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通过对低龄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观察,以探讨与其生长的相互关系。曾对86尾团头鲂鱼种全长以及鳞片的鳞长、环纹数等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经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可说明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增长与外界环境(饲辩、水质、养殖方式……等)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在98%以上,说明对鳞片上的环纹等的研究是探索鱼类生长特性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鱼类生长内分泌学和鱼类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松林 《水产学报》1992,16(1):91-100
生长率和饵料转换效率是水产养殖中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鱼类养殖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鱼产品。通过促进鱼类生长(缩短养殖周期)和提高饵料转换效率(降低饵料成本)的途径可以达此目的。而在这两个方面,内分泌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鱼类的生长发育是受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调节控制,鱼类生长的快慢与体内激素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生长  相似文献   

3.
南极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国平  魏联 《水产学报》2017,41(10):1638-1647
南极鱼类生长相对缓慢,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年龄鉴定较其他海区鱼类更为困难。但考虑到鱼类年龄鉴定是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的基础,因此过去一些年来,硬质部位,如鳞片、鳍条(棘)、脊椎骨以及耳石等仍成为南极鱼类的主要鉴龄材料。本文对南极鱼类年龄鉴定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了总结回顾,将年龄鉴定的方法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各自优缺点。结果显示:(1)对于具鳞的南极鱼类,因鳞片在鱼类生长过程中存在重吸收现象,因而利用鳞片及鳍条(棘)单独鉴龄所得出的结果通常小于耳石的鉴龄结果,缺乏精确性;(2)南极鱼类生活跨度较大,高龄鱼体长频次分布严重重叠,以致无法准确判断其年龄结构;(3)耳石重量法易受到特殊个体影响而误判年龄;(4)因鳍条易损坏,脊椎骨采集较为困难,且许多南极鱼类无鳞,目前大多数南极鱼类使用耳石鉴定年龄,其也成为目前最为精准的南极鱼类鉴龄方法,但同时利用鳞片和耳石重量等对鉴定结果进行验证;(5)南极鱼类尚存在无统一的鉴龄标准、人为主观性较强以及缺乏早期生活史研究等不足之处;(6)为了研究南极鱼类早期生活史,耳石微化学及微结构等方法将被广泛利用。  相似文献   

4.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是其生活史中的关键时期之一,生理、形态学变化剧烈,死亡率极高。研究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可为了解鱼类早期阶段的致死因子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苗种阶段的生长率和成活率,也对制定合理的早期培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异速生长模式对确定仔鱼的养殖模式有重要的指示作用,鱼类在早期阶段会优先发育与生命活动关系较密切的器官,以期达到较高的早期成活率。RNA/DNA是评价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生长率的有效指标,也可用于评价仔稚鱼的生长潜力、营养状况、饲料营养水平以及确定关键期。研究仔稚鱼消化酶的发生和演变有助于深入了解鱼类在个体发育早期的消化生理,有助于选择适口饵料和制定投喂策略。因此,本文综述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异速生长模式、核酸及蛋白含量变化规律以及消化酶的发生和变化,为鱼类早期阶段健康养殖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甘露寡糖对鱼类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的影响,以评价甘露寡糖对鱼类是否有促进生长作用,为甘露寡糖作为鱼类促长添加剂提供参考依据。使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搜索甘露寡糖对鱼类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提取数据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MD=24.77,95%CI=(11.92,37.61),P=0.000 2][MD=0.10,95%CI=(0.07,0.13),P0.000 01],而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24,-0.08),P=0.000 1]。结论:甘露寡糖具有提高鱼类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降低鱼类饵料系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鱼类的鳞片     
郑伟 《水产科技情报》2009,36(4):206-208
介绍了鱼类鳞片的类型、形态、作用,阐明了鱼类鳞片是研究鉴定鱼类的年龄、生长速度、生殖季节、性别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了解鱼的年龄,可以帮助人们测定鱼群的年龄组成,做到捕大留小,适时捕捞,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五种鱼的鳞被复盖过程及其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83,7(4):343-351
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研究了904尾鲤鱼、429尾草鱼、637尾鲢鱼、70尾鳙鱼及243尾尼罗罗非鱼的仔幼鱼。五种鱼鳞片出现时全长分别为:16—19,17—19,27—32,26—31,10-14mm。完成鳞被复盖时的全长分别为24—30,24—28,47—55,48—58,19—22mm。五种鱼鳞片出现均始于侧线,但出现部位和复盖过程可分为两类:鲤、草鱼、鲢及鳙的鳞片首先出现于躯干前部,为由前向后发展型,至于具体扩展过程,鲤与草鱼相似,鲢与鳙相同;罗非鱼的鳞片首先出现于尾柄,为由后向前发展型。鳞片出现、复盖过程同全长及年龄的关系的比较观察和回归分析表明,这一过程的始末及速度主要同体长增长有关,同年龄关系不大。鳞被发育过程不仅反映了不同鱼类的不同生长规律,亦可能有助于认识鱼类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林康生 《淡水渔业》1979,(12):20-23
了解某种鱼类生长率上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鱼类年龄和体重(或体长,以下同)的联系方程进行分析。众所周知,某个水域中任何一种鱼,每年生长率不一样。因此,鱼类年龄和体重的联系方程(为了简便,如下简称鱼类联系方程)也不尽相同,需要每年实测样品鱼的年龄和体重值,进行计算,以供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7-2019年在洞庭湖采集的228尾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研究其年龄、生长和资源现状。结果显示:耳石和鳞片是良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年轮特征以普通切割型为主,耳石重量可用于粗略、快速年龄鉴定。样本体长90~262 mm,优势体长组120~180 mm;体重11.0~399.0 g,优势体重组为20.0~80.0 g;年龄组成1~4龄,1龄为优势年龄组。体长体重关系:W=7.434×10^-6 L s 3.165,b值显著大于3,为异速生长鱼类。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 t=301.4[1-e-0.471(t+0.341)],W t=522.0[1-e-0.471(t+0.341)]3.165,拐点年龄2.11龄(体长206.2 mm,体重156.9 g)。花[鱼骨]为典型的r-选择鱼类,总死亡系数3.321,自然死亡系数0.823,开发率为0.752,种群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起捕体长为172.2 mm,开发率降至0.601,同时在繁殖季节设置人工鱼巢,以恢复洞庭湖花[鱼骨]种群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料养殖一龄胭脂鱼种生长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采用水蚯蚓、人工配制的颗粒饲料和鳗用饲料分别养殖一龄胭脂鱼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水蚯蚓饵料,其生长速度最快,体长日生长率分别达1.16和1.06,鳗饲料次之,体长日生长率为0.51,颗粒饲料生长最慢,体长日生长率仅为0.10。从投喂饲料营养成分分析中看出,一龄胭脂鱼种对饲料的营养需求除蛋白质含量要求在50%左右,其脂肪含量也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1.
内壳是头足类生长信息的载体,对头足类的年龄和生长研究有重要意义。根据2019年9-10月在东印度洋海域采集的鸢乌贼样本,研究鸢乌贼内壳的生长纹变化,探讨鸢乌贼的内壳长度与胴长和体重关系以及鸢乌贼不同群体、不同胴长组、不同成熟度和不同性别之间的生长特性及其差异。结果显示,鸢乌贼内壳与胴长呈线性关系,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胴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中型群和微型群鸢乌贼之间生长率差异显著。鸢乌贼生长率呈现随胴长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中型群未成熟的鸢乌贼生长率大于成熟的鸢乌贼,微型群鸢乌贼生长率的成熟度差异不明显。中型群鸢乌贼雌性生长率大于雄性,微型群鸢乌贼生长率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内壳长度与体重的拟合度高于胴长与体重的拟合度,所以内壳长度较于胴长更适合作为生长关系分析的指标。高胴长组鸢乌贼的生长率高于低胴长组,这或许是高胴长组的鸢乌贼在食物竞争中占据优势,且本研究的鸢乌贼样品,处于胴长快速生长阶段,尚未达到最大生长体型。中型群鸢乌贼生长率更高,使得中型群和微型群鸢乌贼生长率差异显著。中型群鸢乌贼进入成熟期后,性腺发育导致成熟期鸢乌贼的生长率下降。中型群雄性鸢乌贼的早熟现象导致其生长率低于雌性。微型群鸢乌贼的生长周期较短和生长速率较低,使得其生长率在成熟度间和性别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西江鲮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鲮鱼鳞片可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鳞片新年轮逐月出现率的变化,表明年轮形成主要在3~10月份。计算出鳞片与体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3龄以前属于幼鱼生长阶段,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较大;3 龄以后则进入成鱼生长阶段。其生长适合于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体重生长曲线拐点位于 15.55龄,应属衰老拐点。其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能反映生长过程的变化特点。渔获物组成以性未成熟个体为主。限制捕捞3~+龄以下的个体,有利于渔获量稳定和扩大繁殖群体。  相似文献   

13.
刘登建 《水利渔业》2006,26(4):43-44,65
池养条件下江黄颡鱼幼鱼的体长生长与时间呈线性关系:L=0.5752t 15.267(r=0.9834);体重生长与时间呈指数关系:W=1.7392e0.014t(r=0.9746);体重与体长关系式为:W=0.0239L1.3658(r=0.9397);幼鱼期水温对体重瞬时生长率作用明显,28.2℃时体重瞬时生长率最大;不同生长阶段生长率差异较大,在60~90日龄体重瞬时生长率最大;幼鱼期个体间生长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王肇鼎 《水产学报》1999,23(3):300-303
rett[1979]认为影响养殖鱼类生长的因素中,食量大小不是影响生长率和总效率的唯一因素。生物的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经新陈代谢也会影响鱼类的活动与生长。Fry[1947,1971]认为有四种非生物的环境因素:①控制因子如温度,控制代谢反应发生的速率;②限制因子如溶解氧,限制某些生化变化发生的速率;③潜伏因子如盐度,会对代谢系统强加一个额外负担,因而阻碍了代谢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充分反应;④直接因子如光线,会引起代谢系统以适当方式反应,白天长度变化会激发腺成熟。Brett[1979]与Brett和G…  相似文献   

15.
力竭追赶训练对两种鲤科鱼类生长和摄食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查力竭训练对养殖鱼类生长能力和摄食代谢影响,在25℃条件下,测定了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和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幼鱼各自非训练组和训练组(力竭追赶训练1次/d,历时21 d)的生长参数和摄食代谢反应。结果显示:训练组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特定体重生长率、特定体长生长率、摄食代谢峰值、峰值比率、SDA总耗能量和SDA系数都显著小于非训练组;静止代谢率、SDA时间及峰值时间与非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训练组岩原鲤幼鱼的饲料转化效率、特定体重生长率、特定体长生长率、静止代谢率和摄食代谢峰值都显著小于非训练组,但摄食率、SDA时间、峰值时间、峰值比率、SDA总耗能量和SDA系数与非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力竭训练导致两种鱼类的生长率都显著下降;在力竭训练条件下两种鱼类采用的摄食代谢适应策略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生物絮团对福瑞鲤2号苗种生长及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法,设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组以甜菜糖蜜为碳源,每周添加一次。各组放养鱼类品种、数量、规格完全相同。试验历时60 d,每7 d测量一次鱼类生长指标,试验一周后每周监测一次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每天监测一次。结果表明,试验组鱼类成活率、出池个体平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碳源添加一周后,氨氮低于对照组,三周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亚硝酸盐自添加碳源后,试验组一直低于对照组,前三周无显著差异(P0.05),三周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系数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碳源能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促进养殖鱼类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王新安  马爱军 《水产学报》2018,42(6):932-940
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也称为现代育种技术,具有选择效率高、可抑制遗传衰退等优点,是进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基础。基于此,采用这项技术开展了大菱鲆快速生长性状遗传改良研究。为了系统评估大菱鲆快速生长选育的育种成效,运用C-R模型分别对选育出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的非线性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深入揭示选育出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的生长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快速生长品系和普通养殖群体C-R模型的拟合度、拐点月龄、拐点体质量、最大月增体质量分别为0.999和0.997、15.228和16.858月龄、716.712和619.862 g、111.711和78.061 g;快速生长品系的瞬时生长率、瞬时生长加速率、相对生长率分别在4.5~25月龄、3~13.8月龄、3~15月龄,高于普通养殖群体,在其他相应阶段,快速生长品系的瞬时生长率和瞬时生长加速率低于普通养殖群体,而相对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快速生长品系的始速点、拐点和终速点均比普通养殖群体提前,并且快速生长期时间区间长度(12.35月龄)小于普通养殖群体(15.28月龄),其对应的体质量区间长度(1 187.680 g)大于普通养殖群体(1 027.120 g),即基于家系选育技术获得的大菱鲆快速生长品系在较短的快速生长时间区间范围内,获得了更大的净增体质量,取得了更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鱼类营养的研究(起初主要研究虹鳟的营养需求)始自30年代。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探讨了许多种鱼类营养指标,并将之用于鱼类养殖与渔业生产中预测能促使养殖鱼类获得最高生长率的饲料。  相似文献   

19.
国外简讯     
促进鱼类生长的养殖装置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东北空调管理社发明了一种利用臭氧促进鱼类生长的养殖装置,它可使鱼的生长率提高3~5倍。一般说来,海水鱼的生长率大于淡水鱼,远洋鱼大于沿海鱼。据分析,其原因大致为:1、水中溶氧的含量不同;2、地球磁力的影响;3、饲料丰富程度的差别;4、环境温度的差异。这种称为Biomate的装置能够向水中注入臭氧等特殊气体。这类气体是由压缩空气经高压放电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 鱼类生长激素(fGH)的研究在五十年代就巳开始。早期的研究主要限于fGH分泌细胞的结构、形态及其化学性质、分离提纯等方面,研究规模较小,处于描述性实验阶段。随着人们对鱼类蛋白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如何使现有养殖鱼类在不改变其它养殖条件的同时,生长更快、产量更高,乃是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因而,探索促进鱼类快速生长的途径及培育生长快的鱼类品种就显得日益重要了。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鱼类GH研究中的应用,有关鱼类GH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