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啤酒大麦港啤 1号氮肥的施用量、氮肥运筹比例以及拔节起身肥施用时期对其收获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并找出啤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不超标 (≤ 12 % ) ,又能获得可观产量(774 9kg/hm2 )的最优施肥组合。即 :氮肥用量为 2 2 5kg/hm2 ,运筹比例 (基肥∶分蘖肥∶起身肥 )为70∶15∶15 ,起身肥施用时期为叶龄余数 3 0时。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啤酒大麦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啤酒大麦港啤1号氮肥的施用量、氮肥运筹比例以及拔节起身肥施用时期对其收获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找出啤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不超标(≤12%),又能获得可观产量(7749kg/hm2)的最优施肥组合。即:氮肥用量为225kg/hm2,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起身肥)为70:15:15,起身肥施用时期为叶龄余数3.0时。  相似文献   

3.
氮肥运筹对港啤1号群体质量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给啤酒大麦优质高产栽培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在配合磷肥的前提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啤酒大麦港啤1号群体质量、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随之增加;随着氮肥用量后移,越冬苗、返青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均呈下降的趋势,成穗率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综合考虑大麦群体质量、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多项指标,啤酒大麦港啤1号以总施氮量225kg/hm2、基肥与穗肥比例为8∶2的组合较好,可获得5790.75kg/hm2的产量,并生产出符合酿酒业标准的优质啤麦原料。  相似文献   

4.
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和比例下川麦39、川育12和川农麦1号小麦品种籽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铁、锰、铜和锌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川育12籽粒铁含量显著高于川麦39和川农麦1号,川麦39籽粒铜含量显著高于川育12和川农麦1号。氮肥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微量元素影响不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川麦39锰含量及川农麦1号锌、铁、锰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川农麦1号籽粒铁含量与氮肥用量间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川育12籽粒铜、铁、锰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显著线性关系;3个小麦品种籽粒各微量元素产量与氮肥用量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适当推迟施氮时期,川麦39和川育12小麦籽粒各微量元素含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而川农麦1号则表现为微量元素含量提高、产量降低的趋势。综合而言,川麦39、川育12和川农麦1号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分别为:底肥∶分蘖肥∶拔节肥∶穗肥为6∶ 2∶2∶0,6∶3∶1∶0和6∶4∶0∶0。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用量、氮肥在茎蘖肥与穗肥中的比例、移栽密度3因素对甬优12号的产量及苗穗结构和株叶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着氮肥用量穗肥所占比例、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随着与穗肥所占比例的提高而提高,但结实率略有降低;上3叶长度和宽度均随着氮化肥用量和穗肥所占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剑叶长度和宽度与产量呈正相关。甬优12号在施足有机肥(有机氮78.75 kg/hm2)的基础上,以氮化肥用量240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5∶5或4∶6为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比例(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对穗重型品种绥粳4号和穗数型品种垦鉴稻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穗重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50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8 750.2 kg/hm2;穗数型品种在纯氮用量为128 kg/hm2、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为7∶3时产量最高,达9 083.3 kg/hm2;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特别是蒸煮食味品质,本试验条件下纯氮用量为128 kg/hm2时大米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及运筹对不同啤酒大麦产量和啤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单二大麦、苏啤3号两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及运筹对啤酒大麦产量、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多,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不断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氮肥后移会导致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2)在250 kg/hm2氮水平下,基追比为7:3时,两个品种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 833.68 kg/hm2和7 055.91 kg/hm2。(3)施氮量的多少对大麦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籽粒千粒重的差异主要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差异决定的,受氮运筹的影响较小。(4)综合各方面表现,苏啤3号要远远好于单二大麦,大面积生产上应逐步以苏啤3号来替代单二大麦,以提高大麦的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于2019-2021年进行播期(11月1日和11月25日)、施氮量(210 kg·hm-2和270 kg·hm-2)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1∶2、5∶1∶4和3∶3∶4)三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施氮量、氮肥运筹组合对不同播期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后适当增加基本苗有利于保持穗数稳定,降低减产幅度,与适播相比两个年度平均减产8.62%。增加施氮量能促进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量,但降低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且导致产量下降;增加追肥比例促进小麦拔节后氮素吸收利用,有利于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农学效率和氮素表观利用率,但降低氮素生理效率。晚播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或提高追肥比例能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对硬度无显著影响。在适播条件下,5∶1∶4氮肥运筹有利于协调穗数和粒重的关系,获得最高产量;在晚播条件下,3∶3∶4运筹通过降低基肥比例和提高分蘖肥比例,虽然使穗数略降,但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形成。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弱筋小麦植株衰老特性与籽粒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选用弱筋小麦扬麦9号,设置不同的氮肥处理,测定和分析了植株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特性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低氮(180 kg/ha)和高氮(240 kg/ha)在氮肥比例[基肥∶壮蘖肥(5叶期施)∶拔节肥(倒3叶施)∶孕穗肥(倒1.5叶施)]为7∶1∶2∶0时的两处理生产的籽粒品质均符合国标(GB/T 17893-1999).施氮量180 kg/ha、氮肥比例5∶1∶2∶2处理植株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Rubisco含量、SPAD值、POD和SOD酶活性在品质符合国标的处理中最高,旗叶蔗糖含量高,籽粒转化蔗糖能力强,产量最高;施氮量240 kg/ha、氮肥运筹5∶1∶2∶2处理,虽然有效延缓了植株衰老,产量最高,但籽粒品质不符合国标.说明弱筋小麦扬麦9号后期衰老速率快虽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但不利于产量提高;延缓衰老虽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易致品质下降.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扬麦9号采用施氮量180 kg/ha、氮肥运筹5∶1∶2∶2的栽培方式,后期衰老速率适度,有利于品质改善,产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扬麦15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扬麦15籽粒品质和产量的调节效应,在施纯氮总量210kg·hm-2条件下,在江苏淮南的扬州和海安两地研究了3种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拔节肥比例能显著增加弱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氮肥追施比例对弱筋小麦籽粒千粒重、容重、硬度、出粉率等磨粉品质以及降落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峰值黏度和稀懈值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随拔节肥比例上升,乳酸溶剂保持力呈上升趋势,而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和蔗糖溶剂保持力变化不明显;随氮肥用量后移,籽粒产量显著提高。综合品质和产量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扬麦15的适宜氮肥追施比例为5∶1∶4(基肥∶壮蘖肥∶拔节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