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 Sauvage et Dabry),地方名白甲、突吻鱼、毛白甲,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干流、支流,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铲颌鱼又名台湾白甲鱼,俗称苦花、竹叶鱼、隐鱼,隶属鲤科、鲃亚科、突吻鱼属,与著名的泰山赤鳞鱼(多鳞铲颌鱼)同属不同种。自然条件下栖息于高海拔的山涧溪流中,主要摄食水中昆虫幼体及附生于岩石上的藻类等。该鱼肌间刺少,肉质细嫩、味鲜不腥,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溪流性经济鱼类。目前该鱼产区的市场价已达160~250元/千克,且经常供不应求。为保护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我们利  相似文献   

3.
<正>泰山赤磷鱼学名多鳞铲颌鱼,属鲤形目、鲤科、突吻鱼属、铲颌鱼亚属,又名螭霖鱼、石鳞鱼、斑纹鱼,是生活在泰山山涧溪流中的小型鱼类。其肉质细嫩、香而不腻、鲜而不腥、营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药  相似文献   

4.
周剑 《科学养鱼》2007,(6):58-58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Sauvage et Dabry),地方名白甲,隶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白甲鱼属,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干流、支流,具有半洄游的习性,属于江河流域中生活的底栖性鱼,为四川省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该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5.
白甲鱼Varicorhinus(Onychostoma) simus(Sauvage et Dabry),俗称白甲、短头、沙鱼,隶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贵州主要分布在清水江、乌江、赤水河等水域。该鱼肉质细嫩,脂肪含量高,最大个体可达6.5千克,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长江上游及珠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随着人工捕捞、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加剧,白甲鱼天然资源衰竭严重,有的种类已十分珍稀,为了更好地对该鱼进行保护,我所进行了人工繁殖。在白甲鱼的人工繁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南方白甲鱼     
南方白甲鱼Varicorhinus gerlachi(Peters),又称白甲鱼,隶属鲤形目,鲤科,啬巴亚科,白甲鱼属。地方名为香榄鱼、红尾榄、平头榄、滩头鲮、齐口鲮、石鲮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珠江水系的重要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区域为珠江、元江、澜沧江和广西、海南岛各水域。  相似文献   

7.
白甲(Varicorhinus Siumus)属鲤科、刍巴亚科、白甲属,俗称瓜溜、圆头鱼,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支流,是一种中型经济鱼类。其肉质特别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等,深受消费者喜欢。白甲鱼野生资源极其有限,近年来产量很低,为了保护三峡库区的物种多样性,满足市场对名优鱼类的需求,我们进行了白甲鱼的池塘养殖及人工繁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多鳞白甲鱼的生态习性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锤 《齐鲁渔业》2007,24(1):39-39
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隶属鲤形目、鲤科,俗称钱鱼、螭霖鱼,梢白甲、斑纹鱼、石纹鱼、泰山赤鳞鱼。温水性淡水鱼类,分布于我国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和山东泰山的溪涧。1形态特征体长,略侧扁,腹部圆形;头短,吻钝,口下位,新月形;具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角须很短;胸部鳞片较小,埋于皮下;背鳍无硬棘,外缘稍内凹,尾鳍叉型;体侧各鳞片的基部具新月形黑斑,背鳍和臀鳍各有  相似文献   

9.
白甲鱼主要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在分类上属鲤科、任巴亚科、突吻鱼属、白甲鱼亚属。白甲鱼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是具很高开发潜力的野生名优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0.
李涛 《重庆水产》2009,(3):50-51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us Sauvageet Dabry)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白甲鱼属,主要分布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是产地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天然产量逐年下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物种,近年来重庆市有关单位成功实施了白甲鱼的规模化人工繁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多鳞铲颌鱼的营养价值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取40尾人工养殖的多鳞铲颌鱼(25.8 ~42.6g/尾),对其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经测定,多鳞铲颌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60%、18.11%、3.01%和1.42%.该鱼肌肉中共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77.28%,其中...  相似文献   

12.
多鳞四须鲃(Barbodes schwanenfdi)俗名双线鲫、泰国鲫、红鳍银鲫、红翅鲫,属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四须鲃属(Barbodes),原产地在泰国等东南亚地区,是一种热带鱼类。多鳞四须鲃体形侧扁,酷似团头鲂,其尾鳍边缘为红色,靠近尾鳍边缘上下为黑色,由此得名"双线鲫"。该鱼成年个体体长30cm~35cm,雌性个体略大于雄性个体;杂食性,以素  相似文献   

13.
<正> 泰山赤鳞鱼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科,突吻鱼属,铲颌鱼亚属,学名为多鳞铲颌鱼Varicorkinus(Scaphesthes)macrolepis(Bleeker)(周忠江等,1980)。赤鳞鱼以肉质细嫩,味美不腥,营养丰富而弛名中外,为我国珍贵鱼类之一。过去在泰山南北海拔270米以上的各主要水系中均有  相似文献   

14.
正多鳞鱚属小型鱼类,成品鱼规格小(50~100克),养殖管理过程简单,养殖成活率高,经济效益较好,具有十分广阔的养殖前景。因此进行多鳞鱚的养殖技术研究,符合市场的需求,对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渔民的收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有关多鳞鱚的研究主要在采捕、生理、生态、食性、生长、生物学等方面,未见有多鳞鱚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本课题组自2012年突破了  相似文献   

15.
<正>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 Nikol-sky),属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e),裂尻鱼亚属(Racoma Heckel),俗称细鳞鱼,细甲鱼。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金沙江、雅砻江、乌江上游和北盘江,是产区重要经济鱼类。是  相似文献   

16.
甲鱼又称团鱼、脚鱼、水鱼等,其学名叫鳖,在动物学上属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有若干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亚热带、温带等地。我国的甲鱼以中华鳖的数量最多,分布也很广,以长江中下游产量最多。一、甲鱼的经济价值 (一)甲鱼是美味佳肴甲鱼是淡水名贵经济动物,为日本、我国及东南亚等国的佳肴,特别是其细嫩柔软的裙边,球蛋白含量很高,是我国南方筵席上所谓“八珍”之一。日本把甲鱼莱称为最  相似文献   

17.
正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叶须鱼属,别名双须重唇鱼,西藏本地又称白甲鱼、花鱼。双须叶须鱼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尼洋河、拉萨河中,主要栖息于海拔2900~4700米砂石底质的洄水及缓流处,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和底栖无脊椎动物,兼食藻类和有机碎屑,是西藏自治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长期以来,因过度捕捞,双须叶须鱼资源量逐年下降。目前,相关科研单位正开展该鱼的驯养和人工繁育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肖芬芬  孙健  吉红  于海波  董武子 《水产学报》2022,46(10):1872-1891
本研究旨在探究裂殖壶藻渣作为饲料原料对土著鱼类多鳞白甲鱼的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在五种等氮等脂饲料中分别添加0g/kg(DS0)、30g/kg(DS3)、60g/kg(DS6)、90g/kg(DS9)和120g/kg(DS12)的裂殖壶藻渣,饲喂养殖于室内循环水系统的180尾多鳞白甲鱼(9.00g±0.25g/尾,12尾/缸)56天。结果显示:(1)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系数(FCR)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DS9组和DS12组的肥满度(CF)、肝体比(HSI)、腹脂指数(IFI)、肝脏和腹脂甘油三脂(TG)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DS6、DS9和DS12组肌肉中DHA含量、∑n-3 LC PUFA(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n-3/n-6 PUFA比例、胆固醇血症指数(h/H)和血脂质量指数(FLQ)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栓形成指数(T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所有处理组肝脏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S6、DS9和DS12组腹腔脂肪组织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C2)和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所有处理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90g/ kg的裂殖壶藻渣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多鳞白甲鱼腹腔脂肪和肝脏脂肪蓄积,并提升其肌肉营养价值,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多鳞铲颌鱼属鲤科、亚科、突吻鱼属,是该属16种鱼中分布最北的一种,最北可达北纬40°,其主要产地是鄂西山地、秦巴山区、太行山脉,在山东泰山也有自然分布,是山东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我们较为详细的研究和长期的饲养观察,发现它确有一些颇为独特的地方。多鳞铲颌鱼属中小型鱼类,根据测量,最大个体可达150克,体长25厘米。体似草鱼,但更浑圆惨长。口下位,有细小口须2对。各鳍舒展,幼鱼鳍浅遁色,成酋胸鳍、腹鳍、臀鳍外缘金黄色。鱼体黄褐色且变色能力很强。更鳞铲颌里栖息在高山溪流中,水质清澈透明,港氧呈饱和状态,水…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北盘江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为研究对象,在矩形水槽中设置由气压为14.7kPa,孔距为1.0cm、2.5cm、4.0cm,孔径为1.0mm、1.5mm、2.0mm所组成的9组气泡幕密度,采用单因子试验法研究不同密度的气泡幕分别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果。结果表明,9种密度的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均有一定的阻拦效果,其中花鱼骨在密度Ⅲ(孔距1.0cm、孔径2.0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 (96.00±2.65)%。白甲鱼在密度Ⅱ(孔距1.0cm、孔径1.5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95.33±3.06)%。本研究可以为物理屏障拦鱼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