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品种嫩单19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水平,以及乙烯利矮壮素复配剂(EC)和喷施清水(CK)2个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植密度对嫩单19茎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基部节间伸长、基部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下降.EC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杂交种瑞玉16株高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种植密度为主处理A,设4个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副处理B,设4个水平,试验于2016年度在四川雅安和2017年度在四川雅安、双流进行。【结果】①瑞玉16的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②3种乙烯利均能显著降低瑞玉16的株高、穗位高和提高其产量;③在中低密度下胺鲜·乙烯利降矮效应最好,中高密度下羟烯·乙烯利降矮效果最好;在低密度下施用这3种乙烯利,其产量比对照均有所下降,而在中高密度下,这3种乙烯利均可显著提高瑞玉16的产量。【结论】瑞玉16在不同生态区的扩密降矮优化方案为,在以雅安为代表的盆周山区,种植密度为50 000~57 150株/hm~2,配合施用胺鲜·乙烯利;在以双流为代表的平原地区,种植密度为57 150株/hm~2,配合施用羟烯·乙烯利。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并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可为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JK968为试验材料,设置6.0×10 4株/hm 2(D1)、7.5×10 4株/hm 2(D2)和9.0×10 4株/hm 2(D3)3个密度水平,以及乙烯利矮壮素复配剂(EC)和喷施清水为对照(CK)2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以及茎秆性状对化学调控的响应。 【结果】(1)倒伏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中在D1密度条件下,JK968的倒伏率分别比D2和D3低69.1%和83.4%;EC处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0%、19.8%和41.0%。(2)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和重心高度在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EC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和穗位系数略降低,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显著降低。(3)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乳熟期达最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呈降低趋势;不同节间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表现为地上部第3节>第4节>第5节;EC处理后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4)穗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EC处理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EC处理后产量分别较对照高438.8 kg·hm -2、1041.3 kg·hm -2和3376.5 kg·hm -2,增幅分别为3.6%、8.2%和27.8%。 【结论】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基部节间伸长、基部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下降。EC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略降低,重心高度和穗位高显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充实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由此可见,在风灾倒伏频发地区以及种植密度过大等倒伏风险较大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显著降低穗位高、重心高度和倒伏率,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化控剂对辽单526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辽单526为试材,采用不同化控剂在不同喷施时期对田间玉米植株进行处理,并分析不同处理对植株形态指标,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吨田宝、乙烯利和康丰利降低了辽单526株高和穗位。喷施金得乐、吨田宝、乙烯利和康丰利增加了辽单526茎粗,缩短其茎基部节间长度。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提高辽单526灌浆期穗位叶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12展叶期,乙烯利处理下,辽单526穗位叶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达到了最高值。康美、金得乐适期喷施可显著提高辽单526的产量,其中在9展叶期喷施康美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幅度达15.5%。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乙烯利、矮壮素、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乙烯利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抗倒伏性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玉米品种济单7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在玉米9叶期分别喷施乙烯利、矮壮素、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乙烯利、清水,其中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乙烯利、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乙烯利处理的株高相比清水对照显著降低;乙烯利处理的茎秆最粗,与其他3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及清水对照差异显著;4种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穗位高相比清水对照显著降低;4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均能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乙烯利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综合分析,乙烯利处理的玉米抗倒伏性较好,产量最高,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15.31%。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探索江苏盐城地区玉米适宜的群体种植结构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套使用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降低玉米倒伏率和空秆率。对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也有影响。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密度与穗长、行粒数、千粒质量呈负相关,与秃尖呈正相关。高密度处理下,密度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协同作用,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玉米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对比试验,探索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千粒重、出籽率均呈下降趋势,而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秃尖呈增加趋势,倒伏比例加大,推荐紧凑大棒型品种正大61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500株/666.7m2。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稀施保"对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选择玉米品种苏玉29为试验材料,设置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共4个种植密度,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分析大喇叭口后期施稀施保对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稀施保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无论是清水处理还是稀施保处理,苏玉29的株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秃尖均呈上升趋势,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与清水处理相比,稀施保处理的玉米株高、穗位高均有所降低;各密度下的倒伏率均有所降低,平均倒伏率显著降低.种植密度由67500增加到90000株/hm2,稀施保处理下苏玉29的理论产量分别较同密度清水处理提高了10.2%、8.5%、6.8%和6.2%,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达最高值12689.6 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种植密度,连续两年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均增加,倒伏、倒折率亦增加,植株抗倒能力降低;玉米产量均表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玉米产量获得最高值的种植密度两年份间有差异,2012年最适种植密度是75 000株/hm2,2013年度由于玉米倒伏倒折发生较重导致实际穗数降低,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对种植密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土地流转种粮大户在玉米种植密度上无法掌握,特进行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空秆率增加、穗粒数减少、倒伏率加大,且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增加;建议郑单958的种植密度以6.00万~6.7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7,(6):993-995
为给山西南部夏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依据,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化控对不同种植密度(6.75万、7.5万、8.25万、9.0万株/hm~2)条件下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玉黄金浓度以及2个因素的互作,均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增高,以9.0万株/hm~2产量最高;不同栽植密度与玉黄金喷施浓度对产量影响不同,在低密度(6.75万株/hm~2)下,喷施低中浓度玉黄金产量间差异不显著,喷施高浓度比对照显著减产11.2%;密度在7.5万~9.0万株/hm~2时,化控处理明显提高了夏玉米产量,以喷施低中浓度有利于增产,增产幅度为6.7%~9.3%;玉黄金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和穗位高,显著增加了茎粗,增强了玉米抗倒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玉米生产中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亩收获穗数是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倒伏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县玉米产量的重要障碍因素。一、玉米倒伏的原因1、品种不当:有的品种本身抗倒性差,当把其作为主栽品种时,就容易发生倒伏;品种不抗病虫害或抗病虫害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倒伏是限制玉米种植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试验以正大999、正大619和宜单629为材料,研究在一系列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产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这3个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但当密度达到66000株/hm2以上时,这3个品种的倒伏现象都比较严重.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植株抗倒伏能力,这些品种推荐种植密度为54000~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玉米万糯2000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明确了乌鲁木齐市北郊片区以收获鲜穗和加工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玉米鲜果穗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倒伏率、双穗率未受种植密度影响;商品穗率、穗长、穗粗、单穗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兼顾总体鲜穗产量和商品性状的基础上,万糯2000在乌市北郊667米2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植密度与重心高度的关系及对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65-67
选用丹玉8479为试材,采用3种密度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株高、穗位、重心高度和穗位重心差对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以及植株重心高度都随之增加,穗位高增幅大于植株重心高度增幅;穗位重心差数值从负值逐渐向正值转变,说明玉米处于对不良生长环境的本能反应,做出自我生长调节,尽可能降低自身发生倒伏的几率,穗位重心差数值越小植株抗倒伏能力越强。倒伏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倒伏与穗位高、重心高度以及播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与重心高度和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重心高度与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种植密度、株高、穗位高和重心高度都对植株倒伏产生一定影响,穗位重心差可以作为衡量倒伏的一项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而株高、穗位高呈增加趋势,倒伏比例加大,推荐紧凑大棒型品种安囤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以及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度有着重要的调控效应,在大面积生产中具有防倒、延衰等作用,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该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玉米矮丰、矮壮素对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株高、穗位高、茎节间长度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品种、同等种植和管理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维持玉米的正常生长,重塑了玉米的株型,增强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籽粒形态及鲜重产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及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玉米9叶期分别喷施矮丰(AF,50 mg/L)、烯效唑(S3307,50 mg/L)、乙烯利(ETH,400 mg/L)、激动素(KT,10 mg/L)及激动素和烯效唑的混剂(H,30 mg/L),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药后第17d开始取样,以后每隔9d取1次样,分别测定玉米穗鲜重及籽粒鲜重、体积和干重,计算籽粒水含率、鲜比重和单粒重,成熟期进行产量及穗部形态测定.[结果]喷药后第17和26 d,各调节剂处理穗鲜重较CK增加11.68%~26.47%和10.13%~22.94%,籽粒百粒鲜重比CK增加16.21%~24.31%和11.60%~ 17.40%,籽粒百粒体积比CK增加20.00%~50.00%和12.00%~30.00%,籽粒百粒干重比CK增加32.44%~53.87%和6.28%~10.4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喷药后第35和44d,各调节剂处理穗鲜重及籽粒形态指标基本高于CK,且第44d时籽粒水含率比CK显著降低5.49%~24.15%.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穗行数、单粒重和鲜重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各调节剂处理籽粒鲜重产量较CK增加0.47%~9.72%.[结论]玉米9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增加其穗鲜重及籽粒鲜重、干重和体积,降低籽粒水含率,进而提高玉米鲜重产量,其中以喷施ETH和S3307的调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玉米超高产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先正达408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玉米推荐适宜密度在8.25万~9.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为8.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5 333 kg/hm2;种植密度与百粒重呈高度负相关;穗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玉米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和价格的上升,玉米成为垦区旱作农业大面积种植的首选作物。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株间竞争,造成植株群体通风透光不良、植株早衰、易倒伏,从而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喷施化控剂,可以控制株高,减少倒伏,提高植物抗逆性,增加产量。为了进一步研究化控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新华农场2013年玉米应用化控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