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杏鲍菇多糖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杏鲍菇多糖的分离提取、生物活性和杏鲍菇氨基酸成分、液体培养杏鲍菇富集硒等方面,综述了杏鲍菇的多糖和常规营养成分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高山绿色杏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素云  杨廉伟 《食用菌》2008,30(4):37-37
为了提高高山绿色杏鲍菇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对绿色杏鲍菇的需求,实现高山杏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天台县高山杏鲍菇生产实际,总结出高山绿色杏鲍菇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杏鲍菇生理特性,将杏鲍菇98育菇过程分成恢复期、催蕾期、修蕾期、生长期和采收期5个阶段,应用工厂化生产成控设备,对每阶段最适温度、湿度和通气度等最适参数进行试验,得出了杏鲍菇98育菇工艺曲线,对杏鲍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魏蘑、白灵菇及杏鲍菇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产物克隆测序测定了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并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魏蘑、白灵菇和杏鲍菇三者之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白灵菇与杏鲍菇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但阿魏蘑、白灵菇和杏鲍菇为3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5.
设施化栽培杏鲍菇的病害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春 《食用菌》2009,31(3):70-70
近两年来我国杏鲍菇设施化栽培迅速发展,至2008年底,日产1t以上规模的杏鲍菇设施化生产企业超过150家。由于杏鲍菇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耐贮运性,市场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国内及和国际市场都极具开发前景。但是,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病害发生严重,主要是细菌性病害(病斑上产生乳色脓液、弯头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笔者通过对日本、韩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考察,以及近年来对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的跟踪观察及试验,对杏鲍菇设施化栽培的病害控制谈一点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当前杏鲍菇规模化生产遇到的技术性难题,进一步促进杏鲍菇产业健康迅速发展,自2013年初以来,我们联合灌南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丰收菇业有限公司组建技术研究团队,围绕杏鲍菇品种引进、菌种制作、培养料预处理、配方优化、灭菌、接种、养菌、育菇到采收包装等生产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工艺优化。目前,已系统总结出了杏鲍菇规模化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对杏鲍菇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杏鲍菇为试材,通过考察菌丝生长速度、发菌天数、菌丝生长势和子实体性状以及生物学转化率等指标,比较了作为杏鲍菇3级菌种的枝条菌种和麦粒菌种的优劣。结果表明:在杏鲍菇栽培种培养时期,采用枝条培养基的新方法生产杏鲍菇与传统的采用麦粒培养基生产的方法相比,可以有效缩短发菌时间6d,降低成本16.7%,减少染菌机率,是工厂化生产杏鲍菇菌种繁育的推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杏鲍菇2号、杏鲍菇9号、杏鲍菇1号为试验材料,以当地主栽品种杏鲍菇3号为对照,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平均袋产、平均单菇质量、生物学转化率以及子实体形态为指标,对4个杏鲍菇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十堰地区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9号和杏鲍菇3号具有高产、优质的优点,适合在十堰当地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从马来西亚引进的优良杏鲍菇品种MH04814和当地品种YX进行了工厂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MH04814比杏鲍菇YX生物转化率高11.4%,子实体成分粗蛋白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分别高2.79%和3.12%.杏鲍菇MH04814在湖南多点推广试验表明,该菌株工厂化栽培适应性强,是适合工厂化生产的优良杏鲍菇菌株.  相似文献   

10.
陶杰 《中国食用菌》2020,(2):64-65,69
以杏鲍菇子实体粉末为原料,对杏鲍菇多糖营养成分及稳定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中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在食用菌中处于中上水平,多糖总糖含量相对较高,达5.90 mg·mL-1,而粗脂肪、还原糖含量较低;杏鲍菇多糖的耐还原性和抗氧化性较好,低温存储不易氧化。测定和分析杏鲍菇的营养学特性,可为杏鲍菇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6个杏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菌株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早熟性状及产量等一系列性状的比较来筛选优质杏鲍菇菌株母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栽培食用菌的新原料和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本研究进行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刺芹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以及生物学效率,研究了水分、pH值、钙盐、糖以及碳氮比对刺芹侧耳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红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中麻骨50%、氮源35%、水分67.5%,pH值为5.5,添加1%碳酸钙和1%蔗糖时用来栽培刺芹侧耳生物学效率最高。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红麻栽培刺芹侧耳产品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粗纤维指标与棉籽壳培养基栽培的接近,但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7%。因此,红麻副产物是栽培刺芹侧耳的理想原料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米为基质栽培杏鲍菇,并将得到的子实体与木屑栽培的杏鲍菇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米基杏鲍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164.71%,蛋白质含量提高68%,膳食纤维含量提高500%,氨基酸总量提高63.23%。米基杏鲍菇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分别为66.06、60.31,均高于木屑杏鲍菇。  相似文献   

14.
单孢分离交配法提纯复壮杏鲍菇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个已退化的杏鲍菇品种进行单孢分离、交配,以及出菇试验找出最能体现杂种优势的配对孢子组,恢复最初的优良性状。结果从该杏鲍菇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了11个单孢子;分别进行单孢交配,获得了12个配对组合。通过筛选,对其中6个组合进行出菇试验,内有3个交配组的生物学效率优于亲本,表明此方法收到了对杏鲍菇菌种进行提纯复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杏鲍菇一级种和二级种培养基配方 ,试验表明杏鲍菇一级种培养基以配方三最好 ,菌丝干重是配方七 (对照 )的 3 5倍 ,差异极显著 ;杏鲍菇二级种培养基以配方四最好 ,菌丝生长势最强 ,与供试各培养基配方相比较 ,差异均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超微处理技术结合微波场协同萃取技术,研究了以超微处理的杏鲍菇粉为原料微波场协同萃取多糖的基础参数。结果表明,此技术可明显提高多糖的产率和纯度。  相似文献   

17.
将杏鲍菇单核菌丝进行紫外诱变,挑选优良单核菌株杂交配对,获得47个长势较好的子代菌株。通过拮抗试验与脂酶同工酶分析预测子代菌株杂种优势,筛选出有异于亲本的7个杏鲍菇新菌株。  相似文献   

18.
棉柴栽培杏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柴栽培杏鲍菇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棉柴与未发酵棉柴栽培配方均有利于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在20%~80%范围内,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配方中发酵棉柴的添加量成正比;对于未发酵棉柴来说,在20%~60%范围内,杏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与配方中棉柴的添加量成正比。添加棉柴有利于杏鲍菇产量的提高,棉柴添加量为40%的配方⑥(未发酵棉柴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粕粉3%;糖1%;石膏1%)和配方②(发酵棉柴40%;棉籽壳40%;麦麸15%;豆粕粉3%;糖1%;石膏1%)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栽培料配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杏鲍菇是一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的珍稀食用菌,试验证明,将本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木屑、稻草按适当比例搭配后作为栽培主料进行熟料覆土栽培,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杏鲍菇、红枣为复合运动饮料的主要材料,深入分析和研究其加工工艺,并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质量要求,明确复合运动饮料所需材料比例。试验结果表明,60 mL的杏鲍菇提取液和50 mL的红枣提取液是配制复合运动饮料的最佳比例,同时还需要适当添加白糖、柠檬酸及黄原胶,以达到良好的口感,满足运动人群的饮用需要。通过研究杏鲍菇红枣复合运动饮料,不仅可对常规饮料进行创新,同时可以进一步开拓饮料市场,充分发挥杏鲍菇与红枣两种物质的作用,使饮料更具营养价值,为运动人群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