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杂交得到的新品种石斑鱼。由于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力强,饵料率数低,肉质鲜嫩,市场潜力大,现已成为石斑鱼养殖的新宠。近年来珍珠龙胆已成为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海水养殖的重要名优品种之一。由于珍珠龙胆石斑鱼仔鱼、稚鱼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2.
随着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持续增加,海水生态环境的失衡等问题出现,珍珠龙胆石斑鱼病害频发,给养殖从业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损失惨重。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过程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都有发生,其中寄生虫病和由寄生虫病引起的细菌病危害较大。在徐闻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从2017年开始有鱼蛭病发生,且发病情况逐年严重。经过多年对石斑鱼病害的跟踪监测和诊断治疗,现将徐闻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蛭病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珍珠龙胆石斑鱼、斑石雕鱼工厂化养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引进7~8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12 000尾、斑石鲷3 500尾。经过一年的养殖,成活率98%,斑石鲷平均体长17cm,体重400g;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长25cm,体重750g,目前开始上市销售。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老虎斑或珍珠斑,是人工培育的龙胆石斑和老虎斑的杂交种,集父本龙胆石斑鱼生长速度快和母本老虎斑的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于一身,其主要特点:一是生长速度快,养殖10月体重就能达到1kg,养殖两年可达到3kg。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适  相似文献   

4.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形,保留了亲本的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作为商品鱼销售,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在北方逐渐推广。珍珠龙胆石斑鱼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5.
不同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室外水泥池(OC)、池塘(PC)和海水网箱(CC)3种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养殖模式的不同并未显著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但对鱼体脂肪的累积和组成、新鲜度K值和肌肉硬度均具有较大影响。O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0.05)。C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A和DH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0.05),脂肪营养更好;肌肉的硬度显著大于PC和OC养殖模式(P0.05),肌肉更结实,嚼劲更大。P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具有显著的高蛋白、低脂肪优势(P0.05);K值最小(P0.05),具有更加新鲜且货架期更长的优势。综上所述,认为池塘结合网箱养殖,可能是获得珍珠龙胆石斑鱼最佳肌肉品质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广西自2013年起大力推进石斑鱼产业的发展,工厂化养殖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广西冬季气温偏低、石斑鱼不能自然越冬的问题,成为石斑鱼产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许多养殖者利用原有的虾、贝类育苗池进行石斑鱼工厂化养殖。2014年末,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受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委托,对广西石斑鱼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广西工厂化养殖选择的品种与网箱养殖模式和池塘养殖模式相同,主要为龙胆石斑和棕点石斑的杂交后代珍珠龙胆,采用的养殖方式也是仿照网箱养殖模式,即投放500克/尾左右的大苗,采用流水养殖,密度10~15尾/米2。一般养  相似文献   

7.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通过建立稳定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系统,分别施加100、200、300、5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5 000和10 000 Hz的正弦波声音刺激信号,并应用该系统检测20条体长为32~35 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觉阈值。结果显示:该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系统获得的响应为听觉电生理反应,所有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 000 Hz,其中最适听频范围为100~2 000 Hz,最敏感声音频率为300 Hz,听觉阈值约为75. 8 d B。根据得到的平均听觉阈值,构建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曲线。研究表明:研究获得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觉阈值及曲线对于研究噪声对不同养殖模式下石斑鱼的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评估噪声对石斑鱼影响的直接试验数据,也能为养殖环境的优化提供间接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石斑鱼是我国名特优养殖鱼类之一。海水石斑鱼因其肉质鲜美和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其养殖在我国台湾、海南、福建、广东一带较集中。石斑鱼有一种眼疾叫蒙眼病,乍一看有点像人类的白内障,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导致鱼儿失明,甚至死亡。在海南省东方市某石斑鱼养殖场内,养殖技术员发现养殖车间一批平均体质量为110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离群独游,疑似患上“蒙眼病”。  相似文献   

9.
龙胆石斑鱼中间培育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石斑鱼学名为Epinephelus Lanceolat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是热带亚热带暖水性海水鱼,该鱼为中下层底栖鱼类,性凶猛,地域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肉味鲜美,经济价值很高。近几年,其人工繁殖、中间培育(俗称标粗)和成鱼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台湾、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区。但龙胆石斑鱼苗标粗病害多,成活率低且不稳定,造成龙胆石斑养殖规模难以扩大,影响了龙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利用鱼、虾对空间水质的不同要求及鱼能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随机选取450尾初始体质量(7.50±0.0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分为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分别投喂以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9%、18%、27%和36%鱼粉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9%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与替代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组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对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摄食后1~21 h内,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0%组和替代9%组之间的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摄食后21 h时,各组间养殖水体亚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不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的前提下,酶解肠膜蛋白粉替代饲料中9%的鱼粉不会对水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渔业》2011,(11):48-48
近日,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室副研究员徐力文在海南陵水新村港鱼排采样发现.网箱养殖的多种石斑鱼苗都有较为严重的肠道粘孢子虫病。目前除东星斑暂未发现此病,龙胆、珍珠龙胆、老虎斑和钻石龙胆上都检测到肠道粘孢子虫病,且对养殖量最大的珍珠龙胆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云龙石斑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云龙石斑鱼家系与云纹石斑鱼家系建立和培育,对不同家系的受精率、正常发育率和畸形率进行统计;分别对45~245日龄的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别对云龙石斑鱼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生长时间跨度为2~1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并于13月龄时统计成活率(苗种为2016年繁育);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分析对测定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Excel软件拟合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杂交种云龙石斑鱼受精率平均为55.5%±26.7%,正常发育率平均为33.9%±23.6%,畸形率平均为8.3%±0.9%。至245日龄时云龙石斑鱼体长、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1.7) cm、(316.7±57.3) g,云纹石斑鱼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8±1.3) cm、(123.2±30.2) g,云龙石斑鱼比云纹石斑鱼生长快,云龙石斑鱼的体长为云纹石斑鱼的1.3倍,体质量为云纹石斑鱼的2.6倍。云龙石斑鱼在45~245日龄阶段的生长曲线为W=0.039 2L2.891 2(R2=0.986 9),云纹石斑鱼生长曲线为W=0.025 5L3.021 6 (R2=0.990 8),在本阶段云龙石斑鱼为异速生长型,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型。经过12个月的对比养殖,云龙石斑鱼成活率为97.2%,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为93.2%~94.5%,云龙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35.3±4.1) cm、(700.0±247.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8.6±3.5) cm、(550.0±224.8) g,云龙石斑鱼体质量是珍珠龙胆石斑鱼的1.3倍,全长为1.2倍。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云龙石斑鱼具有生长快、畸形率低、成活率高的杂交优势,为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新品种云龙石斑鱼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与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因其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适宜水温为22℃~30℃,低于20℃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停止摄食、不游动,11℃以下较小的个体开始死亡。龙胆石斑鱼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显现杂交优势。商品鱼市场价格好,也可以做为观赏鱼,目前在广东和海南等地正在逐渐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胆石斑鱼)为父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石斑鱼新品种,因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珍珠龙胆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显现杂交优势。珍珠龙胆生长的最适宜为盐度为25~35‰,最适宜水温为22℃~30℃。广东沿海,尤其是惠州海域,常  相似文献   

15.
龙胆石斑鱼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胆石斑鱼又称鞍带石斑,学名为EpinephelusLanceolatus,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有斑王之称。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澳洲海域,其肉质鲜美、细嫩,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其人工养殖在台湾省得到迅猛发展,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开发龙胆石斑鱼人工养殖。一、场地选择及池子准备龙胆石斑鱼的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时,要求养殖海区避风条件好,风浪不大,以沙质底、礁石质底、砾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  相似文献   

16.
为构建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的运输方法,研究了低温暂养及模拟运输操作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不同降温速率、暂养温度、盐度、鱼水重量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时长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低温暂养的工艺条件,基于最优条件对石斑鱼进行模拟运输试验,测定不同时段的水质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鱼体肝脏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温速率为1.2℃/h,温度为15.7℃,盐度为24‰,鱼水重量比为1∶5运输条件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可存活超过55 h。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逐渐增强,应激反应使得皮质醇含量也快速增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肝脏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加深。本研究可为珍珠龙胆石斑鱼及其他海水鱼类的保活运输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母本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和杂交珍珠龙胆的肌肉营养成分并比较其差异,实验采用常规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及珍珠龙胆肌肉中的水分、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10种矿物元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0%、20.2%和16.8%;3种石斑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10%、18.53%、16.01%),(7.52%、7.70%、6.32%),(88.20、84.80、88.30)和(6.92%、7.13%、6.10%);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4.2%和2.4%,其中珍珠龙胆DHA+EPA的含量为24.02%,杂交“金虎斑”DHA+EPA的含量为23.56%,棕点石斑鱼DHA+EPA的含量为22.76%;5种常量元素Na、K、Ca、Mg、P和5种微量元素Fe、Mn、Cu、Zn、Se均有检出。研究表明,棕点石斑鱼、杂交“金虎斑”及珍珠龙胆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矿物元素,是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其中杂交“金虎斑”在一些营养指标中明显高于母本棕点石斑鱼。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续取样,系统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温27-28℃条件下,历时25 h 25 min孵化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在水温(27.0±0.5)℃、盐度30、p H 8的培育条件下,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伸缩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初孵至孵化后4 d为前期仔鱼;孵化后5 d,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 d,50%的仔鱼进入稚鱼期;孵化后46 d,50%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初孵仔鱼的全长平均为(1.65±0.11)mm,发育至70 d时,幼鱼平均全长已达(75.47±0.19)mm。跟踪观察的结果发现,珍珠龙胆石斑鱼作为杂交子代,从受精到发育的各阶段均能健康正常地生长发育,且生长快速、抗病力强,具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型,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壳寡糖(OCS)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通过在基础实验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400和800 mg/kg的壳寡糖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4周,综合分析壳寡糖对石斑鱼免疫调控作用的影响.实验首先检测了壳寡糖对鱼体内免疫及抗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显示,投喂壳寡糖后显著提高珍珠龙...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珍珠龙胆石斑鱼对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耐受,选择健康活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个体,采用渐变式方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对水温、盐度和溶解氧耐受范围较广,适宜水温为20~35℃,临界下限水温为10℃,临界上限水温为39℃;适宜盐度为11~40,临界下限盐度为3,上限盐度可到45以上;耐受低氧:DO_1为0.70 mg/L,DO_(50)为0.67 mg/L,DO_(100)为0.6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