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疫苗的使用 ,曾使本病一度得到控制 ,但进入 80年代中期后 ,由于 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 (vv IBDV)的出现 ,经常导致免疫失败。虽然各国学者在 IBD疫苗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均未能从根本上扭转IBD流行日趋严重的现状 ,这可能与各地本病的流行病学、IBD疫苗本身质量、疫苗毒株的特点、疫苗的选择、鸡群的母源抗体、管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 ,本文就 IBD免疫失败原因及机制做一探讨。1  IBDV变异株和 vv IBDV与免疫失败1985年 ,…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发生本病的鸡场,常常出现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等疫苗接种的免疫失败,这种免疫抑制现象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正确诊断、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十分重要。本文将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3.
鸡甘保罗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特点是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1]。本病的主要危害是使免疫失败而继发鸡新城疫等多种疫病,死淘率增加,对养鸡业危害极大。目前对本病多采取疫苗免疫预防,加强管理,严格消毒,应用抗病毒药和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制。近年来,广泛使用中草药制剂防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效果令人满意。 1 中药防治IBD的作用机制 使用中药防制IBD主要通过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利用中药所含的某些特殊成分诱导内源性干扰等产生,提高鸡只整体抗病能力,干扰和控制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增殖而使病毒致病力减弱或不能致病,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鸡的几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已有IBD的发生及流行,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害感染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使病鸡不能正常产生免疫细胞,而造成病鸡的免疫抑制。IBD的发生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并常造成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临床常见由于IBD的发生而继发新城疫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上养鸡业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有发生,我国自1979年首次报道本病以来,爆发和蔓延日益严重。由于IBD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很难通过消毒、隔离措施加以净化,污染鸡场往往反复爆发本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免疫接种乃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57年本病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甘保罗镇的肉鸡群中,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本病在世界上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也是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主要侵害幼鸡和青年鸡,发病急,病程短,损害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诱发多种疫病,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此病何时在我县发现无从考证,笔者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从事兽医工作以来不断遇到此病,它给肉鸡饲养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故早已被广大养殖户重视,并不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包括是疫苗免疫接种,但有些鸡场因免疫技术不到位,致使免疫失败,最终还是暴发此病。现就2013年5月某鸡场因免疫失败而发病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某鸡场是一个新建场,到目前为止共育雏11批,第一批雏鸡进行了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的免疫,未发生本病。第2—4批雏鸡均未进行法氏囊疫苗的免疫,也未发生本病,后来看到社会上 IBD 流行严重,该场从第5批雏鸡开始分别用中国兽药监察所和南京药械厂生产的 IBD 疫苗实行免疫接种,但第5—8批雏鸡连续爆发了 IBD,鸡只死亡严重,经济损失很大。第9—11批鸡使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病毒变异株及超强毒株的频频出现使IBD 常规疫苗的免疫失败不断发生。因此,发展更为有效、安全的新型疫苗己成为迫切需要。本文就近年来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一种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此病主要损害鸡体淋巴器官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多种疫苗免疫无效及对其它疾病如新城疫、球虫病等的易感性增高而引起经济损失。IBD于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Delware州南部Gumboro地区,我国于1979年相继在广州、北京、上海发现本病,随着不同毒株疫苗的使用,该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法氏囊母源抗体高低不齐的蛋鸡和肉鸡饲养区,屡有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的发生和流行。这些自然发病时死亡率达10~30%的鸡群,即使使用中等以上毒力的疫苗或含有…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生物药厂从荷兰引进法氏囊D78弱毒疫苗中分离、纯化、复制的疫苗,在一些鸡场中试用,取得良好的效果。1986年底,佛山某鸡场两批肉鸡发病率为17.31%,经省兽医防疫站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该鸡场即使用本疫苗免疫,在短期内控制疫情。同时,对疫苗的使用方法,免疫程序,安全性,对鸡新城疫免疫的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猖獗,已成为当前威胁养鸡事业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目前多采用 IBD 疫苗接种防治。实践证明,单靠疫苗接种,防疫效果不甚理想。甘肃农业大学实验鸡场在严格执行消毒措施的基础上,用 IBD 高免卵黄对雏鸡早期预防,然后适时接种 IBD 弱毒疫苗,提高了免疫效果。介绍如下:一、IBD 弱毒苗免疫效果1991年5—8月,该鸡场分两批从甘肃省种鸡场购伊莎褐商品代雏鸡1200只,网上育雏。第一批鸡分别于19和47日龄用 IBD 弱毒疫苗(南京生药厂制)首免和二免。65日龄突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对症治疗,死亡率为26%。第二批雏鸡19日龄用 IBD 弱毒菌首免,未及二免,便于26日龄感染发病,死亡率为37%。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野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法氏囊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成功防控IBD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不发生IBD,而是更关注是否对法氏囊的破坏而造成的免疫抑制问题。传统疫苗防控IBD存在几个困惑:母源抗体与免疫时间;母源抗体与疫苗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规模化养鸡场广为流行的一种疫病,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鸡场一旦感染该病,很难将其彻底清除,不但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摸清免疫鸡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的消长规律,把握法氏囊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我们选择国内外五个厂家生产的IBD疫苗,分别在不同的日龄对鸡群进进行免疫,并定期用琼扩法测定鸡IBD抗体的阳性率。经过6个月,对25万只免疫鸡的抽样监测,我们已掌握了IBD抗体的产生规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按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本病一度得…  相似文献   

16.
<正>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危害幼鸡的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是淋巴组织,特别是法氏囊。疾病暴发时感染率为100%,死亡率通常为7~27%。因此,法氏囊病备受重视。疫苗的使用,曾一度使法氏囊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最近几年,问题忽然变得复杂起来,许多鸡场在用弱毒苗免疫后依然暴发法氏囊病,而且死亡率高达40~70%。问题出在哪里?常见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①亚型(血清Ⅱ型)、变异株的出现。②新毒株的毒力增强,对传统疫苗有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用北京某鸡场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死鸡的法氏囊和脾脏,制成IBD组织灭活苗,强化免疫产蛋母鸡,收集经琼扩检测卵黄中IBD抗体滴度高于1∶256的鸡蛋制成高免卵黄液,用于该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幼雏鸡和中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以侵害法氏囊为主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区,对幼雏鸡及中雏鸡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尽管目前已有良好的疫苗免疫,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致使免疫鸡群中仍有IBD发生。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许多免疫鸡群发生的IBD病例,现将免疫鸡群发生IBD的临床特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及预防经验报道如下。1鸡群IBD免疫后发生IBD的类型特点1.1 IBD疫苗反应所致鸡群发生IBD…  相似文献   

19.
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五种 :传染性因素、药物因素、营养因素、毒物因素、应激因素。1 传染性因素1 1 鸡马立克氏病 (MD) 马立克病毒 (MDV)主要侵害机体免疫器官的T、B淋巴细胞 ,导致法氏囊和胸腺严重萎缩 ,从而抑制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 ,因此 ,MDV感染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 ,使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等 )的免疫失败。1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主要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永久性损伤 ,从而降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 ,降低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1 3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 (CIA) 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毒 …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本病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