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正近年来,被喻为"第五大家鱼"的大口黑鲈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大,而目前大口黑鲈的养殖仍然以池塘、网箱等养殖模式为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符合水产行业发展趋势。工厂化循环水应用于大口黑鲈的养殖中,既能减少养殖病害,优化尾水处理,又能提高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控制产品质量。本文对大口黑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进行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期间,随着品种选育、养殖技术、饲料营养、病害防控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大口黑鲈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发展极为迅速,2019年全国养殖产量已达47.78万吨,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淡水特色鱼。大口黑鲈一般采用传统池塘育苗方式,存活率低且易患病,存在养殖弊端。本研究依据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易管理、受控程度高的特点,培育刚出膜大口黑鲈"水花"至稳定摄食配合饲料,为大口黑鲈工厂化循环水育苗和驯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生长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17.3~28.0℃下,将体质量(4.60±0.30) 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4口60 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放养密度67尾/m~3,投喂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配合饲料,研究大口黑鲈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养殖195 d后,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为(303.14±73.17) g、平均体长为(26.76±3.13) cm;体质量(m)与日龄(t)间呈指数关系:m=0.0651t~(1.6147),r~2=0.9974,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46%,平均体质量日增加量为(1.82±0.57) g;体长(L)与日龄间呈线性关系:L=0.0961t+9.1442,r~2=0.9766,平均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5%,平均体长日增长量为(0.10±0.04) cm;体质量与体长符合幂函数:m=0.0132L~(3.0455),r~2=0.9828。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的相对增加量、特定生长率趋势基本一致,水温20℃以下明显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北方池塘循环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态养殖模式。在跑道池内养殖大口黑鲈,跑道池与净水池塘连通,池塘净水区域养殖鲢、鳙,种植角果藻,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根据大口黑鲈投放密度、规格、摄食、排便及水质理化指标等情况开启微滤机、增氧机、底排污等设施设备,进行水质调控,当氨氮≥1 mg/L,亚硝酸盐≥0.2 mg/L时,开启外循环。经过142 d养殖,1200 m2跑道池,2000 m3水体,共收获大口黑鲈45104 kg,养殖成活率94%,产值191.7万元,利润36.38万元。试验表明开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池塘养殖大口黑鲈生长速度、鱼体生理健康的影响,以池塘养殖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在临近的2口池塘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池塘水面积9×667m~2)和冰鲜鱼(池塘水面积10×667m~2)157 d、162 d。养殖过程中,定期打样采集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数据;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投饲对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回归方程基本一致,而体长、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则是饲料养殖的大口黑鲈略大于冰鲜鱼组的结果;冰鲜鱼养殖的大口黑鲈出现营养过剩、存在发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脂肪肝)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池塘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直港村村民卜虎根2001年开始养殖大口黑鲈,已积累了13年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是,近几年越来越感到普通大口黑鲈苗种培育难度大、成活率低,成鱼养殖生长慢、病害多、饲料系数高,逐渐认识到种质优劣对养殖生产的重要性。2014年,卜虎根作为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优鲈1号"项目示范区养殖户,使用大口黑鲈"优鲈1号"苗种取代普通大口黑鲈苗种开展养殖,在苗种  相似文献   

7.
<正>大口黑鲈近3年在天津养殖面积逐渐扩大,成鱼售价在每年8、9月达到峰值,进入10月价格迅速下降。为在此期间使大口黑鲈达到上市规格,采用工厂化车间、温棚与室外池塘接力养殖模式,可延长本地区大口黑鲈生长期,缩短了养殖周期,节约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天津及周边盐碱水域养殖业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绿色的饲料添加剂,对鱼机体具有抗菌、提高消化能力、维持鱼健康、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刘海芳(2022)研究发现用黄芪和红枣等中草药提取物投喂虹鳟8周降低了促炎症因子TNF-α基因表达水平,表明其提升了虹鳟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大口黑鲈在我国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但因长期摄食配合饲料易出现抗病力减弱、肝胰脏病变等问题。基于此,本试验选择山楂、半夏和神曲按照6∶2∶2的比例添加投喂,探讨其对大口黑鲈幼鱼消化系统健康的影响,为循环水条件下大口黑鲈幼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养殖产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目前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阻碍.本文指出了大口黑鲈养殖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大口黑鲈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大口黑鲈病害的类型与病程特征1.大口黑鲈病害的类型根据大口黑鲈病害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传染性疾病、侵袭性疾病和非寄生性疾病。(1)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常称为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可在大口黑鲈之间、大口黑鲈与其他水生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1 6x~(2.903 8)(R~2=0.980 1)和y=0.032 1x~(2.898 5)(R~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适宜的养殖密度,设置55、65、75、85、95尾/m2等5种养殖密度(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组),进行了63 d的大口黑鲈养殖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体长日增长率、饲料系数、体质量均匀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评价不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和主要养殖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次低密度的A2组(65尾/m2)至密度最高的A5组(95尾/m2),试验鱼的体长日增长率基本上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最高的A2组比A3、A4和A5组分别高了31.6%、82.9%和92.3%,并且差异显著(P<0.05);(2)从A2组至A5组,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3)A2组的饲料系数比A1、A3、A4和A5组分别降低了16.7%、28.6%、55.4%和56.9%;(4)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均匀度均在A2组达到最高。基于生长性能及养殖效能的综合评价,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成鱼养殖阶段较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5尾/m2。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的淡水石斑鱼人工养殖中,流水养殖模式仍为主流,但随着环保和土地资源管控愈发严格以及养殖病害的逐年增多,淡水石斑鱼养殖业迫切需要转变现有养殖模式和调整养殖结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集工程化、设施化、集约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新型养殖模式,具有节水、节地、环保、高效和产品质量可控等优点。为优化淡水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苗种培育技术,笔者于2020年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了淡水石斑鱼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淡水石斑鱼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场址选择和建设、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丘陵坡地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在传统的大口黑鲈养殖中,以冰鲜鱼作为饵料,用量大,水质容易恶化,严重影响了养殖生态环境。通过人工驯化,培育食用配合颗粒饲料的大规格大口黑鲈鱼种进行生产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大口黑鲈商品鱼品质。为此,本试验依照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加州鲈品系繁养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内容,对大口黑鲈与河蟹混养模式进行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二、大口黑鲈病害发生的原因大口黑鲈病害的发生是因病原体(或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大口黑鲈新陈代谢失调,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变化,鱼的正常生命活动被扰乱。导致大口黑鲈病害的发生虽然有众多的原因,但基本可从两个方面分析,其一是传统的、宏观的观点,病害的发生是病原(包括致病因素)、环境以及大口黑鲈本身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病原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二是微观的观点,大口黑鲈微生态系统严重失去平衡,导致病害发生,其中病原或致病因子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口黑鲈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珠三角地区,开始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贵州省于2007年前主要水产养殖区域己普遍开展大口黑鲈网箱养殖,2018年网箱养殖拆除,产量急剧减少(周路等,2007).2019年贵阳市在高位池开始尝试养殖该品种,2020年5-10月,笔者对高位池生态养殖大口黑鲈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贵州山区大口黑鲈产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的生长规律,本研究选取规格一致[平均体长(6.70±0.64) cm,平均体质量(4.38±1.40) g]的大口黑鲈幼鱼分别按80 ind/m3(D1组)、96 ind/m3(D2组)、112 ind/m3(D3组)、128 ind/m3(D4组)放养密度饲养在16个2.5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桶中,每个密度组设4个平行,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口径的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实验时间为160 d。结果显示:4组大口黑鲈终末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指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平均成活率82.50%~85.63%,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饵料系数(FCR)是1.5,最高是D4组1.74,最低是D1组1.34,各密度组FCR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D1组与D3组、D1组与D4组和D2与D4组差异显著,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大口黑鲈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体长(L)与日龄(t)均呈线...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池塘接力养殖至6月份,定期检测大口黑鲈生长、性腺成熟系数、饵料系数等。结果表明:流水槽养殖大口黑鲈存活率高于池塘养殖组,流水槽养殖组水质指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均优于池塘养殖组;在养殖前期,池塘组保持了生长优势,11月份开始生长减缓,每隔2个月体重存在显著差异,而流水槽养殖组鲈鱼体重在各月份之间差异显著;在各个采样时间点,池塘养殖组鲈鱼体重离散系数高于流水槽养殖组,而水槽组中离散系数随鲈鱼生长呈现波动起伏;3-4月份是大口黑鲈性腺发育期,在此阶段流水槽中鲈鱼的性腺成熟系数为3-6月中的最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3-4月份日增量最低。综上所述,在养殖前期,池塘组鲈鱼的生长略占优势,但在存活率、水质、饵料系数、性腺发育等方面劣于流水槽组;养殖后期,流水槽组存在饵料系数升高、个体差异增大、生长速率减缓等问题,从生长和经济成本的考虑转入池塘养殖更有利,因此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月份是将大口黑鲈从流水槽转移至池塘进行接力养殖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8月,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吴江示范点采用鱼菜共生系统养殖大口黑鲈,发生了以体表溃疡、烂鳍、烂眼球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明确病因,笔者对患病大口黑鲈进行病原分离、人工回归感染、生理生化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并开展定量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初步探讨了鱼菜共生系统养殖大口黑鲈的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