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7个水温(12℃、14℃、16℃、18℃、20℃、22℃、24℃)组,根据虹鳟幼鱼初始体重细分3个体重组(0.6g、1g、2g),共计105尾鱼苗,研究水温对虹鳟幼苗血糖值与存活率。结果表明:虹鳟幼苗血清血糖含量随水温升高而升高,在水温20℃时血糖含量最高,2g组虹鳟幼苗血糖含量最高;当水温处于12℃~20℃时,虹鳟幼苗成活率随着水温升高而升高,而水温达22℃~24℃时,其成活率有所下降,并于20℃、24℃时各有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设定4℃、9℃、14℃、18℃、24℃和30℃6个水温梯度,测定了水温变化对二龄怀头鲇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4~30℃范围内,怀头鲇血红蛋白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呈波浪型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而血沉与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变化幅度较大;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随水温的升高先增加再减少;血清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随水温的升高其含量先增加再减少,而且在9~18℃区间变化较急剧;血清中的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三碘甲状腺氨酸,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钾和镁八项指标在各水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的尿素氮,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钠,钙,氯化物和渗透压在部分水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 1.水质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15℃,22~28℃水温天数不少于200天;盐度不低于16,pH在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丁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污染,暴雨季节无大量淡水流入;交通条件好,活鱼运输、饲料供应方便。2.底质要求海底平坦、倾斜度小,泥沙底质易于下锚、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Walbaum),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虹鳟发眼卵孵化最适水温9℃,鱼种至成鱼阶段适宜水温是7~20℃,最适水温为15~17℃,适宜pH值为6.5~7.5。2006年3月27日,从甘肃省引进虹鳟发眼卵10万粒,选择西安市鲑鳟鱼类良种示范场作为试验地点,人二孵化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5.
田永胜 《水产学报》2006,30(4):433-443
利用大西洋牙鲆冷冻精子与褐牙鲆卵授精,培育出了生长健康的杂交鱼苗。并对杂交后代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OLIMPUS显微镜连续观察和描述了冷冻精子受精杂交胚胎的发育,在水温15~17.1 ℃,其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孔封闭、肌节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胚等时期的发育,经历65 h 57 min完成胚胎发育进入胚后发育,发现胚胎搐动15 min后心脏开始跳动。利用OLIMPUS解剖镜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次鱼苗的生长形态,并测定其体全长;将杂交鱼苗的胚后发育划分为卵黄囊吸收期(出膜后1~6 d)、变态前期(出膜后7~25 d)、变态期(出膜后25~30 d)和变态后生长期(出膜30 d以后)4个时期。对16~17 ℃、18~19 ℃、20 ℃和22~23 ℃4个温度环境下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显示,杂交胚胎宜于在16~20 ℃的水温下发育,鱼苗在22~24 ℃孵化出膜后2~3 d大量死亡。对18~19 ℃、20 ℃、22 ℃、和24 ℃ 4个温度下稚鱼的生长研究结果显示,变态期稚鱼在22~24 ℃水温下饲养时变态和生长速度较18~19 ℃快。  相似文献   

6.
在高密度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为14?2±0?48 kg/m2),选取大菱鲆(371?68±43?15 g)360尾,随机均分4组,设置4个水温梯度14℃、16℃、18℃和21℃,旨在探寻水温对大菱鲆氨氮排泄、转氨酶及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养殖水体总氨氮浓度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18℃时总氨氮浓度极显著高于14℃、21℃时;大菱鲆氨氮排泄率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且二者呈指数关系。(2)大菱鲆肝脏GPT、GOT活力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均在18℃达最大值;而血清两种指标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均在21℃达最大值。(3)血清LZM、SOD活力及皮质醇含量均随水温升高呈先升后降,均在18℃达最大值;血氨含量则逐渐下降,14℃时极显著高于18℃、21℃时;鳃丝Na+?K+?ATPase活力随水温升高而升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适宜水温为16~18℃。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14~33℃(盐度34)、盐度18-40(水温25.5-26℃)范围内各设12个梯度,采用突变法进行温、盐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卵囊孵化及幼虫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3~31℃,最适水温为25-30℃;适宜盐度为28-38,最适盐度为30~38。在适宜水温和盐度范围内,孵化速度随水温和盐度升高而加快,但以水温的影响效应最明显;温度或盐度超过其适宜范围时,孵化率明显下降或幼虫畸形率明显增大。(2)幼虫适宜水温及最适水温与胚胎发育的基本一致;适宜盐度和最适盐度存在向高盐度延伸的现象,其适宜和最适盐度下限分别为30和32。温盐度超过适宜范围时,死亡率明显增大,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于2006年5月对舟山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了人工育苗,获得的60万粒受精卵孵化出仔鱼50万尾,孵化率为83.3%。在育苗海水盐度为28;pH为8.0~8.2;水温为18~22℃条件下经过36d共培育出平均体长3.1cm幼鱼16万尾,成活率为32%。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mamei Boone 1931)属热带虾种,对高温适应能力强,其高温的忍受极限43.5℃,生长温度16~36℃,最适生长温度22~32℃,水温低于18℃时,其摄食活动受到影响,9℃以下时虾体侧倒,  相似文献   

10.
孙振兴 《齐鲁渔业》2004,21(5):54-55
刺参是寒温带动物,它能生存的水温范围是-1.5~27℃。幼参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3℃,水温19℃时,幼参的摄食率为18%.35%。水温不超过20℃时,日摄食量越大,生长越快;超过20℃时,尽管日摄食量仍然较大,但吸收量下降。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1.
虹鳟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鳟隶属鲑形目、鲑科、鲑属,系冷水性鱼类,原产于美国。生活的水温范围为0℃~3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低于7℃或高于20℃,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超过24℃,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河南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于2000年引进该品种,利用水库底层水饲养虹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密度较高、流水池水质调节不善,鱼病问题日趋突出。笔者根据养殖实践经验,总结了对虹鳟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诱导全雌虹鳟三倍体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虹鳟二倍体的伪雄鱼为父本(遗传型为xx),探讨了采用热休克方法阻止第二极体排放诱导全雌虹鳟三倍体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虹鳟三倍体诱导率明显受处理温度、起始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在孵化水温为6.5℃,卵子受精后20min经26℃热处理20min,孵化率为64.62%,三倍体诱导率为86.67%;卵子受精后lOmin经26℃热处理20min,三倍体诱导率为100%,但孵化率仅为3.87%。受精卵经26℃处理的诱导效果好于24℃和28℃的(P〈0.01)。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期皱纹盘鲍对水温适应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皱纹盘鲍依壳长分为4个组群,分别为4月龄组、1龄组、2龄组和3龄以上组。比较研究环境水温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发育阶段个体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皱纹盘鲍的生长影响显著,不同发育期的皱纹盘鲍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成鲍期生长适宜水温为10~22℃,水温高于26℃或者低于0℃出现死亡;壳长10~25mm的1龄鲍生长适宜水温为15~22℃,当水温升至26℃或者降至4℃时摄食量剧减,生长停滞;低于4℃则出现死亡;壳长3~6mm的4月龄鲍15℃以上开始生长,22℃生长最快。幼鲍阶段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比成鲍弱,个体越小适应能力越弱。温度变化幅度加大时,鲍对水温的适应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温下虹鳟血清酶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建国  何福林  钟蕾 《淡水渔业》2008,38(2):74-75,63
使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水温14℃、19℃、23℃时虹鳟(Salmo irideus)血清酶活性。结果表明:在3个温度下,虹鳟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酸激酶(CK)活性随温度上升而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5.
户国  谷伟  王炳谦 《水产学杂志》2011,24(4):9-11,66
本研究以建立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全雌全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受精卵在12℃避光孵化至上浮,上浮后设置了四个温度处理组进行饲育,分别为12℃、15℃、18℃、20℃和水温4~7℃之间(平均水温约为6℃)常规涌泉水流水养殖对照组。30d后,所有处理组均转入与对照组相同条件的流水养殖。生长性能数据采...  相似文献   

16.
通河县现有水面13.5万亩,其中已养鱼水面9万亩。通河县较大的山泉河流7条、水库16座,其中,较大的水库有6座。水温常年在18℃以下(距表层0.8m),冷水资源非常丰富,发展冷水性鱼类资源潜力巨大。2008年,通河县水产局从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引进冷水鱼一虹鳟稚鱼,并投放到大通河水库养殖,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户国  谷伟  王炳谦 《鲑鳟渔业》2011,(4):9-11,66
本研究以建立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全雌全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受精卵在12℃避光孵化至上浮,上浮后设置了四个温度处理组进行饲育,分别为12℃、15℃、18℃、20℃和水温4~7℃之间(平均水温约为6℃)常规涌泉水流水养殖对照组。30d后,所有处理组均转入与对照组相同条件的流水养殖。生长性能数据采集于上浮后的30d、60d、90d、120d,测量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稚鱼体重、体长等生长性状,对测量数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并采用Tukey-Kramer HSD检验(P〈0.05)进行各实验组均值间的多重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0日龄,体重性状单因素方差均值18℃组的最高,依次为15℃、20℃、12℃,对照组最低。体长性状15℃组的最高,依次为12℃、18℃、20℃,对照组最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对于体重性状,18℃、15℃组,处于最高水平;对于体长性状,15℃组处于最高水平。在60d时,12℃、15℃、18℃、20℃四个处理组的体重性状均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此时15℃组的单因素方差均值仍处于最高,90d和120d时仍保持这种状态。上述结果显示,15℃可能是虹鳟全雌家系初浮稚鱼的最适生长温度,只需在稚鱼上浮后给予30d15℃的水温调控,虹鳟全雌家系即可在之后持续的3个月中保持显著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温对克氏螯虾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的控制水温和自然水温条件下克氏螯虾受精卵的孵化情况。在14℃水温和自然水温(10~15℃),没有幼体孵化出;在17~32℃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受精卵孵化的时间越短;但在水温低于22℃或高于32℃时,受精卵死亡脱落严重,孵化率低;只有在24~30℃水温条件下,受精卵死亡脱落的数量很少,孵化率最高,所用时间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9.
虹鳟是一种喜流、需高氧的冷水性鱼类。夏季天气炎热,水温相对较高,准确掌握夏季管理,是虹鳟养殖中的关键时期,现就本人生产中的几点体会简介如下:一、降温虹鳟最适生长水温16~18℃,低于8℃或高于24℃,摄食明显下降,甚至死亡。我县特种养殖场,由于露水流程较长,受环境影响较大,年最低水温0℃,最高水温27℃以上。高温季节,我们采取打井抽水来调节水温(井水深度在30m以内)。具体做法:每天下午13时开机抽水,18时停机,使鱼池水温保持在虹鳟最佳生长温度左右。这样,既保证了虹鳟安全度夏,提高了成活率,而且良好的水温环境,虹…  相似文献   

20.
<正> 虹鳟是一种冷水性鱼类,喜食动物性饵料,生活的水温幅度为3~25℃,最适水温为13~18℃。浙江新安江下游终年水温变化在9~24℃,水质清新,透明度高,pH值为7~8,江中野杂小鱼、虾繁多,是虹鳟较为理想的栖息场所。1980年1月,浙江建德县农业局从山西太原运来2.8万粒虹鳟的受精卵,在室内经20天孵化,孵出幼鱼1.05万尾。小鱼苗放置在新安江大坝下一只2平方米(水深0.4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