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芝麻几个器官和花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心田  远彤  张根森 《作物学报》1997,23(3):307-310
对芝麻(Sesamum indicum L.)的几个器官和花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芝麻叶腋内2个刺状物为苞叶。花冠筒内丝状物为退化雄蕊的短花丝。子房基部周围环状物为花内蜜腺。单蒴型芝麻果柄两侧圆形物为退化花的遗留物。芝麻花序定名为二歧聚伞花序。花序上的花可分为三级。单花型仅一级花开花,二级花退化,三级花未分化。三花型的一级花和二级花开花,三级花中止发育。多花型的一级花、二级花和有些三级花均可开花。这些观察结果对于芝麻栽培和育种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烟草花序建成及其与叶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通烟草的两个品种(云烟85和K326)为材料,通过镜检观察了烟草花原基分化过程及花序分枝的形成过程,发现花序的分枝上花原基和分枝原基是由同一腋芽原基纵裂为二而来的。由于每一个腋芽原基只能分裂出一个分枝原基,所以花序分枝只能是单歧的,而不可能是双歧或三歧的。花序的建成和叶型变化有明显的关系,从花序出现的节位起,叶片迅速变小,长宽比陡增,叶片变成狭披针形,最终成为很小的线状叶。  相似文献   

3.
张敏 《中国种业》2017,(4):46-49
以14个四川盆地宜栽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来源的花序生产力大小及其对单株产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分枝花序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关系最为密切且在品种间变异不大。主花序生产力和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相互促进,二者均对二次分枝花序生产力有一定抑制作用,通径分析表明直接作用一次分枝花序最大,二次分枝花序大于主花序。杂种优势育种时,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作首要考虑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一次分枝花序在单株产量中贡献程度限度和二次分枝花序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四、唐菖蒲的花 1.花序唐菖蒲的花序是有限花序中的单歧聚伞花序。当花轴顶生一花后,其花下仅发生一个侧枝,枝顶又生一花。以后复以同一方式继续分枝,并出现顶花。唐菖蒲花轴上的侧枝是左右交互出生的,所以其花序又称为“蝎尾状聚伞花序”,花序的模式图见(图5),所标数字为开花的先后顺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杂交油菜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及其对产量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四川盆地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分析了参试材料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对单株产量贡献的顺序一般为一次分枝主花序二次分枝,且一次分枝和主花序的生产力较稳定,二次分枝生产力变异幅度较大;油研10号、中油杂2号对主花序贡献较依赖,绵油11号、德杂10号对二次分枝贡献较依赖;主花序生产力与一次分枝生产力表现为极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但当两者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二次分枝生产力有限制作用,同时影响单株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芝麻花芽分化的序列性与提高结蒴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彤  姜俊 《华北农学报》1995,10(2):57-61
研究结果表明,芝麻全株花芽分化为向顶式。第一花序着生节位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植株叶片与花的发育具有同步序列性。可用公式测算出不同叶龄植株分化的总叶数,主花和侧花数。用植株展叶数可以预测花芽分化动态。  相似文献   

7.
红壤种植芝麻高产技术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芝麻是我场主要旱作物之一,由于栽培水平低及品种差,单产一直徘徊在40kg左右,经济效益不高。为摸索芝麻增产途径,提高芝麻产量,我们进行了夏芝麻高产栽培试验,面积1.1亩,取得了平均亩产103.2k...  相似文献   

8.
蒲包花又名荷包花,亦称拖鞋花,为玄参科蒲包花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在观赏花卉中常作1—2年生盆花栽培。植株高20—30厘米,茎叶被细茸毛。叶对生,叶片黄绿色,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花序为不规则聚伞状;花具二唇,形似二个囊状物,上唇小,直立,下唇膨胀似荷包,故为蒲包花。花有黄色、乳白、淡黄、橙红等,其间散生许多紫红色、深褐色或橙红色的小斑点,花径约3厘米;柱头在两囊状物之间,柱头两边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芝麻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异特征,选用8个白芝麻品种,在全国13个试验点种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NIR)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个芝麻品种在13个试验点的平均含油率、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分别为55.43%、38.88%、46.16%、8.63%、4.56 mg/g和2.70 mg/g。含油率随着纬度的升高先逐渐升高然后降低,在襄阳试验点的含油率最高,平均为57.50%,且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点;伊犁试验点芝麻素、芝麻林素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5.58 mg/g和3.60 mg/g,其他试验点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总体表现为由北向南先升高再降低。说明襄阳适宜种植高含油率芝麻,伊犁适宜种植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高的芝麻。  相似文献   

10.
驻马店市农科所是中国芝麻育种较有成就的地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培育出较优良的芝麻品种驻芝二号等.70年代末到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科研人员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打破旧框框,敢于创新,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芝麻新品种豫芝四号、豫芝十一号等优良品种10个.特别是豫芝四号它是中国芝麻史上唯一通过河南、陕西、安徽三省审定的高优新品种.列入了国家"八*五"重点推广计划,1991年获河南省科技一等奖,实现了芝麻品种一等奖零的突破,其有关资料多次被国家、省部级有关杂志录用,1993年作为全国芝麻研究的标准种,截止2002年利用豫芝四号作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和采用辐射、航天诱变等技术,已育成夏芝麻品种10个,两个已通过国家审定,一个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另有7个品种正在省、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中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1.
芝麻EST-SSR标记的开发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加速分子标记在芝麻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网上现有的芝麻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数据信息,开展了芝麻EST-SSR功能性标记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在所有的3 328条芝麻EST序列中共确认得到1 785条非冗余EST序列。其中,在含有微卫星重复的148条序列中共检测有155个EST-SSR。非冗余EST序列总长为774.266 kb,平均每4.99 kb含有一个EST-SSR。EST-SSR的分布频率和特征分析表明,以AG/TC为重复基元(motif)的SSR出现最多,占总SSR的37.42%。利用这些序列,设计开发了50对EST-SSR引物,并分别选用36个芝麻、2个棉花、2个大豆和2个油葵进行多态性和通用性研究。其中44对引物在供试芝麻材料中扩增出条带,共产生108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45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平均值为0.390。根据遗传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有26个芝麻材料聚类在两个大的亚类(III和IV)中,聚类结果表明芝麻的基因型与地理来源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外,分别有2对、3对和4对引物可以在棉花、大豆和油葵中进行通用性扩增。本研究证实这种全新开发的芝麻EST-SSR标记在芝麻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以及比较基因组等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乙烯利对麻疯树成花及结实的影响(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乙烯利对麻疯树开花及结实的影响,以及乙烯利处理下不同地点麻疯树的结实情况差异,在贵州省罗甸县的2个麻疯树栽培地,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处理第1次花后萌生的新枝。结果表明:乙烯利对枝条第2次花序形成无明显的促进作用,用乙烯利处理过的枝条形成的花序数量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乙烯利处理新梢对前一批花的坐果数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乙烯利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2个试验地点的单枝结实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形成花序数差异不显著。因此,麻疯树花后1个月内用乙烯利处理枝梢,对雌花坐果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生产上可用适当浓度进行疏果或果实数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鸿善  柳家荣 《作物学报》1992,18(6):425-428
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后的无液泡小孢子期,败育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败育前小孢子大量液泡化,其线粒体异常膨大与质体的基质化可作为小孢子开始败育的标志。败育小孢子缺少花粉外壁上的覆盖层。芝麻花药绒毡层的异常,包括有机物贮量的降低;细胞内含物的异位分布及迅速减少与消失;不能及时或缺乏分泌胼胝质  相似文献   

14.
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芝麻种子萌发阶段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芝麻种子发芽过程中芝麻素、芝麻林素、水分和干物质量的变化规律,以2个芝麻种质KUUS709和YZH11为材料,研究芝麻种子在21℃发芽条件下芝麻素、芝麻林素、水分和干物质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芝麻种子发芽前期、中期和后期,芝麻素含量和芝麻林素含量呈现出“慢—快”的降解规律,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变化的转折点在萌发36 h和48 h;水分含量和干物质量呈“S”型曲线,符合“慢—快—慢”的增长规律,其中水分变化的转折点是在萌发24 h和84 h,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的转折点在萌发36 h和96 h。在芝麻种子发芽过程中,水分与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芝麻素含量与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水分、干物质量与芝麻素含量、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种子发芽过程的生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油菜多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8个甘蓝型油菜21个农艺性状和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油菜不同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分枝长度>角果籽粒密度>千粒重>始角高度>株高>花期生长天数>一次有效分枝数>生育期>苗期生长天数>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总数>分枝部位高度>结角密度>分支角度>角果表面积>角果长度。在西藏河谷农区甘蓝型春油菜品种改良和选育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与单株籽粒重关联密切且表现稳定的农艺性状,如主花序性状因子(主花序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产量三因素构成因子(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植株形态因子(一次有效分枝长度、二次有效分枝长度、始角高度、株高)、生育阶段因子(苗期、花期、生育期)。  相似文献   

16.
测定芝麻茎点枯病菌(Macrophomina phaseolina)产生的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及活性大小,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从不同地区采集7株芝麻茎点枯病菌,液体培养提取粗酶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40nm波长下测定离体条件下芝麻茎点枯病菌分泌的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7个菌株均能检测到滤纸酶、天然纤维素降解酶、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酶活变化趋势表明不同采样时间酶活力大小不同,酶活变化趋势上都有峰值出现,但是不同菌株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酶活力综合活性大小差异极显著。说明芝麻茎点枯病菌能分泌一组胞外降解纤维素的酶系,并且该酶系能够降解芝麻秸秆纤维素,该结果为揭示芝麻茎点枯病菌对芝麻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受光温因子影响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芝麻的适宜播期。试验选用3 个芝麻品种,11 个播种时期。结果表明:光温因子对不同播期芝麻主要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6 月份前和8月份后播种的芝麻生育期较长;芝麻株高、始蒴高度和单株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第3播期单株产量最高;蒴节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出苗至现蕾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负相关;现蕾至初花期积温与单株蒴数呈显著正相关;初花至盛花期积温与蒴节数、每蒴粒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呈负相关;盛花至终花期积温与芝麻主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终花至成熟期积温与株高、始蒴高度、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适时播种其相关性状才能达到最佳值。南昌地区芝麻适时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7 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量一段时期内土壤温度的变化,对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芝麻种子的出苗速度和出苗率进行分析,证明了土壤温度与种子出苗率和出苗速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并探索了适宜播种的土壤温度。研究结果可在生产实践中为芝麻适期播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离体的芝麻花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培养基组分以及超声波处理对芝麻花粉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蔗糖对于芝麻花粉的萌发有重要作用,当蔗糖浓度为35%时,芝麻花粉内外的渗透压达到平衡,有利于花粉萌发;培养基内添加适量的硼酸和氯化钙能有效地促进花粉萌发,但超过一定浓度时起抑制作用;培养基以35%的蔗糖,40 mg/L的硼酸,200 mg/L的氯化钙较为适宜,花粉的萌发率可以达到58%左右;超声波处理的功率、处理时间以及处理次数对芝麻花粉的萌发率和破碎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产地及籽粒外观品质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产地及籽粒外观对芝麻木酚素含量的影响,为芝麻品质遗传改良及高木酚素芝麻商品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3 800余份芝麻种质资源中选取212份代表性资源,分别在4个不同生态区种植,测定各样品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探讨芝麻不同产地、千粒质量及种皮颜色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各试点含量均值分别为3.52,3.61,3.11,2.43,1.94,1.93,1.78,1.62 mg/g;芝麻木酚素含量存在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芝麻籽粒颜色L值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96 6,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相关不显著;千粒质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260 3,ɑ=0.01),与芝麻林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227 9,ɑ=0.01)。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随产地纬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种皮颜色变深,芝麻素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千粒质量增加,芝麻素含量逐渐降低,芝麻林素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