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长日照处理、短日照处理、低温贮藏、喷施激素等措施可使菊花在自然花期不能开花的时间开花,具体方法如下:   一、长日照处理   选用低温下花芽分化良好的晚花品种,或长期短、花芽分化诱导日数短、花瓣众多、植株较矮的品种于7月10日牙插,供元旦用花;7月25日芽插,供春节用花.   ……  相似文献   

2.
<正> 1 光照调节 1.1 短日照处理要让短日照花卉在长日照季节开花,需进行短日照处理。如一品红、菊花、蟹瓜兰等要在国庆节开花,应在国庆前50~60天,每天日照时数缩到9小时,即用黑色塑料布遮光,在上午8点前和下午5点后进行。 1.2 长日照处理为使长日照花卉在冬季开花,可进行人工加光,将日照时数增到14小时以上,结合加温,可使唐菖蒲、晚香玉等在冬春开花。把荧光灯  相似文献   

3.
NAA和IBA对菊花生长发育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3个秋菊品种用长日照、NAA、NAA+IBA组合和自然短日照处理试验,发现长日照处理是秋冬季菊花栽培延迟开花提高品质的最佳途径.NAA和NAA+IBA组合喷施叶面,可显著延迟秋菊开花,随浓度的提高,延迟开花时间越长.不同的品种株高、叶数、开花直径对生长调节剂反应不一样,短日照迟感型品种使用NAA或NAA+IBA组合处理比短日照敏感型品种在生长质量与延迟开花方面可获得更好的效果.NAA+IBA组合处理效果比NAA单独喷施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以‘千禧’和‘早生天鹅绒’为材料研究了日长和覆盖材料对一品红促成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到苞片转色天数、现蕾到开花天数和短日照处理到开花的天数均以日长11h最长,日长9h和10h差异不显著;开花时的枝长、节数及其增加值也以日长11h最大,9h和10h差异不显著。所以,一品红促成栽培时日长应控制在10h以内。用黑色园艺地布做覆盖材料时一品红开花比用黑色塑料薄膜显著延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个秋菊品种用长日照、NAA、NAA+IB组合和自然短日照处理试验,发现长日照处理是秋冬季菊花栽培延迟开花提高品种的最佳途径。NAA和NAA+IBA组合喷施叶面,可显著延迟秋菊开花,随浓度的提高,延迟开花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纬度大豆品种光照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控制光照法,对南自21°13′N 的广东省高州县,北到50°15′N 的黑龙江省爱辉县的24个品种进行了光照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在出苗至开花日数和生育期与大豆品种的地理纬度、品种类型有关。经长光照处理的大豆品种,其生育日数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加,并且与品种出苗至开花日数呈正相关(r=0.9720)。植株高度、主茎节数和分支数与光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8(达到5%显著水准)和0.9436。在所有光照处理下,凡能正常成熟的大豆品种,其产量最高的处理是自然日照。  相似文献   

7.
3种短日照依赖型地被菊光周期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花期调控,以"毛白玉"、"紫娇"和"大红"3个花期不同的短日照依赖型地被菊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20d、30d、40d、50d短日照处理,自然光照为对照,观察不同短日照处理对不同地被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短日照处理可有效提前地被菊开花时间,其中"毛白玉"短日照处理30d以上可提前开花,盛花期提前22d;"紫娇"和"大红"短日照处理50d可提前开花,盛花期分别提前39d和54d。短日照处理对3个品种的开花数量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紫娇"和"大红"的株高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间各品种花径差异不显著。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紫娇"、"大红"花序发生明显褪色现象。且棚内温度略高于棚外温度,而不同土层温差不明显。综上所述,只有了解各品种的短日照诱导开花的天数,并在短日照处理期间采取一定降温措施,才能准确预定花期,为杂交授粉的高效进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8.
短日照处理对大麻开花及性别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真叶期的大麻在短日照处理(每天8 h自然光照、16 h黑暗)下开花所需时间、生长状况及性别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可促使大麻提前开花,大庥3~4对真叶期是进行短日照处理的最佳时期;短日照处理对大麻的性别分化无显著影响;大麻是研究植物性别分化表达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河北香菊属多年生短日照药用菊花(Chrgsa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霜降后开花,容易受霜冻为害,造成严重减产和质量下降.以河北香菊越冬苗为试材,研究了短日照处理和遮光材料对河北香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可促使河北香菊提早现蕾开花,但对植株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植株表现变矮.短日照处理较大田自然生产可提前开花4~7 d,增加霜前花产量,降低霜冻为害.连续遮光处理30 d条件下,较适宜的日照时数为9 h;连续遮光处理40 d条件下,每天日照时数控制在10 h较好,可提早开花6 d,又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利用黑色遮阳网和黑色塑料薄膜遮光对促进开花效果差异不明显,但黑色遮阳网通透性优于塑料薄膜,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单株产量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初花后不同时期短日照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为小豆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熟品种‘冀红9218’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在初花—初荚(简称:EF-EP)、初荚—初粒(简称:EP-ES)和初花—初粒(EF-ES)3个时期进行短日照(10 h和12 h)处理,研究其对小豆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初花后短日照处理使小豆的花期提前,同时开花时间也增加,与对照相比,‘冀红9218’在10 h和12 h光照下开花分别提前6、3、7 d和7、6、9 d,‘唐山红小豆’开花分别提前为7、5、9 d和9、7、11 d,开花累进促进率也显著增大,‘唐山红小豆’和‘冀红9218’的最大开花累进促进率分别为19%和16%;产量构成因素和小区产量呈现降低趋势,短日照处理10 h较12 h降低较多,且EF-ES处理降幅最大,EP-ES处理降幅较小;全氮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在短日照处理10 h时增加幅度较大,可溶性糖含量在2种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较对照都增加,而淀粉含量却呈现降低趋势;‘冀红9218’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只有在EF-EP(10 h)处理中稍有增加,总氨基酸含量也增加,而‘唐山红小豆’的一些氨基酸含量在3种处理下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EF-EP处理的增加幅度最大。[结论]初花后短日照处理加速小豆的生育进程,导致产量呈现降低趋势,但对籽粒品质指标具有正调控作用,且EF-EP处理的调控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1.
甘薯是短日照植物,在我国北方秋季日照较长,一般品种不能开花。用大牵牛花为砧木,天然开花的品种为中间砧木,杂交亲本为接穗,经过两次嫁接后,能诱导甘薯一般品种在北方地区自然开花,且效果显著。应用此法可更广泛地进行甘薯有性杂交育种。接穗品种约在嫁接后12天左右开始现蕾,30天左右开始开花,80天左右个别品种开始停止开花,到100天左右全部品种停止开花。接穗品种间现蕾,开花两期差异较小,现蕾最早者比最晚者早6天,开花最早者比最晚者早2天。停花期各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最早者比最晚者提前20天。各接穗品种盛花期在8月10日~9月4日之间,结实盛期在8月30日~9月18日之间,在上述两期中,一般开花越多,结实率越高,接穗品种开花数目和结实率因品种不同而异;开花较多者(蓬尾),平均每株为292.3朵,较低者(华北553),平均每株为90.3朵;结实率较高者(徐薯18),为53.7%,较低者(蓬尾),为24.3%。开花数目与结实率呈反比关系,开花越多,结实率越低。  相似文献   

12.
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栽培大豆幼苗期的酯酶同工酶共出现了17条酶带。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既有共同的酶带,又有各自独特的酶带,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种。半野生大豆有类似野生大豆的酶谱,表现了野生种的特点.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酯酶同工酶有明显不同。随着进化程度增高,酶带数目有增多的趋势.研究表明,大豆幼苗酯酶同工酶酶谱比较稳定,酶带明确,具有较为明显的种的专一性,可以做为大豆分类学和研究大豆进化关系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萌发24小时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共48份材料的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进行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三种类型大豆的 PGM 同工酶谱带清楚,并且存在差异;b.野生、半野生大豆都呈现 B 型谱带,栽培大豆既呈现 A 型谱带,也呈现 B 型谱带;c.A 型谱带有5条带,B 型谱带有4或5条,但迁移率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野生大豆(G.soja)脂肪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中国1598份野生大豆和1595份栽培大豆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野生大豆的脂肪含量为9.94%,明显低于栽培大豆的(19.05%)。对来自中国不同纬度的174份不同进化类型大豆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随着大豆进化程度的提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逐渐降低,油酸含量逐渐增加。探索了日照长度,昼夜温度对大豆脂肪酸形成与积累的影响。发现了一批特异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早熟大豆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育期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地理播种法研究了15个早熟大豆品种生育期的表现。试验表明,相同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生育期表现不同。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生育期逐渐延长。由于光温综合作用的结果,生育结构发生“前延后促”现象。根据出苗——始花变异率,可将供试品种分为温敏型品种和光敏型品种。极早熟类型品种一般为温敏型,中熟类型品种为光敏型,早熟类型品种兼两种类型。早熟大豆始花——成熟日数与全生育期的相关系数大于出苗——始花和全育期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对不同纬度的野生、半野生及栽培大豆的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提出大豆同工酶模式酶谱。G.soja 亚属大豆苹果酸脱氢酶共有6条酶带,酸性磷酸酯酶共有12条酶带。所有材料都出现苹果酸脱氢酶Ⅳ带,反映了遗传的同源性,并可作为 G.soja 亚属大豆的共同酶带。种间酶带出现频率和相对含量分析表明,半野生大豆处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间,栽培大豆系由野生大豆经过中间类型进化而来。在进化过程中既有原酶带缺失又有新酶带产生,苹果酸脱氢酶Ⅳ带,酸性磷酸酯酶Ⅶ、Ⅷ、Ⅸ带平均相对含量在30°—35°N 最高,说明与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大豆蛋白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分析102个栽培大豆品种和48份野生大豆材料,在地跨29-35°N之间的安徽省,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品种原产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8.野生大豆蛋白含量与原产地纬度相关不明显,呈马鞍形分布,峰值出现在32°N地区.这个结果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淮流域的论点提供了某些旁证,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提高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但我省大豆品种资源的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可能与蛋白质含量高有关.因此,欲提高安徽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中含硫氨基酸在氨基酸总量中的比值,拟需引进新种质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开花落花及时空分布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豆开花、落花全过程,分析不同品种开花、落花特点和规律,为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6个品种的72株植株逐日(42 d)观察开花、落花及节位。【结果】材料开花过程呈现每天开花数量“少-多-少-极少”的变化规律,可分为初花、盛花、慢花、末花4个阶段:初花期阶段很短(3 d左右),每天开花量4朵以下,阶段开花量5.73朵,占总花量4.09%,开花集中在植株中部节位;盛花阶段每天开花多在5—12朵,持续时间较长(12—18 d),阶段花量108.75朵,占77.60%,开花由中部向上下两端延伸分布,其中以中部最多;慢花阶段每天开花1—5朵,持续时间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阶段花量21.24朵,占15.16%,分布在植株各个节位;末花阶段每天只有部分植株开花,平均不足1朵,直至开花结束,阶段开花4.42朵,零星分布在植株上。初花期3 d后至终花期或终花期后落花普遍发生,落花节位遍及开花的所有节位,落花率为末花阶段(77.96%)>慢花阶段(65.54%)>初花阶段(51.76%)>盛花阶段(36.97%);每天平均落花3—9朵的不正常脱落高峰与该阶段阴雨寡照的气候有关。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最早开花部位为中部,随后向上部、下部扩展,开花3—7 d以后扩展到底部,9—15 d扩展到顶部。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最早开花部位是中下部(7—10节位),随后向下部、上部扩展,初花2—3 d后达到最下部,随后向上部扩展,初花24—26 d以后扩展到顶部。【结论】大豆不同开花阶段每天开花数量差异明显,开花节位、持续期有所不同,不同阶段花的脱落率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明确山西省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及其数量性状多样性的地理分布,为山西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已编目入库的544份野生大豆为材料,对其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及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研究的8个质量性状,山西省半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野生大豆;太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山西省材料。4个数量性状的研究结果显示,野生大豆的变异程度高于半野生大豆,山西材料的变异程度高于太原材料;初步推断37~38°N、112~113°E经纬小区为山西省野生大豆数量性状的多样性中心。利用30对SSR引物分析了49份山西太原野生大豆材料,共检测到208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4~11个,平均为7个;引物的Shannon-weaver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7451~2.1081,平均为1.5030;位点多态信息量(PIC)值的分布范围为0.3813~0.8575,平均为0.7007。【结论】表型和分子检测结果都表明,太原野生大豆材料的变异类型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