环境,促使其充分饱食,达到蚕大茧重丝多的目的。现就大蚕饲养中的一些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一、合理用叶大蚕期的饱食是增产蚕茧和丝量的关键。但大蚕期的食桑量大,约占整个龄期的95%以上,尤其是第五龄约占全龄的85%左右。因此在饲养大蚕中,要注意既要促使蚕儿饱食,又要节约用桑,做到合理用桑。我们曾对五龄期蚕儿食桑时间进行调查,在24小时内,16~20小时有叶与24小时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作为当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检疫对象,微粒子病的防治好坏事关蚕种生产单位的信誉和生命,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巨大。前几年,各蚕种生产单位通常采用桑叶全龄用0.3%~0.5%漂白粉精液浸渍消毒法,但该方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原蚕区大蚕期措施实际到位难度大、对人体皮肤有损伤、浸洗过程容易造成桑叶养份损失、蚕儿常吃湿叶易发病等缺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确立小蚕期人工饲料无菌饲育、大蚕期条桑育这一饲育法的基础研究,在春蚕、夏蚕以及秋蚕各蚕期,研究了关于1~3龄及1~4龄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以后用桑叶饲育的蚕儿对各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病毒用了核多角体病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及软化病病毒3种,接种是把各种病毒按10种浓度稀释,然后对用各种饲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