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油茶枯饼为主要原料,以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葡萄汁酵母和米曲霉组成的混合菌种为发酵菌种,优化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条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在150 mL的三角瓶中,培养周期为5 d,装料量20 g,总接种量5%,油茶枯饼发酵后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可提高至18.19%。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黑曲霉为出发菌株对菠萝皮渣生产优质高菌体蛋白饲料进行发酵优良菌种的筛选试验,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筛选出1~2株优势菌株;将筛选出的优势菌株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了接种量、料液比、温度、发酵时间等对发酵产物理化品质及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为试验的较优菌种;将绿色木霉与产朊假丝酵母1∶1体积比混合种子液使用对菠萝皮渣进行固态发酵:混合菌种总接种量10%,料液比1∶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工艺条件下,菠萝皮渣发酵所得的蛋白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气味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摘要:对油茶枯饼进行脱毒处理,结果表明:油茶枯饼中含有10%左右的粗蛋白和11%左右的可溶性糖类物质,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乙醇提皂后的油茶枯饼比热水脱皂的保留了较多的原有营养成分。将脱毒处理前后的油茶枯饼调配成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观察培养基中的菌体生长情况,测定蛋白质提高率,获得了较优的饲料用油茶枯饼发酵培养基为:热水脱皂的油茶枯饼16g,麦麸1g,葡萄糖2g,(NH4)2SO41g,水19mL。  相似文献   

4.
对油茶枯饼进行脱毒处理,结果表明:油茶枯饼中约含粗蛋白质10%、可溶性糖类物质11%,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乙醇提皂后的油茶枯饼比热水脱皂的保留了较多的原有营养成分。将脱毒处理前后的油茶枯饼调配成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观察培养基中的菌体生长情况,测定蛋白质提高率,获得了较优的饲料用油茶枯饼发酵培养基为:热水脱皂的油茶枯饼16g,麦麸1g,葡萄糖2g,(NH4)2SO41g,水19mL。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感病亲本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规律的影响,以大白菜抗TuMV的国家级抗源材料8407和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为亲本之一,分别与2个感病材料冠291和06-247构建F1杂交组合,并制备F2群体。采用摩擦接种法对上述亲本及其F1、F2群体接种TuMV-C4,采用生物学观察的方法,根据病情分级和归类标准对大白菜TuMV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8407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冠291时,表现为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表现为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以73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TuMV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一个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冠291时,又表现为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因此,大白菜TuMV的抗性遗传规律十分复杂,同一个抗病材料,当感病亲本不同时,所配制的组合间TuMV抗性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6.
混合菌种用于发酵香肠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植物乳杆菌,葡萄球菌,汉逊酵母菌3个菌种作为发酵剂,通过耐盐和耐亚硝酸盐以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生产条件为:植物乳杆菌:葡萄球菌:汉逊酵母为2:1:2,发酵温度30℃,接种量2%时是最优配比,发酵香肠时间为18小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香蕉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的底物浓度、pH值、发酵温度和时间预试验范围,采用均匀设计优化试验,经Uniform Design3.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高纯度抗性淀粉的最佳组合参数为:芽孢杆菌接种量为体积分数3.69%,最适发酵pH值为4.83,发酵温度为36℃,发酵时间为12h,得到的抗性淀粉纯度最高为98.5%。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不同的发酵方式进行对比,确定甘蓝乳酸发酵最佳发酵方式和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结合效果最好,该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2℃,食盐质量分数2.25%,糖质量分数5%,发酵时间5d,发酵终点pH值为3.4。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绿茶酸牛乳的发酵工艺,确定了最佳菌种组合及种间比为V_((Lb)):V_((St))=1:2,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促生长物质为胡萝卜汁,添加量4%;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1.5%;在37℃下培养24 h,所得到的绿茶酸牛乳体系稳定、色泽均一、有较明显茶香、无不良苦涩味。  相似文献   

10.
中式快速发酵香肠最佳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美国肉类协会(AMI)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发酵香肠生产时间和温度进行的限定,设计正交实验,对影响发酵香肠生产的3个主要因素(菌种比例、GDL添加量和葡萄糖添加量)进行讨论。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确定发酵香肠生产的最佳配方为菌种比(5∶1),GDL(1.2%),GLC(0.6%)。按最佳配方生产的产品亚硝酸盐残留为7.13mg/L,符合国家对肠制品亚硝酸盐残留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以鹅肉为原料制成鹅肉香肠,确定了以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木糖葡萄球菌为复合菌种的最佳条件,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了菌种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作鹅肉香肠的最佳的条件为:发酵时间为24h,接种量1.5%,发酵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斑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找到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2 种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多个地方采集的玉米叶片上细菌菌株,生理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细菌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采用菌株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萌发进行处理的方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分离到267 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1 株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SCG-02,经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不同浓度的菌株SCG-02 发酵滤液可不同程度的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由丝状变成串珠状,当发酵滤液浓度是60%时,孢子完全不萌发,且产生泡囊状结构。通过试验研究表明,从玉米叶片上分离筛选得到的细菌菌株SCG-02 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是一种广泛分布并对夜蛾科类害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虫生真菌。为优化莱氏绿僵菌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一步提升发酵液生物量。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3种不同类型培养液对莱氏绿僵菌SL200714发酵液生物量的影响,利用Plackett-Burman对主要影响生物产量因子进行筛选,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关键因子适宜范围,最后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莱氏绿僵菌SL200714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SL200714菌株利用SDY培养液在培养温度为25.08℃,摇床转速为182.11 r/min,装液量为100.03/250 mL条件下进行液态发酵为理论最佳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每10 m L发酵液可产菌丝生物量0.361 g。本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莱氏绿僵菌液态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提高莱氏绿僵菌发酵液每毫升生物量,为后续工厂化生产莱氏绿僵菌分生孢子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RSS-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条件,提高其抗菌活性物质的产量,以发酵液抑制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活性为指标,在摇瓶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RSS-1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组分比例为2.0%的玉米淀粉,1.5%的蛋白胨,0.05%的MgSO_4;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天,100 mL三角瓶装液量25 mL,接种量为0.1%,转速为180 r/min。优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RSS-1菌株的无菌培养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设计对L-色氨酸生产菌TQ2223的发酵培养基进行配比优化,同时对发酵温度、通风条件等进行研究,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分批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6.
哈茨木霉菌株TRI2的鉴定及其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生产上更好的防治根结线虫病害,同时为新型、高效的生物杀线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形态学观察及ITS、tef1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木霉菌株TRI2为哈茨木霉,测定了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作用,并进行了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TRI2发酵液在48 h时可以100%杀死根结线虫,在盆栽试验中使黄瓜根结减退率达到63.5%,在田间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到72.2%,且在田间与阿维菌素具有相似的防治效果。菌株TRI2的鉴定及防治效果的确定为研究其生防机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解淀粉芽孢杆菌产抗菌物质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解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J-6 发酵过程中可产生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作用的抗菌物质,为提高该菌株抗菌物质的产量,本研究收集到应用于芽孢杆菌发酵的培养基配方18种,通过摇床培养筛选出较适宜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J-6发酵的培养基7种。在此基础上,利用2号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了5L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并采用不同生化检测方法测定了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蛋白产生量、碳源和氮源的消耗量随发酵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明确了最佳发酵时间为96h以及碳氮源的补加时间为开始发酵后的8h-12h。同时,发酵罐自动记录了发酵过程中pH值和溶氧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细菌发酵产L-乳酸优良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干酪乳杆菌CICC6002进行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超声波复合诱变处理,将诱变所得菌株进行耐酸和耐高糖驯化和选育,筛选得到一株高产L-乳酸的正向突变NT-7,在以菜籽饼粕水解液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发酵72h,L-乳酸产量88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1.94%。  相似文献   

19.
蜡样芽孢杆菌MA23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提高摇瓶发酵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可溶性淀粉、K2HPO4和MgSO4为高度显著因素,NaNO3为显著因素,葡萄糖为不显著因素,它们对实验结果影响由大到小表现为可溶性淀粉>K2HPO4>蛋白胨>MgSO4>NaNO3>葡萄糖,综合考虑确定最优组合为A1B4C4D1E2F2。因此,蜡样芽孢杆菌MA23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0.8%,蛋白胨0.2%,可溶性淀粉3.5%,NaNO3 0.05%,K2HPO4 0.2%,MgSO4 0.2%,CaCO3 0.12%,MnSO4 0.035%;培养基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MA23发酵液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41%和37.2%。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MA23最佳发酵初始pH 6.5,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佳接种量为8%,最佳装液量为70 mL,最佳摇床转速为180 r/min,菌体量和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28.2%和25.6%。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都得到大幅提高,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