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在传统的大口黑鲈养殖中,以冰鲜鱼作为饵料,用量大,水质容易恶化,严重影响了养殖生态环境。通过人工驯化,培育食用配合颗粒饲料的大规格大口黑鲈鱼种进行生产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使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改善养殖环境,提升大口黑鲈商品鱼品质。为此,本试验依照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加州鲈品系繁养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内容,对大口黑鲈与河蟹混养模式进行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2.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养殖投资小、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良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不仅在沿海地区大力进行梭鱼养殖,而且在内陆淡水区域也逐步开始养殖。梭鱼既可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在池塘混养中能有效利用池塘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一、亲鱼 1,来源与选择 可从江河、水库、湖泊中捕捞,也可在人工养殖的商品鱼中挑选。要求个体大,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成熟年龄与体重 年龄2-3龄,黄颡鱼体重150克以上,江黄颡鱼200克以上,雌、雄鱼比例可1:2搭配。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人们对寄生施子虫一直采用外部消毒的方法(即杀虫药全地泼洒),效果不太明显,笔者近几年采用外消加内服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作简单介绍:一、治疗实例实例11997年7月间日江浦会宁公司基地有一口10亩鱼塘,鲢鱼尾部上翘在水面狂游,经检查为饱子虫害生。后用90%晶体敌百虫0.5mg/L全池泼洒,同时每50公斤鱼用90%晶体改百虫2克拌饲投喂,连喂2天。一周后,病情好转。实例2龙潭一养鱼户的一口3亩鱼塘,水深1.5m,7月8日发现池养鲢鱼尾上翘在水面打转。经检查有施子虫寄生,建议用90%晶体敌百虫0.8mg/L全池…  相似文献   
5.
一、准备要充分 1.清塘培水 每年冬天。鱼种经并塘或成鱼出池后.排干池水.清理塘底污泥和修整塘基.让池塘暴晒龟裂.这样可以加速土壤风化.并达到控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同时便于清除池塘边杂草.减少寄生虫和水生昆虫对鱼种的侵害。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的龙池鲫鱼(Carassius auratus in Long lake)因产自南京市六合区的龙池湖而得名,明朝嘉庆年间有文字记载,到清代成为皇家贡品。有文献记载鲫鱼体大头小,厚背腹小,头背皆乌黑色,腹部呈灰褐色,鳞细肉嫩,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龙池湖由城外进入城内,面积不断缩小,水质呈富营养化,加之过度捕捞,其产量、规格逐年减  相似文献   
7.
正水蛭(Whitmaniapigra Whitman),俗称蚂蟥,《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末在华南华东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一般养殖的品种为宽体金线蛭,最初的养殖方法是浅水池塘养殖,逐步发展成为池塘内用长条形密网网箱养殖。由于受生长温度的限制,池塘  相似文献   
8.
高淳县水产养殖总面积在32.8万亩,占南京市水产养殖面积108万亩的30.37%,属于南京市最大的水产养殖县,其中池塘河蟹养殖面积近年来一直稳定在22.5万亩左右,占该县养殖面积的68.6%,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江苏地区河蟹养殖过程中有套养鳜鱼的传统需求,为了克服广东鳜鱼苗供应来源杂、病害多、生产效果不稳定的问题,试验就本地鳜鱼(扬州地区早繁苗)与广东鳜鱼大规格苗种培育及商品鱼养成进行了初步探讨。1材料与方法1.1池塘与条件苗种培育对比试验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2814项目渔场常忠水产专业合作社150×667 m~2的省级青虾繁育场内进行,池塘面积均为10×667 m~2/个,场内进排水沟渠配套完整,以固城湖湖水为水源,每2个池塘(20×667 m~2)配3 k W微孔增氧机1  相似文献   
10.
一、机械损伤 1.病因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