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记述了福建莆田沿海地区花生蛴螬种类2科7属14种,内含2个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属。其中京都大黑鳃金龟等4种为优势种,并列有田间常见种类检索表。本研究首次报导常见种类种群数量动态:小阔胫绢金龟以2、3代幼虫和个别成虫越冬,成虫、幼虫一年出现3次高峰,其年度间种群数量变动幅度较大;京都大黑鳃金龟、肖似鳃金龟和卵圆齿爪鳃金龟分别以成虫和老熟幼虫越冬,一年均出现一次高峰;常见的金龟中成虫以小阔胫绢金龟,幼虫以京都大黑鳃金龟数量居多。从而查清成虫、幼虫防治适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制定花生蛴螬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DNA)和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来自重庆、湖北、四川和陕西4省市10个地理种群柑桔大实蝇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 10条RAPD引物和5对SRAP引物对10个不同地理种群柑桔大实蝇的基因组DNA 进行扩增,统计多态性谱带, 然后运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多态性及聚类分析.结果:10条RAPD 引物扩增产生152条清晰稳定的谱 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2条,多态性谱带的比例为86.84%;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2500~0.6250之间, 10个地理种群的柑桔大实蝇被划分为4个大类群.5对SRAP引物扩增共获得66条重复性好的清晰谱带,其中多 态性谱带60条,多态性谱带比例为90.91%,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2000~0.7895之间,10个地理种 群的柑桔大实蝇被分为5个大的类群.将RAPD和SRAP两种标记的数据整合,聚类结果显示,10个地理种群的 柑桔大实蝇被划分为6个大类群.结论:柑桔大实蝇不同地理种群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两种方法结合分析更 能准确地反映不同地理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水稻二化螟5个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从50个引物中筛选出29个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单个引物扩增出的DNA条带数从2~15条不等,其片段大小为200~3 000 bp,5个地理种群共扩增出条带220条,其中为多态片段的97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条带7.59条.通过公式计算多态性位点、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5个地理种群遗传变异较高,其中以广西省全州市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52.73%),吉林省柳河县多态位点百分率最低(34.55%);(2)5个二化螟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的变异范围为0.551 88~0.849 00,遗传距离指数为0.121 42~0.448 12,平均遗传距离指数为0.312 28;安徽省庐江县与湖北省武汉市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而吉林省柳河县与广西省全州市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4.
黔湘渝4个山羊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扩增猪基因组筛选得到的40条多态引物对小香羊,马头山羊,川东白山羊和南江黄羊4个品种进行RAPD分析,扩增产物以1.5%琼脂糖凝胶(含0.5μg/ml溴化乙锭)电泳分离,结果有28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谱带。并用Nei氏公式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指数,NJ法构建系统聚类图。结果表明,川东白山羊和南江黄羊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而小香羊与各山羊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指数都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运用RAPD技术,研究了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龙江流域的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运用筛选的34个有效引物,在自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57条,其中多态性带130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56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67条,其中多态性带135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85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6%。两种狗鱼间多态座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2)引物S6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扩增出1943bp单态片段,但在白斑狗鱼群体内没有出现,故认为引物S68扩增的1943bp片段可作为区别这两种狗鱼的遗传标记。(3)在两种狗鱼间,遗传相似度是0.8090,遗传距离是0.0125;在种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白斑狗鱼是0.8171,黑斑狗鱼是0.8213,遗传距离分别是0.1829和0.1787,香农氏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1236和0.1241,三个指标的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白斑狗鱼和黑斑狗鱼遗传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RAPD技术,研究了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龙江流域的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运用筛选的34个有效引物,在自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57条,其中多态性带130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56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67条,其中多态性带135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85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6%。两种狗鱼间多态座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2)引物S6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扩增出1943bp单态片段,但在白斑狗鱼群体内没有出现,故认为引物S68扩增的1943bp片段可作为区别这两种狗鱼的遗传标记。(3)在两种狗鱼间,遗传相似度是0.8090,遗传距离是0.0125;在种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白斑狗鱼是0.8171,黑斑狗鱼是0.8213,遗传距离分别是0.1829和0.1787,香农氏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1236和0.1241,三个指标的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平胸龟2个地理种群遗传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5个随机引物对平胸龟2个种群共49个个体分别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个体扩增出209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可产生8条带,扩增谱带分子质量大小在100~2000 bp之间,多态性比例为72.13%.其中12条引物扩增出16个特异于不同种群的DNA片段,可作为鉴别广东或福建种群的分子标记.用RAPD1.04和Genepop3.2软件分析所得谱带,得出广东、福建2个地理种群的平胸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广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福建种群.2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78 6±0.025 9,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285 7.NJTREE聚类分析显示广东和福建2个地区的平胸龟各自聚成2个类群,有较明显的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平均密度(x)、聚块性指标(m*/m)、有虫率(%)进行模糊聚类,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从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黑绒鳃金龟种群在时间序列上亲疏关系的动态特征,可划分为4个状态集.防治重点要放在迁入被害田时期(A2),以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黑绒鳃金龟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取自大连、盘锦、东营、天津的4个地理种群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优化的RAPD反应条件下,对30个10 bp的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其中26条引物所得的扩增带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共检测出311个位点,片段长度为190~2 000 bp。根据4个种群之间的片段共享度和Ne i的平均遗传距离得知,大连与天津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大,盘锦与天津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由UPGMA聚类可得:盘锦种群与天津种群聚在一起,然后与东营种群聚在一起,最后与大连种群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及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Motsh)是宁夏南部山区和新垦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本文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活史、实验生命表及影响种群发生的环境因子,采用数学方法对其作用关系进行了模拟.得出,黑绒鳃金龟种群平均累计死亡率模型F(x)=1-exp[-(x/85)0.7165];卵期、幼虫期、蛹的存活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式分别为y=1.4143+6.7007x-0.1913x2、y=21.6499+5.2621x-0.1451x2、y=2.2429+6.6462x-0.1905x2.对土壤环境理化性状因子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与各土壤因子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该虫适宜发生在土壤松散、沙粒较多、粘粒较少、有机质含量较少的沙壤土环境,这正是开垦初期该虫容易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22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和发生期等的测报技术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标记分析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所选取SSR引物的扩增带型均清晰稳定。利用80对SSR引物在45份爆裂玉米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34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10~0.83,平均为0.53。其PIC为0.4~0.8,以0.6~0.7的标记数为最多,占标记总数的20.96%。本试验结果说明爆裂玉米种质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根据SSR数据,计算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供试自交系遗传距离(GD)为0.095~0.931,平均为0.512。通过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55为标准,供试自交系可划分为5个类群。群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群内遗传距离,分类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七省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16条10 bp随机引物对采自浙江、江苏、安徽、云南、福建、海南和山东7省茶区的假眼小绿叶蝉种群进行RAPD标记,探讨不同地域种群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6个随机引物从供试的叶蝉种群中共得到121条稳定清晰的片段,片段长度约为200-2 000 bp,其中7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64.46%。根据RAPD图谱上扩增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Nei’s遗传距离指数,运用NTSYS软件中的UPGMA方法对这些谱带进行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确定7个种群间的亲缘关系。系统树显示:安徽省十字铺和福建省福安两种群首先聚为一支,山东临沂种群和云南西双版纳种群与最后其他5种群聚类。表明假眼小绿叶蝉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3种黄鳝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黄鳝资源,从40个随机引物中选取30个重复性好、扩增稳定的随机引物,应用RAPD技术对黄鳝属中产自缅甸的山黄鳝、印度尼西亚的穴黄鳝、中国黄鳝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15个位点,3种黄鳝种群间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5.0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575.DPS2003种群遗传分析软件包分析显示,3种黄鳝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7103,相似度系数为0.2897,表明3种黄鳝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毛桃 2 0个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14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81条带 ,其中 14 3条具有自身特征性标记 ,利用这些DNA片段 ,按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并建立树状图。在遗传距离 0 .70 2以上 ,将供试的 2 0个桃品种分为 5类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桃种质的保存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RSAP标记技术分析中国境内分布的33种野生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方法]建立石斛RSAP-PCR反应体系,从45对RSAP引物中筛选出33对多态性引物,对33种野生石斛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这33对引物共扩增出2 04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 044条,多态性比例99.8%,平均每对引物产生61.9条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81-0.442,说明本实验所测试的材料具有较广的遗传基础。根据RSAP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3种野生石斛分为6类。结果表明剑叶石斛和滇桂石斛之间亲缘关系最近,而华石斛与喇叭唇石斛、细叶石斛之间亲缘关系最远。[结论]石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可为石斛属的分类、育种及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分子水平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RAPD技术探讨红叶李、李和杏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Atropurpurea,李P.salicina和杏P.armeniaca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扩增,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26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个RAPD片段.RAPD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证明RAPD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指纹,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从而说明了RAPD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表2参12  相似文献   

17.
应用RAPD技术对5种麻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8条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随机引物.18条引物共扩增出10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89条,占总扩增带的87.5%,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9条多态性带.对这103条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麻黄种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膜果麻黄与其他4种药用麻黄的差异较大;木贼麻黄和斑子麻黄相对独立;草麻黄与中麻黄遗传距离较近,具有较为相似的遗传关系,这与传统的植物分类学结果一致,说明RAPD标记适用于麻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 .Atropurpurea , 李P .salicina 和杏P .armeniaca 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 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 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 扩增,均具有多态性, 共扩增出264 条带, 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 个RAPD 片段。RAPD 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 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 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 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 证明RAPD 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 指纹, 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 从而说明了RAPD 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 表2 参12  相似文献   

19.
通直型巨龙竹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分化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直型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云南重要的经济竹种资源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通直型巨龙竹种质资源.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对通直型巨龙竹核心分布区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正式扩增,在所研究的4个居群共54个个体中检测到54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0363和0.0536: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97%,H和I分别为0.2600和0.3921。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a)达0.8634,显示不同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大。造成通直型巨龙竹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境片断化和自然条件下花而不实造成的种子传播困难.图4表4参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经过长期筛选的11对SSR引物对50份杨树新品种(系)进行扩增,探究11对引物的品种鉴定能力和核心引物的筛选依据,为杨树新品种的鉴定、育种工作和核心引物的筛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扩增结果进行检测,计算等位重复序列数、Shannon信息指数和引物多态性信息指数等。按0/1矩阵记录扩增条带的有无,并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单个引物和11对引物组合的遗传相似系数,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剔除相关性较低的引物,再对剩余的引物组合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1对引物共扩增出122个DNA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等位重复序列数为11.091个;不同引物PIC值的变化范围是0.530 ~ 0.908,平均值为0.803。11对引物的聚类结果显示,当支距为0.40时,参试样品可以分为2个大类;当支距为0.37时,可分为4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系)的谱系来源基本吻合。在11对现有引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单个引物和11对引物的遗传相似系数之间的相关性,优化得到9对核心引物。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优化后的9对引物具有高效鉴定能力和亲缘关系聚类效果。结论本研究证实SSR分子标记可以有效鉴定杨树新品种,并较好反映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利用遗传相似系数的相关性可优化现有的引物,为杨树的育种及核心引物的筛选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